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的大国,他们不可能为了国际条约而修改宪法,但是普通法律是可以修改的。而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恐怕为了适应国际条约,宪法都会修改,除非他们不想加入国际体系。

    所以至少在苦力贸易这件事上,加州政府还是会执行条约的,尤其是林肯政府通过内战让联邦的权力大大增加,而加州修建铁路,对联邦政府的依赖很大的情况下,他们更不敢推翻联邦条约了。

    此时的美国华工,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苦力贸易过去的,否则华人哪里会知道有一个美国,都是美国公司自己带过去的,这些华工的努力成果中,很大一部分都被这些公司收走,作为船费。

    结果中央太平洋铁路刚刚准备扩大招募华工,劳务公司就找上门来,通知铁路公司,说他们雇佣的华工,都是苦力贸易被贩卖来的,根据与美国的条约,要求铁路公司立刻将这些华工交给劳务输出公司,并由公司出面将他们解救回国。

    斯坦福何尝不知道,这是这家大明公司的报复行为,但他低估了这家公司的力量。任何一家拥有一亿美元的公司,都拥有难以抗拒的权势,但斯坦福不知道。

    他开始还觉得这家公司是自不量力,根本就不接受转交华工,而且还加大力度在加州招募华工,提高了工资,确实吸引了一批人。

    劳务公司则不断的打官司,在加州打一场输一场,没关系,目的是为了走一个过程,是为了上诉到联邦法院。

    这时候谁都没想过,出现了一个不幸的状况,铁路公司的工程已经进行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开始修建最危险,也最困难的塞拉岭通道。

    这条通道被称为这项工程最大的挑战,需要攻克洛基山脉中险峻的塞拉岭上,一个被称为合恩角的花岗岩石墙,这道石墙是一座垂直光滑、深达304。8米的悬崖峭壁。

    要在这样的绝壁上,开凿出一条容纳铁路双轨宽度的一个通道,真的很不容易。无论如何爱尔兰都不愿意干这种活,只有华工愿意把自己拴在吊篮里,从山顶上用绳索吊下去,在半空中凿壁填塞火药,点火后再往上拉,那里的岩石之硬,常使得火药从炮眼里直接迸出,直接把人炸死。

    而华工是没保险的,死了就白死了。

    后来的记录显示,在修筑100英里的塞拉山脉地段的铁路时,华工的死亡率高达10%以上。

    但比这高的一个伤亡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悲剧,这年冬天,塞拉岭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发生了雪崩,1000名华工被风雪掩埋,而当时华工总数才3000,劳务公司当即发怒,这次直接状告铁路公司谋杀罪,认为他们在没有绝对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使用工人做危险的工作,这完全是谋杀。

    铁路公司不承认,官司他们又打赢了,显然他们在美国的影响力很大。

    但不要紧,告不了铁路公司,一个个状告铁路公司的工程师,紧急施工的工程师一个个被传唤到法庭上,进行漫无止境的辩论,这些工程师被指控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导致大量工人伤亡,他们应该负责。或者被指控没有合格的水平而非法从事施工工作,铁路公司在西部雇佣的工程师,不管技术如何,还真没几个拥有合法执照的,结果真有一个工程师被抓进了监狱。

    工程师们看到他们帮铁路公司做事,竟然有可能坐牢之后,大批的辞职。

    这时候斯坦福还不肯服输,大不了他不用华工了,一个个华工被辞退,他们有的想家,劳务公司安排他们回家,有的还想留着挣钱,劳务公司雇佣他们在农场工作。

    可开始雇佣爱尔兰人的铁路公司,不但支付了双倍工资,而且还总无法按时完成工作,铁路公司的资金是靠抵押土地,发行债券的,他们只有修建了足够长的铁路,才能得到附近的土地,才能抵押贷款,至于债券,联邦出台法案支持他们,每修建一英里铁路,可以发行5万美元左右的债券,但是你得能修出铁路来啊。

    施工的延误,马上就影响到铁路公司的财务,他们不得不一次次向联邦政府求助。

    同时还希望能够削减成本,可爱尔兰人不但不接受工资降低,反而以在崇山峻岭中工作条件艰苦为由,要求大幅度上涨工资。不答应,就摆工。

    他们试图解散老工人,雇佣那些刚刚从爱尔兰来的,什么都不懂的乡巴佬。

    可这时候劳务公司在各个报纸上做广告,大肆描述雪崩带来的伤害,告诉大家,在雪山上用火药,这简直是找死,不能使用火药,只能手工开凿。爱尔兰人相信了,他们拒绝使用火药。

    纪律性较差的爱尔兰人整日让工程在摆工,扯皮之中拖延着,从1867年开始,前半年他们基本停工,后半年倒是得到新的资助后开始施工。

    此时中央太平铁路公司,不但跟大明劳务公司在较劲,还面临这个从东边往西修建铁路的联合太平洋公司,美国联邦很坏,他不规定两家公司的具体工程,而是让互相对进,接轨为止,然后按照各自的施工量,各自经营。

    可以说谁修建的铁路长,谁从铁路两侧得到的土地就多,谁修的快,谁拿的补贴就多,工期已经晚了,为了赶工期,铁路公司要求工人在冬季施工,结果爆发了暴风雪,上千爱尔兰工人全部被活埋。后来人们才知道,1867年开始,落基山脉迎来了两年的暴风雪季节,有的地方积雪厚达4米以上,太容易雪崩了。

    这次灾难,让后半年的工期也完全耽搁了,第二年春季,他们突然发现,无论他们出多高的价钱,都无法雇佣到一千人以上的工人。

    斯坦福是一个州长,他不用看大明的脸色,但他同时还是一个资本家,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他投入了太多的家底,可以说一旦这条路无法完工,那么他也就将破产,而且要背负一笔巨大的债务。

    这时候斯坦福突然一改往日的态度,大肆呼吁为了加州的未来,应该引入更多的华工。

    当有人质疑的时候,斯坦福还信誓旦旦的表示:“中国人是修建了万里长城的民族,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石匠,落基山脉的花岗岩石,只有他们能征服。”

    感情这个伟大的混蛋也知道中国人是有优秀的一面的。

    而发表这些言论的时候,斯坦福已经决定跟大明劳务公司和解了,私下约定双方都不在对对方提起法律诉讼,但他提出的,希望跟大明劳务公司签署协议,引入一万华工的要求,劳务公司却拒绝了。

    这场巨头的战争,斯坦福所代表的西部混蛋资本家输了,太平铁路的工期大大的延误,铁路公司处在破产的边缘。

    付出了上百万美元进行法律诉讼,却打输了大部分官司的大明劳务公司也输了,他们从加州运回了两万多华工,有些是已经渐渐扎根的移民。

    这场战争没有赢家。

    斯坦福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不会跟钱过不去,更何况他都快破产了,所以他决定真心跟大明和解,为此,他不在乎那些爱尔兰人的利益,谁管那些蠢货呢,大不了下一任,老子不干了。

    他认为如果他能承诺推动一些对华人友好的政策,甚至只需要说上一些好话,大明政府应该愿意跟他和解,毕竟谁都不会跟钱过不去。

    但是他忘了,他面对的不是另一个伟大的混蛋,他面对的是一个重视脸面胜过一切的东方国家的政权。

第四百四十四节 大明的威势() 
朱敬伦从没想过跟斯坦福和解,不是因为嫉恨这个人,一个流氓资本家政客而已,这种人他见的多了,美国就生产这种玩意儿,不得不承认美帝的伟大,但得明白一点,伟大的美帝是一群混蛋建立起a

    后世有句号,说美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美国有一群伟大的混蛋,中国不缺少富有良心的社会精英,不缺乏精明能干的商人,唯独缺一群伟大的混蛋,所以中国在十九世纪没落了,这句话是有那么点道理的。

    朱敬伦之所以要打击太平洋铁路,并不是斯坦福认为的是跟他本人较劲,其实朱敬伦本身的目的就是那条铁路。

    他就是要让那条铁路建不成,至少是越晚建立起来越好,一旦这条铁路建成,美国东西部连为一体,美国就太强大了,另外美国对西部的控制也将更见稳固,最重要的是,美国东部的移民将用更低的成本来到西部,那时候大明再像在家中占有一个有利比例的人口构成,就太难了。

    朱敬伦需要迟滞太平洋铁路的修建,让美国东部的移民到达西部需要七个月,而中国移民过去反而只需要两三个月而已。

    为什么需要这块地方,从经济上说,这是一块宝地,移民到这里生活,更有物质保证。从政治上来说,将来美国跟中国,势必是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如果中国人能在美国西岸形成一定的优势存在,有助于中国取得两岸的优势地位。

    朱敬伦是这种态度,伍崇曜还不敢违拗,他主持的谈判中,对美国铁路公司的状况表示了极大的担忧,认为美国铁路公司无法给工人提供安全保证。

    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派来了一个专业的团队,有大律师,查尔斯克劳克,有工程师,他们解释说,太平洋铁路是有能力保证工人的安全的,尤其是华工,他们将采取有力的手段保证华工的安全。

    他们的工程师拿出了一整套方案,其中有最新设计的吊篮,加了一条专用的保险绳,保证不会出现以前磨断绳索导致工人跌落山崖的情况。还有钢制结构的避难所,其中储备充足的食物和饮水,如果不幸遇到暴风雪,逃到避难所中的人将有可能生存下去。

    伍崇曜只问这些东西建好了没有,美国人说要等到签订了协议后,他们才会进行投资建设。伍崇曜又问,发生暴风雪还有可能逃难,可是雪崩的话,有可能逃跑吗?

    美国人认为雪崩的概率不大,伍崇曜则坚持除非美国人答应在高山开凿隧道的过程中,不使用火药爆破,完全用手工的铁钎、铁锤开凿,否则大明劳务公司不敢向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输出劳工。

    谈判很不顺利,美国人耽误不起时间,他们的对手已经快将铁路修到落基山脉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手从东部一直修到加州啊。尽管那时候铁路依然建成了,但那个斯坦福就半毛钱关系没有了,他只有破产一条路可以选,或者抱着他那残破的铁路去死。

    所以美国人没有浪费时间,马上开始他们的备选方案,去年他们跟清廷签订了一份蒲安臣条约,这个蒲安臣有意思,他本是驻北京的美国公使,任期结束之后,清政府雇佣了他,而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代表清政府跑美国去签订一份条约,他认为他的祖国美国最有可能跟清政府签订一份相对公平的条约。

    然后以此为基础,跟别的国家进行修约。

    蒲安臣在美国成功了,他为此还动用了他的政治关系,条约中对侨民问题如此规定,两国人民可随时自由往来、游历、贸易或久居。

    说实话,这份条约,对华工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他是一份授予了华工在美国居住身份的合法条约。所以美国去北方招募华工也就顺利成章了,而且不用受到大明政府的管理,他们觉得自己受够了大明劳务输出公司的讹诈。

    于是他们很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