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工具制作起来实际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工艺,以明代的纯手工工艺便能制出。但其中所蕴含的巧妙机构,却远不是这个时代的工匠们所能想到的。

    就比如这螺杆千斤顶,后世的家用小轿车里都会配一个,结构简单到仅有六七个部件,价格不超过二十块。但在十七世纪,这东西简直就是神器,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这东西甚至能将施工效率提高百倍!

    此外朱琳渼还为工兵连引入了大量后世的预制标准件理念。大量加工复杂的支架、连接件等都被提前加工出来,尺寸形状完全相同。在施工的时候只需要伐木充作桥面、大梁,然后用这些预制件连接起来,很快便能完成施工工作。

    而在部件连接的时候,龙卫军工兵连还有另一种“大杀器”——铁钉。

    在明代,铁钉全靠人力制造,价格非常昂贵,绝对属于奢侈品。

    木质器物主要靠榫接工艺,在木头上挖槽,将需要连接的部件卡进去,就是为节省铁钉。莫说普通家具、建筑之类,便是制造海船,明代工匠都舍不得用几根钉子。

    但龙卫军工兵连只是这两天时间,便将几万根铁钉耗费在了这座木桥之上,其价值高达数千两白银!富屯溪上这一座木桥的成本,足够架起七八座普通桥梁的。

    但高投入加上新技术带来的就是高效率!放眼整个世界,任何专业的架桥工匠在效率上都难望龙卫军工兵连之项背。

    龙卫军和破虏营的步、骑兵只用了一个多时辰便已全部渡河,至粮草辎重等物过得桥去,也仅耗费了不到两个时辰。

    最麻烦的是大炮。这东西动辄几千斤重,直接通过会超过木桥承受极限。

    故而大炮皆被拆解开来,稍轻些的炮架先由马匹拖走,沉重的炮身部分则以圆木垫底,靠人力一点点拽过桥去。而且为保险起见,同一时间仅能有一根炮管过桥。

    待将龙卫军与破虏营合计四十多门千斤以上的大炮拖过河去,已足足耗费了一天时间,此时步、骑兵大队已行至六七十里开外。

    不过大炮在过河之后全部改用马车搬运,两天之后便也赶上了前方的主力部队。

    在渡过富屯溪之后,出现在龙卫军和破虏营面前的便是直通光泽县的平坦大道,沿此路往光泽去,不过五百余里。

    大军沿着富屯溪南岸一路朝西北方向而去,携带的帐篷器具等辎重则全部暂时丢弃,行军速度几乎达到了每天六十里左右。

    而与此同时,阿济格还在沿建溪支流兜圈子,前锋刚到崇阳溪下游,距离抵达杉关仍有四百里路要走。

    隆武二年,六月十五。

    朱琳渼用望远镜看着远处那座险峻的山岭,山岭之间有一座气势雄浑的关隘,正横在唯一一条可以进入山口的小道上,这便是衔接闽、赣两地的杉关要地。

    他将望远镜稍向下压了压,只见就在杉关之下却是数里连营,将杉关关口堵得严严实实,正是阿济格手下的数万建虏主力。

    那营寨共有三层,将营、辎重等物环绕其中,最外围则挖了道壕沟,隐约可见仍有人在不断深挖。壕沟后面还有两层拒马以及大队士卒列队戒备,队列之间还能看到不少火炮,炮口皆直指向外。

    而营中则是各色旌旗成片,持刀佩甲的各式步、骑兵奔走不息,各种车辆、器具调度频繁,其气势与朱琳渼之前所见过的任何一个敌人都大不相同。

    “作为这个时代亚洲最强大的一支军队,建虏正规军确实有些实力。”朱琳渼微微摇头,“这次恐怕会是场硬仗……”

    不过他倒是并不担心建虏会即刻攻下杉关,昨日杉关送来的消息,杨廷麟已派赵印选率三千滇军驻守杉关,加上以前守关的黄鸣俊所部,杉关上已有近四千明军。

    有这四千兵马,再凭借杉关险要地势,阿济格很难快速攻下关隘。

    据那送信之人所说,先前顾炎武举荐的那个戴修远颇有谋略,率奇兵绕至广信清军背后,火烧敌营,使广信战局立转。之后刘光弼为保粮道不被袭扰,不得不分出近三成人马沿途护送。

    加上虏军因大营被烧而士气低落,杨廷麟和清军在白塔河一带形成相持,甚至有余力分出了三千士卒助守杉关。

    “大人,”石霖来到朱琳渼身侧禀道,“大军扎营已毕。众将皆按您吩咐聚于中军大帐。”

    “回营。”朱琳渼收起望远镜,纵身上马,向龙卫军大营驰去。

    (本章完)

第210章 备战() 
    龙卫军中军大帐。

    龙卫军及破虏营的所有高级军官齐立两侧,神色间皆是肃然中又带着一丝兴奋。

    数万清军主力就在八里外的杉关脚下,这些曾在福京耀武扬威,到处杀人劫掠的建奴将要面对的是明军的怒火和铅弹。

    只要歼灭了这些敌人,便是大明立朝以来对建虏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这帐中所有人的名字都将因此役而被载入史册。

    龙卫军和破虏营不久前刚在延平收拾了建虏的“征南大将军”博洛,其人头现在还在邵武府各地“巡游”,这更让诸将增添了一战剿毙阿济格的信心。

    此外,军帐中还有两个陌生的面孔——邵武守备陆畅和泰宁总兵宋锦程。

    先前建虏势大,他们便依郑芝龙军令,闭营不出避战自保。

    而十天前,他们惊闻陈王击溃延平清军主力,毙、俘一万两千多人,阵斩虏军最高统帅博洛,随后还有快马送来了博洛的人头。

    同福京所有带兵军官一样,当他们各自见到这颗血淋淋的人头时,立刻意识到这天要变了,再消极避战恐怕会大祸临头。

    随后他们忙依陈王军令,率所部人马袭扰阿济格“溃军”。而他们很快发现,追在清军身后的人马竟已有四五队之多。

    不过这二人胆子比较大,和其他明军远在三十里外跟着阿济格不同,他们还真的和离队劫掠的建虏小队人马打了几仗,甚至取得了两三次小胜。

    待他们得知陈王主力赶至杉关,便立刻前来助战,此时他们麾下共六千多兵马正聚于龙卫军大营东侧。

    而他们二人也得以参加龙卫军的作战会议。其实朱琳渼也并没指望他们能提供多少战力,不过可以以此树立典型。

    至于那些到现在还在应付差事的各路明军,他已经打定主意,只待福京战事结束便要清算这些家伙,一个都别想跑!

    有奖有罚,两相对比之下,以后该怎么办,相信江南各地的军阀们肯定会心里有谱了。

    其实朱琳渼还不知道,就在近日,郑芝龙老家泉州那边都已受到震动。有数名原本郑芝龙系的军官主动上表朝廷,表示愿出兵讨伐叛逆郑芝龙。

    当然,说归说,至今还没人真的动手。不过郑芝龙眼下除了他手下那批海盗,在福京已难调动一兵一卒了。

    “大致的情况便是如此,”朱琳渼望向帐中诸将,“杉关虽有近四千守军,但据先前俘囚供述,建虏尚有大炮六十余门。若阿济格拼死攻打,杉关亦有陷落之危。

    “故而我军当前应做两相准备。

    “或待阿济格粮草不济,不得已强攻杉关之际,我军自敌身后强袭,虏军被挤迫在关前,陷两面受敌之境,又缺少迂回空间。届时只要杉关能坚守半日,建奴必破。

    “此外阿济格很可能在粮尽之前主动前来攻我大营。若如此,我军当选定有利战场,提前布置防御,以逸待劳,一战抵定胜局!”

    他见众将皆无他议,又问赵士超道:“玄卿,可探到虏军有何可用之隙?”

    “禀大人,”赵士超拱手道,“建奴或以十人为小队,或以三十人为大队,遍探其营寨周围五里范围,整日不绝。加之其营寨防御有度,目前我骠骑兵还未得靠近敌营二里之内。”

    朱琳渼点了点头,倒也不觉奇怪,建虏能一路从东北苦寒之地打到江南鲜有败绩,肯定有其必然性。

    这些建虏正规军光是对侦查的重视以及警惕性,就远超绝大多数的明军。而以大量三十名骑兵结成的侦查队做斥候,更是江南的明军想都不敢想的奢侈行为。

    但这些清军将要面对的却是武器装备和战术思路都超越他们近一个世纪的龙卫军。更不用说龙卫军那接近二十世纪水平的训练方式,让他们已有了些现代军队的神韵。

    再辅以这个时代最先进作战模式武装起来的破虏营,朱琳渼有绝对的信心彻底碾碎清军的不败神话。

    “看来此战无以取巧,只能以硬碰硬,在正面对决中击败虏贼了!”他说着指向地图,“那接下来我们便讨论一下具体作战部署。”

    ……

    “刘光弼还没有消息传来?”阿济格皱眉望着图赖,神色间尽是不耐烦。

    图赖小心拱手道:“回贝勒爷,仍无消息。”他顿了一下,接道,“倒是今早收到我们在杉关中的细作密报,说江西明军又有三千人入杉关驻守,领军的似乎是赵印选。”

    “刘光弼这个废物!”阿济格闻言怒道,“未能过杉关与我合兵也就罢了,竟让江西明军有余力增兵杉关!”

    图赖又道:“贝勒爷,我军粮草不多,恐等不及与刘光弼同时动手了。”

    阿济格望向西侧,目露凶光,“不用他刘光弼,不过三四千明军而已,我大军两日便可夺下杉关!”

    他话音未落,忽有侍卫匆忙入帐,单膝跪地,急道:“贝勒爷,二十里外发现大队明军!”

    感谢站在棺材上开炮同学给我的慷慨打赏!你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动力,在下感激不尽!

    因为在下新人一枚,求各位书友多多支持,给本书来个五星好评,让我的评分高起来吧!

    (本章完)

第211章 如杀虫蚁() 
    “是那个陆畅?还是宋什么来着?”阿济格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让拜尹岱带些人将其杀退便是。说了多少次,以后休要拿这种小事烦我!”

    陆畅和宋锦程近日来紧随他大军左右,数次截杀图赖派去劫掠粮草的队伍,使他大军已多日未枪到粒米。不过这两队明军战力孱弱,曾被拜尹岱率领八百甲兵杀得大溃。

    那侍卫吓得垂首辩解道:“禀贝勒爷,似乎并非陆畅、宋锦程的人马。斥候回报,其旌旗蓝底无字,仅绘有日月图案,士卒皆着绿色短衫。”

    图赖闻言大惊,对阿济格道:“贝勒爷,据此描述,倒与情报中南蛮子的陈王极为相似,难不成是……”

    在失掉仙霞关之后,博洛令人打探攻破仙霞关的明军消息,这才知道是与江西数次击败金声桓所部的是同一拨人马。

    之后随着各处情报汇集而来,他们逐渐了解到这支明军乃是明陈王麾下。进而又了解到,其装备精良的火器,士气高昂,战力不弱,当属福建境内明军的主力部队。

    阿济格疑惑道:“延平那边的消息不是说十日前南蛮陈王袭破了博洛大营?若是如此,即使明军接连急行军,此时距杉关当还有七八百里的路程,怎会出现在这里?”

    他对那名还跪在面前的侍卫道:“去,再探。”

    片刻之后,又有数队斥候回报,皆言看到明军主力,兵力接近两万,现已到十余里外。

    “这些明军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阿济格只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