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显然他已经适应了自己被劫持的事实。

    面对着林福祥的审讯,巴夏礼一直挺了一夜。

    林福祥的审讯手段谈不上文明,刑讯逼供这种事他丝毫不觉得不妥,但是他没有从巴夏礼口中得到任何他想要的,而且他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于是第二天,林福祥决定启动另一个计划,一个大计划!

    林福祥作为一个读书人,又带兵打仗多年之后,心中其实早就没有了那么多三国演义中常有的惊险谋略,他很清楚那种刺激的桥段只适合作为故事,但是朱敬伦异想天开的劫持巴夏礼计划,让林福祥再次升起了军事冒险主义情怀,就好像多年前在整个国家一片战败阴影之下,他却天真的向上司请求收复香港一样,他本质上是一个读书人,是读书人就有一种浪漫主义情节。

    只是当他激动的等来了巴夏礼之后,心中对潜伏在城里的朱敬伦更加认可,他潜意识的认为这件事应该跟朱敬伦商量一下,联系朱敬伦的任务,当然得交给他的亲族林庄负责。

    于是林庄第二天傍晚,跟朱敬伦在一座小茶馆会面的时候,就带来了林福祥大计划的设想。

第四十二节 大计划(2)() 
林福祥的大计划其实朱敬伦早就给他提过了,这也是来他找朱敬伦商谈的原因之一。

    大计划就是诱敌,早在劫持巴夏礼之前,朱敬伦就通过林庄向林福祥提议过,他早就提醒林福祥指望通过巴夏礼让广州的洋人投降不现实。朱敬伦既然能够帮林福祥真的劫持了巴夏礼,那么朱敬伦提出过的诱敌出城伏击的建议,似乎也就很值得考虑了。

    另外,除此之外巴夏礼好像也没有其他价值了,起码林福祥看不到一个不肯投降的贼酋还能有什么价值。

    这个计划很诱人,但是也很危险。

    “你们有多少人?”

    朱敬伦问道。要伏击英法联军,至少是伏击英军,没有强大的实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林大人手下有一千五百人,敢战的精卒也有五百余人。”

    林福祥的水勇是十几年前组建的,第一次大烟战争时期,他授命从香山、顺德等地招募五百七十二人,组成平海营。所谓敢战的精卒,大概就是这些老兵吧。

    可是五百人就打算伏击英军,这太过于异想天开了。

    朱敬伦摇摇头“钦差黄大人哪里怎么说?”

    城外的乡勇中,林福祥的兵勇是最积极主战的,但是实力最雄厚的,还是三乡绅和地方官主持的团练,这些人都听命于钦差黄宗汉,如果黄宗汉能出面主持大局,伏击英军也就有了可能。

    林庄却摇了摇头“此事黄大人尚不知情。”

    “什么!”

    朱敬伦不但惊讶,甚至有些愤怒,他理解为林福祥想要贪求功劳,竟然打算凭借自己手里那点兵力蛮干。

    林庄叹道“如果黄大人知道了,黄大人不会同意的。”

    朱敬伦疑惑“莫非黄大人收到了圣旨?”

    朱敬伦知道,此时英法联军恐怕已经跟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皇帝如果不打算继续打仗了,很有可能会给广东地方官下命令让他们不要在招惹洋人。

    林庄摇头“还未有却旨,但已有传言。陛下旨意,若无必胜把握,不可攻城。”

    其实朱敬伦这一点倒是误会满清皇帝了,6月26日清政府和英法联军在天津签订条约,但是7月5日咸丰还给黄宗汉下旨,不是让他不做军事准备,而是让他稳妥形式,如果没有必胜把握不要攻城。

    这主要是咸丰并不是完全相信洋人,就好像皇帝也没打算好好遵守条约一样,一切都是权宜之计,他并不相信洋人会按照条约乖乖让出广州城,只想用一份条约把洋人打发走,让洋人赖在天津皇帝确实有些睡不安稳。

    可是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广州,这让黄宗汉等一干文官有了心思,攻打广州城,胜了确实是功劳,可如果败了呢,中国的文官向来是宁可不做事也不肯做错事的,能稀里糊涂蒙混过去的事情,他就绝对不愿意大张旗鼓的真枪实干。

    所以黄宗汉这些人就有了一些龟缩之意。可林福祥一向主战,而且他确实需要功劳来加官进爵,黄宗汉已经是两广总督,没有上升的空间了,可他林福祥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管带,他很渴望通过这次战争染红自己的顶戴。

    手里又有巴夏礼这样的奇货,他就有了冒险的本钱。

    “我家大人说了,洋兵也不可能全军出城,如果来个两三百人我们还是有的打的。”

    林庄解释道。

    朱敬伦点点头,伏击两三百个洋兵,确实有可能打赢,虽然全歼是困难了些,但只要打退了,那也不失为一场三元里一样的胜利,可大可小就看怎么渲染了,如果朝中有人,就能夸耀一番,足以让林福祥再升上一级。

    但朱敬伦还是觉得冒险“若是能说服黄大人就更好了,即便黄大人不会派兵伏击,只要能派兵逼近广州城,就能牵制洋人,让洋人不敢空城而出,林大人的机会就更大了。”

    林庄道“若是黄大人知道了,怕是巴酋就得送往黄大人哪里了。”

    “无论如何,黄大人必须得知道巴夏礼已经被我们擒住了!否则林大人日后不好交代。”

    朱敬伦想了想,必须有黄宗汉的参与,否则根本无法调动城外所有的军事力量。

    林庄道“我家大人并没有打算隐瞒黄大人,只想告知黄大人前,在立新功。若是巴酋交给了黄大人,我家大人怕就无法诱敌了。”

    劫持巴夏礼的事情,连广州城的人都知道,黄宗汉哪里肯定也清清楚楚,只是暂时还不知道是林福祥干的,林福祥也不可能永远瞒住,他只是需要在把巴夏礼这个奇货交出去之前,在最后利用一把而已。

    朱敬伦在未多说什么,他心里已经知道,林福祥这个主战派成不了事。

    不是因为他以小贪大,而是因为擒拿巴夏礼这么重要的事情,他竟然都敢瞒着黄宗汉。

    林福祥的想法很明显,他想占有更多的功劳,甚至独吞这笔功劳,可是这不是他能吞下的,这说明林福祥这个人真的很不会做官,难怪二十年前他是一个小小的水营管带,二十年后他依然是一个小小的水营管带。

    林福祥其实应该在巴夏礼成功被劫持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去给黄宗汉报功,而不是把巴夏礼捏在手里,想在立其他功劳,立功只是做官的一部分,真正能够升官发财的,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功绩,而是人情做的好。

    但林福祥想打仗这一点,朱敬伦是赞成的,不打仗怎么把洋人赶出去,听到黄宗汉等一批文官开始观望,朱敬伦已经有些危机感了。

    如果不能尽快的鼓动城外的乡勇攻城,怕是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他们就更没有勇气了,尤其是当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的时候,鬼知道他们会怎么想。

    但是林福祥显然已经很难帮上大忙了,朱敬伦迫切的需要黄宗汉那一级的配合。

    可是林福祥在伏击洋人之前,显然不可能把巴夏礼交出去,那么黄宗汉哪里就不可能有所行动,朱敬伦觉得他有必要帮一下忙,而且他觉得他似乎能够帮得上忙,他决定请柏贵出面再次说服黄宗汉向广州进兵。

第四十三节 实话() 
与富礼见面的地点还是上次那间酒楼。

    富礼依然热情,自从知道了巴夏礼都被乡勇劫持的消息后,柏贵早就急了,显然在他看来,连巴夏礼都能劫持,广州的洋人形势岌岌可危,他的观念自然还是老一套,对比的是叶名琛等官员被俘就等于广州城战败一样。

    虽然巴夏礼被俘后,广州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但柏贵的心思已经动了,他已经越来越不看好洋人了。那么他就要抓紧时间站好队伍,否则他将来的下场估计比叶名琛更惨,至少叶名琛没有给洋人当过傀儡。

    只是朱敬伦的要求还是吓到了富礼,接着又通过富礼之口吓到了柏贵。

    朱敬伦要求柏贵给城外的黄宗汉写一封信,请求黄宗汉这次大张旗鼓的围城,只要黄宗汉能围城一个月,柏贵保证能让城里的洋人投降。

    这种许诺也太大言不惭了,连柏贵自己都不相信,所以他很震惊。但是震惊之余,他心中有深深的疑惑。

    他发觉自己开始弄不明白朱敬伦这个密探了。

    柏贵一开始以为朱敬伦只是林福祥手里的一个密探而已,一个密探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这显然极不正常。如果朱敬伦只是一个密探,听命于林福祥也好,听命于黄宗汉也好,都不可能提出这种要求,他应该听命行事。

    而且一个林福祥派进城的密探,竟然要请柏贵帮忙写信给黄宗汉,而不是通过他的上级林福祥,这其中大有蹊跷。

    柏贵不敢轻易做决定,因为这件事里透着诡异,让他看不明白,他现在的处境,绝不能行差踏错半步,已经岌岌可危了,在出错那就是跌入万丈深渊,就是长了翅膀也在劫难逃。

    “我要见这个人!”

    柏贵暗下决心。他虽然联系了朱敬伦,但是却没有亲自联系,而是通过富礼,还是不想太明目张胆了,不是做不到,而是出于小心,可是现在的朱敬伦让他觉得有必要亲自见一见了,因为他觉得朱敬伦这个人或许并不仅仅是一个密探那么简单,他并不是一个棋子,或者说不甘心只当一个棋子。

    广州巡抚衙门的洋人士兵已经撤走了,这是柏贵和赫德交涉的结果,他出具了安民告示,城内的局势也稳定了,赫德如约撤走了士兵,这座深深的府衙现在又掌握在柏贵手里了。

    所以当夜,朱敬伦就被柏贵秘密邀请到了自己的书房。

    “小人朱敬伦拜见巡抚大人!”

    朱敬伦规规矩矩的就要下拜。

    柏贵却抢先一步扶起了朱敬伦,显得十分的热情。

    “小兄弟不要多礼,老夫已经去职,不再是巡抚了。”

    朱敬伦也不客气,还大方的随着柏贵的谦让坐在椅子上,柏贵却没有坐在另一张椅子上,而是开始忙碌起来。

    他在泡茶。

    因为是密议,所以此时没有任何人,门外也只有柏贵两个心腹在把门。

    “怎敢劳烦大人!”

    朱敬伦假意要上手,却被柏贵谢绝“老夫向来敬重英雄,小兄弟孤身犯险,老夫当为英雄敬茶。”

    说完捧上一杯盖碗茶,朱敬伦赶紧接过。

    嘴上客气道“折煞小人了,折煞小人了。”

    然后朱敬伦默默喝茶,柏贵默默的看着朱敬伦。

    三两口过后,柏贵终于发话“小兄弟让老夫代写书信一事,不知是何缘故?”

    柏贵倒是直接。

    朱敬伦也很直接“巴酋授首,城内洋人已成惊弓之鸟,此时若大兵压境,不愁他们不降。”

    柏贵点了点头,沉默了起来。

    片刻才道“小兄弟让老夫写这封书信,老夫倒也不是不能写,但老夫心里得知道,小兄弟为何如此笃定,到底有何依持?贸然修书一封,事若不成,岂非成了笑话。老夫痴长小兄弟几年,若小兄弟有何想法何不告知老夫,老夫也好为你参详一二。”

    朱敬伦明白,柏贵是不放心,如果朱敬伦不把自己手里的本钱亮一亮,是不可能让他轻易下套的。

    朱敬伦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