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越南比满清还尿,安邺带了一百来个探险队就攻下河内不说,跟让越南人丢脸的是,安邺在河内树旗招兵,仅三天时间就招募起一支4万人的越南伪军,随后在红河三角洲一带攻城略地,控制了越南北方的大部分重要城镇。

    越南当地百姓也像中国人一样,开始了民间抵抗运动,运动的内容也大体一样,不是去跟法国正规侵略军战斗,而是烧毁亲法基督教城镇,劫掠法国商船。至于越南官府,完全没有能力应付法国人的侵略。就在二十年前,越南人所谓的明君明命皇帝还嘲笑过林则徐对抗洋人的不利,到头来越南人表现的比林则徐更差劲。

    越南官府发现自己无法抵挡之后,他们没有选择求助于大明政权,反而像历史上一样,他们招募在桂越边境一带活动的中国农民武装黑旗军。

    这只黑旗军正是曾经在粤西一带肆虐的农民军的一只,先在清军后在明军的打击之下,刘永福带领这只部队一路逃到了边境胜保(老街)一带,控制红河航道,向来往商人征收过路费。

    越南人给的条件很有吸引力,因为越南人答应将边境地带几个州县交给黑旗军管辖,刘永福毫不犹豫的带领几千黑旗军帮助越南官府镇压同为农民军的黄旗军。

    打明军黑旗军不是对手,打法国人显然也打不过,但是打法国人招募的越南伪军那在容易不过了,三下五除二,在河内埋伏起来,打死打伤越南乌合之众无数,还击毙了法国头目安邺。

    法国人这次改派了正规部队军官弗拉斯特,带领法国殖民地正规军北上,至此法国才真正的发动了战争,之前只能算是安邺这个探险家的个人行为。而这次法国出兵的理由是,越南北方民众肆意砸毁教堂杀害信徒,他是打着保教的旗号出兵的,这个旗号在西方无人敢非议,因此这是西方认为的正义的军事行动,至于引起这一切的事情,没人关心,全部推脱到越南人愚昧无知上就足够给本国民众交代了。

    大明始终强调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这却不仅仅是一两个商人的生意问题,而是关乎大明安全的大问题。

    因为大明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来自越南的矿石了,鸿基的煤炭供应,现在不但垄断了大明市场,而且被大明商人贩运到各个口岸,各国商船现在所加的煤炭已经全部是这座煤矿供应的了。尽管法国人非常眼馋,也紧跟其后在鸿基开了几座煤矿,但完全没有办法跟占了先发优势的大明商人竞争,即便是他们开采出来的煤炭,其实也是通过大明商人出售的。

    越南太原的铁矿,虽然因为交通原因,目前能开采出来的很少,但每年依然供应大明十万吨上下,占据了大明进口铁矿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些越南铁矿石虽然也含磷含硫,但却在标准允许之下,冶炼出来的钢铁,尽管无法用到武器上,但是用来造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些铁矿石目前基本上是大明商人和越南当地商人独占的利益,他们在当地开矿,大多使用土法开采,开采出来之后,用牛车和小船联运到红河沿岸港口,接着装大船运往广枺詈蠼氡こУ囊绷堵

    对于太原的铁矿,法国人更加眼馋,尤其是在大明境内投资钢铁厂和机械厂的工业巨头施耐德公司,他们迫切的想要占有这些铁矿的利益,奈何太原的铁矿太过分散,又没有任何现代运输工具辅助,导致他们始终无法得到这里的铁矿原料,到目前为止,施耐德的铁矿还主要从法国进口,造成他们生产的钢铁和机器设备价格大大高过市场价格,要不是势力雄厚早就倒闭了。

    陈芝廷这样的乡绅官僚,对商人的利益或许不太在乎,但是他们不可能不在乎兵工厂的原料来源,更何况他们也在慢慢转变思想,对商业也不是那么漠视,对工业变得非常关心,因此对这些原料自然关心。

    就在法国人和越南人在红河流域起争端的时候,陈芝廷多次要求海军派遣兵舰前往相关地域护航,保障煤炭,尤其是钢铁矿石的运输。

    但是在官方层面,大明始终保持了克制,始终坚持自己的中立声明。做出派军舰深入红河护航,已经是最激烈的手段,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军事行动,也好像没有任何军事行动的打算。

    大明的这种态度,本来是朱敬伦想要怂恿法国人加深侵略越南的步伐,可没想到给外界造成了误读,英法的误读引不起误会,但是一个不知死活的国家的误读,却带来了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外的麻烦。

    日本判断大明不会因为别国的事务介入干涉的情况下,他们像历史上那样侵入了台湾。

    朱敬伦收到洋务司抄送的日本人侵犯台湾的消息之后,很是感慨了一番,太平天国北伐,法国侵略越南,世界经济危机,日本入侵台湾,这还真是一个多事之秋。

    太平军北伐大明可以不管,法国人侵略越南大明也可以不管,但是日本人侵犯台湾,朱敬伦觉得大明不应该不管,但是看大明官府的态度,似乎对这件事非常不重视,只是例行公事一般将这件事抄送到了门下省,还是赫德觉得这是一件关乎地区平衡的事件,向朱敬伦做了强调后,朱敬伦才注意到有这么一件事。

    除此之外,大型报纸上,官府的简报上,都没有相关内容。

    显然如果朱敬伦不借机干涉,那么没人会管这件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百七十三节 打断日本伸出的爪子() 
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朱敬伦不由得感慨小日本随机应变的能力。

    可以说日本这次入侵台湾,把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做的滴水不漏。

    在入侵台湾之前,日本国内弥漫着一股征韩的舆论氛围,出现这种氛围,首先应该怪朝鲜给了日本理由。

    讨幕运动成功之后,日本宣布建立天皇为核心的中央政权,接着开始维新运动,废除旧时代幕府的对外关系,一方面跟西方各国包括大明等找上门的国家签订了贸易条约,接着主动出击派使者到北亰和平壤要跟满清和朝鲜两国签订新的条约。

    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外务大丞柳原前光被派前往天津,与直隶总督李鸿章签订了清日修好条规及清日通商章程,期间同样发生了礼仪之争,清廷要求日本使者三拜九叩,副岛种臣坚持认为他是外国的特使,不是皇帝的臣属,只作三揖。最后因在天津教案上露了一手后,被认为擅长洋务而被清廷委托处理洋务的李鸿章觉得这不是个事,他是一个务实的人,所以最后就随了日本人的愿望。

    但是日本到朝鲜的外交活动,却出现了挫折。明末日本在朝鲜跟大明軍队打过一仗后,丰臣秀吉被打退,明白了日本的国力还无法染指大陆,之后主政的德川幕府始终采取了友好态度。朝鲜几乎是唯一跟日本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日本称之为通信国。两国官方定期通信,交换态度。

    不过之前跟朝鲜的通信交流,德川幕府委托给了对马岛的大名处理。对马藩在朝鲜设置了固定的机构,命名为草梁倭馆。通过这个草梁倭馆向朝鲜传达日本国书,进行双边贸易。

    可是之前,不管是德川幕府还是对马藩,都绕过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天皇的问题。但现在日本人宣布政权归于天皇了,所以他们开始使用天皇的名义给朝鲜传递了国书,满清那边都不怎么在乎,朝鲜人却怎么都无法接受。

    因为国书中多次出现了皇国、皇帝等词汇,这让朝鲜完全无法接受。朝鲜国王都不能自称皇帝,品级上只相当与满清的郡王,现在好了,日本人在国书中强调他们的国王是皇帝,这让朝鲜如何自处?接受吧,好像承认了日本天皇也是皇帝,那么朝鲜无形中就低了一辈。给日本人回信怎么办,朝鲜国王可不敢自称皇帝,称郡王的话,还不够丢人的。

    所以朝鲜人拒绝接受这份国书,草梁倭馆的接待官称病不见日本使者。

    日本跟朝鲜通信三百年,因此中断了联系的话,对日本外交来说是一个大失败,日本人其实很积极,他们决定绕过草梁倭馆,直接找朝鲜地方政府。派员至东莱府,与府使郑显德直接交涉。最后日本派差使相良正树,馆守深见正景率领馆员、通译、使用人数十人,于1872年7月1日由倭馆出发徒步前往东莱府,但草梁倭馆训导官安东晙用尽种种手段阻止,并妨碍相良等前往,此事后来被日本称之为“馆倭拦出”事件。成为引起日本后来侵朝的导火线。

    馆倭拦出事件爆发后,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明治维新之后没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一大批日本武士立刻就叫喊起要征服朝鲜,民间成立了征韩党等组织,积极推动政府发动征韩战争。

    日本人幸运的就是,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政权始终把持在一批精英手中,他们始终能够采用谨慎的态度对待战争。所以他们小心翼翼的先跟各方接触,比如副岛种臣出访北亰期间,名义上是跟清廷建立外交关系,最大的目的还是询问清廷对朝鲜的态度问题。

    可惜的是,总理衙门中的官僚告诉日本人说,朝鲜虽然说大清的属国,但是大清向来不干涉朝鲜国政,双方不过是礼尚往来。

    日本人很清楚历史上以中国为中心的宗藩体系是什么性质,他们就是要让清廷说出来他们管不了朝鲜的事。

    同样他们也让清廷的官员说出了他们管不了台湾的事情。

    就是在这次出使中,副岛种臣第一次提到了台湾问题,起因是两年前1871年,有两艘琉球商船漂流到了台湾,一艘飘到了清政府实际管辖的地域,得到了当地官府的良好救助,一艘漂流到了生番界内,结果被牡丹社的土著给杀人掠货了,这就是著名的牡丹社事件。

    日本提出要求清政府惩罚生番,总理衙门的王大臣毛昶熙、董恂等表示:台湾之“生番”为中国政教政令所不及,是化外之民。日本人表示,“生番害人,贵国舍而不治,我却将问罪岛人。”

    日本人摸清了在朝鲜和台湾问题上,宗主国满清不会直接干涉的态度。接着他们开始了解洋人的态度。

    日本人此时最了解的洋人,一个是最早跟日本签订外交条约的俄国,两国瓜分了库页岛,另一个就是打开日本国门的美国。所以这两国的态度是重中之重。

    副岛种臣就朝鲜和台湾问题获得美国公使镂斐迪的谅解,还得到俄使布策对日本的征韩不加干涉的保证。这个俄国使者,曾经在日本担任公使,跟副岛种臣私人关系很好,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副岛种臣从北亰离开的时候,直接委托布策公使代理日本在华的外交事务。

    日本人之后还摸清,英法等国普遍比较同情日本,这些洋人不懂得东方的宗藩体系,也很烦东方式的礼仪,日本偏偏是采用西方外交习惯跟朝鲜接触的,在台湾问题上,日本则打着保护琉球属民的旗号,因此各国都比较认可日本。

    日本做的足够好,所以他弄清楚无论在哪个方向发兵,都不会受到洋人的干涉。

    日本外交上的这股灵巧劲,仿佛天生的一般,不得不让人叹服。

    做到这里,他们欠缺的就是做决定的人回来了。做决定的人此时不在国内,而是出国访问去了。以岩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