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新接道:“大人,还有一事颇为喜人。自宣布帮忙倡吁郎中从军之后,现龙卫军已招齐三个连的医兵,共三百余人。殿下曾教予夏郎中的伤口清洗、缝线之法亦已令所有医兵同习。”

    朱琳渼将记忆中后世弯曲的缝合针以及伤口缝合方法对医兵说过,不过他也知道,在没有消炎药之前,这些小技巧还很难大幅度降低死亡率。

    眼下仅是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每个医兵都只配发了一小瓶。至于消炎药,起码要等福京实验室运转起来,再研究个几年,或许才有希望。

    “这炮营的情况,”余新望向身侧的赵之壁,毕竟他一人精力有限,对炮兵也不甚熟悉,“还是有光最为熟悉。”

    赵之壁面带笑意,向朱琳渼敬礼道:“禀大人,先炮兵已新设一营。依照您先前吩咐,现两营皆换用新铸火炮,旧炮则交由破虏营续用。”

    他说到此处,不禁赞叹一句,“这新炮用来实比原先的顺手太多!”

    本章完

第383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琳渼会意颔首。他上次从和兰人手里买了不少铜矿,便令徐尔路重造了一批野战炮,全部使用青铜浇铸,还略为加长了炮管。

    由于青铜延展性好,故而可以加大火药装药量,甚至可以双倍装药也不会炸膛。加上炮管也加长了一些,致使射程比以前提高了近三成。

    赵之壁继续道:“现下炮兵两个营共有炮手九百余人。备有十二磅炮五尊、九磅炮十二尊,六磅炮二十二尊。另有三十二磅臼炮五尊。”

    他说得神采飞扬,如数家珍。这也难怪,此次龙卫军炮兵不但在数量上翻了一倍,而且口径上提高的更多!

    由于先前几仗缴获了大批军马,加上龙南铁场打造出了钢制车轮辐条,十二磅炮终于有机会装上野战炮炮架。在八匹马的拖拽下,这门近两千斤的大炮移动速度并不比九磅炮慢,是以成为了龙卫军的正式装备。

    要知道,目前清军除了固定炮台之外,最重的也就是十二磅炮,但比起龙卫军的骑炮兵来,其简直如龟般笨拙。

    另外龙卫军的九磅炮数量也从四门猛增至十二门。这主要也是在之前的战斗中发现九磅炮的重量和威力最为均衡,便决定以此作为龙卫军的主力火炮。

    至于六磅炮,却仅仅增加了六门。不过由于其轻便灵活,也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还有那五门臼炮,则是因上次澳门攻城战后龙卫军炮兵对臼炮表现甚为满意,朱琳渼便索性让人铸了三十二磅的臼炮列装。

    这“三十二磅”听起来吓人,但因为臼炮炮管极短,所以重量其实比六磅的野战炮还轻很多。这东西能将三十斤重的铁球越过城墙射到一里以外的城内,实为攻城利器。

    待说完了炮营的基本情况,赵之壁又有些好奇地问道:“大人,却不知您要炮营另备那三十尊一号佛郎机作何之用?”

    朱琳渼却卖了个关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一号佛郎机重约三百多斤,一匹马就能驮着到处跑,发射一斤一两的弹丸,威力虽比不过红夷炮,却比虎蹲炮之类强得太多。并且因其采用预装子铳的填装方式,射速极快,前六发甚至只用一分钟多点就能射完。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那便是因为子铳漏气,导致射程非常低,有效射程也就二百多步,通常放过一轮敌军就冲上来了。

    朱琳渼之所以要装备这些佛郎机,乃是因为他上次向葡萄牙人订购橡胶时,想到了解决漏气的良方。

    等橡胶运抵之后,再经过一些简单的技巧,他有信心令佛郎机的射程增加到接近一里!届时这种速射炮将会对战局产生极大的影响。

    最后,余新又向朱琳渼大致说了破虏营的情况。

    其实相比龙卫军,破虏营这边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兵力增加到了两万一千人,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军校出来的,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训练水平都比义军出身的破虏营老兵要高出不少。近期招募的指导使大部分也都分入了破虏营,以期进一步提高其军纪和士气。

    同时,为了提高军官的能力,朱琳渼趁破虏营近来负责守御衢州,没什么作战压力的机会,将其超过一半的军官调去皇家军官学堂“进修”。其所部人马暂时由军官学堂上一期的毕业生暂领。

    据余新所报,现在这些进修军官大多已返回了衢州,整体军事能力都有不小的提升。

    而在装备方面,破虏营已开始逐步淘汰长矛和鸟铳,改为配发二型猎兵铳和燧发铳。由于产量问题,猎兵铳可能仅装备四千支的样子,燧发铳将成为主力武器。

    不过由于担心士卒们不习惯,目前破虏营仍保留了两成左右的长矛手。但朱琳渼估计,等他们用惯了燧发铳和刺刀,肯定会丢掉所有长矛的。

    另外以前龙卫军装备的大炮也都交给了破虏营,并且还拨了部分新炮,他们如今也有了八九百名炮手和三十多门大炮,不过其炮手的训练水准还有待提高。

    至于军马、甲胄之类,有缴获的大量战利品,朱琳渼自然不会吝啬。可以说,今天的破虏营几乎就是昨天的龙卫军,甚至装备还要更好一些。

    由于兵部改革涉及太多,余新还没来得及汇报后勤以及驻军的情况,窗外天色以及暗了下来。

    朱琳渼见最重要的方面基本都没什么纰漏,只让他将剩余之事的相关文书拿给自己,又简单吩咐了几句,便离开兵部朝王府而去。

    路上,他简单翻看了余新给他的文书。后勤方面近来兵部进行了两次招标,按他的要求,锦衣卫全城监督。

    如今不论是粮草还是军服、皮靴、帐篷、被褥之类,皆准备了三家以上的商户供应,且中标商户还需缴纳数万两银子的保证金,以及由兵部派人入驻商户,负责监督商户履行职责。

    虽然条件比较苛刻,但这可是整个明军的大生意,是以江南几乎所有有实力的商户都云集天兴府。只是当时朱琳渼人在广西,却无法一睹盛况了。

    而江西和福京驻军的情况就简单得多了,龙卫军派了些军官负责驻军训练。赣闽两地共设有三万多驻军,人数虽然不多,但由于尽是精壮,而且又是“职业军人”无需种地、做工,其战斗力绝对超过以前的十万明军。

    至于两广及云贵,目前也已开始了军制改革,不过近来兵部的精力都在备战上,这几地的进展却稍显缓慢。

    兵部的事情余新基本都处理的不错,故而朱琳渼次日一早便准备去永北里,视察同样极为重要的水师建设。

    绘秋见他要出门的样子,忙迎面将他拦住,嘱咐道:“爷,太王妃今儿可摆了秋社,您万万记得申时之前要回府。”

    朱琳渼一拍脑袋,心说还真是忘了,他正寻思着是不是跟太王妃告个假,便见有下人来禀,说一名叫塞里奥的夷人求见。

    朱琳渼又拍了一下脑袋,最近一直惦念着北伐,这钟表匠的事情差点也给忘了。

    他摆手道:“带他去花厅吧。”

    本章完

第384章 奢侈品市场() 
待出了午门,朱琳渼将北伐的准备工作又梳理一遍。最重要的龙卫军和破虏营的扩军之事由余新处理,基本可以放心。那么眼下的当务之急便是水师建设了,他遂对石霖道:“走,去永北里船厂看看。”

    石霖闻言忙道:“大人,今早出门时绘秋还特意叮嘱属下,说今儿太王妃摆了秋社,让您千万在申时之前回府。”

    朱琳渼一拍脑袋,心说还真是忘了。他只得让车子先回府,寻思着是不是跟太王妃告个假。

    但他车驾刚在王府门前停下,便见府上引礼舍人来禀,说有个叫塞里奥的夷人求见。

    朱琳渼又拍了一下脑袋,最近一直惦念着北伐,这钟表匠的事情差点也给忘了。

    “他人呢?”

    “回殿下,正在前厅候着。”

    秃顶钟表匠见辅政王殿下来了,便要带着自己年轻的徒弟跪伏行礼。

    “免了吧。”朱琳渼一把将他拉住,“咱们说正事,器具都运来了吗,带了多少人?”

    “有殿下吩咐,我把龙南一大半的家当都搬来了,就停在城南,足有五大车。”塞里奥忙乐呵呵道。

    他怎能不乐,去年他穷困潦倒之时遇到眼前这位东方贵族,竟大方地送了他一座钟表工坊。虽然作为报酬,他为这位大人带了上百名制表学徒,但这些学徒也可以为他免费劳动。

    这一年多时间里,他钟表没卖出多少,但帮着龙南铁场造簧轮铳的铳机还有精细钻床、齿轮机、磨床之类,却让他足足赚了三四千两白银!

    这些钱足够他在意大利过上极为优渥的生活。他本打算年底就回欧洲享清福,不想却突然收到辅政王的信,让他去福京建一所规模空前的工坊。

    这是要赚大钱啊!他自然不会拒绝,立刻收拾东西从龙南赶来。

    “至于人手,”塞里奥继续道,“我虽然只带来三十多人,但他们都是工坊里最熟练的好手,几乎每个人都能独立打造一台钟表出来。”

    “人少点无妨。”朱琳渼微笑道,“我在福京也为你准备了上百名年轻人,相信你很快就能教会他们。”

    “又是学徒……”塞里奥无奈耸了耸肩,好在他对此已经习惯了。

    他忽又认真道:“对了,殿下,若要建一座更大的工坊,却不知福京这边钟表销路怎么样?我在龙南每个月只能卖出两三台去,万一……”

    “谁说让你造钟表的?”朱琳渼笑着打断他道,“那东西既费工夫又卖不出多少。”

    塞里奥迟疑道:“那……还是造簧轮铳和钻床之类?”

    “福京军器局已能制造簧轮铳了,”朱琳渼摇头道。一年多来塞里奥为大明培养出不少优秀钟表匠,这些人早已进入军器局或苏记铁场,负责精密加工工作了。簧轮铳自然是小意思。

    “钻床、齿轮机之类倒还需要一些,但不是你的主要目标。”朱琳渼取出几张图纸递给钟表匠,“我们制造家用奢侈品,这才是最有市场的东西。”

    “家……什么品?”塞里奥疑惑地翻开那些图纸,却看得一头雾水——这些标准工业图他还是头次见到——只有图纸上的标题他认得,“发条风扇……八音盒……旋转灯台……发条青蛙手摇绞肉机……,这、这都是些什么?”

    朱琳渼拿过图纸为他大致解释了一遍。这些东西大多需要用到发条、齿轮之类,虽然在后世人看来都是些简单小玩意,却个个都能令十七世纪的人惊叹不已。

    而且以这个时代的加工能力,也就最为灵巧的钟表匠能将这些东西造出来。

    “您是说,这东西拧紧了发条,就能自己吹风?!”塞里奥眼睛瞪得老大,“如果真如您描述的那样,每个至少要卖三十两!嗯,天热时还得更贵些。”

    “三十两?”朱琳渼一愣,心说这家伙还真够黑的。所谓发条风扇,其实就是用一副发条带动飞轮,驱动三片扇叶。拧紧一次至多能扇二十分钟,结构远比钟表简单得多。

    不过他立刻便释然了,这成本虽不多,但里面可是有专利技术的,溢价高一些很正常。

    钟表匠一旁兴致勃勃地继续为这些物品定价,“八音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