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文化。

    标志就是,在久米村中,有两个大庙,一个大庙是孔庙,另一个大庙是天后、关帝庙。这些华人的后代,依然秉持中国式的礼乐诗书文化,并以此影响琉球国。

    当日本派萨摩藩的警察登上琉球国的时候,大明驻琉球公使馆,第一时间通告这些经过登记的侨民,希望他们马上回国避难。

    一开始离开的人还少,后来随着日本人一步步把持了琉球国的政府,很多自认为是琉球王臣民的华人开始回国,最后当萨摩警察试图在久米村进驻的时候,大多数华人都选择了回国。

    仅仅一年时间,从琉球回到福健的华人就达到了一万人,包括梁、郑、金、蔡、毛、陈、林、曾、高、吴、李、阮、沈、魏、田、王、马、钱、翁、穆、韩、宗、昆、尹、查、伍、向、武、吉、英、陶等姓氏。其中金、梁、郑、林、蔡五大姓氏都在琉球成为了望族,族中人口超过千人。

    在琉球他们是望族,是大族,生活水平好,社会地位高,回到大明之后,他们突然就成了难民,他们是大明官府让他们回来的,生活问题还得找大明官府解决。

    一开始地方政府只将他们安置在福州、泉州等口岸城市的郊外,但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让他们根本就没有生存的能力,他们在琉球的时候,上层人物给琉球王做官,中层人物经商,下层人物从事手工业、捕鱼业等。

    但到了福健这些领域他们根本就进不去,第一没有人脉,第二他们的手艺相比大明的工匠,多少有些低下或者不符合当地人的使用习惯。

    白养着这些人也不是个事儿,这让当地官府很头痛,不过洋务司很快就接手了这些人的问题。他们动员当地的宗族帮助这些侨民,也就是让这些人认祖归宗,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关系。

    还别说,尽管五百多年过去了,但是大多数人还真的能找到他们在福健的宗族,因为有些宗族之间断绝往来,只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情,是在乾隆时期闭关锁国之后,福健失去了通商口岸之后,民间才失去了往来,可是有些宗族甚至始终都没有跟本土宗族失去联系,这些则是琉球上层人物,他们可以通过官方的渠道,跟位于福州的琉球馆保持联系。

    于是这一家家的琉球姓氏,很快就找到了他们在福健的本家,对照族谱,编定辈分,重新进入祖宗祠堂,这才真正归宗了。

    甚至很多人还攀上了当地望族,比如梁氏,他们在琉球是一等一的华人大族,族中人口超过千人,他们的本家宗族是福州府长乐县江田村望族,先祖在明代迁居琉球,距今已经五百年了,但是他们的族谱竟然始终都没有断绝,因此很容易就找到了祖籍之地。

    梁氏在当地也是望族,祠堂贻燕堂从南宋时期开始就没断过香火,而且贻燕堂三个字的匾额,还是宋朝儒道圣人朱熹给他们亲笔题的。

    大多数人都像梁氏一样认祖归宗,洋务司动员这些本土宗族帮助在琉球的宗亲,告诉他们这些族人因为亡国之故,被迫归国,但本属一家,希望他们互相扶持,这些宗族都十分热情的接纳了这些流落族人,甚至一些比较穷苦的宗族也很乐意帮助他们,原因很简单,洋务司给补贴啊,收留一个琉球人给银十两,而且是每年都给。

    洋务司这么做,显然是有政治目的的。

    在北亰的尚德宏明显拒绝了李鸿章的暗示之后,不久福州城的琉球馆再次开门,一群琉球流亡政客在这里挂上了琉球王府的牌子,并且向北亰发报,邀请琉球王族尚德宏南下,就任监国。

    琉球王府在福健重新开张,他们既没有向其他国家递交照会,也没有得到大明的承认,但他们却得到了相当多的援助,至于这些援助是哪里来的,琉球人说是流落的琉球百姓募捐的,明白人都清楚这是大明在背后支持。

    尚德宏在北亰磕够了头,一直到年底也没找到能帮他的人,他终于死心了,此时他没有任何选择,他只能南下福州,想在这里碰碰运气,倒不是他打算归顺大明,他是一个死心眼的亲清派,脑子里装的都是忠君那一套思想,否则琉球王也不会临危授命让他做这个密使。

    尚德宏南下,是打算看看琉球馆能不能起到点作用,在这里的一些流亡琉球官员,在信中告诉他,要在大明重新打出琉球国的旗帜,只要有一个琉球人在,琉球国就没有亡,他们希望尚德宏能够以王族和皇帝近亲的身份,来福健监国。

    尚德宏来到福州后,立马就进了琉球馆,看到这个挂着琉球王行在招牌的馆舍中,只摆了一些琉球王有关的物件,一些是当年琉球王赏赐给这些官员的饰品,比如玉佩、腰牌之类的物件,主位上供奉的是一副琉球王尚泰的画像。

    看到那画像的时候,尚德宏不由得潸然泪下。

    然后才有琉球行在的官员劝说尚德宏,让他宣布就任琉球监国,在大明进行救亡活动,大家都愿意拥护他。各种大道理都摆了出来,什么蛇无头不行之类的道理,最终说服了尚德宏。

    过年之后,尚德宏在琉球馆祭祀过琉球历代国王之后,马上就开始了外交活动。

    分别给各国领事递交国书,告诉他们琉球流亡政府成立,尚德宏自任临时监国,目的是为了推动琉球复国,解救被囚禁在东京的琉球王父子,并不是谋朝篡位。

    别的国家都没什么答复,满清是第一个回复的,他们宣布承认了琉球国流亡政府,不是他们积极,而是尚德宏坚持第一个给清廷递交国书,用他的话说是向宗主国陈情,他坚持只有在宗主国支持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清廷承认了尚德宏的监国之位后,他们才向大明、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递交了国书,大明第一个就承认了尚德宏的监国之位,声明不承认日本非法灭亡琉球国,承认在福州的琉球临时政府为所有琉球人的合法代表机构。

    越南这段时间活在明法两国的阴影之下,国内已经出现了希望越南国王改任大明为宗主国的谏言,虽然还没成行,但他们显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跟大明过不去,大明摆明了在挺琉球国,他们自然想要助助兴,越南第二个承认了。

    朝鲜国这段时间被日本欺负的够呛,因为天皇国书的问题,他们跟日本关系很僵硬,日本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征韩运动,直到1875年,料理完了台湾问题的手尾之后,日本才有精力解决朝鲜问题,日本军舰强行闯入江华岛海域,江华岛守军开炮还击,日本人登陆,并摧毁炮台,这就是江华岛事件,第二年日本以江华岛事件为由,跟朝鲜签订了江华岛条约,彻底打开了朝鲜的国门,完成了法国人、美国人和德国人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因为被日本揍了一顿,加上**派大院君势力,被儿媳闵妃势力排挤,因为大院君是亲清派,闵妃就主张亲日,加上刚刚被日本军舰轰开国门,根本就不想也不敢招惹日本,他们对琉球的国书不闻不问,装作没看见,不做任何回复。

    西洋各国也都没有回复琉球人的国书,但他们也没有明确拒绝,在这件事上暂时沉默,这意味着,在东亚地区,日本在琉球问题上,已经被孤立了。

    当然,越南这样的国家,他们在对日本问题上,完全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甚至清政府都起不到什么实质作用,但是他们的态度,是能够有一些政治和外交上的作用的,大明可以利用这种态度,在西方世界营造出一种东亚各国都反对日本的景象,让大家更相信是日本无端入侵了琉球。

    只要在西方形成日本的非法形象,西方国家就是再想支持日本都难了,至于打击日本,大明一个国家就够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百四十六节 借师复国() 
尚德宏拘谨在福州府衙中会见了大明洋务司的官员徐荣村。

    这已经是尚德宏第二次在这里见徐荣村了。

    徐荣村是洋务司的二号人物,伍崇曜负责主掌全部外交活动,而徐荣村则负责监督具体实施。

    尚德宏发现,大明官员的态度很好,比满清官员要好多了,在这里他不用见谁都磕头,可对方对他却很客气,往往都是率先举手行礼,似乎他在北亰官场上听到的那些关于大明多么大逆不道有悖伦常等恶劣无比的评断,也不是那么真实。

    最让尚德宏从内心感到感激的是,大明官员给他提的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福州地方各级官员他都求见过,所有官员都对琉球的遭遇表示了关心,还有好几个官员给了琉球馆一些捐助。

    有一个地方官告诉尚德宏,琉球如果想要复国,就必须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他建议尚德宏在琉球流亡百姓中间招募青壮,编练成一只收复国土的大军。

    这些流亡到大明的琉球百姓,当然都是久米村的华人,尚德宏本身也将这些人当作琉球国的臣民,因为此时的琉球,还没有形成西方式的民族观,只有东方帝国式的臣民观,区分一个人是不是臣民的标志,不是看他祖籍在哪里,甚至他说什么话,而是他是不是在籍,是不是编入了户籍,这些人在琉球生活了几百年,显然他们都是有琉球籍贯的,甚至很多家都出过琉球的官员,是琉球的官宦人家,所以他们当然是琉球人。

    但是招募士兵容易,钱从哪里来,武器装备从哪里来,军官从哪里来?

    当地一些“热心”的朋友告诉尚德宏,应该请求大明洋务司帮忙,这些事归洋务司管。

    这才有了尚德宏和徐荣村的这次会面。

    会面很成功,成功的让尚德宏有些激动,大明答应了他的所有要求,包括派遣军事顾问,免费支援他们一千只步枪和三十门大炮,并且会协助他们招募士兵,允许他们借用大明的军营进行训练。

    这些人将是琉球国复国的根基,尚德宏觉得他向复国迈进了一大步,当着徐荣村的面,他就向东方叩拜了三次,泪流满面的禀告琉球王,说他对不起大王,让大王久等了受苦了,还表示他很快就会提十万劲旅收复国土,迎王上回琉球。

    尚德宏显然是一个没有什么数学能力的文官,他从哪里能招募十万劲旅,他一番努力,最终也只招募到了五百人,但这五百人哪里能打得过野蛮的三千萨摩警察呢。

    这时候尚德宏又听到了他的“朋友”建议,建议他借兵,所以才有了他跟徐荣村的这第二次见面。

    “徐大人,在下厚颜向贵国借兵一万,他日收复国土,定当厚报!”

    俩人寒暄一番,铺垫的差不多后,尚德宏觉得还是开门见山的好,他有些怀疑那些一直给他出主意的“朋友”,根本就是大明官方人物,所以他就没必要太含蓄了,既然那些人是大明官方的人,那么他们让自己做的事情,肯定也就是大明官方默许的,由自己的嘴说出来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

    但让尚德宏意外的是,徐荣村却表示无能为力。

    “我大明出兵于理不合。琉球既然是大清属国,有事自当先找大清,我大明出兵,有越俎代庖之嫌。”

    徐荣村的拒绝,让尚德宏有些意外,难道借兵不是大明朝廷的意思?

    但是向大清借兵,不是他不想借,只是:“小邦也愿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