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却是缩着脖子无奈道:“回摄政王殿下,起初说是千余人,后来复州卫陷落,守军回报说有三千南军。前不久盖州卫一千人马去袭南人营寨,大败,据报看到了五千敌军……”

    到底有多少人?!多尔衮一阵头大,辽东乃是大清根基,若真有五千明军在那儿袭扰,可就真的大事不妙了!

    他哪里知道,刘国轩的水师步军不过一千来人,但是辽东清军被偷袭怕了,故而一味夸大敌人数量,以求朝廷能多派援军。此外金州卫和复州卫那些被奴役的大明、朝鲜百姓获得自由之后,纷纷自发成立义军,不时袭扰建虏,这些人也都被算在了刘国轩头上。

    但多尔衮却不敢大意,若大清龙兴之地出了问题,他在中原哪怕取得再大的胜势也是白搭。

    他权衡再三,决定派叶臣率镶红旗人马,再带八千多北直隶绿营,共一万人马赶回辽东协防。

    待盛京来使离去,多尔衮率军返回沐阳,坐在马上却陷入了忧虑之中。

    他与多铎乃是亲兄弟,对其用兵能力知根知底,前番多铎集中了优势兵力却仍被南军摧枯拉朽便击败,令他对大明再不敢有半点儿轻视之心。

    以当时传回来的消息,他估算至少要超过明军一倍的兵马,才能保证淮河防线稳妥。

    眼下正有三万明军北上,随军征发的民夫更是十几万以上,而自己这边却要分出一万人马回辽东,兵力已是捉襟见肘。

    他正琢磨着是否能从河南分些兵力,便闻数骑从身后狂奔而来。

    那些背插红旗的骁骑沿途边跑边高声喊着,“急警!蒙城失守!”

    蒙城在徐州南侧,正是徐州门户所在。

    

第七百三十章 烽烟四起() 
多尔衮当即大惊,扬州到徐州之间已是赤地千里,明军怎么可能出现在蒙城?!

    他令人拦下告警的骑兵,急问道:“徐州一带有多少南军?”

    “回、回摄政王殿下,小的乃是永城守将韩大人所部,并不知蒙城的详情。”

    “废物!”

    多尔衮一脚将其踹翻,还未及与手下商议,就又见快马赶来,却是永城的示警。

    不多时,又有临城失守的消息传来,这次总算是看清楚了明军数量——千余人马。

    “废物,都是废物!”

    多尔衮大怒,徐州这几座城池虽然都仅有两三百人镇守,但也不至于须臾间就全都丢了吧?明军就算只是圈马跑一趟,这时间也不过稍有富余罢了。

    实则因为他的“坚壁清野”战术,徐州一带的清军都纷纷跑去西面的泗州、灵壁等地找粮食,城里没剩下几个兵。加上守将都没想到明军会突然出现,甚至这几座城连城门都大开着,李定国还真的几乎是跑马便夺了下来。

    多尔衮一指鳌拜,“令你率所部两千人马往徐州阻截这股南军。”

    “嗻!”

    鳌拜正要转身,却闻拜音图道:“且慢。摄政王殿下,南人狡诈至极,末将思量,若仅仅千余人,断难如此之快便攻取徐州大部。”

    “你是说?”

    “这千余南军或许只是诱饵,其后另有大队主力。若我军轻往,必中埋伏!”

    多尔衮不禁点头,要说明军只派了一千人突袭徐州,的确颇为奇怪。要是后面真埋伏了数千人马,鳌拜这两千人岂非羊入虎口?

    然而又不能不管,从徐州北上就是济宁府,之前这里的驻军已被多铎调了个七七八八。若放任明军继续向北,济宁就很可能会失守,届时就连自己沐阳一线的粮草输送都会受到影响。

    他脸色变了几变,最终无奈对鳌拜道:“除了你所部,再带上窦承武陕军及两千鲁军,一共一万人马赶赴徐州,务必速战速决!”

    “嗻!”

    是夜,多尔衮检查了沿江防线,正要入睡,就听到帐外拜音图的声音,“速速通传,山西急报!”

    没等侍卫出声,他便连忙喊道:“快让他进来!”

    拜音图进了帐,连行礼都忘了,颤声道:“摄政王殿下,太原府刚送来急报,姜镶反了!兵锋直指北京!”

    多尔衮当即只觉一阵眩晕,姜镶乃是宣化、大同总兵,在山西影响力极大。更要命的是,经过之前连续调兵,山西境内如今已没有可用的守军了!

    大同紧邻京畿,叛军一路向东,最多一个来月,就能兵临北京城下。

    他深知北京对于南明的意义。莫说丢了北京,便是北京被明军围困,大清对汉人的号召力就会剧减,届时必是人心尽失,天下皆反的局面。

    他张了张嘴,艰难地吐出几个字来,“叛军有多少人?”

    “回殿下,据太原府报,姜镶举家将、巡防营等三千余人造反。”拜音图看了多尔衮一眼,小心道,“但叛军一路裹挟之下,恐还未到京畿,便已有数万不止……”

    他等了半晌,却不见摄政王示下,只得又问道:“殿下,您看这……”

    多尔衮抬头望向房梁,长叹一声,“哎——传令,何洛会为平叛大将军,率本部及瓦克达部共一万五千人马即刻北上,剿平乱军。”

    “嗻。”

    这一晚,多尔衮是彻夜难眠。本以为得了豪格所部四万大军,固守淮河防线必然万无一失,但眼下还没见到明军主力,自己便先散出去三万五千多人。

    然而各地烽烟四起,他也只能紧着燃眉之急调兵。

    此时他手中仅剩了两万五千兵马,而对岸明军却有三万不止。虽说有淮河天险,但以之前明军展现出来的战力来看,他还真没有什么把握能距敌于南岸。

    他凝望着窗外,只觉大清国运也如这漆黑夜色一般,令人无法窥透。

    直到天色将明,他终是闭上了疲惫的双眼,暗叹一声,“看来,也只得如此了……只求这大清的江山社稷,不会断送在我的手上……”

    待他召集满汉军官你详细做了一番布置之后,又提笔给漠北喀尔喀三部的大汗,以及罗刹国皇帝各写了一封信。

    几封信的内容却是甚为相似,皆是要与他们结盟,请他们兵援大清。至于条件,几乎是将这些势力之前所提到过的全都答应了下来。

    山阳城北。

    朱琳渼望着南岸渡口附近正在搭建的炮台,不禁暗自颔首。

    有大量民夫出力,加上山阳等地救下的百姓帮忙,这些炮台的建造进度极快,每天都能增高七八尺以上,再有两三日便能投入使用了。

    他转头问张家玉道:“元子,重炮现在到何处了?”

    “回陛下,昨日已过白泾河,距此还有三十余里。”

    “强渡的舟船准备得如何了?”

    “沙船九十条,其他各种小舟七百余,一次可载六千人横渡。”

    “橡胶圈呢?”

    “昨日运来两千条,另有一千余条两日内即到。”

    这种空心橡胶圈便是一种非常粗糙的游泳圈,不过在眼下这个时代,可算得是高精尖科技了。

    “好。”朱琳渼点头道,“那便定在三天后总攻。”

    张家玉立刻敬礼道:“是!”

    不远处正在用望远镜观察敌阵的邓山忽然自语道:“这似乎不对啊……”

    朱琳渼笑问道:“邓将军发现什么异样了?”

    邓山忙收起望远镜走了过来,“回陛下,末将发现对面土墙上的虏兵着甲的越来越少。数日前还有四成以上手持火铳,此时却大多拿着刀矛,数十人也难见一支铳。”

    朱琳渼闻言也用望远镜看去,果见清军士卒身上都换了普通衣衫,仅有几个军官模样的穿着棉甲,手中拿的也多是长矛。

    他猛地想到了什么,快步登上还未建成的炮台,仔细观察距离较近的几门建虏的大炮,不由皱起眉来,将望远镜递给张家玉道:“元子,你仔细看那些大炮可有什么诡异?”

第七百三十一章 行刺() 
张家玉盯着那几门大炮观察,初始也未见异样,直到看到火门附近,却立刻沉声道:“确实不对,这大炮像是木头所造,覆以黑漆!”

    经他这么一说,旁边的邓山也看了出来,一拍大腿道:“他娘的,这不是咱们在南京城外给洪老贼用过的招数吗?”

    张家玉望向朱琳渼,“陛下,难道虏贼要逃?”

    朱琳渼点头道:“我也想到了这个可能。只是,多尔衮苦心经营淮河防线已久,为何突然便要弃之不用?”

    张家玉思忖道:“那便是虏贼故意示我以弱,想引我贸然渡江,而后在北岸设伏?”

    “我就是担心这个。”朱琳渼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多尔衮若是真的退了,此时却是追上去歼灭其有生力量的最佳时机。否则等其逃回北京甚至辽东,日后却是大患。到底要何去何从呢?

    他苦思无果,只得先吩咐张家玉道:“不论如何,先通令全军,做好随时强渡的准备。再召集诸将于中军大帐,我们好好议一议此事。”

    “是!”

    ……

    三日前。

    山东益都。

    一辆马车停在了路旁,车上跳下一名四十多岁,商贾打扮,满脸憨厚之色的男子。

    他伏在地上仔细查看了车辙、脚印,抬头对车上道:“车马、人数皆未变,他们依旧一路向南而去,继续尾随便是。”

    “有劳余伯……”车上传来女子声音,却忽然一顿,压低了声音道,“后面有人催马而来,小心了!”

    车上下来几人,手持干草装作喂马。

    果然,仅片刻工夫,便有两匹马快速从他们旁边经过,马上之人扫了他们一眼,却猛地一收缰绳,“吁——”

    车上那女子手中扣着一枚钢钉,准备随时发难。但当她看到来者面纱下那双带着三分媚意的美目,便立时松了口气,笑着挥手道:“云装!”

    来人下马解开面纱,正是卞赛卞玉京。她上前向几人揖礼,“雯姐,余伯,柳哥。”而后又急问道,“没失了那队人行踪吧?”

    会雯点头,“就在南边四五里处,鞑子警觉得紧,断难再靠近分毫。对了,京中可探到什么消息?”

    卞玉京略有些沮丧,“虏贼口风极严,仍不知那人是谁。不过定是个要紧人物。”她说着又略为展颜,“不过却打探到,此次负责护送的乃是鞑子护军都统勒达蒙阿。”

    会雯叹道:“知道这个又有何用……”

    卞玉京狡黠一笑,“我之所以在北京耗费大半天时间,就是为了接近这个勒达蒙阿的至交卓博喇。”

    几人都是诧异地望向她,“而后呢?”

    卞玉京从袖中摸出一枚玉佩,“这是卓博喇的贴身之物。”

    会雯最先会意,笑了起来,“云装为搞到此物怕也费了番工夫吧。”

    “那倒没有,我随口那么一说,他就巴巴地送给我了。”

    会雯道:“有了此物,便有了靠近那队人马的机会。”

    一旁余学之也是点头,“鞑子为护送那人,竟出动了六百精兵,其中巴牙喇护军就有近三百。这下至少能寻机看看他到底是谁了!”

    “我这一路都在琢磨,”方才一直在沉思的柳晖忽然抬头道,“方才听到勒达蒙阿却让我想到一事。你们说,前面那人会不会是鞑子皇帝?”

    几人都是一愣,好一会儿,卞玉京微微点头道,“也不无可能。我可以肯定鞑子皇帝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