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3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丰银行要深厚的多的多。渣打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特许的意思,这是一家得到英国女王特许开辟东方贸易,总部设在伦敦的跨国银行。

    从一开始渣打就是一家跨过银行,初始资本70多万英镑,没有按照一般股份银行那样,缴纳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资本就开业,而是缴纳了一半资本额。显然实力极其雄厚,如果说没有强大的背后势力那是不可能的。

    1858年,开张第一年渣打在印度加尔各答开了第一家办分行,同年就在孟买和上海开办了第二和第三家分行,第二年在新加坡和香港开办分行,五年后在南非开办分行,加上在伦敦的分行,可以说这家银行基本形成了从伦敦到东方的英国殖民地布局。

    这样的发展速度,显然不能用正常发展速度来解释,渣打背后的水深着呢。

    容翼廷代表渣打第一个找上了大明政府,就足见他们的背景了,因为容翼廷正是来谈云南铁路借款的事情的,在这条铁路,甚至铁路修建计划还没影的时候,渣打就能找上门来,如果不是从英国政府哪里得到的消息,那就是直接从大明洋务司得到的消息,而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他们抢在了所有在大明政府中背景更深的大明注资银行的前面,显然不可能是在大明得到的消息。

    能让英国政府把刚刚敲定的草案,就告诉他们的势力,当然不会是杂鱼,肯定是一个巨头,至于是罗斯柴尔德还是巴林,或者是其他隐藏更深的巨头,那就不得而知了,很有可能是站着包括罗氏和巴林在内的一大批巨头。

    容翼廷大包大揽,表示渣打可以帮大明从英国借到钱,利率相当优惠,只需要四厘,并且声称大明政府再也找不到比这更优惠的利率了。

    他们并且提交了他们的融资方案,那就是渣打联合大批英国银行家提供这笔贷款,之后他会将这笔贷款打包在伦敦发行债券,至于个渣打联合的是哪些英国银行家,容翼廷没说,可能他自己都未必清楚,他只是渣打这个冲在巨头前面的银行的,冲在前面揽生意的买办,银行背后的主人是谁,他没必要知道。

    四厘的利率确实很优惠,欧洲最坚定的主权信用债券,英国的政府债券最多也只能用三厘来融资,大明政府都很难拿到四厘的低利率,更不用说一条还没影子的铁路呢。

    伍崇曜的简报简单的说了这件事,朱敬伦知道里面的猫腻很多,但也算是正常的商业范畴,他并没有他关心,可是两天后,突然汇丰银行的经理亲自登门,也想承揽这笔贷款,他们的方案也是与英国银行家联合承揽,然后发行债券在公众中消化,而他们给出的利率,也是极低的四厘。

    汇丰银行跟英国银行业有业务联系这一点不奇怪,如果没有这种联系,朱敬伦还不会对组建汇丰那么热衷呢,当年鼓动怡和洋行组建汇丰,目的就是通过英国人的金融网络,打造一条世界级的金融链条,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直接融入英国的金融系统。

    这几年在朱敬伦和伍崇曜背后的大力支持下,汇丰的发展非常迅猛,每年除了股息,始终没有进行分红,利润全都拿来进行扩张,不但在中国的各个口岸开设了十三家分行,而且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孟买,香港和新加坡,琉球和日本都开设了分行,就连伦敦和巴黎,都分别开设了分行。

    即便是1866年的金融危机,汇丰都没有放慢扩张的脚步,不但没有停滞,反而趁着金融危机期间,在大明银行的巨额资本的支持下,收购了汇隆银行、利昇银行、呵加剌银行、利华银行、汇川银行、利生银行等六家英资银行,完成了朱敬伦对上海金融业控制的布局,只可惜实力最强大的丽如银行、有利银行、渣打银行以及法过的法兰西银行没能完成收购。

    因此现在的汇丰银行,其实已经不再是一家简答的股份银行,而是一家康采恩式的垄断银行巨头。

    而且伍崇曜和新安海关两股大明资本在汇丰银行中的占股查过了八成,可以说在这家银行中,大明资本才是真正的老板,英国人不过是小股东和打工的罢了。但小股东渣旬家族和麦迪逊家族对此很满意,对他们而言这只是一笔生意,而且是一笔非常划算的生意,因为以他们的实力,这家银行想要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地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汇丰银行尽管是大明资本控股的,但朱敬伦只是让伍崇曜和新安海关分别向其中派遣了董事进行监督,具体的经营基本上还是委托给了英国人,但已经开始大规模招募华人,高层主要还是英国人,中低层已经基本上完全换成了华人。

    在高层中用洋人,是为了继续保持这家银行的国际背景,所以现在的经理也是个洋人,英国出生的杰克逊,他是在汇丰体系中一步步爬起来的,1864年来到中国,在呵加剌银行中工作了三年,然后加入汇丰,成为汇丰上海分行会计师,68年成为汇丰汉口分行经理,70年去日本主持业务,72年回中国接替麦克莱恩任汇丰总裁。

    从代表渣打银行的容翼廷身上,朱敬伦反而无法发现原因,但是从杰克逊这个英国人身上,朱敬伦反倒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通过伍崇曜跟杰克逊谈了一番之后,朱敬伦明白了英国金融界现在的情况,两年前爆发的经济危机,让世界经济陷入萧条之中,但是这次经济危机是一场重工业危机,受危机影响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和德国两个重工业强国,反倒是英国这个以纺织业为核心产业的国家,危机影响较小,因为轻工业在这次危机中只下降了10%,而重工业几乎下降了一半甚至更多。

    尤其是美国,经济危机第一年,就倒闭了5183家企业,而美国是英国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英国本来危机就不重,作为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大量剩余资本找不到投资项目,持币观望想要发现一个优质项目。

    铁路本来英国资本是不敢碰了,英国国内的铁路修建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网络,建设空间已经不大,英国资本之前主要是向美国铁路投资,可是美国的投机风太浓烈了,南北战争期间都没有停止投机风潮,结果英国投资者购买的美国债券经常不靠谱,比如被丹尼尔德鲁这样的流氓资本家控制的伊利铁路等大铁路公司,经常以发行注水股票、债券的方式,从投资者手里榨取钱财,甚至被称作华尔街的荡妇。

    英国的投资者被美国铁路垃圾股骗了多次后,早就丧失了对美国铁路的信任,加上这次危机,导致美国铁路修建大受打击,许多大铁路一度停建,就更让习惯了投资铁路这种大项目的英国银行业巨头找不到投资目标了。

    跟英国一样,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而且还没完成工业化,有大把降价空间的大明,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到的损失也较小,经济和财政状况相对优良,大明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可是大明之前并不太喜欢英国资本,英国资本在大明没什么市场,尤其是银行业,几乎都被大明排挤了出去。

    所以这次大明跟英国政府达成的使用英国资本和技术的协议,是英国银行巨头切入大明的最好机会。

    但问题是,他们如何以这么低的利率将债券推销给英国投资者呢?他们是如何让英国投资者信任一条还没有谱的铁路有偿还能力呢?

    杰克逊告诉伍崇曜的原因是愿景,他个人认为,如果能够将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和亚洲另一个大市场中国联系起来,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试想一下如果英国投资者认为这条铁路能够让英国在中国取得像印度那样的利益,那么这么一条铁路的盈利预期,将是让人迷醉的。

    而大明在云南修建的铁路,将是连接中国和印度的必经之地,只需要想象一下中国和印度两个单词,这两个世界上人口第一和第二多的地区的前景,好愁找不到投资者吗?

    显然在巨额铁路债券的生意面前,杰克逊和渣打银行这样的金融企业,他们发挥出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在金融市场里,就意味着财富!

    这个故事很好,但是朱敬伦听完后,还是无法决定将融资生意交给谁,显然他们背后都有各自的金融网络,都站着一批金融巨头,而且很可能还不太一样。

    渣打银行没有暴露他们的幕后支持者,但汇丰却告诉了伍崇曜他们将跟伦敦的朱尼厄斯摩根公司合作,朱尼厄斯摩根公司,正是摩根家族跟朱尼厄斯家族的合伙银行,而这两个家族则跟罗斯柴尔德家族进行合作。

    那么渣打银行背后,恐怕就站着巴林家族了。

    想到这里,朱敬伦本想将生意直接交给巴林家族,可是又不能不管汇丰银行的利益,毕竟这才是自家的银行,权衡之下,朱敬伦暂时放弃了对贪婪的犹太人的不满,决定将业务交由这两家分担。

    但是前提是大明的先拿到在云南建设铁路的权力!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百八十六节 争夺云南大铁路() 
因为马嘉理案,英国正在跟清廷谈判,英国以威妥玛为全权代表,清廷派出的则是李鸿章。

    威妥玛是英国驻大明公使,而驻北亰公使则是傅磊斯,可傅磊斯却只是以参赞身份署理公使的,显然在英国目前的概念中,大明已经是一个比满清更重要的国家了。

    一般情况下,傅磊斯可以全权处理对满清事务,但是出现了马嘉理案这样的大事件,则由明清公使组成团队一起处理,能力更强的威妥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全权代表,而傅磊斯只能作为团队成员配合威妥玛。

    威妥玛和李鸿章俩人先是在天津谈,始终没有谈拢,接着又在烟台谈,依然谈不拢。

    至于铁路的问题,倒不是僵持的重点,威妥玛除了一开始提出铁路问题,被李鸿章严词否决之后,就很少再提铁路问题了,显然英国人发现满清抵制铁路太厉害,而云南总归不是在英国控制范围内,在这里修铁路英国人也不放心,另外大明既然跟英国达成了协议,由大明来修建这样一条铁路,情况会更好一些。

    僵持主要僵持在通商贸易上,英国人要求开放的新口岸太多,要在云南、四川驻扎领事,开放奉天大孤山、湖南岳州、湖北宜昌、安徽安庆,四川的万县、重庆和成都等地为口岸,还对进口关税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免除厘金。

    李鸿章此时已经不是天津教案时候只知道耍痞子手段的吴下阿蒙了,他身边有大批精通洋务的顾问,很多都是洋人,所以他已经比较了解国际法了,跟英国人据理力争,反驳性的提出了增加鴉片厘金的要求。

    威妥玛则表示,如果清政府答应免除厘金,并且允许进口货物在口界内完税,领取半税单之后,免收一切通行税,英国就可以默许清政府增收鴉片厘金。

    李鸿章又表示,英国在云南、四川开设领事馆,跟马嘉理案完全无关,不应该列在谈判内容中。李鸿章还表示,开放新的口岸可以答应,关税也可以进一步减免,允许免除一些英国商人的税收,至于厘金问题暂时搁置。

    威妥玛提出要求清廷派出大员去欧洲道歉,但在经过印度的时候,跟印度总督进行商务谈判,李鸿章则以不符合专行为由,予以拒绝。

    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