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远便是后世的辽宁兴城。天启六年,袁崇焕在这里凭城坚守,重挫努尔哈赤六万精锐,俘毙过万。直到十四年后明军松锦之大战,建虏才夺下了此城。

    桦山久守这几天在路上勤学明军军纪,此时下了木轨车,立刻依律召集岛津军集合,却不料倭军一营到四营的营总早就聚拢了他的人马,正在整队、点卯。

    他再看附近的丰臣军和上杉军也是同样状况,在路上时他便已听说,这两队人马被编为了倭军五营到十营,也是由大明军官指挥。

    待整好了队伍,桦山久守随大军从宁远城下走过,就望见那城墙至少倒塌了三成,四周仍是焦黑一片,碎石烂砖铺了满地。

    后来他才知道,最先到达这里的明军主力只用了不到两天工夫,就用大炮硬生生地轰开了这座坚城。

    很快,他就看到了轰塌了宁远城的“罪魁祸首”——黑压压一大片,占地足有方圆一里半的上百门大炮。

    这可是正经的大炮,尺寸远超他在日本时常见的“大筒”,最小的那些也有一丈来长,威风不可一世。其实这只是明军炮营的一部分,还有百余门炮已经装车,准备继续北上松山了。

    又向前走了一程,桦山久守和手下数千倭兵不由愣在当场,便是方才那一百多门大炮给他们的震惊都没这么大——他们看到了明军大营。

    四周是三道深过一丈的宽大壕沟,内侧是整齐的拒马,拒马前面还放了一种奇怪的绳索,绳上似乎布满了铁刺,卷曲着用木架撑起,一看就很难越过去的样子。

    而最令他震惊的却是营内的那些明军士兵。

    四周巡逻的队伍如同精密的机械一般,不禁队伍走得笔直,相互之间的距离丝毫不差,便是相距十多丈的两支巡逻队,步伐都是整齐划一!

    更内侧还有士兵在操练,有上千人组成的方阵,阵型棱角分明,即使快速冲出百十步,那队形仍是齐得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

    突然间,一个战阵中的士兵同时爆发出震天呼喝,“杀!”向前迈出五步,随后又喊一声,“瞄准”“放!”

    火铳皆指向远处空地,一阵蔽日硝烟涌起,阵中的明军又随着指挥官齐喝,“装弹!”

    千余人简直似一个人,取出弹药、装填、杵实、拉开铳机……

    一系列动作令桦山久守眼花缭乱,十多个呼吸过后,上千支火铳齐齐举起,又是震人心魄的呼喝,“瞄准!”“放!”

    桦山久守只觉得呼吸都有些艰涩。他打了一辈子的仗,自是非常清楚,若他率军和眼前这队明军对上,根本不用打,光是对方这股气势就能将他的兵吓得拿不稳铁炮了。

    更不用说那直如天兵天将一般的操练水平,让他带自己的精锐旗本练十几年也不可能达到。

    带着既敬又惧的心情从明军大营旁走过,李业志令岛津军停下,就地搭建营寨。

    桦山久守向四周望去,就见西侧是朝鲜军的营地,南面是丰臣、上杉家的人马,而东边的营地中,竟是一群手、脸全都黑如焦炭的士卒,不过他们一个个皆是人高马大,肌肉鼓胀。

    本章完

第七百八十六章 塔山() 
汉兴元年正月初一。

    锦州以南五十多里的笔架山山脚下。

    此地已经出了木轨道辐射范围,不过在大明工匠加班加点地修建之下,估计再有半个月木轨道就能接到这里。

    天色将暗,明军大营中已升起炊烟来。

    刚开完参谋司会议的众将三三两两从中军大帐中走出,忽闻杂乱的脚步声渐近,似有大队人马赶至。

    李定国举目望去,最先看到的队伍前面的旌旗上写着“倭一”,正是桦山久守的倭军一营。

    他想起前几日有人提起过有倭兵来参战之事,不由笑道:“这些倭兵怎的又矮又瘦?”

    旁侧邓山也看了一眼,接道:“我在莱州港时见过他们,比这还瘦。近些天来却还吃胖了些。”

    李定国摇头道:“如此孱弱,上了战场怕也无用。”

    “李将军有所不知,倭人虽瘦弱,不过却有股狠劲,擅搏命,聊胜于无吧。”

    “有我数万大明野战军在,虏贼不过土鸡瓦狗一般,却不知圣上为何要调倭人来辽东,凭得浪费粮草。”

    邓山也摇了摇头。

    二人是无法理解朱琳渼的想法——调日本兵参战,压根就没多指望他们的战斗力,主要却是为了形成大明调动、指挥日本军力的先例,并逐渐形成惯例,为日后在日本设立殖民地打好基础。

    当然,这些倭兵多少也是能打些仗的,总比朝鲜兵好得多。此外,倭兵不是自己人,死了也不心疼,哪怕因他们参战能减少一个明军士兵的伤亡,那也是值得的。

    随后又有打着“朝闵”旗号的队伍走过。

    “二哥,这是朝鲜兵吧?”刘文秀凑上来道,“哎呦,人还不少,怕有两三千人。”

    邓山接道:“看旗号,应该是李倧的人,闵承孝为将,好像来了两千五百兵。”

    李定国在朝中没有根基,消息也不甚灵通,当下疑道:“我听说朝鲜李倧和李瑛正各自拥兵争夺王位,为何能抽调这么多人前来辽东?”

    邓山笑道:“李将军有所不知,那李倧近来病重,眼见就要不敌李瑛了。”

    刘文秀更是奇怪,“既式微,岂不更应固守不出,怎还分兵?”

    邓山道:“李倧这是在孤注一掷。刘将军想啊,若是他援兵辽东之际,李瑛却发兵攻他,岂非是在拆大明的台?

    “李倧就是要依仗驻朝的忠贞营三千人马护身。他在辽东越是尽力,李瑛越是不敢擅动。”

    他说得丝毫不差,李倧得金尚贤献计,将最为精锐的禁军都派来了辽东,正是为了讨好大明。他原本是打算派四千人马的,后来因粮饷紧张,这才减至两千五百人。

    而另一边的李瑛见状,心知不能在此时动手,又不愿李倧一方示好大明,只得也派了千余人来辽东参战。

    正说着,他们身后有人笑道:“聊什么呢?饭都顾不上吃了。”

    几人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忙一齐转身,立正敬礼,“拜见陛下。”

    而后邓山又道:“启禀陛下,末将等人正在看各路援军。”

    “不算做援军,大明野战军还用不到他们驰援。”朱琳渼纠正道,“正式的名称应是仆从军。”

    “是。”几人齐声应道。

    刘文秀旋即又发现了“新大陆”,指向远处道:“咦?竟还有昆仑奴?”

    彼时已有不少黑人在大明生活,多为侍卫或仆人,明人称之为昆仑奴。

    一旁张家玉道:“啊,这是澳洲和几内亚殖民地来的仆从军。尤以澳洲兵居多,有近五百人。”

    朱琳渼也随刘文秀所指望去,心中不禁感叹。他可是清楚澳洲土人的素质,这大半年时间,就能将哪些土人训练成令行禁止的可战之兵,实属不易。

    他转对张家玉道:“那个林遥岑做得不错。小泉州、小建宁、南番,短短数月,澳洲已建了三处城寨。对了,据说此次北伐所需的肉食有一成多都是他那儿送来的。”

    张家玉想了想,道:“回陛下,澳洲为大军月供袋鼠肉三万斤,鱼肉两万五千斤。”

    “看来当初在那边建罐头厂是对的。”朱琳渼点头道,“那袋鼠肉万里迢迢运来,卖价竟与山东的猪肉几乎相当。往后还应在那边建个玻璃厂,这肉价能再低两成。

    “说起来原任澳洲总督孙赋一直疫病缠身,那边老是没总督也不妥。不如便实授林遥岑总督职吧。”

    张家玉心中一跳,林遥岑才刚中进士大半年,便要升五品大员,陛下用人果真不拘一格。

    待腾继思从察哈尔派来的六百蒙古骑兵经走,朱琳渼正要进帐用膳,就见赵士超策马而来,拱手道:“启禀陛下,探马回报,虏贼在前面十里外的塔山一带设防,具体兵力虽还不明,但总在三五千左右。”

    说着,他探手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来,“先前探得不够细致,方才才知……”

    一旁邓山满不在乎道:“若是上万虏贼,还需得准备部署一番。不过数千贼军,只我率部前去,一日便可败之。”

    也不怪他信心爆棚,如今他麾下破虏营那也是各种精锐军器应有尽有,清一色的新式一型步兵铳,板甲胸甲,再配合炮营,对付三五千建虏还真没什么压力。

    赵士超却肃然道:“邓将军有所不知,据探马所说,虏贼在白台山东坡以及鱼山各建了一座碉楼,却颇有些诡异。”

    他随即将手中的纸递给张家玉,“大人,这是探马所绘的虏贼碉楼。”

    几人齐向那纸上看去,皆是一愣——一座五边形的建筑坐落于半山腰,有里外两层城墙,外低内高,五个角还各有一座“城垛”,上面布置了大炮。

    赫然便是一座棱堡!

    塔山虽名为山,实际却是一处狭窄的洼地,乃是北上锦州的唯一通道。这两座棱堡一左一右钳住塔山,明军要从此处通过,则必会受到两侧棱堡的炮击。

    张家玉在朱琳渼的耳濡目染下对棱堡也有些研究,不由眯眼摇头道:“若探马画得没有偏差,这棱堡便修得大有问题。诸如此处,还有此处,都是两侧的大炮的射击死角,仅有城头守兵能够防御……”

    本章完

第七百八十七章 以拖待变() 
当初豪格仅是看过陕南的棱堡,还是经王应熊过了一遍的“二手货”,哪儿知道其中的精妙,能学到神似已经很不容易了。r?anw  en?.?r?a?n?w?e?n?a?

    朱琳问赵士超道:“那棱堡有多宽、多高?”

    “回陛下,宽约莫十五六丈,高四丈多。”

    “虏贼学得倒是挺快。”朱琳皱眉望向北面,“走,我们去看看。”又吩咐张家玉,“让炮营先把大口径臼炮拖上来。”

    “是!”

    次日一早,朱琳在御营簇拥下来到塔山以南。

    明军前锋主力一万五千人已在白台山下的开阔地结阵,前后两道笔直的步兵线列上旌旗飘展、刺刀如林,将进出塔山的道路完全封死。在他们两翼,还有三千骑兵蓄势以待。

    朱琳端坐马上,持望远镜向塔山西侧的白台山望去,心中却不禁暗自摇头。

    只见山坡东侧,一座土石垒成的棱堡兀然矗立,虽是建得颇为粗糙,但选址却极为阴毒四周山坡陡峭,仰攻非常困难,而棱堡上的大炮却可以借居高临下之势提高射程,至少能覆盖塔山大半范围。

    而最为麻烦的是,由于射程限制,想要用臼炮攻击那棱堡,就不得不将大炮拖到非常倾斜的半山腰处。不说搬运大炮、弹药必然极为费时费力,就算顺利将大炮运了上去,虏贼只需顺山势向下投滚木石,就能伤到炮兵。

    “有些麻烦啊……”他不禁自语道。

    一旁张家玉显然也看出其中问题,拱手道:“陛下,等炮营那两门‘大家伙’运至,在山脚下便可轰及敌垒。”

    朱琳摇头,“那两门炮太重,移动缓慢,少说得大半个月才能运来,太慢了。”

    邓山道:“陛下,造猛炸药的车子就在后军,一应原料都是备好了的。现在传令开始制造,明日就能制得。不信这区区棱堡能比南京城墙还结实?”

    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