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4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军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更加主动的扩展战线,试图南下迂回包抄顺化后方,切断顺化和岘港之间的铁路线。

    法国则是拼命阻挡明军南下,于是不断的从顺化向西南方向延伸战线,构筑防御阵地。

    法国人的阻截是有效果的,因为他们成功的将防御线从顺化延伸到了西南边纵贯越南的安南山脉脚下,分水岭另一侧则是荒凉的波罗芬高原,哪里现在属于占巴塞王国疆域,而占巴塞王国则是暹罗属国。

    此时法国的战线,一段连着越南西部边境的安南山脉,一边连接到大海,确实阻挡住了明军南下,但也将自身的战线拉长到了一百五十公里。

    三十万人,防守一百五十公里战线,平均每公里只有两千人,每米俩人。尽管也不是防守不过来,但却再也无力出击了。而大明作为进攻的一方,却随时都能集中兵力,向某一点进攻,此时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兵力捉襟见肘的法国人,想方设法增加兵力,组建了为数众多的越南伪军,但却又不能放心这些伪军帮忙防守,只能让他们作为杂役,可用的兵力依然不足。

    想从国内调兵的话,此时国内政局不是很稳,因为茹费理这个倒霉的家伙,和历史上一样,成功倒台了。

    这还是海防战役时候的事情了,当时海防战役虽然是法军主动撤退,但法国国内依然将其视作一场大败,因为法军不止让出了海防,在之前的一系列战斗中,都不断的后撤,从胜保撤到河内,从鸿基撤到海防,最后河内也好,海防也好,又都放弃了。

    所以海防的丢失,只是一个导火索,一个让茹费理内阁倒台的导火索而已。

    当时海防失守的消息传到法国,法国的爱国群众们马上就愤怒了。

    巴黎街头开始骚动,1870年战败的阴影重新浮现,仿佛阿提拉的幽灵。

    大作家莱昂都德描述道:“中国軍队似乎已经开始准备包围巴黎城了。”

    当天下午,激进共和派议员克列孟梭在众议院对内阁总理茹费里怒吼道:“我们再也不认识您了,我们不想再认识您了!”

    茹费里政府随即垮台。

    丢掉阿尔萨斯和洛林十五年之后,在法兰西帝国的意识中,除德国之外又产生一个新的野蛮形象——应该趁早征服这些“黄种人”。

    茹费理政府的垮台,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连篇累牍,好像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样,可是在大明的报纸上仅仅是随便提了一笔,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中,法国内阁垮台,真的算不上什么新闻,至于战败,那不过是一个理由罢了,法国内阁倒台的原因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政治斗争。

    普法战争之后,第三共和国建立,可是这个共和国中派系林立,麦克马洪那样的保皇党都可以当总统,可见政治思想之混乱。贯穿整个第三共和国时代,政坛上始终活跃着各种派系,保皇党、社会党、共和党,温和派、激进派,甚至天主教会也掺乎期间。

    如此复杂和混乱的状态,让任何派系上台,都不可能做的安稳。

    即便茹费理不因战争而下台,他也会因为各种其他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下台,因为始终有人想要他下台。

    从第三共和国建立的1871年,到茹费理下台的1885年,法国总共经历了十七任总理,平均任期还不到一年。

    第一任总理朱尔阿曼德斯坦尼斯拉斯杜弗尔,从1871年2月到1873年5月,担任总理一职,他是独立人士,属于温和共和派。第二任是布罗伊公爵,从1873年5月做到了1874年5月,显然这个公爵是一个保皇党。第三任是欧内斯特库尔托德西塞,从1874年5月做到1875年3月,他是独立人士。第四任是路易布菲,保皇党。第五任又是朱尔阿曼德斯坦尼斯拉斯杜弗尔。第六任朱尔西蒙,属左派共和。第七任又是布罗伊公爵。第八任加伊坦德罗切布埃尔是保守主义者。第九任还是朱尔阿曼德斯坦尼斯拉斯杜弗尔。第十任威廉亨利沃丁顿是温和共和派。第十一任夏尔德弗雷西内是共和机会主义者。

    第十二任,就到了茹费理上台了,此时是1880年,当了一年时间。茹费理再一次当政就到了第十七任的时候了,这一次他从1883年当到了1885,显然已经算长的了。正因为他当的时间太长了,而不是他当的不够好,所以才被反对派哄下了台。

    这就是第三共和国政治的常态,比后世的日本政坛还乱。好的地方是,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建立共和国,推翻共和国,建立帝国,推翻帝国等等政治大事件之后,法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以成为欧洲二流强国的代价,将自己的政治进化到了混乱却能保持平衡的境界。

    总理随便换,但政府却始终能保持稳定,这也算是特色了,犹如后世的泰国,政变不时的玩一个,但从不会天下大乱,因为政变本身就已经成了泰国权力平衡的一种手段了,同样的道理,总理倒台也是法国政治权力平衡的一种方式。

    所以茹费理倒台真的不值得大书特书,因为他已经是难得的在任时间长的总理了。

    茹费理倒台之后,很快总统就任命了新的内阁,亨利布里松内阁。

    此人是激进共和主义者,跟赶茹费理下台的克列孟梭都是激进派,但克列孟梭却是社会党,依然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克列孟梭是反对殖民扩张的,认为殖民扩张除了让一小部分巨头大发横财之外,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降低法兰西民族的道德。

    法国议会中充斥着这么多的派系,让他们的执政政策不可能一致。维系法兰西共和国权力的,当然就不可能是内阁政府,而是他们的总统。相对于总理交替频繁,法国总统的位置就比较稳固,想废除总统的法律程序十分复杂,几乎不可能做到。但问题是,第三共和国总统并不直接行使权力,而是通过任命总理来实现。总理内阁不稳定的情况下,政治也就不可能稳定了。

    这种情况,直到二战后戴高乐建立了第四、第五共和国,加强了总统权力,让总统成为真正的执政者后,法国政治才算稳定了下来,政府首脑终于能够坐上几年了。

    所以茹费理内阁倒台,法国人早就习以为常,大明都习以为常。法国不但不会因为茹费理的倒台而陷入混乱,反而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连战争都不会受到影响。

    唯一受影响的,不过是战争的投入度而已。因为要说服一个个派别,包括从根本上强烈反对殖民扩张的派系支持增加预算,增加兵力,这个非常难。

    而大明却不存在这些问题,在看到法军兵力紧张之后,大明反而持续的增兵。在确保物资供应的情况下,打算将前线兵力增加到一百万人。同时新的牵制法军兵力的战术,也一一制定了出来。

    :。:

第七百零四节 顺化战役 3() 
法国人修建的阵地很坚固,也算是一种天赋,修建马其诺防线的民族,修建一条临时防御阵地当然也不算难,普法战争中他们也挖掘了大量的战壕抵抗德军。

    因此通过他们的正面阵地真的很难,可绕行山地就没那么困难了,因为明军中有的是翻山越岭的好手,客家士兵、广西士兵、云南士兵,都有这种天分,别说人过去了,有些干过马帮的云南士兵,连军中驮运物资的滇马都牵过去了。

    这就是大明陆军新的作战计划,渗透法军后方,派遣一小队一小队善于翻山越岭的士兵,从安南山脉中绕过法军防线,进入法军后方。

    配合他们行动的,还有一些黑旗军的士兵,越北乡绅起义军的士兵,这些人将成为明军跟当地人沟通的桥梁,然后在法军后方,组织起一只只起义军,通过游击的方式,让法国不得不继续分兵。

    组织起义军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分散法军兵力,一方面则是为了破袭铁路,法国可以在顺化修筑一百多公里的战壕保护铁路,但他们不可能沿着铁路线修建八百多公里的战壕,一直保护到西贡去。

    所以这还是围绕切断法军铁路线的战略,至于开辟敌后根据地,此时的军官们还没有这种意识,也看不到开辟根据地的意义,因为占山为王对前线能起到什么作用,真的不好说。

    这些只是配合,真正的进攻,还得是正面进攻。

    在储备了足够多的粮食和武器装备之后,大明的軍队持续南下,从五十万人增加到了八十万,又增加到了一百万,此时再次发动更迅猛的攻势。而且是多点开花,集中突破,让法军疲于奔命。

    激战十天后,明军终于从中断切断了法军防线,不但突破了他们的阻截,而且将法军一东一西截为两段。明军接着开始向侧翼迂回,作战方法非常大胆,打算一左一右同时包围两只法军。

    但不等明军的包围圈合拢,法军主动撤退了,东路军沿着铁路线南下,西路军沿着山脉南下。

    明军则大胆追击,一时间越南境内,形成了三支大军同时向南的奇观,仿佛三条长龙在竞赛。

    东路军成功逃到了岘港,依托这里的坚固要塞,重新组建了防御阵地,但是东路军却被明军包围在波罗芬高原东北方。

    陷入包围圈的法军,人数并不算多,只有三万人,而包围他们的明军,则是十五万人,他们没有任何机会突出重围,而且溃逃的时候,丢失了太多的武器装备,在明军重炮部队增援上来之后,他们选择了投降。

    另一方面,由于法军放弃了顺化,明军成功进入这座越南的正式国都。在河内的越南君臣异常兴奋,马上宣布即刻移驾旧都,传檄越南,告诉越南人王师收复了都城。

    但顺化这座城市已经被法国人破坏一气,连越南皇宫都给爆破了,显然法军不想把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留给明军。

    当越南君臣艰苦跋涉回到顺化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废墟,站在旧王宫面前,许多老臣子潸然泣下。但他们很快就恢复了斗志,马上就开始着手要修复王宫。

    苏杰生向越南君臣建议,暂时就不要修复王宫了,把王宫的废墟保留下来,让后来人知道法夷的罪孽。他还举例说,人家满清至今都不肯修复圆明园,就是因为这个道理。留下圆明园的废墟,是在激励满清君臣卧薪尝胆,一雪前耻。

    苏杰生的一番话,让越南人打消了修复皇宫的主意,但国王不能没有地方住,所以他们决定尽快起一座新宫殿。至于规模吗,他们决定比广州的大明皇宫稍小一些,这规模可就比原来的越南王宫小多了。

    在新王宫建好之前,越南君臣决定结草庐而居,他们也要卧薪尝胆。

    明军则进入了再一次休整阶段,一方面舒缓一下战斗的疲惫,伤员需要运回国治疗,战损需要进行补充。

    休整的同时,大明即刻开始清理顺化废墟,在国内来的工程师的指挥下,组织越南民夫帮軍队建设兵营,至于法国人炸毁的要塞,大明就不打算恢复起来了,他们不会给法军再次攻打顺化的机会。

    同时工程师向越南朝廷提出尽快修建铁路的要求,他们认为,如果没有畅通的交通,明军很难继续向南进攻了。打到顺化就已经是一个极限,战斗中多次弹药断绝,以后越往南,则法军越强,法军兵力越多,供给越充足,可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