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候甚至有小孩子看到印度人跑过来,往他们怀里塞一堆传单,然后很快跑开了。这种事你根本就禁绝不住。

    这些传单的内容分门别类,告诉他们印度大起义的消息,这些消息其实长老们也多少听到了一些,从香港来的商船上从来都不缺印度水手,这些印度水手把家乡的消息零零散散的传到了这些长老们的耳中。

    他们知道他们的家乡旁遮普、德里的士兵都在跟英国人打仗,巴哈杜尔沙被推举为全印度的皇帝等等消息。但是身在异乡,他们这些印度兵实在是不知道如何跟英国人做对,他们还需要靠着英国人才能生活,才能得到各种物资。加上印度人本身国家观念就不够强,所以他们也没有太强大的造反愿望。不满也是有的,因为有谣传他们用的子弹,都是用牛油浸泡过去的,锡克人才不在乎这些,他们牛羊肉都吃,但是普通的印度兵就很不满意了,军官再三保证那些都不是牛油,但他们依然很不放心。

    来自家乡的消息,只能让他们知道原来造反也是一条路,但没人去选择。但是来自中国人的威胁和拉拢他们多少还是比较关心的,中国人告诉他们,中国和印度的友谊源远流长,大家都是东方人,印度人跟英国人一起来打中国这是不对的,中国人不想跟印度人打仗,只要印度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也不打印度人,希望印度人不要给英军作战云云。

    不给英军打仗,这显然也不可能,拒绝作战就等于是造反了。但内心中已经埋下种子,印度人作战已经没那么积极了。不是他们意识到了跟中国长久的友谊,而是各种小道消息让他们不得不考虑战败的后果,他们需要知道一旦他们战败,中国人俘虏他们后会不会虐待。

    相比本身战斗意志就一般的印度雇佣兵,此时城中最强大的一股战斗力,非法军莫属,他们有完完整整的一个步兵团,五百人的战斗人员,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不过五百法军是分为两部分的,在南城有三百人,在最北边的镇海楼炮台上还有两百人,这两百人控制了观音山上的高地,乡勇们根本就打不下来。

    这些情况朱敬伦已经掌握了,这让他看不到英法联军投降的希望,城外两艘军舰虽然被炮台上的大炮打跑了,可是英军军舰的出现,就已经让英法联军高层看到了希望,两艘军舰传达的是一个信息,一个英国人始终关注着广州的信息,让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被抛弃。

    英国人此时手里只有印度兵和苦力,苦力已经闹起来了,印度兵也不那么可靠,所以法国人就成了最可靠的军队,分化瓦解法国人的行动朱敬伦也一直在做着,但是效果不大,也只是散步了一些法国人单独跟城外的中国人接触的谣言罢了,普通士兵会传,高层根本就不可能相信。

    必须派人实质性的跟法国人接触。

    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朱敬伦立刻让侯进给柏贵传过去一个消息,让柏贵尽快配合他做一些事情。

    消息已经很难传递出去了,因为城中谣言四起,英法联军都加大了对城区的封锁,先后堵死了好几个暗道,城门也都紧闭的情况下,真的很难相互沟通。

    但法国人还是收到了一封信,是法国一个翻译收到的,他早上刚刚起来,就在他的被窝里发现了一封信,这让他惊诧莫名,很快法国人来到宿舍仔仔细细搜查了一遍,也没有其他收获。

    法国上尉看过了那封信,那封信上表示,他们可以跟法国人谈判,并且释放所有的法国人出城,但是他们不能放过英国人,信上说英国人跟中国是世仇,割让了中国的香港,不归还国土的情况下,中国人跟英国人是死敌,但是中国人跟法国人没有仇恨,不希望法国人留在城里送死。

    马蒂内上尉倒是很光明正大,看完信后,立刻还拿给英国人看。同时借此提出了一个建议,是不是能够趁机整体突围出去,他们困守在这块狭小的地方,迟早会被中国人攻进来,实在是太危险了。

    但是英国人拒绝了,表示即便出了城,如果中国人是骗人的,城外那无边无沿的中国人或许更危险,英国人警告法国人,让他们想一想巴夏礼等人的遭遇。中国人连劫持人质这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根本就是不名誉的,是不讲信用的,谁敢说这封信是不是在中国人的骗术呢。赫德也站出来为自己一方说话,告诉法国人中国人善于使用欺骗的手段,而且把用欺骗赢得战争看作是一种荣耀而不是耻辱。中国的军事家孙子说战争就是使诈兵者诡道也。

    马蒂内上尉糊里糊涂的就被一群英国人忽悠走了,但是他挺不痛快的,他一直坚持要突围,是英国人一直说他们的援军会来,到了现在只派了两艘武装商船做做样子就走了,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马蒂内认为都是英国人的固执造成的。

    中午时分,突然一声巨响,城墙一角垮塌下来,一直跟城外进行炮战的五仙门垮塌了,这里面临这海珠炮台和东炮台两面夹击,到现在才垮塌已经说明中国人的炮术烂了。城墙倒塌,英国人驱使苦力去修城墙,又是一番忙碌。

    下午的时候,突然北边镇海楼那边炮声隆隆,而且一响就没个停,听声音中国人有很多大炮,而且大炮的声响怎么听都像是洋人的大炮。炮轰了一整天,到了傍晚,镇海楼竟然也倒塌了,不知道中国人能不能攻陷镇海楼,哪里可是有两百法国兵的。

    夜里马蒂内又通过另一种方式得到了中国人的消息,中国人宣称,已经向镇海楼发起了最后的反攻,如果法国人不投降,他们不保证哪里法国士兵的安全。如果法国人愿意合作,他们愿意先跟镇海楼的法国士兵谈判,放那里的法国兵先行离开。并且允许法国人派人去镇海楼跟哪里的法军沟通消息。

    跟北边的士兵沟通,这一点马蒂内一点都不排斥,立刻派人打着白旗,带着翻译,趴下城墙,路上中国乡勇没有攻击他们,只是跟随着他们一直到城墙最北边的观音山下,目送他们上了山。

    从镇海楼回来的军官表示,哪里的情况很不乐观,中国人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许多性能很好的火炮,数量足足有几十门之多,而且口径也很大,比观音山炮台上的要塞炮都不差,因此轰塌了镇海楼不说,还压制住了炮台上的大炮。

    观音山上的炮台也经过英法联军的改造,火炮也换上了英国的要塞炮,但是数量并不算多,只有十几门而已,因为这里相对没有珠江上的海珠炮台和东炮台重要,该死的英国人始终认为制海权更重要,因此对珠江上的炮台更重视。

    中国人的火炮完全压制了观音山炮台,这让法国人判断,他们已经无力坚守观音山这个据点了。可是观音山跟城南现在被中国人分割开来,让那批士兵穿过整个广州老城突围,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马蒂内想到了中国人说的,允许观音山上的法国人先行离开,他觉得有必要考虑一下。

    于是马蒂内认真派遣一个军官,带着翻译陈启信出城跟中国人商量,此举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要马蒂内解释为什么要私下跟中国人沟通。马蒂内表示是为了观音山上两百法军的安全考虑,英国人却表示希望法国人继续坚守据点。

    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另一边法国代表却得到了中国乡勇比较友好的接待,告诉他们中国人很愿意跟法国人做朋友。

    中国人几乎答应了法国人所有的条件。

    观音山上两百法军甚至带走了他们的武器,迈着争气的步伐,从观音山上下来,然后出小北门,最后在中国士兵的引到下到了广州城外东北放的北校场,住进了过去中国士兵留下的营房。

    接着这股法军立刻在中国人的要求下派出代表来到城南,向马蒂内报告了他们的情况,他们说中国人给他们安排了营房,并且没有在周围放置军队,并且保证只要他们不靠近城墙并且进攻中国人,中国人就不进攻他们。

    中国人保证,如果城南的法军也愿意撤出来,他们很愿意让两只法军汇合,绝对不会攻击他们。

第六十一节 十万百姓十万兵() 
对于柏贵能说服黄宗汉对观音山动一次总共来配合自己,朱敬伦感到相当欣慰,因为如果乡勇们真的一点战斗力都不表现出来的话,他真的很难说服法国人合作,不但很难将法军这只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置身战场之外,更不可能将英法联军分化瓦解。

    朱敬伦不知道柏贵其实也很难,说服黄宗汉动进攻观音山的行动,可真的费了老大的劲了。

    来到报国寺之后,柏贵也没有闲着,黄宗汉不见他,但是华庭杰那些人却不好不见他,南海知县华庭杰和番禺知县李福泰却不好不见他,这两人过去都是柏贵的手下,不但大家都住在一座城中,衙门距离都不算远,不见太不近人情了,很容易让人认为他们势力。

    在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前太常寺少卿龙元僖和前工科给事中苏廷魁这三个乡绅也不好不见柏贵,毕竟他们都是广东人,柏贵在广东做官久已,从道光十五年起,柏贵先后担任广东普宁县知县、广东龙门县知县、东莞县知县、广东南雄直隶州知州、广东督粮道、广东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广东巡抚等职,他三十年官宦生涯中,有二十四年是在广东做官,跟广东乡绅关系不错,而且这么大的人情在里面,三大乡绅也不好得罪。

    柏贵费尽力气向这些过去的部下和朋友解释自己的苦衷,并且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在洋人哪里不过是潜伏,而且在洋人内部安插了相当多的密探,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在忍辱负重的报效朝廷,报效皇帝的。

    解释多了倒也能骗的一些同情,毕竟都是同朝为官,华庭杰等人过去也没什么冲突,此时也不想赶尽杀绝,尤其是当柏贵给他们一封封城南英法联军的情报后,他们也认为柏贵说的有些东西在理。

    当柏贵费劲心机说服这些练兵的文官向黄宗汉进言说先打观音山,拔出背后的威胁,然后再图谋南城后,黄宗汉也没什么道理拒绝。

    所以将手里能拿出来的那些炮全拿了出来,那些炮哪里来的,一部分是乡勇自己铸的,一部分是英国人送的,是那些沉在波罗庙附近的英军军舰上的舰炮。

    林福祥上次炮战后就喜欢上了大炮,乃至他都没有参加这次围城的战斗,一直带人将那些大炮统统捞了上来,打磨干净之后,才带到了这里,此时恰好派上了用场。

    中国人自己铸的大炮其实只能吓唬一下法国人,真正挥力量的还是英军的舰炮,用这些大炮最后吓到了法军,这才逼的法国人撤出了观音山,也算是一个小胜利。

    收复观音山之后,整个北城才算真正被乡勇控制,他们在不用担心在城里走着,突然就有炮弹从山上打下来了。

    但是英国人对法国人的不满却更严重的,一开会总要以吵架收场,而且法国人根本不服,巴夏礼等英国高级军官都不在的情况下,马蒂内上尉觉得自己的地位最高,因此也不时的摆摆谱,英国人却根本不认账。

    这些都是小事情,鸡毛蒜皮一般的小事,能为这些小事双方都不满的时候,证明关系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