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曾经在满清领土内招募了超过两百万士兵,几乎遍及各个省份,现在这些人依然拿着大明的军饷,依然由大明的军官指挥,趁着光绪和慈禧失踪的时间,当地督抚六神无主的时候,在各地都驻扎了下来,整个天下其实已经在大明的控制之下了。

    慈禧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整个西安城里,到处都是士兵,跟他在火车站看到的不一样,这些士兵没有穿大明的军装,而是换下了普通衣服,但依然拿着武器,声称是保安民团。城里的驻防八旗还在,但哪里抵挡得了大明的虎狼之师。慈禧很清楚,西安现在就是大明的西安,问过陆云起,陆云起实话实说,告诉她,这些都是跟着大明去跟洋人见过仗的老兵,退役回来之后,发现打仗了,就又组织起来保卫大清江山,整个陕西有一万这样的士兵,其他地方更多呢,尤其以湖南和四川为多。

    慈禧又听说,四川和湖南都已经给大明占领了,公开宣称哪里是大明的领土,英国人表示了支持,其他洋人也没说什么,当地也没见多少忠臣义士出现。想必天下其他各省,也都是这种样子了,或者明着占了,或者暗中占了。

    在这种情况下,能当儿皇帝那就该谢天谢地了,可怜的是连儿皇帝都当不成,那只能像宋室的公主妃子们一样,让野蛮的金兵抢去做奴隶了,至于那野蛮的金兵是不是八旗的老祖宗,至少在这一刻,慈禧的心态是站在宋室一边的。她虽然一把年纪,不可能吸引那些士兵糙汉的注意,但如果像宋室的宫妃那样,被送去给人洗衣洒扫干粗活,她也受不了。

    她都六十了,还能活多久,她任命了。

    至于光绪,老老实实当儿皇帝就好,不然她可饶不了这个惹祸的混账货。

    陕甘总督府在兰州,所以他们住的是陕西巡抚衙门,虽然比不得宫里,但至少有吃有穿的。陆云起负责治安,说白了也就是控制他们。同时给他们发一些大明皇帝的指令,至于遵不遵从,恐怕由不得他们。

    “老佛爷发上谕吧!”

    陆云起在慈禧和光绪见过了陕西当地官员之后,拿出一份草拟好的谕旨,希望慈禧盖印。

    慈禧叹口气,盖上她随身带出来的印章,这很重要,当年他们发动政变,搞倒肃顺那些权臣,靠的就是他们身上的印章调动了兵马,所以这次逃出来,慈禧什么都可以不带,印玺该带的却一样不落,现在果然派上了用场。

    一封昭告天下,皇帝和太后巡狩到了西安的谕令就发出去了,通过电报同时还会有实物次第发出去,发向每一个省。

    无非是安定每一个省的人心,主要是士大夫的人心,普通老百姓只要他们认识的大人物不招呼他们,是不会闹事的,因为连闹事的理由他们都想不到。

    这封诏书发下去后,很快就引起了天下震动,果然皇帝和太后并没有死,很多人松了一口气,但同时又有些忧虑,之前他们可是给大明皇帝写了效忠书的,这可是有把柄落在了人家手里。

    转念一想,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写,很多人都写了,况且他们也没有说不忠于大清,只说在太后皇帝罹难的情况下,迫不得已才会借兵抗日的,这么说来他们并不是不忠,于是马上在写一封效忠书送去西安,两头都不落空。

    至于西安的皇帝和太后是不是真的,到了督抚这一级,多多少少在各地都有一些眼线,通过陕西的同乡官员,商会的商人,他们很容易就确认了。

    让慈禧发谕令,其实并不是给这些督抚看的,主要是给洋人看的。

    英国人一直在操作由各国出面,在满清无政府阶段,派驻联合代表进入北,暂时监督掌管满清的政治,现在慈禧和光绪出现了,英国人也就没有了理由。

    英国人果然立刻放下这种运作,李泰国这个强硬的,对满清和大明都不甚尊敬的公使,立刻马不停蹄的奔赴了西安,去求见慈禧和光绪。

    慈禧跟光绪会见了他,而且慈禧事前给光绪打了招呼,让光绪少说话,他生怕光绪说错话坏了事,如果光绪向英国人当面求助,无异于置她们于死敌,因为大明既然敢让他们公开跟地方官见面,其实就不怕消息走漏,恐怕英国人早就知道了。

    结果这次会见圆满收场,慈禧表达了一些自己的错误,对没有早跟西洋各国友善,向西洋各国学习治国方略非常懊悔,表示自己一定要积极革新,与西方各强国为友。

    慈禧对李泰国的态度十分恭敬。

    历史上,八国联军之后,慈禧回到北京,其实也是这一副样子,不但对接见外国公使没什么抗拒心,而且经常召见对方的家眷和孩童,十分和蔼,赫德记述这种变化,略有些心酸的说,太后对待西方使节的态度有些过于礼遇了,其实就是说慈禧太过巴结西方人,让在中国生活太久的赫德都有些不忍。

    但李泰国却很享受这些,他高兴的回去后,就发电报声称,光绪和太后都安然无恙,真让人高兴,告诉英国政府,大清还是那个大清,而且建议大英帝国派一些顾问来,他觉得大清需要英国的帮助来革新。

    听到光绪和慈禧活着的消息,英国人自然高兴,这样更有理由维持满清的独立了,给了他们充足的外交牌来打,于是马上通告各国,表示大清政府依然是北中国唯一之合法政府,认为德国侵占南通,俄国增兵并占领蒙古都是非法的。

    但这两国也不是傻子,听到慈禧在西安的消息后,马上也派公使去了,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的行为合法。

    除了英国外,日本同样高兴,甚至比英国更高兴,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告诉了李鸿章,劝告李鸿章赶紧跟皇帝和太后联系,日本要跟大清重开谈判,结束两国的战争关系。

    同时日本也马上派人去西安,向光绪和慈禧问号,表达日本的友好态度。

    一时间西安成了一个热门地区,汇聚了十几国的外交人员。

    那么北怎么办?

    英国人的态度是,请光绪和慈禧马上还朝,回到北执政。

    让日本公使尴尬的是,慈禧和光绪拒见他们,他们的公使小村寿太郎威胁清廷官员,光绪和慈禧爱谁谁,他们可是儿皇帝,懒得搭理日本人,爱打就打呗,北京都被你们打下了,那又如何?

    所以日本人没有发言权。

    其他各国也都希望光绪和慈禧回北,但慈禧和光绪拒绝了,他们认为西安更安全。

    各国之所以急着让慈禧和光绪回北,那是别有所图,显然他们已经发现,西安处于大明的控制之下,甚至北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处于大明的控制之下了,他们没人想打破这种脆弱的平衡,所以暂时没有点破,打算先将慈禧和光绪从大明的控制之下解救出来,然后在谈逼迫大明撤军的问题。

    此时的各国外交极为微妙,牵一发而动全身,英法即有可能联合大明对抗德俄,也有可能联合德俄对抗大明,平衡随时都可能打破。

    ,

第七百八十七节 赫德威胁英国人() 
德国第一个放弃请太后和皇帝回北的提议,因为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皇帝答应德国,租借南通给德国,租期为九十九年。

    有了南通为基地,德国就能渗透进入长江流域,这里可是中国地区最肥美的一块肉啊,英国每年从这里捞几千万英镑的利益,德国也想分一杯羹。

    俄国人则更加坚持让慈禧和光绪还朝了,因为他们提出的,希望满清同意他们在蒙古驻军,并且修建一条从恰克图过境东北,抵达海参崴的铁路的要求。

    俄国不满意,英国还不满意呢,他们无法接受大明吞并满清,可现在大明控制了整个北中国,这跟吞并了这里有什么区别。

    而且还控制满清许可了德国在南通的利益,这不是让德国来这里分割英国的利益吗,英国绝不能看到满清朝廷成为大明手里的傀儡,至少不能成为专属大明的傀儡,这个政府注定沦为傀儡的话,大英帝国也想当他们的主子。

    但他们还不想撕破脸,打破目前脆弱的平衡,是赫德来找朱敬伦谈的。

    赫德隐晦的表示了对北方大明士兵控制地方的担忧。

    “你觉得那是大明的士兵,不,你想多了。那些都是当地的青壮组建的民团,只不过他们都在大明队中服役过而已。英国1812年跟拿破仑战争的时候,不也强征美国人服役吗,还引起了跟美国的战争。同一个民族,难免有一些复杂的关系。”

    朱敬伦失口否认是大明在控制那些士兵。

    赫德也不点破,只是担忧道:“只是列强或许不这么看啊。而且大清朝廷允许德国占有南通,严重侵害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恐怕英国会采取行动的。”

    朱敬伦笑道:“我看大英帝国还是不要采取行动的好,一旦把清廷逼急了,他们万一联俄可就不好看了。”

    “联俄?”

    赫德沉默了片刻。

    这意味着如果英国逼迫的话,有可能把大明逼到俄国那一边去,这样在东亚地区,就形成了明俄两国对抗英国的局面,除非英国能将德国拖入战争,可现在德国的胃口得到满足,暂时不可能跟英国合作,反而在之后要跟英国竞争长江呢,这些年德国的商船发展的很快,已经排在大英帝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二大船运国家了,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对德国意义重大。

    大明和俄国联合对抗英国,英国是没有任何办法在这个大陆上发挥影响力的,至少目前看来,这块大陆上各大势力还保持平衡,但十分脆弱,一旦平衡打破,英国没有力量获取最大的利益,只会让大明和俄国吞下最大的蛋糕。

    而如果英国人不过问的话,大明和俄国势必产生冲突,赫德觉得大英帝国最好维持平衡为好,这是他的态度,但英国人开始寻求不一样的结果。

    他们不能容忍大明控制满清了,在他们的计划中,彻底瓜分满清也是一种选择。建立各国的势力范围,彻底瓜分满清,让北中国沦为殖民地,遏制大明崛起的势头,用复杂的欧洲平衡取代这里,相信到时候英国人依然可以玩转这里的政治。

    他们唯一担心的是,赫德通告中说的,大明被逼无奈之下,跟俄国合作,联手将英国的影响力排挤出东亚大陆,没有俄国的合作,英国觉得他们控制不住大明。

    于是英国开始跟俄国接近,但俄国的胃口太大,他们要整个东北地区。

    一旦俄国取得整个东北的控制权,英国封锁俄国的政策也就破产了,俄国将成为一个拥抱海洋的国家,一个将陆权延伸到海权的帝国。

    德国的胃口同样很大,他们要整个山东,以此为代价他们才愿意配合英国制衡俄国。

    法国的胃口倒是不大,他们没兴趣在局势复杂的渤海湾取得立足点,显然这几年法国跟俄国的密约虽然大家不清楚,但都知道法国肯定跟俄国达成了某些秘密协议。而德国一直在试图破坏这种秘密协议,不但放弃了对俄国的贸易战,威廉二世还不遗余力的拉拢俄国,在美国问题上,这次在中国问题上,威廉二世都极为照顾俄国。

    英国突然发现,他们有被大陆国家孤立的架势,光荣孤立看来没能让他们的地位变得超然,变成欧陆国家争相拉拢的对象,反而真的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