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是小事情,鸡毛蒜皮一般的小事,能为这些小事双方都不满的时候,证明关系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

    面向老城的文明门旁边一段城墙上,有一些头戴小斗笠,身穿深色棉布衣服,配白色挎肩斜带,上面用中英两文书写着一些编号的士兵,这些士兵正式苦力营的苦力。人数不过百人的样子,这段时间也就只有这一百来人还继续配合英军了,其他苦力被大烟瘾折磨的死去活来,没有造反算他们意志坚定了。

    这一百多人为什么不闹事,因为的头目总能拿出一些大烟给他们解馋,英军军官很好奇他们的大烟是哪里来的,但这些人就是不说,只说他们有一些存货,英军希望能够高价购买,他们表示这不是钱的事,没烟连命都没了,这时候谁会卖。

    英国人也不好逼迫,能有这一百多个听话的就不错了,逼急了一个人都没的用了。

    英法联军占领的南城,也有十二座城门,城门往往都是跟主要街道连接的,因此都是防守的要地,仅仅是十二座城门,英法联军防守起来都很费力,平均下来他们的兵力也只能在一座城门上放置一百来个士兵罢了。

    因此这一百多个苦力也被分配上了城墙,只是并不完全信任他们,所以直接面对城外的小东门、永兴门这些城门还是英军自己把守,面对老城番禺直街的小南门都不让他们过去,只把他们分配在文明门一带,对面不是什么大街道,而是广州府的学宫。

    深夜,一队士兵巡逻到此,无人注意的时候,一个苦力士兵摘下背后的弓箭,箭头上绑着一封信,小心的向广府学宫射过去,然后立马收起弓箭,继续去巡逻。

    消息就是这么传递过去的,很快就有人影从广府学宫的围墙上爬了出去,一封信一刻钟之后就摆在了黄宗汉的案头,信里有一份城南夷人布防图。

    并且详细说明了城内的情况,告诉黄宗汉英军中的印度兵人心惶惶,缺乏战心,如果主攻英军把守的小南门一带,应该很容易得手,信中探子表示,他已经稳住了法国人,只要不去打法国人把守的归德门,大南门,法国兵就不会去增援英国人。

    黄宗汉沉默的看完信,如果是一个人能做决定的话,他根本就不会考虑,反而会说这是敌人的阴谋,但是这封信是华庭杰他们一起送来的,请他定夺。黄宗汉就很难做决定了,如果他一意孤行不采纳,这些带兵的家伙会怎么看他。到时候有人参他的时候,他怎么解释,反正仗到现在已经是必须打了,信中的信息如果是真的,那么从小南门一带起进攻,确实是有利的。

    不得不说上次在观音山问题上的妥协是一个巨大的失败,这让华庭杰等人开始相信柏贵在城中的密探在洋人中相当有能力,不但能不断的送出情报,甚至还能左右洋人的决定,跟法国人达成的协议就是证明。

    所以这次密探再次把信送到柏贵手里,柏贵轻易就说服了华庭杰等人,华庭杰等人不疑有他,立刻拿着信来找黄宗汉。其实华庭杰等人完全没有想到,他们间接的帮助了柏贵给黄宗汉施压。也不知不觉间,更加坐实了黄宗汉以为他们是柏贵的人的猜想。

    马蒂内也在看一封信,他看了好几遍,这次他终于没有拿给英国人看,而是直接烧掉,这封信告诉他,中国士兵将主攻英军阵地,如果法军不帮忙,他们就不会攻打法军把守的地方,如果法军参战,他们将把法军当作敌人,将会不留情面的消灭。

    信中透露出一种中国人目前并不把法国人看作敌人的态度,尽管这种态度马蒂内根本不信,但是他得留一条后路。城里就只有一千多军队,怎么可能跟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对抗,根据目前的情况,中国人手里不但有西式步枪,连大炮都比他们多,这仗根本就打不赢。

    法国人天性浪漫,鼓起勇气就能横扫欧洲,一旦泄气了,也容易妥协,甚至投降。这是他们的天性,而英国人则比较倔强,性情顽强。所以法国人擅长搞艺术,英国人擅长冒险。所以二战英国人坚持了四年,法国人只坚持了四十天。

    马蒂内心中顾虑,如果法军坚持作战,那么中国人将法军当作敌人,他们留在城里的还好说,城外北校场那两百个只有轻武器,且没有城墙阵地掩护的法军怎么办,那些法军从观音山上撤走后,目前根据与中国人的协议,他们暂时离开了这场战争,但是他们的性命依然在中国人手里捏着。

    马蒂内觉得他有必要为那些同胞的姓名安全考虑,所以在这时候不去主动触怒中国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至于英国人哪里,只要马蒂内带领的法军还在城内,就算履行着跟英国人的同盟义务,也不算背信。

    他是这样想着的,所以第二天当中国乡勇起攻击的时候,马蒂内命令法军坚守自己的阵地,一步都不得离开。

    这场战斗有总共的味道,中国人在番禺直街上摆开了十几门大口径大炮,不断的轰击小南门。从城外还向小东门起进攻,东炮台炮轰永兴门,海珠炮台炮轰残破的五仙门,攻势很猛烈,但是所有的攻击,都集中在南城的东半部,西边法国人把守的地方一颗炮弹多没有打过去。

    南城北墙上,法国人防守归德门,南墙上则防守靖海门,没有受到任何攻击,英军在北墙上的小南门、文明门和大南门,南墙上的小东门、永兴门和五仙门都收到了攻击,英国人又不是傻子,很快就回过味来,结合城中始终不散的法国人跟中国人有密约的谣言,英国人很快就找上了法军。

    他们希望法军支援他们。

    但是马蒂内表示,他们的防守任务也很重,根本就抽不开兵力。

    最后又是一次无谓的争吵,双方关系更加恶化了。

第六十二节 炮声就是信号() 
战争中的谣言总是千奇百怪,有些根本看似天方夜谭,但总有人相信,比如英国士兵们现在都听说了一个故事,那就是英法联军的主力在上海卷入了跟太平天国的战斗。

    天平天国在英法联军中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而且很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因为这个天国号称是信仰上帝的,随军牧师则说这就是一个邪教,他们的领自称上帝的二儿子,是耶稣的二弟,当然够邪门。

    连上帝的二儿子都敢说,这种人物身上生什么奇怪的事情都不奇怪,有人传言说,英法联军在上海逗留休整的时候,太平天国偷袭了他们,十几万军队包围联军,目前战斗还没有结束,甚至有人说英军统帅格兰特和全权公使额尔金都被打死了。

    谣言这种东西,成本很低,要撇清却代价高昂,尽管没人相信额尔金被打死,但是他们潜意识中已经相信英法联军确实在上海遇到了麻烦,也就是说,他们暂时盼不到援兵了。

    同时中国人起了总共,五六个城门外都出现了中国乡勇的影子,白天在老城正面进攻,晚上偷摸到南边放火箭,一刻都不安宁。

    第三天中国人终于攻进了城里,不是从任何一道把守严密的大门打进来的,而是从城墙一角进来的。南城东北角紧靠一片建筑,那是中国人的贡院,中国人从贡院中挖了一条隧道通到城墙下,埋了许多火药,炸塌了城墙,数以百计的中国人连夜冲进了南城。

    从小东门到小南门画一条线,整个东北角区域,都被中国人占领了。印度兵倒是起了几次反攻,但是他们随便放了几枪后,也没打死几个躲在建筑物后面的中国人,对方稍一反击就后撤,军官根本就阻止不住。

    这仗没法打了。

    一个白天都没能把中国人赶出城去,英军知道,夜里完全是中国人的时间,而且鬼都不知道他们会从哪里动攻击,除了正面,他们会从任何一个英军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放冷枪冷箭,一点都不名誉。

    仗打了这么多天,他们已经相当疲惫,印度兵多次抱怨,法国兵不肯支援,苦力们整天嗷嗷叫着要钱要大烟,城外的消息断绝,江面上连个船影子都没有,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灰暗,英军军官的承受力也已经到了极限,他们甚至也开始相信联军主力在上海遇到了麻烦,否则怎么还不来支援,难道额尔金先生,格兰特将军他们不知道广州城岌岌可危吗,还是他们已经放弃了广州,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上帝抛弃了他们。

    “赫德先生,这仗打不下去了。”

    朱敬伦适当的出现开始向赫德抱怨。

    赫德的脸已经消肿,但是面颊上留下了一到狰狞的疤痕,加上瘸了一条腿,这辈子都别想获得女人的青睐了。

    “朱先生你不用担心,我们的援军随时都回来。”

    经过多次打击之后,赫德依然能够平静的工作,此人的心理素质非同一般。

    朱敬伦叹道:“可是我听人说联军主力陷在上海了,还有人说额尔金先生都被,嗯,我知道这肯定是谣言,但是他们如果被缠在上海,什么时候能来救援我们?我们还能坚持几天,十天还是二十天?”

    赫德道:“联军主力在上海的消息也不确定。即便如此,我们还有三个多月的存量,弹药储备也很充足,一定能够坚持到援军到来的。”

    英军的物资储备一向很充沛,为此他们建立了一条从印度、南非到中国的供应线,一路上修建了打量的仓储设施,可以说英国人在打这一仗之前做的准备工作,是满清朝廷完全想象不到的,他们输的一点都不怨。

    朱敬伦叹了口气:“可是他们不会给我们几个月时间的。他们有无数的军队,数以万计的军队,完全不怕伤亡。可是我们呢,就只有一千多人,城内也不安稳。今天我听说一个苦力杀了一个军官逃走了,就为了抢他身上那点钱。如果在这么下去,城里还不知道要爆多少袭击事件呢,毕竟老百姓家里可没有三个月的存粮。”

    仗打到现在,城内治安确实已经崩溃了,老百姓是最惨的,这些没有离开广州的老百姓本就是无依无靠,没处安身的人,都是穷人,平时也没有存粮的习惯和能力,战斗打响后,粮价一天比一天高,就这样粮铺依然每天限量供应,不能敞开了卖。苦力袭击洋人,老百姓也伺机抢劫,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这些情况都让朱敬伦有些心里愧疚,所以他提前来劝说赫德了,本来按照他的想法,得等乡勇们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以真正的力量压迫英军投降,这才能最大限度的提振广州的民心,可是为了民心把民弄没了,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他提前来劝说赫德,希望通过赫德说服英军妥协,哪怕换取一个有条件的投降,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你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投降吗?”

    赫德认真的问道。

    朱敬伦一副惋惜:“我觉得没有必要坚持下去了,如果对方能体面的对待我们,或许投降也不是一个不能考虑的问题。”

    赫德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朱敬伦都看到英军坚持不住了,他何尝不知道,如果中国人持续这么攻打下来,他们真的坚持不住了,印度兵的战斗意志已经到了瓦解的边缘,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苦力现在不但靠不住,每天还得用一百多个印度兵看着,防止他们造反,他们把守的五座城门处处战火,敌人又已经攻进了城,这仗怎么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