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4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遵宪为此向大明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希望政府采取措施,将集中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华工劳工,尽可能的分散到美国各地,以免形成华人集中的情况,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

    黄遵宪的报道被付之高阁,因为朱敬伦认为,华人即便是分散开来,也不可能降低美国人的排华情绪,这是一个民族主义横行的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为种族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受此影响各个民族都有一种为本民族争取生存空间的潜在心理,这种心理在二战达到巅峰,战后才得到反思,并慢慢消失。

    把华人分撒开来,无助于解决美国人对他们的排斥,反而大大降低了他们保护自己的能力,就好像犹太人一样,一次一次变成排犹的牺牲品。

    黄遵宪无法,只能通过其他努力为华人提供保护。

    他结交了大批对华人友好的人士,比如工业巨头卡内基,他十分喜欢传播到西方的孔孟哲学,深受其中的仁道思想吸引。还有对华工保持善意的劳工组织“世界工人”,反蓄奴主义、反帝国主义的共和党参议员乔治福瑞斯比霍尔,通过这些人为保护华人提供政治上的支持。

    可惜的是,成效不大,卡内基这样的资本家在这个时代名声并不好,美国在这个时代,民粹主义抬头,由于看到一个一个暴发户的崛起,加上犹太人马大胡子的理论鼓动,美国普通百姓仇富心态严重,认为资本家剥削了他们。

    霍尔这样的政治家,更是凤毛麟角,不是没有更多人支持华人,而是大多数政治家都不敢表态。阿瑟总统其实就是这些年来,美国为数不多的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排斥华人的总统。但他却最有可能通过排华法案,这是大势所趋。

    黄遵宪觉得,想从政治角度和外交途径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已经不可能了。他认为,现实的方法是,与美国进行积极的谈判,采取一定的措施,与美国达成移民协议。

    大明政府同意了黄遵宪的建议,由他主持,在美国进行相关的谈判。

    谈判很激烈,看来美国政府已经主意已定,想采取切实的措施制定限制华人的政策了,今年美国底层劳工的怨气越来越大,因为美国经济再次步入低潮,让美国下层的普通人生活变得越来越难,在一些种族主义政客的引导下,民众的非理性民族主义情绪让他们很容易将一切都怪罪到来自中国的移民身上,为了拉拢这些选民,阿瑟政府已经下决心推动排华了。

    果然国会再次通过了排华法案,就等总统签字,就能够生效。

    而黄遵宪跟美国外交部的谈判也开始了。

    “我们认为,限制华人数量在美国的继续增长,这对我们两国都是有好处的。你们的国民应该生活在你们的国土上。”

    美国國务卿弗雷德里克对黄遵宪表示道。

    黄遵宪反问道:“请问弗里林海森先生,您以及您的祖先,是一直居住在美国的吗?”

    弗雷德里克点头:“当然!”

    黄遵宪笑道:“那美国建国之前呢?成为殖民地之前呢?”

    弗雷德里克脸色不悦:“您的意思我可以理解为中国人也希望像美国人一样,在美国的国土上再建立一个中国吗?”

    黄遵宪摇摇头:“我们没有这个意思。华人移民不过是想像意大利人、英格兰人、瑞典人一样,在美洲找到他们的未来而已。”

    弗雷德里克哼道:“我们已经跟清政府达成了协议,从1881年开始,我们可以暂停华人移民。”

    黄遵宪提醒道:“是来自中国北方的华人移民。”

    1880年,美国跟清政府对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进行了修订,修改了当年代表清政府出访列国的美国外交官蒲安臣代表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移民相关条款,新的条约允许美国单方面暂停华人移民,国会也是根据修订的条约,才通过了排华法案。

    但美国跟清政府的条约,只能约束到北方的中国人,而无法影响到来自大明的移民。美国政府跟大明谈判的目的,就是希望也跟大明修改类似的条款。

    弗雷德里克道:“是的,这真是我们还能坐在一起进行谈判的原因。我国认为,大美利坚合众国与大明国之间的条约,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修订。”

    黄遵宪知道美国人的意思:“说吧,你们希望修订那一部分条款。”

    弗雷德里克道:“关于两国侨民有在对方国内自由居住、经商以及履行的条款,我国认为,贵国滥用了该条款,将太多贵国公民送到我国来了。给我国国内秩序带来了严重影响,我国认为,我国有权力对该条款做出限制。”

    黄遵宪道:“条约是受国际法保护的,贵国没有权力进行单方面的限制。否则我国也将对此进行回应。”

    弗雷德里克道:“我国认为,从明年开始,为期十年,限制来自大明的移民入境,可以缓解目前美国面临的严重治安问题,同时也是改善贵国侨民形象的好机会。”

    黄遵宪道:“我国也有权力在未来十年限制贵国公民进入我国。”

    弗雷德里克停了片刻,他知道大明没那么好对付,满清对本国公民的态度一项不怎么在乎,可是大明不一样,黄遵宪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对手。

    美国拒绝大明移民未必能改善美国的治安,那只是一个理由罢了,给国民一个交代,是政治需要。但如果大明拒绝美国人入境,则必然会影响到美国商人的利益,要知道美国在华商人是仅次于英商的第二大群体,美国也是对华贸易的第二大得益国。

    弗雷德里克道:“我国认为,正常的贸易行为不应该受到限制,因此商人的行动是不应该受到限制的。”

    黄遵宪摇头道:“可是我国的商人已经受到了限制,在加州我国公民无法正常的从事商业,而贵国的商人在我国的投资,却几乎不会受到什么约束。”

    如果为了给民意交代,而丢失了实际的利益,弗雷德里克知道他的政治前途一定会受到影响的,所以他必须保住商业利益。

    为此俩人激烈的交锋了一个多月,来回拉锯了三轮谈判,最后终于达成了一致。

    大明接受了美国对大明移民进行有限制的约束,未来十年内大明不会组织普通移民,但是投奔亲友的个人移民不受限制,美国也不能组织美国境内的华人家眷来美国团聚。同时美国必须废除一切对大明商人经营活动的限制。

    这是一个双方都能勉强接受的条约,美国人认为,这样能大大减少未来十年来自大明的移民数量,同时还能保住商业利益。大明则认为,取消大明侨民在美国的经营限制,有助于大明移民转向更高层次的商业领域。

    同时大明坚持下,条约的补充条款规定,条约有效期为十年,十年后任何一方反对,则条约自动失效,美国不得单方面延长该条约。

第六百七十四节 凛冬将至() 
条约通过之后,朱敬伦长叹一声,屈辱啊。

    但这已经是最务实的结果了,除非跟美国打一仗,否则不可能组织美国排华,而跟美国打一仗也没什么用,因为即便你打赢了,欧洲国家也不可能眼看着大明灭掉美国,更不可能看大明吞并美国。

    日本甲午战争后,吞并满清的辽东半岛尚且引来三国干涉还辽呢,大明即便打赢了美国,只要提出割让美国领土,怕是欧洲国家都会出面干涉。

    而且打不打得赢还很难说,英国多次攻打美国,连美国白宫都烧了,最后还不是要跟美国和谈,美国人没有想象中那么软弱,牛仔的国度,和全民持枪的民族,即便首都被占,也不会投降的作风,很可能让美国比欧洲国家更难对付。

    打一仗唯一的好处是能够洗涮耻辱。

    现在通过一份略带耻辱的主动条约,让大明保留了一个移民的缝隙,尽管大规模向美国移民不可能了,但大明已经抓住机会,移民了足够多的人,这些人的亲人根据条约是可以移民美国的,这些已经在美国站稳脚跟的移民,会形成强大的移民势能,继续持续不断的吸引大明移民去美国定居。

    可是就像每一次大明试图在外交上保护华人一样,美国政府再次开始了反弹,他们的排华法案还是通过了,不过针对的不是大明国民,而是来自中国北方,留着辫子的满清国民,这部排华法案甚至比史上的更加严格。

    规定即刻起,满清国民不得继续移居美国,并且禁止在美国拥有地产,禁止在美国从事经营活动,禁止美国公司雇佣华人工作,禁止华人探望亲属,任何离开美国的华人,禁止再次入境,禁止华人妇女进入美国。

    可以说这部排华法案几乎一步到位,彻底满足了美国排华势力的愿望,当然禁止的对象只局限于满清的华人,而持有大明护照的华人不在禁止之列。

    已经能够想象,占美国华人半数的满清侨民,将慢慢在美国社会消失,不管他们是不是已经取得了美国国籍,都已经不再受美国欢迎了。

    促使这次排华变成现实的最根本原因,则是美国的经济下滑,今年开始,美国的铁路热潮开始消退,跟次铁路热潮消退一个结果,那就是经济危机,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矛盾加剧。

    显然为了平息矛盾,华人做了替罪羊,成了牺牲品。

    史上,随着1882年开始的美国铁路建设退潮,引发了世界经济史上的第十三次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之前的数年间,美国建造了两倍于实际需要的铁路。平行铁路恶性竞争,竞相削减运费,使铁路经营入不敷出,银行及投资者纷纷抛售铁路股票和债券。1883年伦敦市场上美国的铁路股票价格跌至面值以下。铁路投资骤然萎缩。1882年至1883年,机车产量由2282台下降至800台,即下降65%。煤炭产量下降7。5%,生铁产量下降12。5%,消费量减少15。4%,甚至一直增长的钢产量也下降了10。7%,出口减少13。4%,进口减少22%。从1882年到1886年,批发物价指数下降24。1%。萧条持续了四年之久。

    显然这又是一场生产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大明也不能不受到影响,因为美国市场,已经是大明最重要的工业品生丝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了。

    事实上,今年大明的生丝出口已经开始下滑,朱敬伦知道,凛冬将至,有一个漫长的经济衰退期要来了。

    这一次大明不会在像上次经济危机期间那样,被动的承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朱敬伦决定采用行政手段,扶持经济度过未来艰苦的几年时光。

    第一,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大明的工业生产远远没有到过剩的程度,大宗工业品钢铁和布都是净进口国,上海每年进口的纺织品已经达到三千万两的规模,九龙的进口额也超过两千万两,只要进行关税保护,能够有效抵制英美纺织品的倾销,就能给大明资本家保留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纺织业还将继续发展。

    第二,继续推动铁路建设,大明的铁路建设,可没有形成美国那样的投机狂潮,别说平行铁路了,连第一条铁路网都还没有形成呢,有的是建设铁路的空间。推动铁路建设,能继续创造一个巨大的钢铁市场和机械设备市场。钢铁和机械产业还将持续发展。

    有钢铁机械和纺织工业两大支柱性产业的持续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