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人的工资确实低廉,可也不可能太低,至少的能糊口,日本的粮食价格又不低,所以日本的生丝跟大明生丝相比,完全没有竞争力。

    比低端,两广的生丝标准是每年八造丝,日本搞了一些小创新,通过用皂荚给桑树施肥的办法,让日本的桑树在秋季还可以长树叶,但也不可能比得上大明的桑树几乎是常绿的境况,日本桑蚕每年吐四造丝,大明是八造,这让日本如何在低端竞争;比高端,日本的生丝再好,也拼不过江南的生丝,江南生丝的产量不足,但质量在哪里,而且在全世界都富有名声,即便是跟日本一样的中低档白丝,卖的比日本也更贵一些。

    没有生丝这个利器,日本的工业化水平甚至不如历史上,历史上他们还有三千家工厂,现在却只有两千家左右真正有竞争力的,也不过是三井家族的一些煤矿,但也只能内销,出口受到山西和唐山、越南等煤矿的竞争,同样没什么市场。

    所以日本的财政,比历史上更窘迫,历史上他们还能有八千万日元的财政收入,现在才只有六千万,少了四分之一。满清却因为山西等煤矿,以及东北土地的提前开发,财政收入颇为充足,高达一亿两以上,是日本的两倍。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满清坚持持久战,日本光是财政上就支持不住。

    日本开战以来,军费大量依靠向英国借款,在伦敦市场上发行了十亿日元的债务,结果满清决定继续开战之后,日元债券价格爆跌,充分反应了国际上还是更看好满勤的。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别无选择,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继续通过军事胜利,胁迫满清尽快和谈,于是强忍着国内民生崩溃的情况,继续发动大规模攻击。

    日军再次开进了辽东,淮军依然一触即溃,不断的朝着山海关溃败。

    楚军、湘军开始进入山海关,他们拿着大明的武器装备,在精神意志上也比淮军要好,至少老湘军在拿着机枪和大炮防御的阵地上,不会轻易逃跑,在西北喝了十几年西北风,时刻防备俄军的楚军,也不会让领导先走。

    结果日本的前线部队,追击到了山海关前,一头撞上了朱元璋修建的城墙,撞的头破血流,只能停止了进军的步伐,不费一枪一弹攻城掠地的好日子结束了。

    清军取得了开战以来的第一场胜利,文官们粉饰为山海关大捷。

    此时反而开始轻敌起来,之前保持沉默的八旗权贵竟然开始请战,表示要主动出击,打过山海关,收复满洲祖宗之地。

    他们看到湘军和楚军轻松打退了日军,以为日军不过如此,之前是李鸿章太怂,转念一想,不就是倭寇吗,有什么可怕的,轻视日本人的心态抬头,于是八旗纷纷请战。

    二十万八旗新军的装备水平比湘军、楚军要好得多,也只有李鸿章的精锐淮军能比一比,他们要求从张家口出关,迎击日军侧翼。

    光绪皇帝异常欣喜,见到这种势头,认为军心可用,此战必胜,再次觉得自己军事才能爆棚,大笔一挥准了八旗迎战的计划,他甚至一度想要亲征,给自己捞足威望,但在翁同酥等官员的劝谏下才遗憾的放弃了这个打算。

    二十万八旗新军,浩浩荡荡的杀奔张家口,是坐着火车去的,倒是没跟沿途老百姓谈麻烦,但却祸害了一大批张家口的晋商,他们去了要粮要钱要女人,满足不了就是通敌,很是勒索了晋商一把。

    还没开战就发了财,更是让一杆八旗子弟觉得此行大有前途。

    新军统帅名义上是富珠哩,但里面太多的红带子、黄带子,他根本就惹不起,只能任由这些人胡闹。

    从张家口到葫芦岛都有火车相通,是俄国人修的,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俄国人任由八旗老爷们征用了他们的火车,同时却将这些老爷的行踪通告给了日军,其实不用他们通告,日本的间谍早就掌握了这些人的一举一动。

    日本人放过了一列列火车上的八旗兵,等到他们开始在锦州集结的时候,才突然派兵包围了锦州。

    然后经过不激烈的战斗,炸塌了锦州的城墙后,包围圈中的八旗子弟们投降了,二十万人投降,而包围他们的日军才只有十万人,还是缺粮少弹的十万人。

    二十万八旗新军全军覆没,让清廷震动,他们第一时间在群情激奋的大人们强烈要求下,将统军将领富珠哩满门抄斩。

    然后八旗权贵跟汉人重臣开始互相推诿,八旗权贵说李鸿章坐视八旗新军被围锦州而不去救援,导致二十万大军一朝覆灭,李鸿章则表示,听闻八旗新军被围,他已经着手解救,但还没有来得及打退正面的日军,谁知道八旗新军就投降了,从他们到锦州到被包围,时间不到十天,从他们被包围到投降,时间不过五天,半个月的时候,别说正面还有日军阻截,就算一马平川,大军也赶不过去。

    争吵没有结果,只是让人认清了一个现实,最为养尊处优的八旗最烂,第二养尊处优的淮军第二烂,反倒是在西部吃苦的楚军,和装备低劣的湘军更好一些。

    这让清廷决计换帅,撤换李鸿章的职务,换上了主战派首领翁同酥为帅,统领湘楚军团,拱卫京畿。

    但此时占有制海权的日本,不再硬撼山海关了,反而从海上登陆了山东,向威海开进。

    山东巡抚李秉恒因为跟李鸿章不和,坐视日军攻打威海卫而不救援,导致威海炮台失陷。

    北洋水师主力,四艘铁甲舰在军港中一直跟日本联合舰队鏖战,日本海军始终拿这四艘军舰无可奈何,结果用清军自己炮台上的要塞炮将四艘军舰打沉了。

    日本海军一直在劝降海军提督丁汝昌,结果丁汝昌一直都不肯投降,在海军覆灭前,自杀身亡,临死都在念叨,“哪怕打沉一艘也好啊”,带着没有击沉一艘日本军舰的遗憾,他自杀了,但他的死没有洗刷他的耻辱,投降的北洋水师将领将投降的责任都推到了他头上,知道十几年后才得以平反。

    日本占领了威海,完全歼灭了北洋水师,彻底控制了渤海的制海权,现在他们可以在渤海湾任何一个地方登陆了。

    已经大权旁落的李鸿章将一切都交给了翁同酥,不问世事,托病在家。此时皇帝着急了,尽管翁同酥坚持继续打下去,但如果日军在天津登陆又该如何?小皇帝连番派出重臣去请李鸿章出面主持和谈,李鸿章则托病不出。而日军真的从天津登陆了。

    ,

第七百八十三节 日本狮子大开口() 
光绪只能调翁同酥协防天津,翁同酥一介文人哪里懂什么军务,加上历来不为湘淮集团的军官所喜欢,结果他调来的軍队,根本就不肯卖命,气的翁同酥跳脚大骂,却毫无办法,调去一支部队不等敌人来就炮了,日军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天津城,比当年英法联军还轻松。

    翁同酥不等日本打到通州,他自己也跑回了北亰城,他说湘淮军那帮王八蛋不肯卖命,都是李鸿章指使的,要皇帝拿办李鸿章。

    光绪皇帝说,此时谈拿办李鸿章什么用都没有,当务之急是赶紧找人抗敌,或者议和,他想让翁同酥去跟日本谈判,但翁同酥宁死不屈,表示他拼了老命也要跟倭寇死战到底,不肯背负恶名去跟日本谈判。

    日军步步向北亰逼近,一帮子满清王公大臣急了,他们轮换着去皇帝和皇太后面前哭诉,但慈禧表示自己归政给皇帝了,让他们都去找皇帝。

    皇帝那里有半毛钱的办法,一着急也跑去跪求皇爸爸出山了,慈禧这才不情不愿的出来,立刻派人去找李鸿章,告诉李鸿章说,现在不是矫情的时候,在矫情啊,这江山都要完了。

    这时候李鸿章看到情势不妙,也不敢在继续拧下去了,但他知道自己出山也没什么好果子吃,所以写了一封奏折,举荐了一个人两江总督刘坤一。

    慈禧马上采纳了这个意见,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关内外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这几个人中,除了吴大瀓是进士出身之外,刘坤一是镇压太平军出身,官至两江总督,曾是曾国藩手下大将,能靠军功打到总督的职位,也只有曾国荃等区区几个人物能够做到,可惜曾国荃几年前就死了,不然他倒是最佳人选。宋庆出身淮军,但却不是跟着李鸿章混,主要是在安徽巡抚手下任职,但借着一个安徽人的身份,也能得到淮军的认同。

    有这两个精通军务的老将在,很快就重整了军纪,湘楚军在通州拦住了日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最后是武士道的日军压垮了悍勇的湖南人,单凭民风彪悍已经无法战胜高度组织的现代化軍队了,但他们的表现比八旗和淮军要好太多了,他们不但没有跑,还发挥了湘军擅长防守的特点,用机枪大炮大量杀伤了日本人,此战冷静两个月,日军损失了三万兵力,比开战以来日军历次伤亡加起来都多。

    但此战也让湘楚军损失惨重,遭到重创的湘楚军,此时溃败四野,到处劫掠,甚至还发生了几个王爷从北亰往西逃亡的车驾,被湘军劫持的事情。

    此时整个北亰人心惶惶,由于天津被占,往南逃的道路只剩下一条,那就是京汉铁路,但人多的都挤不上去了。况且听说日本舰队都进了长江,大家也不敢往武汉跑,很多人选择坐车到河南下车,坐不上车的,就打算往西跑,八旗贵族的传统路线是往张家口跑,去承德避暑,皇帝叫做巡狩。

    此时权贵们不但自己想门路跑,他们心里还有太后和皇帝,鼓动太后、皇帝一起跑。

    慈禧也有些慌张了,哪里想到倭寇这么能打,怎么都打到京师了,他还想着让小皇帝玩玩,玩够了,知道自己的斤两了,也就不折腾了,她该垂帘垂帘,该听政听政,也就没有大臣聒噪了,谁想到玩的这么大。

    能不跑慈禧当然不想跑,他派人去招呼李鸿章,都这时候了,和谈吧。

    李鸿章还是不出山,他主张迁都再战,还举荐翁同酥领兵。

    这不是胡闹吗,让大学士领兵,大学士这辈子,除了写文章说大话之外,哪有这本事。慈禧知道李鸿章这是有气,要不是翁同酥的弹劾,他也不至于被罢免,现在求着李鸿章了,李鸿章伺机报复。

    慈禧也早看这帮帝党不顺眼了,马上召开廷议,斥责翁同酥等一干官员盲目主战,误国误民,将翁同酥问罪,处斩。同时趁机打击了一大批帝党分子,包括一些认不清形势,站在光绪一边的八旗权贵。

    火速杀了翁同酥之后,再去请李鸿章,慈禧知道,此时除了和谈一条路之外,已经别无办法。八旗是靠不住的,就算再招募二十万八旗兵,除了让日本人俘虏之外,还能起什么作用,湘淮军都给打残了,临时招募也来不及。至于分散在各地的驻防八旗和绿营兵,那更没什么战斗力了,只能跟八旗新军比比烂而已。

    所以只能和谈。

    请李鸿章出山,官复原职,依然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还加上全权钦差,赏黄马褂,什么?已经赏过了,那就换洗着穿。

    这回李鸿章不再端着了,马上出面,跟日本公使谈判。

    日本人早就想谈了,他们也打不下去了,国内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