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往常,刘光弼对此倒也并不在意。他手中有二十多门大炮,只要架在阵前慢慢轰,早晚能攻破明军防御工事。

    其实自长城沿线起,明军便是这套故步自封的打法,却从来没能挡住建州铁骑的脚步,他们一路退至江南,仍就是挖沟筑垒守城,极少敢于主动接战,是以屡战屡败。

    便是他率军入广信府以来,都已攻破了五道这种防线,推进百余里。

    只是眼下要用十天时间到达杉关,却不能如之前那般好整以暇了。他心中计定,只要大炮轰开缺口,便令大军一拥而上,以肉搏战驱散明军。

    但如此一来,必然会有较大的伤亡。他想到此处,嘴里有些发苦,阿济格所率乃是正蓝旗主力加上正黄旗的数千人马。为保住这些建州旗兵,他手下这些绿营甚至镶蓝旗汉军全都死光了也在所不惜。

    “将军,”一旁部将陈升上前拱手禀道,“大炮皆已准备妥当。”

    刘光弼点头指向南侧明军军阵,“不吝弹药,昼夜发炮,力求尽快破敌。”

    “嗻!”

    片刻后,刘光弼听到火炮轰鸣响起,转身返回中军大营,又唤来陈升、李全等手下军官。

    他先是吩咐陈升整聚全部步、骑主力于阵前待命,两日之内必取白塔河,又令李全带人将囤于铅山的火药、弹丸等物运至营中,近日战事必消耗甚大,以备其用。

    ……

    戴修远见一名清军装扮之人走近,却无异色,反而急切询问道:“怎样,可有破绽?”

    “回大人,虏粮仓西侧亦建有哨塔两座,守兵甚是警觉。”

    戴修远闻言只得叹一口气,建虏在贵溪下游屯粮之地仅有不到两千人驻守,若他手里能再多个千余人,定能一举烧毁这些粮草。

    但眼下仅凭他这一千五百新兵,怕还未能靠近,便已被虏军击溃。难道此番竟要无功而返?

    “先回营吧,夜间再来看看情况。”他吩咐一声,从藏身的杂草丛中退了出去,随行的几人也立刻跟了过来。

    戴修远抬头辨明方向,便猫着腰悄然向北而去。

    由于此次拨给他的新兵实在不堪用,莫说打探情报,便是让他们找到敌营所在怕都困难。是以他只得带了四五名精干家将,亲自摸到刘光弼大营附近探查虚实。

    待转过一座土丘,戴修远判断应当已距离敌营足够远了,正欲舒展一下筋骨,忽闻一名家将低声道:“大人,有建奴!”

    戴修远忙俯低身子,抬眼望去,只见十来名清兵正排着队颇为懒散地从他们面前二三十丈处经过。

    “难道走错了方向,误入建虏营中?”他忙四下观望,又取出地图对照,“怪哉,此处当距离敌营北侧有近一里半了,为何有虏兵巡逻?”

    “胡进、张鹏,”他对身旁家将使了个眼色,“四下看看,务必小心。”

    “是!”

    片刻,二人先后返回,皆言建虏搬来大量木箱、麻袋置于营后荒地中,以油布覆盖,堆积如山,远处看得不甚真切,但极像是火药、铁弹之类。

    “火药?”戴修远眼前一亮,忙问道,“估计能有多少?”

    胡进道:“至少也在两三万斤,况仍有车马不停输送而来,川流不息。”

    “有多少人把守?”

    “约莫四五百人。”

    戴修远点了点头,“虽不如粮草,但聊胜于无。”他小心翼翼地退到土丘后面,这才快步往自己军营而去,“今晚便来烧了建虏弹药。”

    是夜,北风。

    戴修远手下千余士卒皆是口衔枚,身背干柴、火油等物,朝刘光弼大营北侧悄然而去。

    原来那李全将轰击明军所需火药运抵,却觉得置于大营中殊为危险,故而全堆在了大营北侧。而刘光弼主力此时都聚于南边与明军对垒,压根没想到会被偷袭,仅在屯粮处留了数千防守,火药等物几乎没什么守卫。

    戴修远兵至敌营北侧,却不强攻,只令士卒们在距离建虏火药堆大半里外的地方卸下所带柴、油等物,就在旷野中燃起大火来。

    感谢弑同学对我的慷慨打赏,非常感谢你的支持,躬身致谢!

    (本章完)

第208章 火光冲天() 
    仅片刻间,李全手下那些负责搬运火药的士卒惊见北侧出现大片火光,慌忙取水上前扑救,这起火点不远处便是城堆的火药,一旦被引燃,后果不堪设想。

    引火处附近的数百明军立刻按照戴修远的吩咐,向赶来救火的虏兵放箭。一时间催促灭火的和高喊御敌的声音喊成一片,场面极为混乱。

    而与此同时,戴修远则趁乱带着剩余的七八百人从西侧摸到火药堆旁。

    虽说火药乃是易燃之物,但想要一把火将数万斤火药全部烧光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清军为了避免危险,只将六七十斤火药放在一堆,每一堆火药之间相隔甚远,并用炮弹相互隔开。如此,即使有一处被不甚引燃,也不至于损失全部的火药。

    戴修远持刀上前,率士卒将留守的百余名清兵砍翻,又令士卒们将背来的干柴置于一堆堆火药之间的空隙处,再在周围遍浇火油。

    过了片刻,刘光弼大营中也看到了火光,有军官带了大队人马赶来救火。

    戴修远望见颇多清兵朝自己这边而来,正逢张鹏跑来禀报,说引火物已准备得差不多了。

    他立刻吩咐一声,“撤!”遂带着士卒远远退开。待走出了一百四五十步开外,他让人取出早已备好的硬弩,搭上火箭,返身朝建虏火药堆射去。

    刹那间,数十只火点在夜空中划出道道弧线,飞入那遍地火药之中。

    有两成火箭直接落在了遮盖火药的油布上,仅几个呼吸的工夫,油布上燃烧产生的炙热便透过麻袋将装在其中的火药引燃。顿时便有耀眼的火光冲天而起,随后,压在底层的火药发生爆燃,激起轰然巨响。

    而更多的火箭则射中戴修远堆在火药之间的柴草。北风拂过,油助火燃,须臾间大火便已成熊熊之势。

    火苗不时引燃附近的火药,爆炸声此起彼伏,红白相间的绚丽强光伴随滚滚浓烟将清军大营后面映得如同白昼,于营中远望,却似正在放一场巨大的烟花。

    有运气差些的虏兵正好从火药堆旁经过的,立时被烧成黑炭,距离远些的也都惊恐地捂耳呆望那数万斤火药不断燃烧、爆炸。

    戴修远但见事成,立刻趁建虏还在愣神的工夫,率队迅速向贵溪下游退去。

    待走出了六七里之后,他在一处早已预备好的坑洼干河床处突然掉头,指挥士卒杀散了紧追而来的二三百清兵。

    他心中这才松了一口气,抬头间却见刘光弼大营方向火光极盛,将半边天都烧成了赤红。

    次日,戴修远率手下一千余名新兵继续朝北行去,一则为了避开建虏追兵,二则可以威胁刘光弼自徽州而来的运粮队伍。

    傍晚时分,他派去打探情况的家将带回消息,言说昨夜刘光弼大营起火,烧了整整一天,他赶到的时候火势刚灭。只是不巧其时清军主力攻打白塔河防线刚刚退回,人马还未及入营,故而却没烧死多少敌军。不过此时建虏营寨焦黑,已是人心浮躁。

    “虏营起火?”戴修远却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广信府战事结束,他才得知,那晚他带人烧了刘光弼的火药,其中有几堆火药恰巧将燃着的干柴炸得飞起,落在建虏营中,引出火苗。

    而那时敌营中仅有千余人巡逻,并未发现空军帐起火,待火势变大,已救之不及,最终超过六成的军帐被大火烧毁。

    ……

    “大人,敌军已涌入营中,请随末将速往沙洲。”赵印选浑身浴血,倒提单刀对杨廷麟道,“辰总兵正率队殿后,永宁王人马半个时辰前开始撤出白塔河,此处已是险地!”

    杨廷麟立在原地张了张嘴,耳边已能听到乱糟糟的喊杀声。他怎么也没料到,建虏集中二十多门大炮猛轰两天三夜,刚在他亲自督建的防线上打开一点缺口,便不要命似的蜂拥而至,硬生生地冲开了明军防线。

    好在还有广西来的八千狼兵悍勇能战,在阵前与虏军相持了小半日,否则正午刚过,这白塔河便已是刘光弼的了。

    他此时心乱如麻,最坚固的白塔河防线都只坚持了不到三日,沙洲那边的工事还未全部完工,就算退至沙洲继续固守,却不知能坚持多久。

    他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当初若是依戴修远之策分兵袭扰,或许当不至败得如此之快。

    “大人,要来不及了!”赵印选又催促道。

    杨廷麟无奈叹了口气,只得先随赵印选撤退,心中暗道,便是拼上这条老命,也要将刘光弼挡在新城城下,必不能负了陈王所托。

    然而,当他正要上马之际,忽觉阵前喊杀声渐弱了些,不由一愣,随即丢开缰绳吩咐赵印选再候片刻。

    很快,就有士卒来报,说建虏攻势正猛,却不知何故尽皆退去。

    又过了一阵,前方斥候回禀,说刘光弼大营不知何故,竟突起大火,建虏骤然遇变,这才撤退。

    其实此时不用别人说,杨廷麟自己也看到了敌营方向火光冲天。

    赵印选立刻拱手道:“大人,趁建奴生乱,正当整军击之!”

    ……

    “废物!连些许火药都看不住!”刘光弼狠狠踹在李全的肩上,后者不顾疼痛,忙又爬起来跪好。

    “将军,”一名刘光弼的部将上前禀道,“方才有人马回营,报说放火的乃是数千明军,现已往北边逃去。”

    “北边?”刘光弼立刻便想到了从徽州而来的粮草,这队明军到底想干什么?

    他不敢怠慢,急令人叮嘱陈升务必保护好粮道,转而仍觉不稳,又让一名部将点了四千人马增援陈升,沿途护送粮草。

    又一日后,刘光弼略整顿了大营,正欲再攻白塔河,却得报放火的那队明军径直朝徽州方向而去。他顿时眉头紧皱,再派李全领了两千骑兵,专去追袭这股明军。

    ……

    富屯溪中,数十名身着龙卫军军服之人正用力撑起一根大腿粗细的木梁。一旁另有十多人手持铁锤,用长钉将木梁钉在河心的木桥桥墩上。

    随后,另三根木梁也被同样钉在正对面的位置。待这些人做完手中之事,那根原本已有些断裂的桥墩便已被牢牢加固一番。

    陈逸亲自验看了桥墩,起身对远处龙卫军骑兵招手喊道:“桥已修妥,可以通过了!”

    (本章完)

第209章 对垒杉关() 
    朱家弟走在最前面,脚下的木桥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响,但这座桥却非常稳,纵是他牵着的战马重重踏在桥面上,也仅能引起极细微的晃动。

    在他身后,骑兵营的士兵们相互间隔一丈,陆续从桥上经过。

    富屯溪水面上这座长逾百丈的木桥是在龙卫军工兵连带领三千名龙卫军士兵,仅用了两天时间建成的。

    能有如此惊人的施工速度,主要得益于朱琳渼为工兵连设计的诸多实用工具,例如手摇卷扬机,螺杆千斤顶,齿轮手摇钻,水准器等。

    这些工具制作起来实际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工艺,以明代的纯手工工艺便能制出。但其中所蕴含的巧妙机构,却远不是这个时代的工匠们所能想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