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张家玉离去,朱琳渼不禁望向西面,心中暗道,漠南和湖广的布局都已见成效,就连朝鲜都有意外之喜,现在唯独不见四川有动静,难道是计划不够周密?还是另有波折

    翁茂揉了揉酸疼的腰背,吩咐车夫稍停一会儿,便欲下车舒活一下筋骨——从北京一路赶到陕西,每日车马六七个时辰,简直要将他颠散了架。

    “些许都忍耐不下吗?”对面的老者眼望窗外,沉声道,“还想成什么大事儿?”

    翁茂刚离开座位三寸的屁股立刻又落了回去,无奈招呼车夫,“老李,继续赶路。”

    他又瞥了那老者一眼,抱怨道:“大伯,其实要我说,也不差这一两日。您看,在京里,陈部堂、钱大人光是召集一应大人们商议,便耗去了半个月,这会子却要我们在路上挤时间”

    “凡事成败皆在庙算,没有诸位大人谋定,哪儿有今日之事?”老者仍望着窗外,“你跑跑腿就能得一份大功,竟还不知足。”

    “哪里是跑腿这般容易,”翁茂哼了一声,“要说服肃亲王,还不得靠我三寸不烂之舌?”

    “你还真瞧得起自己,”老者笑道,“没有诸位大人联署密信,你当肃亲王会听你聒噪?没有赵御史先前传讯,怕是你连正主的面都见不到。”

    翁茂撇了撇嘴,不在此事上继续争辩,却道:“大伯,侄儿有些不明白,时下南兵连胜,朝廷已失江南大片,正是根基动摇之际,为何陈部堂、钱侍郎、龚侍郎他们却选在此时发动?若由此导致朝堂震动,前方便更难打赢了”

    

第575章 豪格的“血海深仇”() 
“你太高看南明了。”翁茂这位伯父乃是原弘光朝通政司左通政翁亦堂,闻言立刻不屑道,“崇祯朝,松山十三万明军被先皇三万人马杀得丢盔弃甲。弘光朝,史可法统江北四镇二十万兵马,几乎一触即溃。南京八丈坚城,未发一炮便降。

    “如今南明小朝廷至多不过五六万兵,而置于长江一线的更是仅不到六成。只要朝廷谨慎以对,莫如博洛、勒克德浑那般轻敌冒进,以建州兵之善战,明军败绩乃早晚之事。”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转望向翁茂,声音低了几分,“况且,如今朝局,多铎大军若是败了,对我们却不一定是坏事儿。反倒是他在江南大捷的话,你想想谁人得利?”

    翁茂倒是一点即透,“豫亲王乃摄政王最大依仗,他若得胜,首先摄政王权势必将更稳。

    “而摄政王宠信冯铨、刘正宗等北党奸佞,任其对我们这些原江南籍朝臣肆意打压”

    他皱眉说出结论,“故而此时江南告捷,却是最助北党气焰。”

    一年前,南党御史吴达、李森先,太常寺少卿龚鼎孳等弹劾北党首脑冯铨贪污、放纵子弟行凶等罪。结果多尔衮却枉顾证据,公开支持冯铨,将李森先革职并申饬了龚鼎孳等人。从此之后,北党便与南党结下死仇,开始疯狂反噬,并一直稳稳处在上风。

    翁亦堂欣然颔首,心说三弟这个儿子不愧是翁家最有资质的后辈,此番自己用尽了人情并花费近半家财为他讨来这个差事果然没错!只盼这次能助肃亲王得势,翁茂便是进谏大功。自己现已卸任,往后翁家门厅就要靠翁茂来撑了。

    “我们南方朝臣之所以斗不过北党那些奸宦余孽,皆因仰仗的靠山谭拜太弱。”翁亦堂继续道,“只要多尔衮还在高位一天,我们就很难扳倒北党奸贼。而眼下的良机正可扶多尔衮最大的政敌肃亲王上位。

    “我们在肃亲王尚未得势之际投效,又为他出谋划策击败多尔衮这个死对头,日后他定能助我们扫灭北党。”

    他说着微微一笑,那意思是,北党即灭,朝廷那还不是我们南党的天下?

    又两日后,翁氏叔侄已至西安府境。翁亦堂未到西安城便叫停了车马,吩咐翁茂继续南下,而自己却换了车子欲转往凤翔府而去。

    凤翔府在西安西偏北方向,后世更名为宝鸡。

    “大伯难道不与我同去汉中?”翁茂诧异道,“有您坐镇,我这心里才更踏实啊。”

    翁亦堂默然摇头,“该嘱咐的都已嘱咐多次,后面就看你自己的了。”

    “这,却是为何?”

    “万一大事未成,多尔衮必凶猛反扑。老夫乃是翁家族长,若牵涉此事,翁家举族都难逃干系。而你此去汉中,乃是“肆意擅为”,与翁家无半点关联”翁亦堂叹口气,拍了拍翁茂的肩膀,“肃亲王为人优柔寡断,此次事关重大,你须多做打算,切不可心急。”

    “大伯放心,侄儿绝不会令您和在京的诸位大人失望!”

    汉中清军大营。

    豪格听说是北京来“议大事”之人,立刻便屏退左右,请他进账,而此刻却望着这名三十多岁的微胖男子,半天也没想起是谁。

    “下官通政司经历翁茂,拜见肃亲王殿下。”

    “起来吧。”豪格皱了皱眉,“陈名夏、钱谦益呢?怎遣了个七品小吏而来?”

    翁茂却面不改色道:“无名小卒方才不至打草惊蛇。”

    豪格愣了愣,点头道:“陈名夏令赵诚来信说有要事,究竟何事?”

    翁茂忙将一只木匣呈给豪格。后者从里面取出一方锦缎展开,刚扫了一眼,登时便露出喜色——锦布上话语不多,大概就是一个意思,众臣皆认为如今只有肃亲王主持朝政,才有止住颓势的可能,大家都盼着肃亲王回京。而后面的签名足有近四十个,其中包括吏部尚书陈名夏、礼部侍郎钱谦益、刑部侍郎龚鼎孳等朝廷大员以及数名带兵武将。

    而陈名夏等人带头签署,这就意味着庞大的南党对自己的支持!豪格按下激动之情,故作淡然道:“摄政王主政多时,朝局稳定,颇有建树,你们这是何意?”

    “肃亲王此言差矣。”翁茂立刻表情沉痛道,“多尔衮连番大举用兵,却落得四处皆败!

    “南边,博洛、勒克德浑先后被南明击败,损失近二十万大军!浙江、江南等要地尽失,就连南京都重陷南明手中。朝廷因此锐减四成以上赋税,并丢了江南粮仓!

    “漠北,多尔衮诈称击败苏尼特部及喀尔喀联军,实则多铎在草原上死伤近三万人马。他不得不承认喀尔喀部乃是蒙古之主,并割土默特北上百里,这才稳住了喀尔喀人,撤回多铎残部。

    “此外,山东、山西各地乱军骤起,搅得民不聊生。

    “如今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皆盼大能高才拯救危局、力挽狂澜,而止多尔衮之祸!”

    豪格闻言双目一瞪,猛地站起身来,“一派胡言!你诽谤摄政王,妄议朝政,是想造反不成?!”

    翁茂心中暗笑,装得倒像,你若真怒我逆言,为何不直接唤侍卫将我拿下?

    他立刻换作“愤慨”状,沉声道:“朝中忠臣都在为殿下鸣不平啊!

    “殿下作为先帝皇长子,文韬武略,加战功显赫,当年实乃众望所归之圣主!盖因多尔衮为一己私欲,勾结朋党横加阻拦,硬生生地夺了您的大位!”

    他旧事重提,果见豪格眉间现出怒意,立刻趁热打铁道:“若非您担心大清陷入内斗,最终忍辱负重,哪儿有多尔衮此时嚣张?而他兄弟却不思您大义,反拿您言语歧义屡屡羞辱,实在欺人太甚!”

    豪格立刻想起当年先帝驾崩,却未定太子,于是众王商议由谁继承大统之事。当时两黄旗、两白旗都是站在他这边,推举他继位。出于惯例,他便谦虚了一句,“这如何使得,我福少德薄,恐难承高位。”

    谁料多铎竟大咧咧地接了句,“就是,肃亲王福少德薄,立之不妥。”

    

第576章 “无间道”玩得溜() 
多铎这一句话,立刻使豪格形象骤降,随后果然风向大变。最终济尔哈朗受多尔衮拉拢反水,推出福临登基为帝。

    翁茂又在一旁补充道:“其后仍有众臣主张应由您继位。又是多尔衮设计,令代善杀了支持他的颖郡王阿达礼,并嫁祸给您,这才令朝野上下对您心灰意冷,转而支持当今圣上。”

    他瞄了豪格一眼,见其脸色铁青,接道:“继立大事且不说它。近来多尔衮仍不忘随时折辱于您。前年,他怂恿何洛会诬告您‘中伤摄政王’,并用这点儿小事儿就削了您的爵。

    “您可是先帝亲封的肃亲王,他凭什么说削就削?若非您身负军功极甚,怕是当场便会被他下狱!”

    豪格此时盛怒之下,脸都憋成了紫红色,咬牙冷声道:“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翁茂趁机凑前一步,低声道:“殿下正可应朝臣拥戴,返京拿回本应属于您的一切!至低,也能伺机扳倒多尔衮,一雪前侮!”

    豪格到底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当即深吸一口气,很快冷静下来,却微微摇头道:“多尔衮手握两白旗,又得两红旗支持,而天子的两黄旗正在蛰伏,我手中却仅有正蓝一旗之力。虽得你们这些文臣支持,便是加上些许绿营,却仍难撼多尔衮强势……”

    “殿下不必妄自菲薄。”翁茂正色道,“多尔衮近年屡次大败于漠北、江南,其心腹人马损失惨重。而您虽在川、陕征战多时,但正蓝旗却从未受创。如今两白旗合在一起也不如正蓝旗兵强马壮。更何况都铎眼下被调往长江一线,多尔衮在京畿的力量甚为空虚。”

    “但两白旗加上两红旗,却绝对强于我正蓝旗。”

    “殿下有所不知。两红旗先前为多尔衮多次征调,伤亡极大。尤其是正红旗,精壮男丁几乎全殆于江南。礼亲王对此极为不满,若朝中再有大事,下官可以肯定,他绝不会站在多尔衮一边。”

    礼亲王代善执掌两红旗,句容一战之后,他手里的牛录数量缩水近半,而多尔衮却一个人都没有补偿他——当然,多尔衮自己都是焦头烂额,就是想补偿也有心无力——代善又怎能不心存它念。

    豪格优柔寡断的性格此时开始显现,又道:“那其他几旗……”

    翁茂耐着性子为他分析,“郑亲王的镶蓝旗也多有折损。他先前站在多尔衮一边,皆是因为得其摄政王的许诺。然此后多尔衮一手遮天,郑亲王这摄政王形同虚设。如果殿下也许郑亲王摄政王之位,他多会转而支持您,至少也是保持中立。

    “至于帝党,啊,不,是天子所领两黄旗,一直以来都因多尔衮专权而多有不满,若您能扳倒多尔衮,他们一定乐见其成。纵然圣母皇太后有意偏袒多尔衮,但下面旗主、固山额真都不同意,她又能如何?”

    豪格眼前一亮,越想越有道理,不禁抚掌道:“这么说我当即刻与张献忠议和,而后火速回京!”

    “这,却不妥。”翁茂忙道,“陈部堂让我转告殿下,返京之前还要做一件大事,方才得保万无一失!”

    豪格眯起双眼,“何事?”

    “杀献寇!”

    “什么?!”豪格大感意外,“议和之后我速去便是,为何多此一举?况且,张献忠哪儿是容易杀的?”

    “殿下慎思,四川不比塞外,若与献寇议和,消息肯定瞒不住。您猜届时多尔衮会如何平息众议?”

    “你且直说!”

    “他定会说是因为殿下您剿寇不利,朝廷才不得已与寇委和,说不定还会治您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