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就是,在十年之中,劳务公司从大明招来了十万家庭移民。

    一开始,大家还主要集中在粮食种植、蔬菜和水果生产上,但加州人口稀少,总人口不过七十多万,根本就不可能消耗太多的农产品。

    另外就是,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珠三角一带富庶地区的大明百姓,也开始向外移民,而其中有不少就是蚕农,这些人来到加州之后,发现加州也有桑蚕产业,一些家庭妇女开始利用家里的住宅养蚕,这批来自桑蚕产区顺德、南海等地的移民,很快就将养蚕技术推广到了整个大明移民地区。

    桑蚕业开始从加州的白人手中,向当地华人转移,很快习惯了足不出户,甚至还是小脚的女人们,就将桑蚕业在加州三角洲地带做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加州的桑蚕业不但能够满足蚕种的出口,而且开始有剩余蚕茧不需要孵化育种,而是进行缫丝了。但这两年还只是那些妇女在家中手工缫丝,当桑蚕规模越来越大之后,终于有商人看到了商机,决定从大明引进已经很成熟的机器缫丝工业。

    谁也没想到,一个商人的图利之举,竟然彻底改变了华人移民的轨迹。因为机器缫丝对蚕茧的大量需求,推动当地百姓扩大种桑面积和养蚕规模,反正还有的是土地耕种不了,所幸都种上桑树,家里的老婆孩子就能胜任养蚕的工作。而栽桑又产生了更大的劳动力需求,吸引了更多的移民。

    本来在劳务输出公司这两百万亩土地用完之后,就担心在吸引家庭移民上会后继乏力,可是大明商人引进了缫丝业之后,大大推动了当地桑蚕业的发展。

    桑蚕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历史上之所以中国和日本在缫丝业始终占据优势,就是因为两国都是劳动力过剩的国家。中国桑蚕业又以江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发展的最好,除了气候条件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地区的人口最为稠密。

    粮食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水稻种植比小麦种植劳动更密集,而桑蚕业的劳动密集度则是水稻种植的三倍。

    种植小麦,如果粗放种植,不进行精耕细作,一个壮劳力可以耕种三十亩地,劳务公司在加州的两百万亩土地,最多吸引七八万农民,算上他们的家庭也不过十几万人,水稻的话一个人最多能够耕种十亩,可以吸引二十万家庭,撑死四五十万人口,可如果是桑蚕的话,则有可能吸引到百万以上人口。

    跟粮食生产相比,以珠三角最精细的桑葚鱼塘为例,每年挖塘泥肥田,养鱼,这都是重体力劳动,塘基上种桑,采摘桑叶的工作也是男人来进行。男人要挖池塘、养鱼、挖塘泥、种桑、摘叶,等等工作都非常消耗劳动力。女人养蚕、缫丝、织稠,男耕女织。一户人家平均下来最多也就经营三五亩土地而已。

    这样两百万亩土地,就能吸引到四十万以上家庭,超过百万人口并不难。

    如果形成气候,缫丝产业发展起来,工厂缫丝、织稠,更能吸引劳动力。

    劳务输出公司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种变化,发现珠三角地区移民带来后,开始将平时荒废的低洼地挖成池塘,在塘基上种桑养蚕,然后他们开始自行招来更多的亲朋好友,因为挖池塘、养鱼、种桑这种桑基鱼塘模式,不是一家一户能够进行的生产方式,而是根植在中国乡土社会的宗族组织上的生产方式,要进行桑基鱼塘作业,就必须是全族上下齐心协力,甚至珠三角地区开发桑基鱼塘的时候,是官府出面组织劳役对河堤进行加固之后才形成条件的。

    在看到有希望吸引到更多移民的时候,劳务公司立刻代替官府的作用,组织劳动力,大范围内对堤岸进行加固,修建新的河渠,从水量丰沛的萨克拉门托河和圣华金河中取水,帮助移民发展桑基鱼塘产业。

    结果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很快就在加州三角洲地区发展起来,而桑基鱼塘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则吸引了更多的大明移民,最终造成1873年之后,爆发了大明向加州移民的热潮。

    不过加州的桑蚕业发展不可能没有极限,仅仅三年时间,当地的生丝市场就饱和了,当地只有几家德国移民开办的丝织厂,根本消耗不了多少生丝,即便是鼓励当地华人移民兴办织稠厂也没有条件,因为加州就这么点人口,几家丝绸厂就已经满足了市场。

    但劳务公司发现,美国东部的丝织业非常发达,海关数据显示,每年进口的生丝超过一千吨,价值高达一千万美元。可是美国进口的生丝,主要来自于中国、日本和意大利。如果能将加州的生丝,输送到美国东部,从而占据这个庞大市场的话,加州生丝生产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生丝生产扩大,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移民,可是要将加州的生丝运送到美国东部,就需要从太平洋绕过南美,耗费的时间和运费比从中国运往美国东部更大,更不用说跟欧洲生丝相比了。

    除非能修通东西部连接的铁路,否则劳务输出公司认为,加州的生丝产业已经到头了,在农产品市场饱和,桑蚕产业饱和的情况下,劳务输出公司认为,大明的移民热潮也基本上到头了。

    基于这种判断,亲自管理劳务输出公司的洋务司主事伍崇曜建议,由劳务输出公司出资帮助陷入困顿的太平洋铁路,重新开工建设,争取两三年内打通这条美国人梦寐以求的超级铁路。

    太平洋铁路修通之后,势必大大降低美国东部移民西部的成本,到时候势必有大量贫困的欧洲移民,从美国东部移居西部,跟大明移民争夺生存空间,当矛盾不可调和之后,就会爆发排华运动。

    所以之前朱敬伦用尽办法阻挠了太平洋铁路的建设,最终在1873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这条铁路始终没有修通,由于这场经济危机,主要就是由于美国铁路投机引起的,爆发点就是北方太平铁路发行的一亿美元债券,拖垮了美国金融巨头杰伊库克公司,导致数千家美国公司破产。

    而危机最深重的,正是美国铁路业,几乎从1873年危机爆发开始,美国铁路建设就陷入了停顿,太平洋铁路工程,也陷入了停工的尴尬境地。

    不止是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工程停工,美国大部分正在建设的铁路,要么破产,要么废弃,在整个美国,已经很少见到正常开工的铁路了。

    朱敬伦费尽力气跟斯坦福这样的流氓资本家斗争的结果,就是阻挠了这条铁路,现在伍崇曜却希望劳务公司帮忙修建铁路,这真的让朱敬伦很纠结。

    可是伍崇曜的理由也很充分,这条美国东西铁路贯通,确实能够促进加州产业的发展,而加州经济的发展,势必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美国东部的移民可以进入这里,大明的移民同样可以进入这里。

    如果因为惧怕白人的排华情绪,而让大明移民也失去移民的动力,显然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

    可让朱敬伦平白无故的将这条自己费尽心机打击的铁路重新修建贯通,心里着实别扭,认真权衡了一番利弊,朱敬伦还是决定出资继续推动这条铁路的建设,但是他一定要在这条铁路的建设中捞到足够的好处。

    朱敬伦的打算是,大量收购这条铁路的股份,然后贯通他,股价必然暴涨,到时候抛售出去狠狠的捞一笔。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百九十五节 太平洋铁路的命运() 
伍崇曜立刻着手进行相关工作,根据美国传回来的电报报告,收购这条铁路不太容易,但是成为这条铁路的大股东却不难。

    太平洋铁路,一开始是由两大铁路公司共同建设,西段是中国人熟悉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建和运营,东段是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建和运营。

    东段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开始往西修建,西段则从萨克拉门托往东修建,相比于奥马哈以西的大平原地形,西段从一开始就直接是在险峻的内华达山脉穿行,一开始雇佣服从性不强的爱尔兰劳工,根本就无法正常进行建设,后来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尝试雇佣华工,历史上他们用华工的性命成功堆出了一条穿越高山峡谷的铁路线。

    可是在朱敬伦的捣乱下,修铁路的华工被当成苦力解放了,他们只能用爱尔兰人。结果就是工程建设举步维艰,导致铁路公司财务危机,最后大股东斯坦福壮士断腕将股份卖给了竞争对手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

    因此后来这条铁路其实就被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所独占。

    跟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是由加州的巨头组建不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是美国联邦政府,主要是由林肯总统通过建设太平洋铁路法案特许成立的一家铁路公司。这家公司的政治色彩太浓厚,很多股东都是各个州的议员甚至是国会议员,因此想要收购这家铁路公司,受到的政治掣肘太大。

    林肯当初建立这家公司的目的,是希望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能够跟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进行竞争,联邦政府和林肯总统,不想看到加州大亨垄断这条铁路。他们的计划很完美,加上后来的一些特别的政策,让两条铁路公司不得不相互竞速,因为谁修的快,谁能占的铁路两侧的补贴土地就多,谁将来就能得到更多的财富。

    同时联邦政府还给予财政支持,允许铁路公司发行债券,但是债券发行量必须根据铁路修建长度来按比例发行,也就是说谁修的越快,发债券的速度就越快,资金成本也就越低,斯坦福掌控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就是因为进展慢得不到财政补贴,最终才不得不在破产前卖掉了股票。

    可林肯想不到的是,他确实让两家公司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但是美国这个时代的流氓资本家,显然不会那么乖乖的勤劳致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腐敗的丑闻,这家公司里有一批流氓资本家股东,这些股东秘密组建了另一家建筑公司,然后将工程以超乎寻常的高家承包给这家公司,而买单的则是联邦政府担保的债券。

    其实相当于从政府骗钱。但这家公司背景很深,首先是联邦政府推动建立的,股东中有大批的政治人物,官商两道通吃。为了阻止政府调查,这些流氓股东将铁路股票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一个个国会议员,成功地将司法部门的审查拒之门外。连当时的美国副总统科尔法克斯都收取了大量铁路股票;此后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詹姆斯加菲尔德也卷入其中。

    早在铁路建设初期,丑闻就爆发了一次,引起了公众的愤怒,此时正是南北战争期间,公司因此一度停工,铁路工人全都加入了美国軍队,开到南方跟南军作战。战后这条铁路才再次开始修建。

    跟中央太平洋铁路一样,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也主要是雇佣爱尔兰工人施工,但是跟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困境不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爱尔兰劳工,虽然也有脾气暴躁,爱酗酒爱打架的劣迹,但是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在战争中养成的纪律性,让他们可以做到像行军打仗一般工作,避免了西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使用爱尔兰劳工的悲剧。

    甚至负责工程的总工程师和管理阶层,都是退役的将军。联合太平洋对员工的管理继续延续军事管理的模式。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