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凨-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时,幻影兵全部正常。

    本来士气就已经低落,现在在官军高呼“张角已死”,直是恐惧不已。“天吶,天公将军怎么会死了,法术无边的天公将军不是寿与天齐的吗,怎么就死啦”不少黄巾顿时犹如天塌下了下来。

    “张角已死”

    “张角已死”

    张宝抵挡了一会,也惊慌了,大哥你怎么就这样去了。于是急忙带人逃跑,其他将校见了,也溃逃。黄巾随即大面积的败逃。

    黄巾拼命的跑,官军拼命的追杀。到是一幅波澜广长的画卷,只是这画卷染上了惨烈的鲜血。

    此一战,从早上一直杀到黄昏,真是杀的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杀的血流成河,死横遍野,惨不忍睹。官军损失接近三万,只剩下两万多人马。斩杀黄巾十二万,俘虏七万。张宝,波才逃回广宗。张燕、周仓不知所踪,其余诸黄巾将皆被斩杀或生死不明,而唐凨的兄弟却也死去了五十六人,他原本想能保存住,还是战死了,唐凨也很悲痛。正如皇甫家将军一样,心情也很沉重,惨胜啊。

    三日后,兵围张宝,复十日,广宗城破,至此黄巾破灭。

    黄巾大部虽然消灭了,但是黄巾之乱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之乱无法快速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覆亡的危机。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借着在黄巾之乱中拥有的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

    通过这场黄巾战争,不少英雄开始崭露头角,而唐凨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目的基本达成。

    期待着洛阳的封赏!

第23章 洛阳封赏() 
随着主力黄巾的破灭,黄巾起义算是基本结束了,零星的小股黄巾业已上不了台面了,而汉中的张修的五斗米教,却如秋风渐起,不知何故却并未被朝廷所引起重视,这一灭一起,倒是值得比较。不过这却不是唐凨所关心的事情了。

    这场黄巾之战,他的兄弟们死去不少,最后他这一队伍是只剩下八十八人,经过多次残酷战争的洗礼,他们已经是兵之中坚,精锐中的强者,也是唐凨以后发展的骨干;而幸运的消息是,当初特意于汝南焦郡安排分开行动的三弟陈到,到是经过几场战争的胜利,把队伍发展到了近千人,这让唐凨感到陈到果然有后世敌后根据地建立、运动战中求发展的风楷啊,回去定是要详询一番的。

    其实,黄巾之战的结束,才真正是乱世的开头而已,积重难返的大汉并没有散发新的朝气。不过仅仅是道开胃菜而已,真正的美味佳肴还在后头。真正残酷的时代,才刚刚到来。

    深秋的大地上,枯黄的扬树叶和鲜艳的枫叶好象是彩碟,在欢迎大汉官军的凯旋。向洛阳行进的路上,他们一行是聊而未停,谁打的是怎么的精彩,打的是怎么的过瘾啊。当然都知道,回洛阳是去领赏,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凯旋自古都是令人振奋和喜悦的,可不仅仅意味着光耀门庭,书写历史。

    经过接近半个月的行军,终于到了洛阳,再次来到洛阳,心情又是大不同啊,至少夹道欢迎的感觉就特别爽。次日,皇宫大庭之上,唐凨的心情莫名的激动,第一次身临其境的感受古代真正皇庭的气氛,金色的光辉照耀在殿檐之上,反射出华丽的光芒,让人觉得耀眼的绚烂,宫殿的四角是由巨大的金镶色大理石挺直的支撑着。汉灵帝欣喜异常的坐在上面,看着下面的群臣。真是不得不高兴啊,有这些将才良臣在,大汉自然是稳如泰山吗。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皇甫爱卿,此次破灭黄巾乱贼,卿功不可没,特封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晋封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共八千户。”

    “谢陛下隆恩厚爱,然臣有一事,需向圣上禀说”

    “爱卿请讲”

    “左中郎将卢植,昔曾多有功于国家,黄巾与张角主力周旋,多次打败阻止对方,使其不得壮大并与南方黄巾聚合,至于贻误战机、徒耗军娘、畏敌不战实数子虚乌有,还请圣上明察。”

    “是吗,朕是不会冤枉忠臣的,此事稍后定当查明。”

    “朱俊爱卿,特封右车骑将军,钱塘侯,加位特进”

    “谢皇上隆恩”

    唐凨站在曹操的后面,刘备的前面,心想,皇甫将军和朱俊将军都按历史封了高官,不知道我会有什么封赏呢。可不能把我派到老不拉屎的地方,当然留在洛阳也非我愿。

    “孙坚,孙文台,作战勇猛,屡立战功,特封别部司马”

    “谢陛下,臣必为皇上荡平一切贼寇,至死方休”

    “爱卿忠勇”

    “曹操,支援皇甫将军立有大功,封济南相”

    “谢吾皇”

    “刘备”

    “臣在”刘备外表平静的上前出列说道。

    “黄巾乱起,你举兵破敌有功,封你为安喜县尉”

    “谢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封赏的差不多了,连刘玄德都上了,都被封了县尉,还没轮到我,不会这么惨吧。

    “琅琊唐凨上前领赏”

    “臣琅琊东武唐凨在”唐凨上前道,终于轮到我了,还是有我的吗,不知道会是什么。

    “小小年纪,参与多次黄巾之战,有勇有谋,败管亥、斩张梁,北上抗敌,协助大军破灭张角张宝,可谓是战功卓著,鉴于尚且年轻还需锻炼,且念你之忠勇,查汝之才,特封你为琅琊东武县令。”

    “吾皇圣明,谢主隆恩。臣必为皇上治理好东武,防备好外海的贼寇。”唐凨很高兴,没封的什么大官,甚至连郡守都没,而是个小小的县令,县尉都比不上,但东武是老家啊,好地方啊。情理之中也意料之外啊。

    “好,爱卿不邀功,还想着为我大汉守卫东海及其外来海寇,实是忠勇可嘉,特奖赏三百黄金,宝剑一把,可杀四方贼寇,以资鼓励。”

    “谢皇上,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唐凨心潮起伏的拜谢。

    “平身。”

    “朕听说,我大汉最近最好喝的稻花香酒,是出自你手。”灵帝惊喜的问道。

    “回禀圣上,是臣喝着那些水酒不过瘾,下了一番心思,根据我大汉之酒度数普遍偏低,费了九六二虎之力,终于让臣得以制作而出。”

    “果然不错,这等好酒都能做出,我的酒以后就归你供应了,切不可让朕失望。”

    “谢皇上厚爱,臣必会日夜苦思专研,研制出更为醇香的大汉之酒,供皇上享用。”居然可以成为御酒。真是意外之喜获!至此稻花香达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它的度数那样。

    大将军何进还是很高兴的,看着一众武将,他感到很有荣光,而宦官张让没有表露出过多颜色。其他文武大臣也各有心思。

    接下来是朝堂论事,唐凨是一件也没听进去,多少称赞之言。灵帝自是开心的狠,似乎不亚于他在后宫的云来雾起。

    回到朝阳客栈,兄弟们一伙就迫不及待的围了上来。

    “大哥,皇上封了个什么大官给你做。”徐盛激动的说道,仿佛我们在黄巾之战中确实立了不少大功。朝廷有岂会那么小气。

    “是啊,阿凨,皇上是不是封了你个将军啊,我们唐村第一位将军啊。”唐山也高兴的问道。

    “你们好像比我还激动,皇上真是英明非凡啊,封了我个好官啊。”唐凨喜笑颜开的说。

    “什么好官啊,大哥。”廖化也很是期待。

    “封我为徐州琅琊东武县令。”

    “县令!”

    “就是个县令!”

    “朝廷也太不分明了。”

    “县令好不好,得看是哪里了,得看我们管理的好不好,东武县令是我们的老家,正是发展的好地方啊,难到你们留恋洛阳的繁华,连家都忘了。”

    “这么说,东武确实也不错,”

    “嗯,家乡好。”

    “反正跟着大哥,哪里都好。”

    “哈哈哈,知道就好,我会亏待你们吗。”

    “凨哥,楼下有人求见,说是邀请你去洛香楼的。”唐涧走进来禀报。

    洛香楼,这名字这么有吸引力,会是谁的邀请,又是何事呢。

第24章 洛香楼风() 
唐凨信步走下,寻思会是谁,邀请他去什么洛香楼。

    “远际,你可让我好找。”曹操笑着走了过来,原来是曹操。

    “孟德兄,来找远际,是有什么好事吗,看你挺高兴的。”从皇宫出来时,怎么不与他说事呢。

    “今日晚上,袁绍袁公子,特邀请破灭黄巾之战中的年轻英雄以及洛阳的部分文人墨客相会于洛香楼。我是特意来邀请远际前往的。”

    “袁绍!既然袁公子如此客气,又得孟德亲自来邀,我也不好不去,待我交代一下。”见见以后雄霸北方四州的袁本初也好,倒是没想到他这么大方。

    “徐盛,廖化,你俩随我同去;山叔,你与其他兄弟,去逛逛洛阳的夜市吧。”

    “好,阿凨,放心;徐盛,廖化,你俩可得保护好阿凨。”唐山说到。

    “放心吧,唐山大叔!”

    “孟德,我们走吧。”

    “好,随我来。”曹操在前面带路,唐凨在中,徐盛廖化略微在后。

    洛香楼,这名字这么有意境,却让唐凨有点浮想联翩。

    穿过几条繁华的街道,来到了东湖柳畔。只见三楼处镶嵌着“洛香楼”。进出的人不多不少,看起来多是些有身份的,或是文人骚客,几位身姿颇好的青衣女子招引着,到是门口两名大汉失了风致。

    唐凨不觉想,这难道是青楼!妓院似乎不像,袁绍也不会初次,就邀请我等逛妓院吧。

    “孟德,这可是青楼!”唐凨问曹操。

    “远际好眼力,这正是洛阳最好也是大汉最大最好的青楼,洛香楼!”曹操一脸兴奋的说到,仿佛很喜欢也常来。

    听这么一说,唐凨也莫名的兴奋起来,这好歹也是他第一次逛青楼啊,要知道后世可是没有的。

    “青楼”最早是指帝王的住所。清代袁牧随园诗话中说:“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并指出:“今以妓院为青楼,实是误矣。”可见,“青楼”原先乃是帝王之居。曹植有诗云:“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最早称妓院为青楼则出自南梁刘邈的万山采桑人一诗,内有“娼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句中的“青楼”就因袭前人而误传。此后的文人墨客们便以讹传讹,皆称妓院为“青楼”了

    故而,在汉魏时期,青楼一词应是褒义。青楼一词,原意为“青漆粉饰之楼”。可见,起初所指,并非是妓院,仅仅是比较华丽的屋宇,有时甚至作为豪门之家的代称。但由于“华丽的屋宇”与艳丽奢华的生活有些关系。江淹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所以不知不觉间,青楼的意思发生了偏指,开始与娼妓发生关联。唐代之后,偏指之意则成了专指,专指烟花之地。较之平康、北里、章台等词,青楼多了形象感,多了一丝风雅气息。当然,青楼又与红楼不同,青楼多是穷苦女儿的委身之所,红楼多是富家千斤的享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