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洋人没想打谈判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他们只是提交了一个谈判大纲而已,正常程序不应该是对方也提出他们的要求,然后双方就各自的要求先进行初步的磋商,确定那些条款可以谈判后,在进行正式的谈判吗。

    可对方一封信就把自己打了。

    查尔斯还想要争取一下,却被一声“送客”给撵了出去。

    不是朱敬伦不想谈判,他比谁都更想谈判,洋人已经做出了表示,他现在需要广州那些官员给自己表示了。

    “方山,你立刻马不停蹄赶往广州,把洋人这些要求交给大人们。请大人定夺。告诉他们,洋人希望能在广州进行谈判。”

    洋人提交的谈判要求给了朱敬伦强大的火力,用力吓唬广州官场的火力。这些条款中,大多数广府都不敢答应,比如洋人拥有在广府各地经商的权力,打死那些大人也不会答应,让洋人在整个广府到处流窜,鬼知道会出什么乱子。让洋教横行,也不是黄宗汉等读书出身的官员愿意看到的,他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让他们明确答应,白纸黑字,除非是皇帝下令,否则没人敢答应,那可是一世骂名啊。但最让他们恐慌的,恐怕还是朱敬伦让方山口头转告他们的要求,那就是洋人要去广州谈判。

    费了多大的劲才把洋人从广州赶走,为此黄宗汉跟柏贵先是斗争,后又合作,现在洋人又想来,恐怕没一个官员愿意沾染洋人。

    所以朱敬伦让方山去广州转交洋人这些要求,实际上就是在吓唬广州官场,广州的大官们会怎么做,肯定是下严令,要求朱敬伦将洋人拖在新安。连咸丰皇帝都不肯让洋人进bj换约,让花沙纳和桂良想办法把洋人拖在sh更何况广州这些官员呢。整个官场都是这种避洋人唯恐不及的气氛,朱敬伦很容易就能利用起来。

    方山带去的消息,果然引起了广州官场的恐慌,已经复职的柏贵和黄宗汉以及布政使等大员集体磋商,这种事没人敢自己拿主意。

    几乎顷刻间他们就达成了一致意见:“不能让洋人进广州!”

    方山骑马一天才赶到广州,而广州这些以低效率出名的老爷们,不到半个时辰就达成了一致,将他们的决定告诉方山,让方山连夜回新安,让朱敬伦想办法将洋人留在新安。

    一天一夜,一来一回,方山就回来了。

    朱敬伦不着急,洋人那边还没有反馈呢,他已经写了一封长信,相信额尔金能看到,他在信中告诉额尔金自己对于维护贸易的诚意,并且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希望香港方面认真考虑。他告诉额尔金,他很想推动广府贸易恢复,但是这十分不容易,如果英国人有诚意,他愿意跟英国人一道大力推动。

    并且就英国人提出的那些要求进行了认真回复,告诉英国人,因为英国人的许多不法行为以及冒失的军事行动,让广府乡村百姓对洋人仇视甚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洋人打算深入广府各地进行贸易,广州政府无力保护他们的安全。建议英国人暂时先恢复在新安的贸易,朱敬伦表示愿意通过官府推动中国商人来新安进行贸易,华洋双方暂时都在新安进行贸易的话,会极大程度上保证双方的安全。

    至于传教问题,朱敬伦认为应该暂时搁置,等双方恢复贸易和接触之后,同时tj条约完成了换约后,再行商定这个问题不迟。

    同时朱敬伦解释了目前的情况,告诉洋人,只在新安,自己才有决定权,才能保证正常的贸易,其他地方的贸易,不再自己职权之内,因此不做讨论。

    朱敬伦的回复是相当专业且有建设性的,额尔金果然认真的了这封信,并且专门请来赫德,跟赫德认真打听了一些关于朱敬伦的情况。

    听完赫德的报告,额尔金了解到朱敬伦在广州官府中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决定认真对待这次谈判,专门叮嘱包令,下一次去谈判,让赫德作为顾问。

    第八天,一匹快马从广州直到新安,带来了一封朱敬伦等待许久的任命,清廷正式任命朱敬伦为新安知县。

    这才是他拖住洋人十天的原因,因为算算时间,他的任命该下来了。现在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以新安知县的身份跟洋人谈判新安贸易的问题了,而且是在广州官方支持下进行的谈判,而不是私下的谈判。

    可以说正式谈判开始前,朱敬伦就给自己扫清了任何障碍,包括来自舆论的和官方的。

第一百一十节 谈判中止() 
谈判异常的焦灼。

    大问题双方很容易达成一致,比如双方不再对对方进行不友好的军事行动,英军军舰不经过广州官方行动,不得擅自驶入珠江,清军不经过港英方面同意不得在九龙半岛进行部署,不得在香港进行任何破坏性行动,如果今后生任何投毒、绑架和暗杀类事务,均为民间刑事行为,若现属广府官方操纵,广府必须承担一切责任。

    从香港或西方出任何商船,均可自由停泊新安港口,双方官方不得已任何理由加以阻挠。任何洋人都可以在新安自由经商,新安官府不得进行任何阻挠。除正常税收之外,新安官员也不得以任何借口勒索商人。新安商人可以自由在香港进行贸易,双方官方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阻挠。除正常税收之外,官员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勒索。

    简单来说,双方对于和平和贸易很容易达成一致,但是对附属细节则僵持不下。

    最焦灼的是英国人不同意朱敬伦在新安设置厘局,不同意任何tj条约规定之外的税收,厘局只可以对中国商人进行抽厘,英国商人只会缴纳值百抽五的关税,以及关税一半的子口税,英国人认为关税税率一半的子口税已经代替了沿途所有的过口税收,若再抽厘金,等于重复纳税,对英国商人不公平。

    老实说这个厘局才是朱敬伦最看重的,他在广州就取得了柏贵的支持,可以在新安设卡,但如果这个厘局只能抽中国商人的税收,无形中是对他财政收入的一大打击。

    “你们应该明白,如果新安政府无法得到足够的财政收入,也就无法保证正常贸易的安全,长久来看,这才是双方商人最大的损失。”

    谈判桌上,朱敬伦态度坚决的驳斥对方。

    查尔斯不以为意略带讥笑道:“请恕我冒昧,我认为我们的商人即便缴纳了更多的税款,这些税款也未必能够用到保护他们贸易安全上来。我对贵国官府的行政效率十分怀疑。”

    朱敬伦针锋相对:“我可以这样理解您的意思吗。如果我们能够保证将从贵国商人手中抽取的税款用到维护他们的贸易上来,你们就同意我们进行征税?”

    查尔斯愣了下,他明白自己说错话了,立刻进行补救:

    “很抱歉,我没有就税率问题谈判的权力,我方认为,既然tj条约和通商章程已经确定了税率问题,那么我们就没有就这个问题进行继续谈判的必要和法律依据。”

    朱敬伦摇摇头:“既然我们无法达成一致,那么谈判就到这里吧。我们就先将达成的一致签署一份备忘录,并且立刻进行实施。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单方面许可贵国商人到新安贸易,但是他们来此贸易,必须接受我方的单方面管理,直到他们达成相关意见为止。”

    朱敬伦主动终止了谈判。

    英国人互相交流着,表达着遗憾和不满。

    朱敬伦已经站起来了,又提醒他们:“另外我需要提醒你们一句,新安的谈判暂时中止,如果你们要与整个广府进行贸易谈判,依然要跟我谈。”

    查尔斯不同意:“我们不认为您可以代表整个广府官方。”

    朱敬伦笑道:“您的顾虑我可以理解,但是您能明确告诉我,贵方要如何才能认可我代表整个广府与你们谈判吗?”

    查尔斯不需要思索就能回答:“当然是必要的授权。”

    朱敬伦当然知道这种常识问题,可是他需要英国人亲口说出来,同时负责记录的书记官记下来,这样就成了他管广州那些官员要权力的依据了。

    朱敬伦还管英国人要了一份授权格式,连同他们的要求,将一起派方山送到广州去。

    “既然谈判结束了,本官请各位参加今晚的晚宴。至于白天吗,本官还有要事在身,怡和行伍家的买卖开张了,本官要去捧捧场,听说也有许多美国人来捧场,好像他们的领事也到了。”

    其实伍家的商行早就建好了,是应朱敬伦的要求一直都没有开业,但是却没有停下备货,眼下已经囤积了一万磅的茶叶,装满了茶行的仓库。

    茶行,只有一个茶的招幌,除此再无任何招牌,在一个财产权得不到保护,人人自危的时代,越是有钱人就越是胆小,任由朱敬伦说破大天去,伍崇曜也不愿意将怡和行的招牌挂到门面上。

    可哪怕只挂着一个“茶”字,但这买卖背后是伍家,就会有人给面子。

    伍家新商行并不在西南城内,而是在赤湾,赤湾这地方,地理上跟新安城同属于南头半岛,南头半岛本身也不过是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因此这里距离新安城也不算远,满打满算不过十里。

    但这个地方虽然只是海湾,却一点都不闭塞,得益于珠江航道,这里自古就是一个海贸码头,早在宋代就下年了祭祀妈祖的天后宫,并且以天后宫为中心,形成了颇有规模的市镇,现在的天后宫依然是宋代修建的古庙,不过在明朝郑和时期修复过。

    到了清代,广州一口通商期间,这里依然繁荣,许多中国商人都将这里当作物资集散之地,从fj等地运来的茶叶等商品往往从这里登岸,再转运至广州。

    朱敬伦到赤湾码头的时候,新安城大大小小的商人,码头脚行的头目,吃水上饭的船户和胥民,将赤湾天后宫旁边的新商行围了个水泄不通。

    天后宫就是赤湾的中心,天后宫前的庙市,就是最大的交易中心。

    伍家的新商铺就在天后宫旁边。

    当然以伍家的势力,他们不需要新建,直接买下了天后宫两侧十余间店铺和民房,改造成了伍家的仓库和店铺。此时从伍家店铺前,形成了密集的人群,将整个天后庙前广场都围拢的水泄不通。

    这可不仅仅只有新安的商人,许多广州大商人也到了这里,甚至有过去一起在十三行**事过的潘家等大行商也出现了。

    新安城一些商人主要是为了捧场,但那些大行商怕是还有观望的心思,他们想看到伍家在赤湾经营的情况,在决定自家是否也加入进来,毕竟广州被封锁已经太长时间了,光靠走私根本无法维持他们的生意。

    来人各有心思,其中数一群礼帽燕尾服的美国人最为特殊,他们盘踞了最好的地段,就在伍家掌柜近旁,笑脸如花。

    能让他们这么笑的,绝对不是热闹的场面,而是热闹结束后的利益。

    人群拥挤,还有舞龙舞狮,敲锣打鼓,但是几声脆响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大家看到一群衙役,鸣锣开道,手持水火棍,在人群中开出一条道路。

    走在中间的一人,身穿崭新的官府,一边走着一边不断的向人群拱手。

    来人不是朱敬伦还能是谁。

    他不是喜欢张扬的人,但是不这么做他都挤不进来,而且他试过坐轿,如果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