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4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会有谁当真呢。

    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外交活动虽然居于次要地位,但也在同时进行。

    法国是第二重要的,几年前才结束了跟法国的战争,法国在越南只保持了一个立足点,而失去了实际控制力,法国人如果能高兴才怪了,他们是最有可能跟美国联合对抗大明的,历史上法国也没少跟美国结盟,主要是帮助美国对抗英国。直到拿破仑时代,美国不但没有帮拿破仑打仗,反而趁机吞并了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此时美法两国长期的天然盟友关系才告终结。

    对法国的诉求还是,寄希望法国能帮大明,但只要法国尽可能保持中立就行,哪怕法国发战争财,卖武器和帮助美国融资,这点大明都能接受。只要法国不直接出兵就行,法国海军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一旦让他们占据地利优势,大明海军能不能重现击败法军的战果,那就不好说了。

    在德国和俄国也进行了活动和试探,但是这些欧洲国家的氛围十分轻松,大明公使四处活动之时,美国公使也在跟各国接触,但大家普遍不相信大明会开战,美国公使只是想跟欧洲保持友好关系,不断的举办各种舞会酒会,还连大明公使都邀请,显然将大明公使的四处活动领会成烟雾弹,认为是一种施压,是逼迫美国放弃排华法案。

    假如最后真的爆发了战争,美国人也不认为欧洲国家会帮大明,毕竟他们可是“同文同种”的白人国家。

    德国和俄国虽然不认为大明的外交活动就一定代表他们下定决心开战,但是他们还是借此机会提出了他们的要求,德国重提在中国或者朝鲜取得殖民地的事情,俄国则要求大明不要阻挠他们在葫芦岛建立港口的行动。

    德国的要求肯定是不能答应的,但俄国的要求是可以考虑的,即便俄国在葫芦岛站稳骄傲跟那又如何,他们当年占据了旅顺,最后不也被日本夺走了吗,只要大明能够越来越强大,在东亚地区,就依然能股掌握话语权,让俄国人经营他们才能经营,不让他们经营了,随时可以赶走他们。

    于是大明公使再在俄国的接触中,口气有所松动,原则上不反对沙俄将葫芦岛用作经济活动,但绝不答应沙俄利用葫芦岛建设军事基地。

    此时俄国人才明白,大明是真的决定战争了。

    尽管在主持外交活动,但是赫德的内心十分忐忑,他是冲着战争去准备的,但他自己却没做好战争的准备,这次跟上次与法国不一样不一样,不是在家门口应战,而是去主动攻击一个白人国家。

    上次他都始终坚持让法国先向大明宣战,这次难道真的要首先向美国宣战吗。

    他赫德一旦做了这种决定,带领一个黄种人国家将战争加在一个白人国家的头上,这会给他自己带来什么影响,他不知道,但他感到后怕,他感到自己承担不起这种道义责任,他始终还是一个白人。

    “陛下,我们真的要开战吗?”

    他犹豫不决,还是请示朱敬伦,在大明的官场上待得越久,他反而越来越像过去的陈芝廷了,越来越重视皇帝的态度,可陈芝廷最后发展到开始跟皇权对抗,显然赫德在大明官场的影响力和支持度远逊于陈芝廷,根本无法凝聚整个官僚集团,反而要处处借助皇帝的权力来压制官僚集团。

    朱敬伦很疑惑:“我们不是已经开战了吗?”

    赫德迷茫道:“我们还没有宣战啊?”

    朱敬伦叹道:“我以为我们的最后通牒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美国一旦通过这个犯案就是对大明宣战,现在他们强行通过了法案,我们难道不是自动进入战争状态了吗?”

    赫德极其震惊,现在全世界都在等着看大明是不是敢宣战呢,结果大明的皇帝认为双方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这是多大的乌龙啊。

    压力瞬间就降了下来,赫德觉得空气都变得浓稠,他感到了窒息,战争原来已经爆发,可所有人都在迷梦中,包括他赫德在内,而眼前这个皇帝如此云淡风轻,让他感到恐惧。

    他恐惧的是,大明已经开始进行战争,而他这个首相竟然还不知情,还在进行外交。

    他明白,按照法律,皇帝已经掌握了全部的权力,恐怕已经秘密下令进行军事行动了,而他完全被排除在了权力中枢之外。

    可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疑惑,大明既然已经开始了战争,可是为什么没有进行动员啊。

    如果仅仅是现役部队的简单调动,瞒过他还能够想象,战争动员这种事他都一点没有察觉,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他不由得小心谨慎的问道:“可是陛下,难道我们不进行战争动员吗?”

    朱敬伦摇头道:“不,打美国,不需要动员!”

    赫德彻底明白了,他确实被排挤在了权力中枢之外,他到底是一个外国人,他到底不被人信任,他很失落。

    美国的军事实力不强,没有什么常备军,大明常备军六十万,而且是经过了跟法国鏖战两年的六十万精锐老兵,这样的軍队去打美国,确实不需要重新进行动员,现役部队足以给美国一个沉重打击。

    但他还有一事不明,表面上看,好像这场战争是因为他这个首相的外交失败,造成了目前的紧张局面,可是回头一想,他突然发现,好像皇帝本人从一开始就很想打这一仗。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陛下为什么一定要攻打美国呢?”

    是啊,为什么要打美国呢。

第七百三十九节 此时打成本最低() 
从显示考虑,美国排华关乎的,只是尊严问题,历史上因为尊严问题爆发的战争数不胜数,但大多是在封建时代,是在君王主宰一切的时代,而在这个现代文明正在取代一切其他文明的时代,战争往往只有一个理由:利益!

    美国排华确实侵犯了大明的利益,但在所有人看来,还没到战争的地步,因为美洲华人怎么看都不能算是大明的核心利益,大明的核心利益一个是生存,一个是发展,生存需要安全空间,所以第一大利益往往是安全,古今中外皆然,发展则需要保证物质资源,或者向海外拓展殖民地,或者在国内进行开发。

    以这两个核心利益来看,美国跟大明冲突的,只是两国的边缘利益,美国既没有在大明周边扩张势力,威胁到大明的国家安全,也就不影响大明生存的利益,又没有攻占大明的海外殖民地,或者在大明国土内抢夺资源,也没有阻挡大明发展的道路。只不过大明需要承受一些民族屈辱罢了,因为美国没有排斥其他民族,单单排斥了华人。

    就因为这个问题开战,着实没有充足的理由,要知道俄国同样夺走了德国移民在俄国辛苦开垦出来的农场,德国不也没有向俄国开战吗。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西方国家,都不认为大明会向美国开战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觉得两国的利益冲突太小,而开战的成本太大,根本不值得为了这些许的利益,爆发大国之间的战争。

    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长远的利益,朱敬伦知道后世的美帝会发展的多么强大,所以他不但不认为此时开战成本太大,反而觉得此时开战是成本最小的时候。

    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彻底成为全世界的债主,彻底打造了最强大的军工业,那时候在压制美国,可就做不到了。

    等到了二战之后,大明恐怕就只能屈居美国之下,老老实实看着美国接过英国人手里的霸权,继续延续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大明只能活在英美体系之下。

    朱敬伦野心勃勃,他始终觉得,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该只是一个经济强国,一个被包围和封堵的地区强国,而应该像英国、美国一样,成为世界性强国。

    现在不打出去,等美国过几年翅膀硬了,可就要对亚洲动手了。

    现在的美国,还没有像样的陆军,海军也是最弱的时代,南北战争之后,林肯几乎肢解了美国的海军和造船工业,直到一战前美国都没有回复到南北战争期间的造船能力,但美国强大的工业基础,让他们动员起来后能爆发出让人心悸的力量。

    受到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马汉不断在美国宣扬海权意识,并发表了震惊世界的海权论,在全世界都引起巨大反响。

    美国也出现了其他希望美国向海洋扩张的人物,比如提出边疆理论的特纳,声称随着太平铁路的通车,美国向内陆扩张的步伐已经结束,美国的西部边疆消息了,所以美国才一次次陷入经济危机之中,以为美国已经没有了抵御经济波动的边疆。

    现在的美国已经是一个连通两洋的岛屿,美国的边疆在哪里?不言而喻这些人想要推动美国以海为疆的战略,进入向海洋扩张阶段。

    同时还有历史传统的天定命运论,认为美国是负有天命的民族,在达尔文学说的影响下,他们认定美国就是要在美洲扩张,美国人就是要淘汰印第安人等落后民族等。

    这一系列理论,都在助推美国向海洋发展,美国思想正处在从内陆开发到海洋扩张的转变阶段,正是将生未生之时。

    而美国海军的重建工作,也在这些人的推动下,缓慢的展开了。

    1881年,新任海军部长威廉亨特领导海军重建工作,在威廉亨特的极力劝说下,切斯特阿瑟总统对国会申明:“国家的安全、经济和荣誉都需要我们全面振兴海军。”

    国会授权海军部长召集一个海军顾问委员会研究海军建设规划,罗伯特舒费尔特少将被任命为海军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国海军终于开始革新。舒费尔特少将以海军需要舰艇保护美国人及其在海外的利益为由,他要求得到5艘舰船。

    国会在1883年3月3日,通过一项海军预算法案,批准建造3艘巡洋舰和1艘快艇。巡洋舰仍然备有帆索,采用的却是具有隔水舱的钢制舰体,装有蒸汽发动机、螺旋桨推进器和发电设备,装备了采用慢燃火药的后膛式线膛炮。

    1884年到1889年期间,国会先后批准建造8艘装甲巡洋舰、3艘非装甲巡洋舰、6艘钢制快艇、3艘重装甲巡洋舰以及几艘低舷铁甲舰。

    1886年,国会要求,任何新的美**舰都应由美国的钢铁制成,随着舰队呈现出新的状态,国内的工业为适应它的发展迸发了活力。许多人开始认识到,海军可以带来就业。于是鼓动建设海军的声音更大了。

    去年更是有议员疯狂的提出了要在15年间建造192艘军舰的申请,但是被国会给否定了,美国海军只能以“远洋海岸线战列舰”的名义,通过建造三艘大型铁甲舰。这就是俄勒冈级铁甲舰。

    美国海军已经复苏,而海军是这场战争中的关键,大明不能趁着美国还没有开始建造主力铁甲舰之前,就给予美国以沉重的打击,恐怕以后再想找到这样的机会,就不可能了。

    朱敬伦不承认是自己主动挑起战争,但如果美国给了大明充足的理由,朱敬伦觉得此时打一仗是最合适的。

    也许大明无法将美国扼杀在摇篮里,但一定要打破美国孤悬海外,默默发展的状态,让美国不得不卷入列强争霸的旋窝中来,然后让美国不断的消耗。

    当然为此大明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会在美国本土跟美国进行一场超大型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