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时间一直就对大明非常愤怒的日本民众,突然在夜里冲击了大明公使馆,与使馆护卫人员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听到枪声的日本警察赶来中止了动乱,可是造成的事件已经无法挽回,大明护卫伤亡不大,倒是打死了十几个日本人,只是大明使节受到了惊吓,夜里从床上滚了下来,扭到了脖子,另外就是日本人投递的石块,打碎了使馆的玻璃。

    事后日本报纸以领馆夜袭为标题报道此事,大明报纸则称为领事馆受冲击事件。

    这件事性质严重,攻击任何一个国家的领事馆,相当于进攻该国领土。

    尽管黄遵宪还试图挽回,但扭伤了脖子的苏杰生不打算息事宁人,他将情况详细通报谷内之后,等待国内裁决,这种事是有国际惯例的,没什么商量的余地,立马宣布谈判破裂,大明宣布总动员,陆军的心愿满足了。

    整个东亚局势彻底激化,琉球监国尚德宏有些难以相信,没想到大明竟然真的能为了琉球,招募百万雄师,这在琉球是不敢想象的,比琉球国的人都多。

    他跟一群琉球遗族喝了一场醉酒,痛哭流涕,表示大明才是上国气度,琉球复国之后,他要递呈国王,请求改尊大明为宗主。

    陆军进行了动员,海军则重新开始发起进攻,江户湾的鱼类清扫工作不是一时能完成的,所以海军一面继续封锁江户湾,一面巡航日本列岛,开向长崎、大阪等沿海港口,与日本炮台进行了激战,一般情况下,军舰与陆地要塞进行对轰,吃亏的永远是军舰,历史上,用军舰直接战胜要塞的案例,除了发生在清王朝身上外,在其他国家基本上没有发生过,而同样的要塞,清军守旅顺一天就丢,俄国人却能在这里坚持小半年。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非常重视海防,各大港口都建有炮台,日本人非常喜欢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炮,所以炮台上都购买了这种炮,阿姆斯特朗炮在性能上跟克虏伯巨炮不相上下,因此这一场炮战大明没占到便宜。

    海军此时也愤怒了,他们觉得,失败的耻辱必须自己找回来,否则就给陆军看了笑话,两大军种早就互相看不顺眼了。

    于是海军提出,要登陆日本,占领长崎或者大阪两地中的一地。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百五十三节 等于愚蠢() 
大明陆军宣布动员,海军申请要占领日本海港的动作,马上让日本局势紧张到了极点。

    英国人始终在试图挽救战争,不是他们爱好和平,只是他们不想看到大明把日本摧毁。

    在英国看来,一个积极进取,努力上进的日本,就是英国在东方海洋上封堵大明最好的选择,哪怕日本国力始终不济,但能将日本当作英国制衡大明的海上基地也不错,老实说,虽然有尽在迟迟的香港,可英国人却不放心哪里,觉得一旦跟大明发生战争,香港除了第一时间被大明摧毁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他们需要一个跟大明有一段距离,但又能很快进入大明的基地,还有什么比日本的港口更好的备选吗?

    所以英国开始行动起来,从本土抽调舰队到新加坡,又从新加坡派舰队到日本长崎,名义是保护侨民,实际是保护日本,威慑大明。

    朱敬伦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同意海军的申请,占领日本海港。

    兵部认为,只要攻下日本一座海港,日本人必然屈服,日本人绝对不敢冒灭国之险,至于大明国内的军事动员,一方面是给群情激昂的军官们一个交代,让他们释放掉年轻人过剩的激情,一方面则是威慑日本,你都没有动员,拿什么吓唬日本要灭绝日本啊。

    但真的不打算派队去横扫日本,那么沉重的代价会拖垮大明经济的,因此光动员,就当是进行动员演练了,这种机会可不多,没事也没人会这么干,因为这些都是要钱的,现在借机动员一下,虽然也钱,最后却能找日本人报销,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如果同意,占领日本哪座海港合适,之前兵部的意见不统一。有人认为攻占长崎,长崎是日本最大的通商口岸,还是日本的造船和航运中心,攻占这里的意义重大。也有人认为,应该攻占横滨,横滨是距日本首都东京最近的大港口,又有铁路跟东京相通,占领这里,就能够威慑东京。

    但是英国海军进驻长崎的行动,让兵部突然没有了选择,只能选择横滨了,因为这时候攻打长崎,容易跟英国海军发生冲突。

    “就打长崎!”

    兵部的修改建议到朱敬伦手里的时候,朱敬伦毫不犹豫,坚决认为应该打长崎,并立刻给海军司令陈阿达发命令,让海军与陆军相互配合,开始展开对长崎的攻势。

    海军只负责运输和抢滩,一旦在陆地上取得落脚点,剩下的事情就全都归陆军负责了。

    兵部官员对此极为不解,英国是全世界都有特权的国家,尽管嘴上不说,可实际上,大家都清楚,大明的国力与英国相差甚远。

    论海军,那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是英国的对手的,这几年英国下饺子一般将本国的风帆战舰更换成了铁甲舰,其他国家无论如何都没有这种国力。

    论陆军,英国本土虽然遥远,但是英国占领的印度却近在眼前,而且英国在印度招募的土兵不下二十万,只要有需要,随时都能扩招。

    所以真的跟英国人打仗,大明海陆都会受到压力,另外广历史上两次遭受片战争的罹害,对英夷的印象已经印入骨头里了,如果不能通过一场雪耻的战争,这种恐惧的印迹,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因此兵部的文官,说不好听点,是有些恐惧英国的,越是了解西方,就越是恐惧。

    朱敬伦却要在这个时候,不给英国面子,偏偏要去打长崎。

    这是他的外交原则,该妥协的时候妥协不丢人,但该进取的时候,也不要拘谨,现在英国贸然前来威慑,如果大明就此退缩了,不但给外人留下一个大明畏惧英国如虎的印象,日后谁还敢亲大明,都跑去亲英国了。

    国际外交上,这一次大明退缩,就等于永远让出了日本,日本今后一定对英国马首是瞻,甚至成为英国的保护国也说不定,先当保护国,然后就是马前卒,这是日本人喜欢走的跟随强者的路子。然后大明在东方永远面对一个打之无味,不打如鲠在喉的麻烦。

    在内政上,会再一次加深大明官员对英国的恐惧,以及让队和民间再一次回忆起片战争的屈辱,加上民族主义的激化,朱敬伦就该控制不住这个国家了。陆军联名的军国主义自行其是现象,已经让朱敬伦警醒了,他不能任由这种失控的力量继续脱缰野马一样的发展下去。

    所以就要让这股力量的情绪,立刻释放出来,让大家看到,国家敢于正面强敌,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等他们一时的情绪宣泄之后,也就到了朱敬伦收拾他们的时候了。竟敢绕过兵部,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此时的日本,他们为英国舰的到来而欢呼,伊藤博文也觉得自己取得了重大的外交胜利,他不相信大明舰队敢在英国舰队进入日本,如此强烈的暗示之下,还敢占领日本港口,还敢发动大规模战争。

    尽管英国多次表示,他们的军舰是来保护侨民的,跟明日之间的战争没有关系,英国会恪守中立原则。

    但日本人的思维现在还是东方式的,关键是他们认为大明的思维也是东方式的,所以他们认为大明会从英国行动中做国度的解读,自己乱猜一起,然后畏首畏尾,不敢动手。

    让日本没想到的是,大明海军真的行动了,他们绕过日本炮台射程,从长崎港背后的橘湾登上岛原半岛,在海军的配合下,向西进发,横穿整个长崎半岛,最后目标是占领港口和炮台,取得在日本的牢固据点,利用长崎的港口,运送后续物资和队。

    海军陆战队将负责抢滩登陆,而从琉球派往日本的文鸢部琉球王师,将利用登陆场登陆,然后向长崎进发,用最快的速度抢占长崎。

    至于英国人,大明照会英国,大明的军事行动不针对英国人,不会在外国人拘留期展开行动,但希望英国舰克制,不要在大明采取军事行动期间,误入战区。

    英国人没有回复,他们大概还想等等看,或者等日本人给他们更大的好处,比如租借给他们一个港口,英国人就不明白了,日本是一个沿海国家,港口多如牛毛,怎么就不愿意租借一个给大英帝国做基地呢,要知道大英帝国的舰队在这里,才能更好的保护小小的日本,看看人家大清帝国,说割地就割地,多干脆利落。

    文鸢的进兵不是那么顺利,这里的地形太崎岖了,当地人倒没给他们惹麻烦,明治维新后的第一代农民,对政府的认同就是一个强盗,维新后过的最苦的一群人就是日本的农民,他们也像大清的臣民一样,对过路的队不闻不问,就好像某个大名又去打其他大名一样,他们甚至愿意出售一些粮食给明军。日本的民族主义,武士道精神这类东西,还是普及教育之后的事情。

    没有当地农民的袭扰,甚至还能就地获得补充,可是崎岖的地形,以及时不时骚扰的日本陆军和警察,让人烦不胜烦。

    这让文鸢的感觉很不好,他们甚至连一张精准的地图都没有,手里的地图,是海军提供的海图,只能涵盖海岸一带。

    但没有地图也得打仗,队自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断的派出侦察兵测绘,过于精确的地图做不出来,但是简图是能画出来的。

    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在陌生的土地上行进,偶尔得到当地人的指点,庆幸没有迷路。

    可是很显然,日本人早就发现了文鸢的动向,不确定日本人在哪里埋伏着,或许就在长崎等着他们的到来。

    爬上一座山,文鸢的视野顷刻间开阔,他看到了长崎港口,他们终于穿过了长崎半岛,映入眼帘的是港口码头、西式建筑以及在外海上执行封锁的大明军舰,他看到那一艘艘军舰,因为港口的炮台而不能进入,就感觉到海军的无能。

    但现在陆军如何进攻炮台呢,在没有重炮支援的情况下,他们也啃不到混凝土和岗岩建造的炮台啊。

    日本人给出了答案,他们主动出击了,就在文鸢他们下山的时候,发现被日本人堵在了山口。

    这是一场不需要大书特书的战斗,因为大明打输了,损兵折将,三百多人当场战死,超过五百伤兵被留在了当地成为日本人的俘虏,文鸢带着残部退回山区。

    此时加上疾病和之前的日本人袭扰,文鸢部付出的伤亡已经超过了一千人,他成功退出山区,在长崎半岛东岸开辟了一个滩涂,得到了海军送来的补给,并且就地修筑工事,使用当地的木石打造营垒,开始进入防御阶段,文鸢本人则虽海军回国向皇帝负荆请罪。

    朱敬伦极为愤怒,冲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文鸢大声斥责:

    “没有详细的调查过就贸然行动,狂妄!自大!鲁莽!知道这些加起来等于什么?等于愚蠢!”

第六百五十四节 动真格的() 
文鸢的战败早就深埋在性格中了,激情澎湃的人,往往容易陷入骄傲自大的陷阱,他过于大意了,过于轻视日本人,骄兵必败。

    日本打赢了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