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军军舰装备的32磅火炮总数量多达74门,而东炮台上的岸防炮不过36门,数量上相差一倍有余,幸亏英军是舰船,在摇晃的军舰上瞄准,显然要比在稳定的6地上瞄准困难很多。

    因此大多数炮弹都落到了附近的江水中,溅起巨大的水柱,也有一些砸在围墙上,让人感到一种地动山摇的感觉。

    华庭杰也感到摇晃,他立刻醒悟过来,当即大声呼喝着,让炮手准备反击。

    终于炮台反击了,但是他们的炮术竟然还比不上英国海军,连英军军舰的边都没摸着,甚至大多数都没砸在珠江中,而是砸在了岸上和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

    不是这些阿姆斯特朗火炮不够先进,也不是英国人设计的炮瞄设备不够先进,只是这些炮手不会用,他们只是凭感觉瞄准,然后开炮,在这种情况下,当炮弹飞行三里之后,击中目标的概率大概跟打死一只蚊子没多大区别了。

    朱敬伦此时却已经离开了炮台,当看到英军舰队的那一刻,他就向华庭杰告辞了。

    告辞的时候,华庭杰的眼神让朱敬伦觉得有些鄙夷他,大概华庭杰误以为朱敬伦是担心自己的危险而不敢留在第一线吧。至于朱敬伦说的要准备作战,绝对被华庭杰当作了借口。

    可事实上,朱敬伦是真的打算回城做战斗准备的。

    他路过万寿宫,听到里面不断响起的枪声,刚刚到过这里,知道里面是华庭杰的火枪队在训练。得到朱敬伦昨天送来的两千支步枪后,华庭杰就立刻组织人积极训练。对于这些英国步枪,华庭杰的手下并不陌生,因为早前他们就在澳门购买了一批火枪,其中大多数都是英法两国制造的线膛步枪。

    不过华庭杰买的很贵,澳门的洋人一支枪要了他1oo两银子,因此财政困难的华庭杰总共也只买了1oo支步枪,这也是为什么他会为了银库跟李福泰起冲突,也是为什么当朱敬伦送给他两千支步枪后,他对朱敬伦印象很好的原因,因为在华庭杰的账本中,这两千支步枪就是2o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朱敬伦除了送枪外,每支步枪还给配了1oo米尼弹,这些子弹打光之后,步枪的膛线也差不多磨掉了。

    没有停留一路小跑往协镇大营跑去,时间太紧了,那些苦力恐怕来不及训练,不经过训练朱敬伦也不想把他们送上战场,所以来之能战的也就只有自己忽悠的那三百来个印度兵,当然最后也未必需要他参战,但有备无患,朱敬伦必须随时准备好,这是他的习惯。

    印度兵让朱敬伦有些失望,昨天三百多个希望通过为中国作战改变自己种姓的印度兵,到今天竟然就只剩下两百多了,昨天是一时冲动,被朱敬伦改变种姓的承诺冲昏了头脑,经过一夜的酝酿,很多人就打了退堂鼓,跟自己的主子作战,对印度这个做惯了顺民的民族来说,真的需要勇气,当然一夜时间也让一些印度兵的热情消退,理智恢复,对朱敬伦能否改变他们种姓的也怀疑起来。

    清点完人数,只有28o人,就连最积极的加拉瓦手下也少了3个人,看到他一副愧疚的神色,朱敬伦反而安慰他,告诉他那些离开的人,是被神灵放弃的人,他们最终会后悔的。

    嘴上是这么说,朱敬伦还是现了,这些留下的人,其实意志也是十分不坚定的,此时派他们上战场,估计逃跑的概率极大,得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斗志。

    印度兵想要什么?

    提高地位!

    隐含的情绪是什么?

    显然是尊严!

    一时半会给不了他们,至于抬升种姓,那只是朱敬伦随口胡诌的。

    但给他们尊严,朱敬伦还是可以办到的,立刻让人去库房中搬出了一箱箱崭新的军装,英军的军装。英国人物资储备丰富,连步枪都能多余五千支,粮食足够使用三个月以上,军装自然也不会少,军官和士兵的军装他们积压了3ooo多件,刨除那些印度兵的土灰色军装,正宗英军的红色龙虾兵军装也有5oo多件。

    给每一个士兵分了崭新的龙虾兵军装,朱敬伦觉这种宗主国士兵的军装,确实让这些士兵的精神上产生了某种变化,尤其是那些头领,一个个都分到了英军军官的军装,加拉瓦更是得到了一件中尉军装,喜形于色。

    这种情况表明,这些印度兵在面对正宗英国兵的时候,内心是有自卑感的,所以当他们穿上正规英军军装的时候,会出现某种形态的荣誉感。这种情绪放在后来的中国人身上,叫做崇洋媚外。显然已经做了英国上百年殖民地的印度,他们的人民心中已经埋下了面对白人感觉低人一等的消极情绪。

    “亲爱的朋友们,我是不会骗你们的。加拉瓦,好好干,如果你能立下功劳,我保证你会成为真正的军官,你会成为上尉,成为少校,甚至上校。当然我更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将军,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趁着这些印度兵刚刚燃起的古怪自豪感,朱敬伦再次鼓动起来。

    “现在,还只是给你们军装,但是只要你们表现出你们的忠心来。我相信不久之后,你们就会被真正任命为正式的军官。那样你们至少也是刹帝利了,或许有人能够洗尽血液中的低等成分成为一个高贵的婆罗门。或者你们可以跟英国贵族一样,获取我们的皇帝陛下封赐的爵位。”

    朱敬伦说话的时候,这些印度兵没有昨天那么激动,但是一个个听的极为认真,他们果然退去了冲动,恢复了理性,如果真能留下这种状态下的他们,对朱敬伦来说,不失为一股助力。

    此时黑狗带着一群苦力,抬着一箱箱武器进了军营,朱敬伦来忽悠这些印度兵的时候,就让他去取武器了。

    “现在,我要给你们武器,我要你们马上进行训练!”

    这些印度兵曾经受过英军完整的训练,在英国人统治印度的一百多年中,印度土兵始终是他们维持统治的最有效工具,这些人的作战意志或许比不上为女王二战的英军士兵,但是技术层面上并不欠缺。

    领到武器之后,在朱敬伦的命令下,他们很快按照分组列队,朱敬伦没有打散他们的组织,依然以招募他们的人为军官,加拉瓦手下的人最多,少了3个人后依然有23个人。

    “加拉瓦我现在临时任命你为步兵团长,从现在起由你负责带领大家训练。英国人过去是怎么训练你们的,现在依然怎么训练。我需要你们尽快做好战斗准备,为了我们,也为了你们自己!”

    很快军营中的枪声就响了起来,枪声整齐而有规律,这本来就是一只训练有素的部队。

    ————————————

    最近这段情节需要查很多资料,因此写的会比较慢。希望写出来的情节能够让人满意。同时求一下推荐票!!!

第七十八节 登陆() 
城外的炮声,军营里响起的枪声,让住在军营中的柏贵心中不安,立刻让人来请朱敬伦。

    朱敬伦看到加拉瓦这个临时团长,带着这一个小号步兵团的士兵训练的有模有样,似乎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就往柏贵处走了一趟。

    柏贵询问的是一些军事问题,最重要的是广州城到底能不能守得住,他虽然是广东巡抚,上次洋人攻打广州城的时候,文官方面有叶名琛领头,武将方面则是广州将军穆克德讷统率,他这个巡抚对当时的防务是不怎么清楚的。

    朱敬伦如实回答自己现在还不知道情况,不知道英军出动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法军的动向,目前的情况来看,江面上没有出现悬挂法国旗帜的军舰,所以法军应该没有跟英军一起行动,但是北较场上还有五百法军,那些法军也是威胁,如果他们跟英军共同行动的话,会很麻烦。但关键还是看英军,如果英军全军出动,广州城要守得住并不乐观。

    这些情况柏贵也知道,叫朱敬伦来,是因为之前朱敬伦总能得到一些他得不到的消息,现在看来洋人投降后,朱敬伦的消息渠道也断了。

    柏贵摆摆手,让朱敬伦留意消息,有情况随时告诉他。

    朱敬伦识相的立刻告辞,表示要去城墙上看一看战况。

    城里紧张的不止柏贵一个大员,黄宗汉更紧张,而且也相当的委屈,进攻广州城本就不是他的意思,皇帝也没有强令他收复广州,只是让他来稳定大局的,其实就是稳住广州之外的其他府县,不让乱臣贼子钻了空子,趁机在广东掀起风雨来,要是广东也乱成南京那样,就真的不好收拾了。

    所以他来是安民的,不是复土的。广州城丢失的责任本就不在他,叶名琛背了所有的责任,他黄宗汉也没必要给叶名琛擦屁股,所以收复不来广州,他没有罪过,可是广州收复了,这本是好事,黄宗汉却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功劳被柏贵分走了太多,可现在洋人又打来了,甚为两广总督,这一次反而要他黄宗汉负最大的责任,收复城池的功劳他占的不多,现在却要为可能再次丢失广州负责,他能不委屈吗。

    可事已至此,已经不是委屈不委屈的问题了,他太知道广州这群官僚的德性了,广州上次失陷后,所有人都把责任往叶名琛头上推,弹劾叶名琛的折子当真是义愤填膺,黄宗汉毫不怀疑一旦这次广州再次失陷,这些官僚会再玩一次弹劾,会再一次推诿责任,不过这回弹劾的就是他黄宗汉了。

    一旦事情展到那个地步,到时候皇帝怎么办,是维护他黄宗汉把整个广东官场都打一遍,还是用他黄宗汉的脑袋来安抚这些广东地方官,想一想也知道皇帝会怎么选择,黄宗汉不怕失败,不怕担责任,可问题是责任要他担,恐怕还得背负一个臭名声。林则徐那么大的名头,战后还被配到新疆好几年,与其说是为了安抚洋人,不如说是为了平息众怒。林则徐都如此,他黄宗汉又岂能免俗。

    所以知道自己没有退路的黄宗汉,真正是下了决心要守住广州了,把广州所有的军队能动用的都往城墙上赶。

    可这时候,那个八旗权贵穆克德讷,这几天一直在跟黄宗汉争夺广州城中军权的广州将军,却突然退缩了,不但表示一切都听黄宗汉的,而且主动请缨带他的八旗兵和标兵去防守城西一带。

    洋人是从城东打来的,他去城西防御个屁,就是去城北防御观音山高地也比防御城西靠谱。黄宗汉可知道,上回洋人攻城的时候,就是抢占了观音山,炮轰广州城才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但黄宗汉能知道,穆克德讷就更知道了,傻子才回去炮台跟洋人硬碰硬呢。

    八旗和绿营真的是烂透了,黄宗汉现自己能依靠的还是只有那些乡勇,将最有战斗力的林福祥勇营和华庭杰带领的南海县勇都调去防守炮台;观音山交给李福泰带领番禺县勇防守。其他三面城墙,就只能靠广东本土的三大乡绅带领的乡勇了。

    朱敬伦登城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场景,一群群乡勇躲在城墙的垛堞后面观察英军动向。

    江面上十几艘英军军舰已经炮轰了东炮台半个多时辰了,如朱敬伦所料,炮台上的围墙根本挡不住英军的舰炮,面向东面的围墙已经坍塌了大半,不过炮台是一座环形筑垒工事,厚重的花岗岩砌筑的护垒相当坚固,三十六门大炮目前还在照常反击。但反击的效果很差,这么长时间竟然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