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遵令!”

    一旁马得功的副将田雄皱眉略做思索,拱手献策道:“大人,眼下我们断不可继续在萧山耗着。钱塘上游狭窄,我军当速西去桐庐一带,或有机会渡江。”

    另一名军官忙附和道:“大人,田将军所言极是!且末将前日闻言,说浙军自衢州取粮,此时粮车应就在桐庐一带,我们可夺粮过江并举。”

    马得功眯眼思忖半晌,却微微摇头,“看来我军眼下似只有这一条路,然,我却要赌他一赌。”

    他敲了敲地图上绍兴位置,“若那人够蠢,或可助我脱困”

    

第四百一十七章 投机的方国安() 
马得功随后又依计对手下军官做了一番布置。

    众人闻言不禁惊而对视,心中皆是同样念头,三万人,便这么弃如敝履了?

    “大人,这般行事恐怕”田雄欲言又止,转而道,“况此法也殊为冒险”

    “行大事不拘小节。而死中求活,又怎能没些风险?”马得功冷哼道,“以我对那厮的了解,他八成会来。

    “尔等休要多言,速按我吩咐去办!”

    几名军官只得道一声,“遵令!”出帐各自而去。

    “停,停!”方国安对台上正咿呀唱和的戏子吼了一声,又猛地拉住方国泰道,“你所言当真?”

    “回大哥,我亲去兵部看了塘报。”方国泰忙道,“其言,线报前日福建水师入杭州湾,大破噶哈所部,又烧了虏贼清源里屯粮。

    “张煌言那边也回报昨日收到虏贼休战书,他心下疑惑,便遣将出城试探,不想竟攻入马得功大营,斩获三千贼兵,敌营已是空空如也。

    “另有湘湖附近地方官看到有数万贼兵经过,沿途兵器、盔甲丢得到处都是,却仅有少量辎重粮草相随。

    “这几下应证来看,马得功定是失了杭州粮草补给,只得弃萧山求活。”

    “天助我也!”方国安兴奋地抓起外衫就朝外跑。

    方国泰紧随其后,疑道:“大哥这是要去哪儿?”

    “进宫!”方国安一气跑到府门外,跨马扬鞭便走。

    自上次他手下主力被马得功伏击大败,导致他在浙江的威望与日剧减。如今建虏大兵压境,朝中钱肃乐等人一直在建议鲁王去监国而归藩,重奉泰征为正朔。

    旁人对鲁王归藩倒没什么,而他方国安曾先后降虏、投泰征朝,复又背福建重迎鲁王监国,如此反复之下,不论浙江是归了建虏还是泰征朝,他的日子怕都不会好过。

    他乃是市井无赖出身,一路靠运气加投机上位,是以最知投机的重要。眼下马得功势危,便正是个投机的良机。

    他心中盘算着,马得功粮草既断,以萧山和湘湖的情况来看,其所部人马已是士气大溃。

    若再挨得几日,等其大军自乱或是哗变,那可是殊为浪费了。若自己恰在马得功部生乱时带兵赶到,便可趁机挥兵掩杀,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四万清军首级。

    这如此御虏匡国大功在手,便是重回泰征朝为臣,言官也断难再拿他先前投虏、拥鲁藩等行止说事。

    待他刚奔到鲁王宫外,又正遇到兵部急报。他拦住信差询问,得知今晨虏贼往义桥、里山等地抢粮,各处巡检司、乡勇、民壮等奋起反抗,竟大败敌军,合计俘毙四五千人。

    方国安闻言更是心中大急,没想虏贼军心涣散已到了如此地步,巡检司、乡勇之流都能将其击败,不禁暗叹,马得功啊,马得功,你可一定要撑住,千万等我赶到再溃散!

    他随后觐见鲁王,二话不说便要请兵再剿马得功。

    方国安虽前番兵败,但他仍是鲁藩的兵马大元帅,浙江各路人马都归其节制,又有上万嫡系大军。

    故而鲁王这边也就是走个过场,朱以海只得随即下旨,命越国公方国安总览驱虏事宜,即刻率军北上。

    要说方国安虽是打算去“捡漏”的,但却也相当谨慎,担心清军临死的反扑自己顶不住,便想带上鲁王的一千禁军及张煌言的萧山守军同往。

    而他又怕功劳被张煌言抢了,于是只令萧山守军先南下绍兴与自己汇合,如此不管谁斩获敌首,这功劳却都要记在他这主帅账上。

    因绍兴附近一直在备战御敌,次日一早便点齐了大军及粮草辎重,随方国安离城北上,傍晚时即又遇上了张煌言部。

    随后近两万大军沿湘湖南岸西转,紧追马得功“溃军”而去。沿途不断有各地守军袭劫建虏多有斩获的消息传来,方国安扳指头算着留给自己的首级越来越少,又一天百遍地催促麾下加快行军。

    青山岭正处在萧山和桐庐之间,和两地同相距百里。

    方国安望了眼天边骄阳,又回看身后因急行军而盔歪甲斜的士卒,挥手喊了声,“都再快点!”

    张煌言纵马追到方国安身侧,拱手道:“将军,前方已到青山岭,得提防贼军埋伏。当遣斥候探过再走。”

    “你也太小心了些。这两日间有上万贼兵伏诛,马得功已是丧家之犬,哪还顾得上埋伏?”方国安甩了把脸上的汗,斜睨道,“过灵桥和石牛山时你就非要探,结果半个虏贼也没见到,反浪费了不少工夫。”

    他又指向前方山岭,“从来只闻以高伏低,这驿道在山脊上,马得功上哪儿设伏?

    “况且虏军缺粮,这么些天怕已饿得刀都拿不起来了,我倒盼着与之早战!”

    “但”

    张煌言还想再说些什么,就见方国安勒马高呼:“三日内追上虏贼,每人赏银五两!”

    他这话就如一针鸡血,士卒们立刻兴奋地加快了脚步,队形却也更乱了些。

    待浙军前队刚走过青山岭最高点,忽见前方有樵夫打扮之人立于道路正中,有军官正要上前喝问,便忽闻四下里一阵炮响。

    随即附近立刻有上千貌似山民、猎户之人涌出,却是个个手持弓铳。

    那“樵夫”抽出身后单刀向前一指,立时铳声大作,箭似雨下。在这些“山民”之间,竟还有数十门虎蹲炮,没等浙军前锋反应过来,已是硝烟卷起,炮声连连。

    与此同时,在山脚下也有大量不明身份之人在全身大盾的掩护下迅速向山上爬来。

    方国安大惊失色,慌忙喝令,“有埋伏,给我还击!”

    但浙军之前因赶路导致队形混乱,好半天也没能结成战阵,此时虽是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却仅有稀稀拉拉的弓、铳朝山坡射去。

    那些攻上来的敌军却极为悍猛,纵有人被射翻滚下山去,余者却立刻接过大盾继续向上。

    青山岭本就不高,等浙军终于从混乱中回过神来,敌军却已爬到上山脊。

    

第四百一十八章 青山岭遇伏() 
待这些人上到山顶,立刻丢掉大盾,却是周身蓝色棉甲,正是马得功手下镶黄旗汉军精锐。

    这些人不论是军事素质还是装备水平都远超方国安所部,加上以有备算无备,青山岭上立刻呈现一边倒的局面。虏兵直似狼入羊群,杀得血光映日惨呼盈山,不断有浙军尸首从山顶翻落岭下。

    方国安身旁虽有三百多亲军侍卫,但山脊之上甚为狭窄,这些人只能排成狭长纵队,却无法将他护在正中。仅片刻间,已有数柄单刀从方国安身侧掠过,吓得他忙翻身钻入了马腹下。

    但四周清军似乎发现了这边有“南人军官”,不停地朝这边涌来,眼见他越国公身旁侍卫越来越少。

    正危如累卵之际,便闻东侧有阵阵铳响,建虏士卒立刻被这动静吸引过去。

    却见有一队明军就在狭窄山道上聚集成阵,两头数百名刀盾手将铳手夹在中间,为首大将手中马刀翻飞,其身旁虽仅能并排站三四名手下,却硬是阻得虏兵一时半会难以近身。

    而一挨阵中铳手准备完毕,挡在两侧的刀盾手便默契地弯腰低头,随后便是一阵火铳轰鸣。

    建虏伏兵骤然冲上山巅,此时两军已近在咫尺,便是明军的三千铳也能勉强射透建虏的甲胄。顿时便有数十清军哀嚎着滚下山去,两侧的近战士卒压力随即一缓,整个战阵立刻向前十多步,挤压虏兵的空间。

    由这么前进了数次,战阵已和方国安的侍卫汇合,为首将官忙上前询问,“大将军呢?”

    方国安这才被侍卫从马腹下拖了出来,抬头见是张煌言带了五六百人而来,立刻又转头要找地方躲藏。

    张煌言忙将他一把拉住,“将军乃大军主帅,正当指挥将士们作战,怎可只顾自人安危?”

    方国安却如丧考妣道:“还战什么战,四万建虏围住山头,大势已去”

    “辰时常安还有人来报,说看到数万建虏大军,可见其主力尚在六十里外。”张煌言指着四周道,“这里必是小股贼军,只要大将军稳住,则中军既稳,我们居高临下未必没有办法!”

    “嗨,八成是地方上有人通虏,以假消息诓我。”方国安说着已经开始脱甲胄了,又示意一旁的侍卫将衣服给他,“看这样子,便是逃下山去,附近降贼也定将我绑了献虏”

    张煌言急得直跺脚,“大人,先前已有数地上报贼军动向,便有一处投虏,余者也该确凿无误。”

    方国安根本不理他,只顾自己朝人堆里混。张煌言无奈,踩镫立于马上,振臂高呼,“大家听着,各部自结成阵,先立稳脚跟,再相互靠拢,切莫慌乱”

    他话音未落,已有数支箭矢射来,而周围明军根本不归他辖制,除了他自己所部人马,余者却根本不做理会。

    张煌言只得收拢麾下原地坚守,却无奈四周足有六千八旗兵及两千其他精锐,他聚起的这一千多人眼见便要抵挡不住。

    一旁有浑身是血的部将向他高声道:“大人,这岭上方寸之地不宜结阵,加之贼军势众,得设法突围才行!”

    张煌言远望除自己外的明军各部大多已溃不成军,无奈叹气点头道:“是得突围了。”

    他麾下部将立刻应一声“遵令”,便招呼人手要向东侧山路强冲,却被张煌言一把拉住,“驿道上多是咱们自己人,这般冲过去他们定会被挤落山下。”

    那军官举目望去,果见明军慌乱之下有甚多人转头奔逃,却令后面避让不及的战友滚下山坡。他急道:“那,那该如何是好?”

    张煌言望了眼山腰处的零星虏军,双目一眯,“敌可从山下上来,我们也可从这儿下去!”遂吩咐道,“传令,刀盾手在前,向山下突围。每行二十步重整战阵,而后与敌接战,再进二十步,直到冲至山下!”

    “是!”

    随后,张煌言所部硬生生在山脊旁攻下一片空地,又迅速结阵,这一千二三百人便向山下攻去。

    下山时因脚步不稳,最易导致阵型混乱,但张煌言让士卒每二十步一整队,虽然看似走得慢了,却能始终保持阵型。

    马得功在山西侧远远看到有明军从队伍中间突围,急令人前去阻截,但那队明军进退行至极有章法,战阵稳稳向北侧山下而去。

    他手中仅有七八千人,却要吃掉两万明军,是以也难抽出更多人手去对付张煌言,最终见突围人数也不算多,只得任其离去。

    待到申时,青山岭上才逐渐平息下来。得益于张煌言部成功脱困,倒给其他明军提了个醒,有不少人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