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群芳寻踪-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王刘宠从陈国发出的八万豫州世家叛军,这八万世家叛军在中牟城外驻扎时,被孙坚施加疲兵之法,孙坚部队昼夜小规模的骚扰袭击,将八万世家叛军袭扰得疲惫不堪,孙坚在一天晚上聚齐麾下一万人马和张辽派来的四千人马,倾巢出动,夜袭疲惫昏睡的世家叛军。

    陈王刘宠自恃威猛擅使弓弩,与孙坚对射,却被孙坚用雀画弓射伤,陈王刘宠拍马便逃,孙坚紧追不舍,陈王刘宠的心腹谋臣陈国相骆俊为了保护刘宠,不自量力出马阻拦,被孙坚亲手斩杀,刘宠麾下大将多被孙坚麾下四员大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击杀,刘宠败退回阳夏,负隅顽抗,孙坚兵少,无法攻下阳夏,只得退守中牟。

    荥阳城外的兖州世家叛军攻打荥阳城长达半月之久,攻不下荥阳城,而当郑泰被俘以女装巡演冀州、并州的消息传到荥阳,兖州世家叛军士气大落,叛军统帅为陈留高家的高干,他迫不得已地荥阳城发动了最后的攻击。荥阳城内的徐庶看出了叛军的破绽,便通知张辽、于禁依计而行。

    张辽乘隙而出,以四千精锐骑兵夜袭兖州世家叛军的大营,高干负伤逃走,八万世家叛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仓皇溃逃,于禁在汴水上游放水,淹死强渡汴水的世家叛军无数,逃过汴水的也被孙坚部俘虏,由此张辽、于禁的名声大噪。

    徐庶、张辽、于禁、孙坚的联合军情快报传来,金良陷入了沉思,自己答应帮助义兄孙坚夺取陈国改为陈郡让孙坚做陈郡太守,现在看来希望渺茫,兖州世家叛军、豫州世家叛军虽然惨败,但骨架还在,荥阳郡又是四战之地,需要防备汝南袁绍、豫州刘表、陈国刘宠,还要防备洛阳董卓,根本无力出兵。

    金良不觉叹息道:“鸡肋,鸡肋!”

    行军长史沮授笑问道:“主公,为何连叹鸡肋?!”

    金良赞赏地看了沮授一眼,这是沮授比那个杨修聪明的一点,杨修贸然猜测主上意见还动摇军心,沮授抱着谦逊的态度问询,并不贸然揣测上意。金良忽然想起来了,那个杨修现在还在弘农杨家祖宅,没有跟着杨彪来到襄阳,否则还没等他耍小聪明就被他父亲杨彪连累致死。

    金良呵呵笑道:“公与,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

    沮授指着沙盘,微微一笑道:“主公,您莫非说得是荥阳郡?!荥阳郡其实连鸡肋都不如。

    主公您之前想拿下荥阳郡,是想在黄河以南插下一颗钉子,想从黄河以南各地诸侯纷争中获得难民人口,但您忽视了一点儿,由我们中央军驻扎在荥阳郡,黄河以南各路诸侯就不会有那么多战争。

    本来汴水以东是关东世家诸侯的地盘,汴水以西是董卓的地盘,若是主公没有驻军在那里,汴水两岸的关东诸侯与董卓便会互相争斗,两者的实力便会在争斗中互相削弱,主公驻军在那里,董卓与关东诸侯便隔开了,各自埋头发展,实力都在不断积蓄着,这对我们中央军绝非好现象。”

    郭嘉亦在一旁叹道:“主公,现在董卓和关东诸侯都沿用主公在冀州、并州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屯田政策,他们都在大兴屯田,大兴水利,大兴教育,大兴马政,一个个都勤政爱民,一个个都在积蓄实力,若是主公不出良策让他们彼此争斗起来,恐怕日后的天下很难平定!”

    贾诩也叹息道:“主公,我们安插在各地的特工传来消息,各地诸侯都开始重视起工匠,开始仿造我们的大黄弩、霹雳车,有些诸侯甚至开始提高造纸术、研制印刷术,我们这里搞出来的东西,在两个月内,就能在其他诸侯那里看到了,主公,我们在军械装备上已经不占明显优势了。”

    金良听了沮授和郭嘉的话语,顿觉蛋疼,真的不能小看这个时代的人物,一个个都是人精,自己刚大兴屯田、全民教育、大兴马政,他们就看出好处,跟着搞起来,赶明自己搞出双边马镫、高桥马鞍、马蹄铁,他们肯定也会迅速装备起来,这个时代各项技术的技术含量都太低,都非常容易仿造,看来自己不能指望靠技术垄断进而扫平天下了。

    金良皱起眉头,凝视着沮授等人道:“我们该如何是好?!”

    沮授胸有成竹道:“首先,放弃荥阳,让给孙坚,我们全力经营冀州、并州;其次,拉拢扶持孙坚、曹操、鲍信等亲善诸侯,打击那些敌对诸侯。”

    “把荥阳让给孙坚?!”郭嘉摇摇头道:“在那么多诸侯里面,孙坚算得上是我们坚实的盟友了,可孙坚与董卓素有嫌隙,又是陈王刘宠的死敌,若是把孙坚放在荥阳,他两边受敌,恐怕只有败亡的下场,到时候我们便少一强援,对我们发展不利。”

    金良稍微一想,颌首道:“奉孝言之有理,若要放弃荥阳,就干脆全部放弃,把荥阳郡的所有人口财产全部迁往冀州,随后不管是董卓出兵占领还是那些世家诸侯们出兵占领,均与我们无关。”

    “若不把荥阳郡让给孙坚,我军从荥阳撤退后,孙坚孤军在那里,恐怕独木难支,主公准备如何安置他呢?”沮授被郭嘉反驳,脸上并未有任何尴尬,因为中央军商议军国大事时只准陈述个人意见,不可进行人身攻击,不可进行敌对攻击,金良一直在尽量避免出现袁绍麾下谋士那种情况。

    金良转头问郭嘉道:“奉孝,依你之见呢?”

    郭嘉凝视着地图,稍微思索片刻,便笑着说道:“主公,孙坚虽是您的义兄,但他不是只有您一个强援。

    孙坚此前被主公荐为河内郡太守,袁绍为了袁氏故吏韩霖着想,派人伏杀孙坚,孙坚大难不死,认得是袁绍的诡计,孙坚此后甚是仇视袁绍。

    袁绍的从弟南阳太守袁术自恃为嫡子,甚是瞧不起庶子出身的袁绍,两人自幼就貌合神离。特别是袁绍有心谋夺韩馥的荆州,南阳郡在荆州之下,袁术不愿屈居袁绍之下。两人现在的关系可谓是水火不容。

    而孙坚与袁术有旧,孙坚之前是靠袁术在袁隗面前推荐才得以就任长沙太守,袁术本身兵力孱弱。无法与袁绍抗衡,若是他能得到孙坚为羽翼,两袁之间必能斗得不可开交。”

    金良恍然想起原来的历史上,讨董联盟撤兵到官渡之战的十年间,黄河南北之间的战争多是发生在袁绍袁术之间的战争,当时的曹操、刘表都是袁绍那边的,而公孙瓒、孙坚则属于袁术那边的,于是乎。袁绍跟袁术的盟友公孙瓒对阵,袁绍的盟友曹操跟袁术对阵,袁绍的盟友刘表跟袁术的盟友孙坚鏖战,若是袁绍、袁术能精诚合作团结一心,恐怕这天下已经没有曹孙刘什么事了。

    金良从郭嘉的话里,从自己的历史知识里,认识到袁绍、袁术之间必须要争斗起来。董卓与关东诸侯必须要争斗起来,公孙瓒跟刘虞必须要争斗起来,中央军不要插手到这种狗咬狗的争斗里,让这些诸侯咬得越厉害,对中央军越有好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得利的是金良。

    金良想到这里,指着地图,朗声笑道:“奉孝言之有理,表孙坚为颍川太守,颍川在汝南与南阳之间,又临近陈国,到时必有一场好戏。”

    金良的军令连同诏书一起火速发往荥阳郡,张辽、于禁、徐庶部在甘宁的黄河水师配合下,把世家俘虏兵、荥阳郡民众全部迁往冀州,因为董卓与世家诸侯联军的战争已经严重影响了荥阳郡的民生,这里的民众在此之前已经逃亡大半,剩下的民众亦恐惧于中央军撤走后的兵祸,他们听说冀州世家叛军被击败后冀州有大批良田等待分配,他们到了冀州能够安居乐业,都欣然离开了荥阳郡。

    孙坚收到诏书后,迅速领兵攻入颍川郡治地阳翟城,将袁绍私自荐举任命的颍川太守驱逐,并迅速控制了颍川郡大部城池和荥阳郡南部的数个城池,还依照金良的密信指示,派人前去南阳太守袁术结下秘密盟约,一起对付袁绍。

    袁绍那边也跟豫州刺史刘表、陈王刘宠等结为秘密同盟,共同对付袁术、孙坚,当然袁绍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继续派人忽悠荆州刺史韩馥,让他把荆州让给自己。

    袁绍麾下几个谋士逢纪、郭图、许攸非常得力,他们勾结荆州本地的世家蒯家、蔡家、黄家、马家一起架空了韩馥,又散布袁术准备谋夺荆州的消息,韩馥被逢纪、郭图、许攸、蒯良、蒯越、蔡瑁等人组团忽悠,懦弱胆怯的韩馥发现自己掌控不了世家林立又盗贼横行的荆州,最后迫于无奈将荆州让给了袁绍。

    袁绍接替了韩馥执掌了荆州后,给襄阳朝廷上了一个表章,假惺惺地说,韩馥自愿将荆州刺史之位让给自己,希望襄阳朝廷发布正式诏书承认自己的荆州刺史之位。(未完待续。)

第307章:新摸金校尉() 
现在的襄阳朝廷里,太傅卢植重病卧床,太师蔡邕、太保马日磾都因为有门生故吏参与到叛乱里,皆没有面目继续主持朝政,朝政便有尚书令黄琬和司空崔烈主持,但他们都只是打理内政而已,他们又都是金良荐举而成的,不敢独断专行,便把表章呈送给金良,由金良决断。

    金良看到袁绍的奏章,一笑置之,既不说同意,又不说反对,不说同意是因为不能纵容袁绍这种行径,不说反对是因为中央军久战疲惫,冀州、并州两地连绵战火影响经济,冀州又离荆州千里迢迢,鞭长莫及,袁绍夺得荆州后声势浩大,在没有把黄河以北扫平,暂时不可开罪袁绍。

    金良又想到,襄阳朝廷一天不给袁绍正式任命,袁绍这个荆州刺史就不合法,等中央军把其他诸侯扫平了,就可以从容地跟袁绍算旧账了。

    袁绍没有收到襄阳朝廷正式的诏书,他不以为意,宣称襄阳朝廷默认了,大肆任命郡县官吏,把荆州诸郡县以及相邻的汝南郡视为自己的**王国,开始大力发展起自己的势力。

    金良现在的触角无法触及长江流域,只能让暗部多派出一些特工潜伏在黄河以南的州郡县里查探消息,以便及时做出合纵连横等战略安排,最恰当的安排就是扶持孙坚紧跟袁术来对付袁绍,让袁氏兄弟在黄河以南势均力敌地消磨彼此的势力。

    金良既然无法用兵黄河以南,便全力经营黄河以北,现在正忙着整编那些世家叛军的降兵。

    跟随那些世家大族叛乱的普通家兵,归顺中央军的将近有二十万人,若换做其他诸侯,可能一下子就把这二十万人马全部补入正规军行列,金良则是优中选优,先从里面选出了一万多名精壮的、善水的补充到吕岱的渤海水师和甘宁的黄河水师,再按照一定的精锐等级,逐级补充兵力。

    最近几个月,频繁征战,中央军阵亡、重残而致损员达到五万多人,金良优先从有一定训练基础的郡兵里面甄选精锐补充到战兵的行列,然后再从县兵、护田兵、世家降兵里面甄选精锐补充到辅兵的行列,剩下的世家降兵的精锐补充到郡兵里面,再剩下的补充到县兵、护田兵阵营里,最后剩下的全部拨给屯田兵团做普通屯田兵。

    在襄阳朝廷的所有部队里,金良保持一定的精锐等级,第一级是他的近卫师四万人马,第二级是中央军其他师,第三级是各地郡兵、精锐护田兵,第四级县兵、护田兵,第五级乡兵,待遇是一级级地往下降,训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