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其后的圣旨当中,又将严起恒、宋高谊、刘湘客等十一名在近来在“土改”及天子被劫事件中上蹿下跳之人“升”了闲职。至于被抓到切实证据的黄景昉等人已被刑部下了狱,却不在此列。

    念完了要“处理”的官员,杨廷麟又继续道:“原工部侍郎宋应星,履职兢兢业业,多有功举,遂擢升工部尚书。

    “原工部郎中方以智,宣劳勤勉……擢升工部左侍郎。

    “原礼部右侍郎徐尔路……擢升礼部尚书。

    “原宣部郎中洪思……擢升宣部左侍郎。

    “原宣部主事田壮飞……擢升宣部郎中。

    “原吏部郎中曾剑……擢升刑部右侍郎。

    “原户部员外郎张沧海……擢升户部右侍郎。

    “原工部主事姚启圣……”

    随着杨廷麟念完“钦此”二字,汉兴朝前期的朝堂班底便算是基本定了下来。当然,为了保持朝局稳定,朱琳渼只动了三十多个人,更大的人员调整还得以后慢慢来。

    不过他此次将朝中核心位置几乎都放上了自己用着放心的人,另外还大量任用格致学的人才。尤其是工部,六品以上已经没有一个不懂格致学的官员了。

    除了外廷朝臣外,朱琳渼对内廷也做了较大调整,比如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换成了马文晟和冯康。不过内廷基本算是天子私事,倒不用专门在奉天殿宣旨了。

    待人事工作安排完毕,朱琳渼又亲自起身高声道:“新晋刑部侍郎曾剑听旨。”

    曾剑忙出列跪道:“臣在。”

    “着由你主持,刑部、大理寺、吏部、七科协办,彻查泰征帝被挟掠之大案!此乃谋反极罪,绝不可使一人漏网!”

    曾剑以及被提到的几个部门主事官员立刻一同伏身应道:“臣,遵旨!”

    严办参与挟持朱琳源的官员乃是行公理大义的必然之举,纵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相反,所有朝臣还都得倾力“协助调查”。而朱琳渼如此大张旗鼓地彻查此事也有他自己的谋划——这可是谋逆重案,而且举国震动,凡是涉案之人必然都是斩立决。如此一来,等案子查完了,朝中必然会空一大片的实缺出来。

    所以他专门让自己嫡系的曾剑办理此案,这就是他对朝臣们高高举起的“大棒”。而涉案官员空出来的职位便是他的“胡萝卜”。在胡萝卜加大棒共同作用下,他整顿吏治、推行格致学甚至改革税制等举措所遇到的阻力都会大为减少,规划已久的《大明发展纲要》也将开始进入快车道。

    登基大典结束之后,朝臣们都聚在新晋的核心众臣周围出了午门,道贺与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朱琳渼也习惯性地朝宫门方向行去,身后马文晟忙追了上来,小心提醒道:“皇爷,您是要出宫吗?”

    朱琳渼一愣,旋即拍了拍额头,心中失笑道,倒是真的忘了,从今天起,这紫禁城便是自己的家了。

    由于先前为了节省修缮银,乾清宫到现在也没修好,只有西六宫南侧的养心殿可以居住。

    等朱琳渼在宫人、侍卫簇拥下走进月华门,抬眼望到恢弘雄壮的养心殿殿宇的一刻,方才登临大位所带来的心潮澎湃不禁渐去,取而代之的却是万斤重担压在心头——那可是整个大明江山的重量!

    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一年半了,这期间他虽依靠先进的武器及战术从建虏手中夺回了长江以南的大明半壁,但他非常清楚,如今的大明其实沉疴已久,积弊极多。

    从糜烂的吏治到荒谬绝伦的税收制度,从严重不平衡的耕地分配到近乎凋敝的工商业,以及百姓对朝廷失去信心、萎缩了数百年的海运等等,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大明的躯体。甚至在吏治、税收等方面,连建虏都比现在的大明做得好!

    本章完

第648章 头一天当皇帝() 
眼下建虏虽接连吃败仗,但他们依旧占据着长江以北以及塞外大片土地,实力依旧强劲。

    尤其是江北这几省,对来自关外的建虏来说都是“意外之财”。如果他们发现自己局势不利,定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些地方最后一丝人力、物力压榨出来。就算搞得尽为焦土,他们也丝毫不会觉得心疼——大不了回辽东老家,就当是来中原进行了一场劫掠。

    根据北镇近来的情报,多尔衮也确实正在搜刮江北所有可以调集的力量,准备对大明进行拼死反扑。

    朱琳渼很清楚,对此绝对不可掉以轻心!中国历史上自北向南的征伐胜率极高,而南方地区北伐却仅有朱元璋驱元建明的一次胜迹,这其中也是有着深层客观规律的。

    例如北方极易获取战马;北方地势平坦利于调兵、运粮;北方人体格较南方人高大且民风也更彪悍等等。甚至北方人很容易适应南方温暖气候,而南方人则对寒冷的抵御力较差,导致因风雪造成战斗力下降,非战斗减员情况严重。

    是以,等明军收复了长江流域的土地,开始进兵北伐黄河流域之后,所面临的困难将会比之前大上数倍。

    因此,朱琳渼眼下最核心的工作,便是要尽快夯实大明的基础,革除各类积弊,推广新政和工业化,令大明从军力、科技、经济、后勤等各领域全面碾压满清。而后以绝对优势的力量北伐,毕其功于一役。

    毕竟战事是在大明的土地上进行的,一旦陷入胶着,大量死伤、流离失所的可都是汉人。

    此外,他作为一个后世之人,眼光远不止放在收复故土上。若只盯着东亚附近这一亩三分地,二百多年之后西方列强便会乘巨舰大炮而来来,给华夏民族留下深重的灾难。他早已暗下决心,要留给后世子孙一个雄于世界之端的盛世!而除弊布新,完善大明的根基就是第一步。

    朱琳渼走入养心殿,先在各处大致看了看,当真雕梁画栋、金瓦玉墙,各式器具无一不是最为名贵、精制的,就连摆放位置都是极尽考究。虽然东暖阁还没完全修复,但这居住条件已比应天府衙要好太多了,天子到底是天子啊!

    他边走边在心中规划着大明方方面面的事宜,自己先前虽也是大权在握,但难免要受到朝臣的诸多掣肘,而如今皇权在握,很多以前无法或不易推行的事情,已经可以启动实施了。

    这首要之事便是改革吏治。大明官员结构臃肿,冗员极多,效率低下,且数百年来贪腐极为严重,这些都是他立刻就要整顿的。

    而且可以在改革吏治的同时,将格致学人才大量安插进朝廷,改变大明一直以来“文科生”当道的局面。此外,科举出身与格致出身的朝臣还可以形成相互制约,这对巩固他的统治有极大的益处。

    仅次于吏治改革的便是税改。荒唐的税制也是大明的身上的一颗毒瘤——越穷的人交税越多,富的反而不交税!如此下去,不但国家财政日益凋敝,还会使底层百姓在生计无着的情况下暴起造反。

    排在这两项之后的还有农业改革、土改、户籍改革、工商业改革、经济金融改革等等诸多事宜,无一不是对国力影响极大的当务之急。

    好在朱琳渼已在《发展纲要》中设计好了革新的内容,此时只要考虑如何一步步推行下去即可。

    没等他捋完吏治改革的施行细节,朝臣们如山般的贺表便将他淹没了。

    他翻看了前面几份,发现内容都大致相同,无外乎对他吹捧一番顺带表表忠心,于是干脆将后面的数百封贺表交给冯康处理。

    朱琳渼这边刚腾出手来,还没过得片刻,又有尚膳监来禀,说筵宴已经备好。

    新帝登基当日要大设筵宴,便请群臣,这也是跑不了的仪式之一。他无奈只得放下手头工作,带了马文晟等一应太监宫女往乾清宫而去。

    这一趟宴会下来,他又去西宫太极殿向自己母亲,也就是新晋太后殿下问安,之后还有个简单的交玺仪式。

    等登基的所有事情忙完,天色已有些暗了。朱琳渼回到养心殿,就见有内阁送来的奏章摆在案上。

    他心说这工作效率还挺高,于是上前打开来看,却差点儿一口老血喷了出来——竟是请旨给他修建陵寝的奏疏!

    陋习!这陋习真要不得。朱琳渼心知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的事儿,但眼下哪儿有功夫忙这个?而且此事劳民伤财,他还琢磨是否就跟前朝哪个皇帝挤挤凑合一下算了。

    他将那奏章扔到一旁,先写了道密令让人给罗明受送去,而后吩咐马文晟上了一杯浓茶,开始提笔规划今后的改革细节。

    直到了丑时,他想起明天还有重要安排,这才活动着疲惫的关节,往西暖阁睡下了。

    次日,朱琳渼先接到了黄道周的辞表,言说自己年纪大了,已不堪繁重的朝务,请辞回福京养老。

    黄道周看得明白,昨日大典自己这个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被晾在一边,由杨廷麟宣读朝中人事变动,这便是天子要重用杨廷麟的意思。那自己若还赖着不动岂非太不识趣了。

    其实朱琳渼对这个忠心大明的老臣还是颇有好感的,自己龙南练兵那会儿黄道周还多有资助。但黄阁老却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腐儒,观念守旧,能力也比较有限,让他继续统领内阁,很难成为自己改革的助力,甚至很多地方还会产生阻碍。例如前一阵闽党抵制迁都,黄道周便因自己是福京籍,对他们所为姑息迁就,正是旧式明臣的坏毛病。

    而杨廷麟此人虽也是个旧式官吏,但他相对来说比较能接受新事物,之前给他看过《发展纲要》,他也大致表示赞同。

    同时朱琳渼在江西和此人一起打过仗,自己出任辅政王和登上帝位都有其出力,算是自己嫡系。毕竟朝中旧式官员还有不小的势力,用杨廷麟的人望和政治手段来约束这些人,也是当下所必须的。

    于是他专门捧高杨廷麟,就是给朝堂表明态度——杨阁部是往后的内阁核心。只是没想到黄道周如此上道,立刻便上表辞官了。

第649章 改组内阁() 
朱琳渼虽已决定弃用黄道周,但对他的辞表却并未批示,只让人召杨廷麟来觐见。毕竟黄道周也是三朝老臣,又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为官亦甚为清廉,故而面子还是要给他留的,起码依例请辞三次再准吧。

    仅过了不到半个时辰,杨廷麟便随马文晟匆匆进了养心殿前殿。他心知新朝初始,召自己入宫定有要事,是以来的极快。

    “臣,拜见吾皇万岁。”

    朱琳渼对“万岁”这个称呼还有些不太适应,反应了一下,才忙抬手道:“啊,杨阁部请起。”

    随后他又取出黄道周的辞表,示意道:“你看看这个。”

    杨廷麟从马文晟手中接过奏疏,打开快速看了一遍。他虽对此已有些预料,但绝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立刻跪伏惊呼,“这万万不可!黄阁老乃是三朝重臣,一直主持内阁,颇有政绩,朝廷离开他恐怕……”

    朱琳渼摇头打断了他,“我已决定准奏了。”

    杨廷麟便是一愣,心说我们这位新君真是行事果决,这内阁首辅刚请辞一遍就准奏免职了?!遂又想起自己前日劝进,也是“一次通过”,心中这才释然。

    朱琳渼就是要亲做表率,以改变大明朝堂那种拖沓、形式主义的风气。他没等杨廷麟劝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