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阿姆斯特朗不断的退出新的型号,1859年开始给英国海军生产110磅舰炮,这种舰炮在第二次鴉片战争中,完美的压制住了清军炮台。但却在第二年跟日本萨摩藩的战争中遇到了麻烦。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阿姆斯特朗大炮都是很可靠的,比如英法联军进攻北亰的时候,阿姆斯特朗大炮就占据了据对的优势。

    但是在英国跟日本萨摩藩在1862年爆发的英萨战争中,进攻萨摩藩炮台的阿姆斯特朗大炮却出现了频繁的卡火以及准确度下降现象,最后导致英军损失惨重,50人受伤,13人死亡,主要原因是当日狂风暴雨,这时候英国人才知道,这种大炮在恶劣天气下不可靠。

    因为这个原因,1864年英国战争部宣布停产阿姆斯特朗大炮,并且开始设计前装线膛炮,用来替换阿姆斯特朗大炮,并在1870年开始撤装军舰上的阿姆斯特朗大炮。

    现在大明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以克虏伯后装线膛炮为圆形,生产出了大批陆军小炮,而且还生产舰炮和岸防炮,大有一种后装化的倾向,朱敬伦知道,大炮肯定是朝着后装方向发展的,英国人逆历史潮流而动,迟早要后悔。

    但是朱敬伦始终对克虏伯大炮能否轰沉英国軍舰心里没底,所以才在太平天国攻打上海的时候,找人向李秀成推销,说大明新近生产了一种能够轰击铁甲舰的巨炮,问李秀成感不感兴趣。

    李秀成这几年买了太多大明产的火炮了,大明兵工厂的产品自然没得说,即便是佛山铁作坊的产品,也因为有大明兵工厂的技术监督负责质检,性能也很让人满意,加上打上海势必要跟洋人碰上,李秀成一口就答应买几门试试,就是价钱太贵,一门要价10万两,最后李秀成咬咬牙只要了两门。

    进攻上海城墙的时候,两门大炮才刚刚运到,结果这种能发射600公斤重炮弹的大炮,狠狠的露了一把脸,三炮就轰塌了城墙,攻占上海之后,更是跟英国在黄浦江上的铁甲舰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炮战,结果运气很好的将一艘英国铁甲巨舰打沉,这时候李秀成认为买这种炮真是买的太值了。

    但想多买是不可能了。

    英国公使对大明洋务司表达了英国的愤怒,伍崇曜手下的头号干将徐荣村没给他面子。

    “没错,大炮是我们卖给太平军的。”

    “你们这是破坏中立原则,莫非大明想要跟英国开战?”

    英国公使威妥玛语带威胁。

    徐荣村冷笑道:“贵国并没有跟太平天国宣战,何况当时我们卖火炮的时候,太平军还没有开始打上海,和谈破坏中立原则?”

    威妥玛哼道:“那好,从现在开始,我们正式通知贵国,我大英帝国与太平天国进入战争状态,希望贵国严守中立,否则将被实为向大英帝国宣战!”

    威妥玛的通牒徐荣村耸耸肩:“贵方需要呈递正式文件。”

    威妥玛道:“会有的。”

    威妥玛的态度让人不舒服,徐荣村心里也不在意,英国人就这德行,这年头横的很。

    只是可惜不能继续发战争财了,可是没想到英国真的宣战了,还以为他们不打算动真格的呢,看来得马上禀告皇帝陛下了。

    跟陈芝廷沟通之后,很快俩人结伴拜会朱敬伦,将英国即将宣战的消息告诉朱敬伦并请示皇帝的态度。

    朱敬伦心中颇为复杂,之前英国人一直没有宣战,只是向太平天国发出了外交照会。

    显然他们希望恐吓住太平军,就像几年前宁波那样,太平军占领了宁波,却不得不撤出来,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太平军早就今非昔比了,李秀成自认兵强马壮,根本就没有恢复英国人的照会,直接就开打了。

    如果仅此而已,英国人此时大概也不会真的开战,因为法国人正忙着跟普鲁士扯皮呢,根本没空跟英国人一起干涉远东发生的战争,而英国人根本就不想自己单干,尤其是面对太平军这种动辄几十万大军的势力,遇到这种情况,英国人习惯了欧洲大陆国家出陆军,英国出海军。

    可是,被人打沉了一艘主力铁甲舰,这件事就不能这么完了,不打上一仗是没法给民众交代的。

    因此宣战就成了必然。

    英国人卷入了战争,这场戏就出格了,李秀成那边能玩出什么花样,朱敬伦顿时就摸不准了,但可以肯定一点,李秀成将跟英国人纠缠不休,这次的北伐只能作罢。

    对朱敬伦来说,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一开始就不想看到太平天国再次将战火燃到长江以北,现在英国人参战了,正好给太平天国这匹脱缰野马紧紧缰绳。

    “我看就答应英国人,我们保持中立,战争期间不会往战区贩卖军火物资。”

    朱敬伦说道。

    “真的不卖了吗?”

    徐荣村有些惋惜,这可是好机会啊,这几年大明通过卖军火多少人发财了,他是商人,他可清楚的很。

    朱敬伦摇摇头:“告诉李秀成那边,就说迫于英国人的压力,我们无法继续为他们提供武器。”

    李秀成暂时还不缺武器,就看他跟英国人战斗的结果了。

第四百五十二节 李秀成三打上海() 
李秀成站在上海城墙北墙上,他李秀成终于进了这座城了,一种得偿所愿的畅快感油然而生。

    右手边是滚滚黄浦江,原本繁忙的十六铺码头上空空荡荡,一艘庞大的铁甲巨舰正被许多艘小渔船围着,捆上绳子几千人往岸边拖动。

    四月多开始发动攻击,用了一个月基本上就扫清了上海外围,但是围攻这座城市,却就废了一个月时间,洋人的战斗力还是不可小觑,可越是这样,李秀成就越是觉得满足。

    一个月时间的战斗,不是嘴上说说那么轻巧的,洋人在城外修建了大量的防备工事,深挖了许多壕沟,修建了筑垒。

    还从上海雇佣了8千人组建了洋枪队,又调来了4千洋兵,可不管是上海这些中外结合的华洋枪队,还是那些红头巾的英国兵,都被太平军打败了。

    满清害怕洋人,那大明看起来也怕洋人,可他李秀成不怕。

    他始终认为,前两次攻打上海,如果不是有意外,他早就占了这里。第一次打上海的时候,是洋枪队进犯青浦,太平军守将告急。李秀成从苏州带领人马去救青浦,大败洋枪队,打伤华尔,击毙洋枪队三分之一。

    那次本来就该趁势进攻上海,可是被洋人给骗了,洪仁潜吒笕怂岛昧耍⑽醋龇婪叮胗⒎ň泳孤穹鹄矗醚笄勾笈谙蛱骄浠鳎诨破纸系挠⒐娊⒎⒋笈诤浠鳌

    第二年李秀成再次进攻上海,一月间连陷嘉定、青浦,进逼太仓,自松江、泗泾、青浦、嘉定、宝山、上海连营一百多座,城城都有洋人的军队把守。李秀成从苏州亲率精兵迎敌,大战于太仓,力破敌阵。在奉贤击毙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在青浦,将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生擒。在慈溪,击毙常胜军统领华尔。

    这是第三次打上海了,终于一战而下,斩获全功。

    但是接下来该怎么办,李秀成之前并未想好,他本来没有跟洋人真的开战的打算,可是洋人帮助清妖守城不说,还把铁甲舰开到十六铺来威胁于他,这就不能怪他了。

    城墙以北,就是法国人占的租借,从十六铺码头一直延伸到另一面城墙,包住了半个上海城。过了法租界,才是英租界,面积更大,从法租界往北,一直跨过了吴淞江。

    打上海,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上海的财赋,所以李秀成是想保住这里的繁华的,为此他约束部队,严格要求他们不得劫掠,进城之后立马张贴安民告示。但城里的人都跑了,跑去了洋人的租界里。

    打租界,本不在计划内,打跑了洋人,上海哪里还有什么繁华,没有了洋人,他从哪里弄钱去。所以他本不想打,可是洋人先动手了,他可是跟洋人下过帖子的,告诉他们,这是天国与清妖争天下,与洋人无干,若不服王化,助纣为虐,则是自取灭亡,自己明明告诉了他们,他们还是不听,这就怪不得他李秀成了。

    虽然租界也是严防死守,但他既然连上海都能进,还在乎一个区区的租界吗。

    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租界里也是一片人心惶惶,大批挎着包袱逃难的,从法租界不断的往北面跑,洋兵则在租界边境挖掘了壕沟,还在租界里面设了很多道卡,看来他们是打算负隅顽抗。

    李秀成笑洋人自不量力,但他还不急着进攻,他得让他的士兵休整三日。这一个月的战斗太辛苦了,幸好是他最精锐的部队,换做其他军队,还真的未必挺得过来。

    先是在城外跟洋人进行了一场炮战,他之前很满意大明的大炮,但是这次一比,他发现还是洋人的大炮好,幸亏他的大炮多,洋人只有百十门大炮,李秀成却拉来了两千多大炮,打了十几天,损失了上千的炮手,才把洋人的炮阵轰得哑火,然后一鼓作气攻下洋人阵地。

    不过大明那种巨炮当真是不含糊,洋人城外的筑垒被攻占之后,他们败退进了上海城,这时候这种大炮发威,只用了几炮就轰塌了城墙,把洋人都吓傻了,他的兵冲进城的时候,很多洋人都傻傻的不知道堵缺口。

    成功打下上海固然高兴,但是李秀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他手下折损了8千多好弟兄,而洋人才死了1千多。打上海就已经这样了,打租界恐怕更难,哪里可是洋人的老巢,他们肯定拼死力顽抗,尽管李秀成相信他肯定能打下租界,但是他的精锐死一个他都心疼。

    想到这里,他觉得还是给洋人一个台阶,让他们主动投降。

    “来人,去给洋人投书,让他们投降,本王保他们一命,还恩准他们继续在这里做生意,不过以后都得听我们的。”

    以前一想到洋人把上海的关税都给了清妖,清妖又拿来买枪买炮来大天兵,李秀成就愤恨无比,今天这些都是他的了,他马上就不恨了。

    一个被选出来的勇士骑着马单骑跑向洋人的筑垒工事,远远的用箭射出去一封书信,调拨马头就走,洋人看到射箭倒是紧张了一下,但没有反击,不然恐怕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得到书信的当然是法租界,距离上海最近,法国兵很郁闷。国内已经明确传来消息,短时间内没有援兵派给他们,皇帝正在威胁普鲁士呢,此时派兵不利于解决欧洲的事务。但是国内要求他们,无论如何都要保住租界。军部告诉他们,大概一两个月后,他们就能得到援兵,这主要看普鲁士的态度了,他们认为,如果普鲁士不识相,一旦开战,他们只需要一周就能解决掉这个小国。

    租界里的法国兵只有两千人,就这还是因为之前看到太平天国进攻上海周边,从越南调来了一波增援,可以说现在他们能用的,就只有这么点兵力,一旦跟太平军开战,他们没有胜算。

    为此之前他们都没参与英国人对上海的协防,并且外交方面一直在斡旋,一直在跟太平天国交涉,表达法兰西帝国的友好。可是从书信上,他们没有看到任何友好的意思,那个太平军的亲王,似乎完全把他们跟英国人混为一体了。

    法国人很想去解释一下,在上海跟你们打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