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裂。

    但记得并不包括修建一条铁路。

    不过倒是不列颠之桥(british——bridge)这个名字提醒了朱敬伦,朱敬伦记得19世纪后半页,西方列强在非洲有庞大的横跨大陆扩张计划,比如英国英国制订了从开普敦到开罗的所谓“二c计划”,计划建立纵贯非洲南北大陆的殖民帝国。法国制订了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的“二s计划”,计划横断非洲东西大陆。德国制订了从东非洲到西南非洲的斜穿非洲大陆计划。

    其实列强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计划,比如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就是向打通一条从北方深入中国内陆的通道;俄国人修建了东清铁路,意在谋夺东北;法国修建滇缅铁路,要从印度支那殖民地北上向云南和四川扩张。

    德法俄三国都有修建铁路渗透中国的计划,作为世界霸主英国人不可能没有类似计划。

    历史上,英国的计划是打通香港和印度,跨越缅甸和中国华南地区打造一座跨洋通道,名字就叫做不列颠之桥(british——bridge)!

    列强瓜分非洲的影响很大,英国人的“二c计划”通过教科书成为普通人的历史常识,但是对于英国在中国制定的不列颠之桥计划,所知的人就不太多了,主要还是因为这个计划最后没有成功,甚至都没有真正施行,最大的原因不是修不起,这个时代还没有大英帝国干不起的事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英国计划通过缅甸和中国华南地区,将印度殖民地和他们在中国的据点香港连接起来,其中缅甸后来成为英国殖民地,通过缅甸领土没什么问题,如果真的想要,也有的是办法从清政府手里夺取一条铁路,英国最后之所以放弃这个计划,主要还是在云南跟法国的利益产生了冲突。

    当时法国认为四川有矿产,很富裕,一心要从印度支那殖民地北上向云南和四川扩张,可这样一来,英国和法国的战略利益就在云南产生了交叉,双方都要控制云南这块地方。

    英国当时殖民了缅甸,跟云南地理位置相接,有瑞丽江水路相同,法国则侵占了越南,有红河水道跟云南相通,可以说云南成了两国争夺的焦点。

    最后经过各种暗中的竞争、较量和暗中交易,英国人放弃了争夺云南,中国西南地区基本上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而英国则权力巩固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范围,至于英法私下做出了什么样的利益交易,尽管没有明确证据,但基本上也能判断出,应该是法国支持英国控制中国长江流域,英国允许法国渗透中国西南地区。

    满清绝对守不住云南的利益,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事情,在青岛、大连大明还可以堵,但在云南怎么堵?青岛大连那些地方,只跟大海相通,又是最好的口岸选地,大明占住了那些地方,列强也只能围绕这些地方进行发展。可云南不一样,云南不但跟英国已经渗透的缅甸接壤,又跟法国殖民的越南相通,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能在云南修建一道长城,否则根本就无法阻挡两头在利益面前血红着眼睛的西方强盗。

    一个强盗满清都挡不住,更何况两头呢,圆明园可就是这两头饿狼烧掉的,满清高层对此印象深刻,他们绝对没有胆量阻挡这两个强盗同时动手。

    朱敬伦很犹豫该如何保存云南的利益,他详细了解了这次事件的经过,跟自己记忆中的历史资料差不多,还是英国为了探索一条从缅甸通过中国西南的通道,排除了以军官柏郎上校为首的,两百人的一只考察团,从东印度出发,穿过整个缅甸的丛林地带,抵达中国西南边境。

    北亰领事馆的翻译马嘉理则从北京出发,横穿整个中国内陆,抵达云南接应。这一点上十分有疑点,理论上来讲,英国应该是从大明的广西出发距离云南更近,可是他们偏偏派遣马嘉理从上海出发,途经汉口、湖南、贵州、云南,于12月初十到达缅甸新街,与柏朗会合后进入云南。

    一路上马嘉理和随性人员仔细收集沿途地理情况,他的行为如果放在大明,很有可能被当成间谍抓起来。

    但马嘉理不从大明经过,显然不可能是担心被抓,原因恐怕就在马嘉理的行走路线上,他从上海经过汉口、湖南、贵州到达云南,谁敢说英国人没有从云南经过贵州、湖南到达汉口和上海的目的呢?

    在跟更开放的大明交往中,英国人可以明确提出想修一条通往香港的铁路,那么他们更有理由修建一条通往上海的铁路了,因为英国在上海的利益,十倍于在香港的利益。

    分析了英国人的各种企图之后,朱敬伦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历史上如果英国真的认真这么做了,恐怕中国即便没有沦为像印度那样的地步,也差不多了。机缘巧合,让英国人没有下定决心进行这么庞大的计划,可以说真的是幸之又幸,日本人曾经认为,英国在印度的铁路修到哪里,殖民统治就扩张到哪里,所以日本对修建铁路十分积极,他们要自己修,而不想让英国来修。

    现在问题来了,朱敬伦觉得自己摸清了英国人的目的,历史上英国因为始终无法扩大在中国的利益,对从印度修建一条通往中国的超级铁路兴趣不大,可是这个时代,由于大明的崛起,洋人其实在中国地区的贸易规模更大,难保历史不会改变,朱敬伦不得不防。

    日本修铁路一开始也带有防御性质,后来满清政府也发现了这种情况,费尽力气收回了多条铁路的权利,比如京汉铁路、粤汉铁路等等,朱敬伦现在发现,要挡住英国人,似乎只能抢先一步,抢在英国人之前,修建一条铁路,而这条铁路,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中国地理上的边远地区——云南!

    大明抢先一步在云南修建一条铁路,这样将来不管是法国要通往四川,还是英国想要通往香港或者上海,都将依赖这条现成的铁路,至于他们自己修建一条的可能性,第一是成本太高,第二朱敬伦不打算给他们这个机会,他打算从满清手里要求到在云南修建铁路的独占权力!

    至于有可能的干涉者,法国人不足为道,因为他们现在得先忙着把德国軍队请出法国,在东方唯恐大明跟他们争夺越南,暂时还顾不上跟大明争夺云南的利益,英国人倒是可能干涉,不过英国不是想要修建一条通往香港的铁路吗?那么他们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告诉英国人他们打算修建一条连通大明境内铁路网的计划,我们同意了。而且告诉他们,为了让英印地区的铁路能跟大明的铁路线相连,大明需要将铁路延伸到云南,我们将向清政府提出在云南修建铁路的倡议,希望得到英国的支持!”

    这是利益交换,英国如果想要通过大明的国土将香港跟印度连接起来,他们就必须接受大明在云南修建铁路,所谓支持,那只不过就是一说,只要他们不反对,大明自己会想办法从满清手里要到这条铁路权力。

    英国的利益是将印度跟香港连接起来,那么大明的利益呢?

    朱敬伦了解之后百年的历史走向,让他做事情可以看到更远的未来,他深知道21世纪,中国为了修建一条通往印度洋的铁路,跟中南半岛上的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扯了多少皮,而现在英国送上门来想要修建这条铁路,从长远来看,事实上也是在给中国修建一条通往印度洋的通道。

    因此如果真的修成了这条铁路,那不但是印度通往香港的不列颠之桥,何尝不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大中华之桥呢!

    连接印度跟香港对英国在中国的利益关系重大,因此英国回复很积极,他们对此表示了兴趣,他们愿意支持大明在云南修建铁路,但是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大明在云南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的话,必须优秀考虑大英帝国。

    英国人的回复,朱敬伦正巴不得呢,此时的大明,既没有足够的资本和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来建设云南铁路。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百八十五节 金融市场的想象力() 
历史上,新中国时期为了修建成昆铁路,举国体制的情况下,1958年开始动工,直到1970年才投入运营。至于修建从广西南宁到云南昆明的铁路线,更是1990年才开工建设,在1990年代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实力下,还花费了7年时间才全线贯通。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世界级资本和技术的支持,大明想要修建一条从广枺┰轿奘目λ固氐孛埠透髦指丛拥匦谓朐颇希羌蛑笔遣豢上胂蟮摹

    现在英国人主动提出要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哪怕他们把这当作一笔划算的买卖,对朱敬伦来说,那也是瞌睡送枕头。但既然英国人认为修建这条铁路,他们能得到更大的利益,朱敬伦觉得英国人有可能出更高的价格。

    所以他让伍崇曜答应了英国人的要求,但是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可以通过英国银行巨头融资,但是大明不能提供担保,只能以铁路本身未来的经营收入作为还款抵押,而不能让大明政府财政为此进行担保。可以雇佣英国技术专家,但是这些专家必须在大明方面工程团队的管理下进行工作,而不是控制铁路的建设。

    后世中国在国外推广高铁的力度,才达到不让对方主权进行担保的地步,换了中国,其他发达国家都不敢这么玩。

    可英国人表示同意了。

    几天之后,突然就有人找上门来,一个西装革履的广枺心辍

    此人叫做容翼廷,这个名字在这个时代并不显眼,但是他的背景放在后世可就大了,他是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的堂弟,他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容闳,这个儿子的孙子叫容永道,后世全世界都大名鼎鼎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永道”二字就来源于此。

    容闳当初之所以能够留学美国,就是以为容家相对来说要开放许多,或者说务实很多,没有那么多的排外思想,所以容闳从小就被送到了澳门的洋人学校学习,容家其他子孙也基本上都是这样,所以容家的子弟拥有一大批懂得外语的人才,这在开埠初期的广枺拖愀郏且桓鼍薮蟮挠攀疲萌菁易拥苤谐鱿至撕芏嗦虬臁

    容翼廷就是这样一个买办,他是香港渣打银行第二任买办,而渣打第一任香港买办,则是他爹容良,可以说他是带着他父亲人脉进入这个行业的,历史上,他的家族连续四代在渣打做买办。

    渣打银行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几家没有被朱敬伦控股的英资银行之一,1866年的上海金融危机,让朱敬伦的手得以深入大批英资银行中,可是有两家他没能得逞,一家是丽如银行,一家是有利银行,另一家就是这个渣打银行,这三家银行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是香港的发钞银行,他们都用够发行港币的权力,事实上,在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正是由于港英政府最后的救助,才让这两家银行没有接受大明资本的控股,显然英国人不想让大明渗透进香港金融界。

    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始终都是汇丰银行,而排第二的往往都是渣打,但是要论起背景,渣打银行则比汇丰银行要深厚的多的多。渣打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特许的意思,这是一家得到英国女王特许开辟东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