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赫德语很快的说道:“很抱歉。我叫赫德,广州领事馆二等翻译。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和平和贸易。”

    额尔金很有风度的笑笑:“这一点我们都知道。”

    然后轻轻点头就要离开。

    赫德不想放过这次机会:“我认识他们的官员,我愿意去谈判。”

    额尔金显然已经失去了耐心,边走边说:“赫德先生,关于和平和贸易,我们会有人处理的。”

    显然他对于赫德这样的小角色并不感冒。

    赫德在他身后大声说道:“请恕我冒昧,我知道这些事情不该我过问,问题是他们来找我了,他们信任我!”

    额尔金停了下,神色依然不太愉快,但是却没有拒绝:“下午两点来我办公室,我给你二十分钟时间说服我。”

    午后的阳光很美,赫德是这么觉得的,因为他说服了额尔金,答应派人跟gd官员接触一下。

    赫德为自己的准备感到骄傲,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段时间他虽然没有出门,一直在读书,可是他也没忘记关心外面的状况,每天的报纸他是必看的,而且自己也做了一些工作,他每天都从自己可以看到港口的窗户统计下了进出港口的船只数量,准确的数据表明进出香港的货船每天都在减少,贸易量显著的下降,另外报纸上也用危言耸听的口气在诉说中国人不断离开的情况,中国人如果离开了香港,会让这里的洋人陷入困境的。

    赫德认为,正是自己这些详实有力的数据最终说服了额尔金,让他参与跟中国官方进行初步接触。

    赫德不知道的是,额尔金是注定要被说服的,额尔金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被别人说服,可惜的是没有一个合适的人。

    他回到香港之后,屡败之下的军队已经难以忍受跟中国人和平相处了,无论是海军的西马糜各厘还是6军的格兰特,都强烈要求增派援军,攻打新安和广州。他是英国对华全权代表,可不代表他可以不顾政治原则,完全跟军队拧着干,因此一个香港总督既不是合适的人选,也没有说服军队的足够道理。

    赫德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另一种途径,让赫德这种突然冒出来的冒失鬼去搅合一下,未必不是什么好事。

    别人会怎么看,别人会看到酒会上一个冒失鬼拦住了额尔金,出于礼貌额尔金给了他二十分钟,然后他被说服跟gd官方接触一下,这一接触现双方的分歧并不大,于是和平就顺理成章了。

    军队当然会有意见,但会把意见都对准赫德,而不是他额尔金。

    当然事情也有可能搞砸,中国的官员在某些方面确实让他无法容忍,如果因此而谈不成的话,那时候还是需要军队出动。

    因此额尔金其实是两手准备,在彻底完美的完成这次外交任务之前,他是不会让军队感到不满的。一旦任务完成了,这些军人他都懒得瞧上一眼。所以他很愿意给赫德这种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一个机会,同时也不拒绝军队参与其中。

    从赫德哪里得到的消息很让方山很满意,英国人愿意先到新安一趟,跟朱敬伦做初步接触,双方可以谈一谈恢复贸易的问题,方山知道这就是朱敬伦想要的结果。

    方山回新安复命,带给朱敬伦这个消息的同时,还带给了朱敬伦一大堆他能买到的各种报纸。

    方山汇报的港英官方反馈好像没有让朱敬伦上心,倒是对他买回来那些往期、不定期的报纸格外关注,方山不知道这些报纸有什么好看的,因为他不认识英文,但他知道这些报纸很多都是从英国和印度运来的,香港本地的也有,但是很少。

    “是时候了。通知侯进和黑狗,让大军合操!”

    侯进带领的那些客家士兵现在也掌握了基本的步枪使用。

    朱敬伦打算让大家合练,然后给客人们一个留一个好印象。

    三天之后,当赫德一行人来到新安城的时候,朱敬伦给他们安排了一个阅兵式。

    近三千穿着新做的服装,手持擦得锃亮的步枪,迈着整齐的正步,整齐划一,喊着号子的方阵,整齐的从城门走进城中,那气势还是相当震撼人心的。最后还有马拉的几十门大炮,让人毫不怀疑这只部队的火力配备。

    朱敬伦也很满意步兵方阵的效果,尽管他们只合练了几天而已,大概是国人有天分吧,反正朱敬伦觉得,他们比英国人的步兵阵列走的都好。

    最让朱敬伦满意的是他们喊的口号,“精忠报国”、“效忠皇上”、“保卫家园”、“奋战到底”云云,这些口号是朱敬伦临时想出来的,喊效忠和报国都不会犯政治上的错误,同时不会减弱这种四字成语好短语本身短促声带出来的气势,朱敬伦向来觉得,中国语言中这种整齐甚至带有格律的成语短句跟阅兵简直是绝配,无形中能将军队的气势提升一大截。

    阅兵最终在近三千人的方阵列成队列,冲着城外的江面整齐的放了一轮排枪结束,朱敬伦相信,即便是英法联军的正规军官来看,也绝对会认为这只军队是一只意志坚定,气势高昂的精锐部队。

    如果这只部队来守城的话,需要多少军队才能攻下?英军即便再骄横,恐怕也不会认为同等数量的军队能攻下这些人防御的阵地吧,而更多数量的军队,目前的香港并不具备。这应该能打消报纸上那些叫嚣战争的激烈言论,给主战派头上浇上一桶凉水,让他们冷静冷静了。

    可实际上,朱敬伦这些士兵依然是银样蜡枪头,包括那些马拉的大炮,一大半都是佛山最近仿制的法国步兵炮,质量相当低劣,徒具其型而已,炮车是找新安当地的木匠铁匠临时打造的,事实上拉着大炮跑还可以,一旦开炮,这些炮架极其容易直接震散架。

    因此这次阅兵,其实相当程度上是一次军事讹诈,但效果甚至出乎了朱敬伦的预料。

    因为秘密来到新安的一些英军军官回去做的报告称,要攻陷新安城守军的防御,至少需要一万军队,而要彻底消灭这只军队,则需要两万人,而且还是保守估计。

    朱敬伦到底算漏了一件事,那就是英军在沙井时候,对当地乡勇战斗意志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一百零九节 把洋人留在新安() 
到新安观看阅兵的人中,有为数不少的军官,这些军官都是参加过跟清军的战斗,从gd打到tj对清军作战经验丰富,他们因为北上tj所以没有参加过广州的战斗,可是他们后来跟西马糜各厘攻打过东炮台,攻打过新安城,也攻打过沙井墟。

    后三场战斗让他们印象深刻。

    “这些人与清国正规军不同,他们作战风格极其顽强,仿佛不知道惧怕!就我们今天看到的,和接触到的情况表明,目前防守新安的军队,就是这种军队。可怕的是,他们现在装备了相当数量的线膛步枪以及少量步兵炮。”

    参观团从新安回到香港后,立刻向主要高级官员汇报工作,包括西马糜各厘、格兰特这样的军官,也包括包令以及额尔金这样的文官。

    “西马糜各厘将军,您认为这样的报告是否准确?”

    额尔金刻意问道,在东炮台和沙井墟两次铩羽而归后,西马糜各厘是最坚定的主战派,也是跟广府官员谈判的最大阻碍。

    西马糜各厘是一个专业的军官,作报告的军官也是专业的军官,他对这份报告表示认可,但他的态度不会改变。

    “这份报告十分详实可靠。不过只要我们能从印度抽调一万兵力,就能攻克新安。”

    西马糜各厘刚刚说完,包令就反对起来。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印度可比中国重要的多。在哪里的反叛被镇压下去之前,我不认为尊贵的女王陛下和政府会同意从印度调兵支援中国。”

    “我们还可以联合法国人。”

    格兰特补充了一句,作为6军军官,他像这个时代所有国家的6军军官一样,都极为推崇法国6军,甚至包括后来纵横欧6的普鲁士6军,也是通过效仿法国驻阿尔及利亚军团进行改革之后才拥有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包令冷哼一声:“法国人?法国那位拿破仑先生现在痴迷于让越南成为他们的领土。”

    包令一直困扰于香港日益困难的供给条件,中国人在不断的离开,贸易量锐减让税收入不敷出,目前香港的物资供应还需要依靠英国政府为战争而建立的补给线,这种巨大的成本是难以承受的。所以包令一直希望尽快恢复贸易,为此他宁可在面子上照顾一下满清官员。

    见双方僵持不下,额尔金借故叹道:“这么说短期内我们不会拥有足够的兵力了?”

    包令道:“是的。”

    额尔金叹道:“也就是说短时间内我们并不具有惩罚广州官府的军事力量了?”

    包令继续道:“是的,先生。”

    额尔金道:“既然如此,为了女王陛下的荣耀以及英国的利益,我们只能暂时容忍广州(东)政府的挑衅行为,以和平的手段争取尽快取得贸易上的便利。”

    总结完毕,额尔金继续道:“包令先生,就由你负责组建谈判团队,尽快赴新安和广州进行谈判,我想中国人应该为我们的忍耐付出更多,至少应该比他们的朝廷答应的更多。”

    额尔金的意思很明白,他们可以跟广府保持和平,但作为交换,广府应该给予英国多余tj条约所能给予的优待。

    尽管觉得很难让中国官员让步,但包令依然很满意:“是,先生!”

    西马糜各厘和格兰特就有些不高兴了。

    额尔金早就料到这俩人不会满意,转头对他们说道:“至于西马糜各厘先生和格兰特先生,我需要你们继续保持戒备,随时做好军事行动的准备。我想你们明白,我们跟中国人之间,随时都可能再次爆战争,除非他们能够保持诚信,维护双反的条约,但据我所知,想让中国人保持诚信,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西马糜各厘和格兰特一听,额尔金并没有放弃军事行动的计划,他们也满意了。

    这就是精明额的政客,总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会直接与人结仇。

    包令的度很快,不到三天时间,就组建了一个专业团队,他们拟定了十几条具体条款。

    主要有三条,第一广府各级官府必须放弃针对香港的封锁政策,不再针对赴港贸易的商人进行制裁和威胁;第二允许洋人到广府各地贸易,当地官府不许敢于正常贸易,并且保护商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第三不得继续针对洋人进行任何行事的对抗包括军事和非军事的,比如派兵威胁香港,比如派人在香港进行投毒等恐怖行为等等;第四立刻执行tj条约和善后通商章程规定,按照条约规定的税率进行抽税,并且允许洋人帮忙粤海关关税。另外还有一些自由传教之类的要求。

    朱敬伦看到这些谈判要求之后,冷笑着对香港来的谈判代表说道:

    “你们这是希望重开贸易,还是重开战争呢?”

    港府高级参赞查尔斯坚持他们是抱着绝对的诚意来的,他们为维护贸易自由是不遗余力的。

    朱敬伦摇头:“我从这些条款中看不到你们的诚意。我这里有一封信你们带回去给港督和额尔金先生,十天之后你们在来!”

    洋人没想打谈判还没开始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