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群芳寻踪-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甚是欣喜,却不知别人并不会那么简单地来个锦上添花。r

    金良刚刚回自己船舱准备拜师贴,进门发现轩辕雪不知何时已经在屋中等待。金良问道:“希雅,你怎么来了?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vr

    轩辕雪点点头,严肃的说道:“有蚩尤手下祖巫出现了。而且是西方金之祖巫蓐收。所有金器对他都是无效的,最让我担忧的事他出现的波动竟然是在董卓军的方向。”r

    金良听完眉头皱了一下,说道:“这么说董卓军很有可能要成为蚩尤的了。难怪在那个时空历史上董卓后期那么疯狂,原来是妖魔作祟。”r

    但是轩辕雪却摇了摇头说道:“不一定,蓐收可能不是董卓。毕竟被附体也要有一定的战斗力才行,我之前观察过董卓此人已经过了能战斗的年龄了。即使是妖魔选择也不会选择这样的人的。好了,先说说我们这边的情况吧。此次去襄阳可能会有很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财政和大世家。在襄阳想让朝廷稳住脚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你出身不被认可。而且这次你选择辅佐刘辨多少出乎我的预料。我一直以为你会让刘辨自生自灭协助刘协,毕竟刘协才是历史上汉朝最后一个皇帝不是吗?”r

    金良笑道:“你应该知道刘协很聪明,而且弄出来的事情很多。我可不想想老曹一样天天被小皇帝在后边捅刀子玩。对了,刚才卢植提出收我为徒。我已经答应了,回来就是想写拜师贴的。”r

    轩辕雪在屋中来回渡了几回停下来,看着金良说道:“此人可真是对刘氏死忠啊,你别以为他真的只是想让你在襄阳站住脚。其实此人最大的目的还是想让你有所顾忌以后不能危害刘氏,还好现阶段我们也没有别的选择。这段时间你抓紧练功,我感应到快要有事情发生了而且如果没有应龙苏醒,此次可能非常之麻烦。还有就是你有时间的时候去看看刘备和唐玉环。那边的事情也的安排才行。至于唐月暂时还是不要做的太过,到了襄阳以后找个时间在做一次狸猫换太子的戏码就好了。”r

    “好的,知道了。回头我会去一下的。”r

    轩辕雪上前抱了抱金良,在其脸上亲了一下转身消失了。r

    金良摸了摸被亲的地方傻笑了一下就开始先给卢植写一个拜师贴,上面写着:“呈卢并州尊师鉴,敬启者门生金良,门生与尊师共事多日,深受尊师影响,进步良多,退而自思,非正式拜师不足以成就学业,问于太后,太后亦有此心,问于天子,天子亦责我早行弟子礼。故呈贴于师,希望能列于门下。此心诚正,望师纳我。武陵金良再拜,中平六年九月初九。”r

    金良呈送此贴在卢植门口,行一拜礼。r

    卢植写一回帖:“金良一览,所送拜师贴,吾已收阅。尔心至诚,吾已知。太后天子厚爱,亦感吾心。定于中平六年九月初十巳时起,吾在吾房间专侯,行收你为弟子之礼。为师诚正我心,躬行师道,不负尔所望。范阳卢植躬身,中平六年九月初九。”r

    卢植这个回帖由他小儿子卢毓亲自呈送给金良。r

    卢毓现年六岁,一个粉嫩粉嫩的小正太,聪颖可爱,却在卢植的教导下,变成了一个刚刚正正的小大人,一脸严肃地把回帖递给金良,然后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转身离去。金良不由得感叹,卢家家教之严正,难怪卢毓在历史上虽屡次直谏皆遭曹丕的反感,依然能够位列魏国三公之一的司空之位。r

    第二天,正是中平六年九月初十。到了约定时辰,在马日磾、刘弘、黄琬、郑泰等人的见证下,金良独自对着孔夫子的画像,上香,默祷,三拜,司仪杨彪高声喝道:“一拜,兴;再拜,兴;三拜,兴;礼成!”r

    金良又独自对着孙武的画像,上香,默祷,三拜,杨彪照例喊道,“一拜,兴;再拜,兴;三拜,兴;礼成!”r

    随后,金良独自祭拜武仙人太公望姜尚,金良便在太公望的画像前上香,发愿心,三拜。在发愿心的时候,金良暗自祈祷:“愿仙人保佑金良武德昌隆,实现鲜卑草原做牧场、东海南海做内海的志向。”r

    在一楼把祭拜祖师的礼仪完成后,金良登上二楼,来到卢植房门前,望门拜上一拜,入门后拜上一拜,遥望着卢植再拜上一拜,卢植仅需躬身还礼。r

    走到卢植面前,金良又拜了三拜,卢植还了一拜。卢植赠送《论语》、《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和他撰写的《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给金良,当金良接过书时,卢植正颜厉色地说道:“入得我门,须得讲忠孝仁义信礼智勇,首要的便是忠,须要忠于大汉,至死不渝,你能否做到?”r

    金良在这个时候终于明白轩辕雪说的卢植收他做弟子的深意,不仅仅是为了让金良在士林里有名声、让平生所学后继有人、让卢毓有人托付,还有用师徒关系羁绊之意,卢植以为他收了金良,传金良儒学经典来教化金良这个边地人,便可让金良对大汉忠心耿耿,再无二心,金良心里深觉好笑,但满脸肃穆之色一点儿不变,斩钉截铁地回道:“金良能做得到,金良必当忠于大汉,至死不渝。”r

    在金良心里,他忠于的大汉并非是刘汉皇室,而是普天下的汉民,宏观意义下的大汉族。卢植观其容听其言看其行,觉得金良现在虽然还有一丝桀骜不驯,但比起董卓、袁绍等狼子野心之辈,还是忠于汉室的,遂欣喜地冲着杨彪点点头。r

    杨彪遂大声宣布道:“礼成!可以师生相称!”r

    金良便又拜下身:“弟子金良拜见恩师!”r

    卢植将金良搀扶起来:“贤霆,愿你勤学上进,休要像你的两位师兄那般懒散,要把为师的毕生所学尽皆学会,尽忠汉室,竭尽所能,成就一番不亚于武祖的盖世奇功。”r

    金良亦发愿道:“学生一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辜负恩师一片苦心。”观礼的马日磾、刘弘、黄琬、郑泰等人上前祝贺,金良谢过观礼者。r

    在观礼的人群里,金良发现一个陌生的年轻人,长相酷似郑泰,只是肤色黝黑很多,脸上还有一些难看的麻点,神情有些拘谨,但眼神很是坚定,便问郑泰:“公业,此乃何人?”(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二章:董卓到洛阳() 
郑泰忙介绍道:“此乃我弟郑浑,字文公,现年二十五岁,因醉心家传铸兵之术,名声不彰,未能举得孝廉,尚为白身。”r

    金良听说此人正是郑浑,忙道:“公业,你这兄弟可是大才,请为我引见。”vv????郑浑,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三国历史上惟一一个以工匠身份被记入史册的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机械发明家马钧则是郑浑的弟子。当时的史学家把郑浑的历史功绩定在他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农业、改善民生的治政措施上,完全忽视了郑浑在兵器冶炼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r

    r

    郑浑来到金良面前,正要向金良行礼,金良连忙把他扶起来:“文公,我正要派人去征召你,不想你却跟随乃兄身边,这真是天降大才与我金良。”r

    郑浑闻听金良之言,简直感激涕零:“贤霆公过誉了,郑浑实不敢当。”r

    郑浑经常听到有人讽刺挖苦他身为世家公子却操持下贱工匠之术,因此,即使他人品很好,也从来没被举过孝廉,二十多岁了还是一介白身,跟年纪轻轻就官居中枢的哥哥郑泰相比,他混得很不如意。忽然听到这么大的人物如此折节与他,他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r

    金良微笑看着郑浑,待郑浑情绪稳定下来,方才问道:“我听乃兄说你醉心家传铸造兵器之术,不知郑家铸兵之术有何特色?”r

    一讲到自己擅长的领域,郑浑一改原来的木讷慌张,神采飞扬起来:“我家先祖名麻,本来是汝南郡郑家的嫡系传人,擅长打造兵器,一直是本朝御用将作大臣,不过先祖后来触犯了权贵,被流放到西凉高昌县,先祖在高昌把西域锻造工艺和中原锻造工艺相结合,又用西域传来的钢铁,打造出的兵器锋利无比,人们都称先祖所炼出的钢材为麻钢。后来我先祖得到宽恕,迁到荥阳,遂将此锻钢之术传承下来。怎奈后来的郑家族人渐渐厌弃锻造兵器,改以儒学传家,郑家随后多出笔墨文臣几无将作大臣,若非我偶得先祖遗留下的几册书简,此精妙锻钢之术险些失传。我得先祖传承,又经过数年潜心研究,终得铸兵之道,首先炼钢,生铁杂质甚多,须要鼓风猛火煅烧,烧成铁水,然后加入铁粉,不断搅拌,然后去渣,如此这般,不断循环,便可将铁内杂质除去一些,然后重复大力锻打,百锻方成神兵。”r

    金良点头称赞道:“文公传承乃祖神艺,真乃可喜可贺。我看此二法可称为,一为炒钢,一为百炼钢,乃祖将此二法结合一起,大大提高了铸兵之速与兵器之质地,当真是精妙工艺,但是……”r

    郑浑急问:“但是什么?请贤霆公明示。”r

    金良笑道:“炒钢之法工艺复杂,不容易掌握,百炼钢费工费时,只可用作锻造神兵利器,用来装备数万人马则力有未逮。”r

    郑浑亦是皱起眉头,他知道金良的意思,金良已经下了招揽自己的心思,奈何顾虑到炒钢百炼钢工艺的缺陷,金良下不了决心,略作思索,便道:“贤霆公可多招募铁匠,我将我郑家铸造兵器之法传授他们,只要铁匠过千,数万兵器亦不是难事。”r

    金良笑道:“过千铁匠?文公说笑了,遍寻整个荆州,能有一百名铁匠就算好的了,多数铁匠都依附在世家大族,不可能为朝廷效力。”r

    郑浑见人手不足,亦是无可奈何,便问道:“贤霆公有何良策?”r

    金良便想起了那个时空看过的一些东西,笑道:“不如用灌钢之法。”r

    郑浑眼前一亮:“何为灌钢之法?”r

    金良便给他比划道:“先选用含铁较多的铁精石,以此炼出好的生铁,再把生铁烧成生铁水,把生铁水灌注在熟铁上,这样几度熔炼,便成纯钢。钢炼成之后,便以熟铁作刀背,用钢作刀锋,反复锻打,并用牲畜尿液和油脂来淬火。这样做出来的钢刀,锋利无比,我估计能砍断叠放在一起的三十多片甲片。”r

    郑浑想了想,便欣喜道:“此法甚为可行,待我到了邺城便筑炉试炼。只是不知奉先公何以知道有此灌钢之法。”r

    金良曾经在《北史-艺术列传》读过里面的记载,“綦毋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r

    只是金良绝对不可能把这个实情告知郑浑,便诡言道:“我之前去征伐时曾得一书简,里面记载了炼钢之法,似是如此模样,不过那书简已经残破,被我丢弃。”r

    郑浑听金良这么一说,很失望地说道:“本来我想看看那书简里对灌钢之法的详细记载,却已残破,真是可惜,看来我只能自行摸索了。”r

    金良笑道:“以文公之精益求精,必能摸索出更好的炼钢之法。”r

    郑浑又向金良一拜:“精益求精!我以贤霆公此言自勉,必定为贤霆公献上更为精妙的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