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启沅未必真心信服,但是他听懂了,至于执行,这些人还没有违抗皇帝的觉悟。

    这些东西发到报纸上能够收到什么效果,能不能招募到足够优秀的企业,真不好说,真正的好企业,他们根本不愁机会,比如克虏伯这样的企业,他们在德国都不会为生意发愁,让他们出国的动机真的不大,倒是西门子那样的新兴行业,或许他们更乐意考虑一下。

    放下这件事,朱敬伦才开始关心日本人的动向。

    陈启沅打听到了,这时代日本人还没有那么强的保密意识,直接问他们就套出了话。

    这批日本人是日本幕府派来的,使团总裁大隈参议,副总裁佐野常民,另外还有担任书记官的山高信离、涩泽荣一等人。

    但这个使节团非常松散,并没有正式的授权书等等,因此被认为是非正式使团,主要原因不是日本不懂这些,事实上日本人请了德国人维纳作为他们的顾问,这次带来了相当多的展品,比如一蹲大佛和一只金虎鲸。

    可是日本幕府大概还是出于跟洋人打交道的顾虑,因此这只使节团身上没有任何外交任务,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来学习的。

    他们随行带来了“工业各科学生和职工70人”,这些人参观完世博会之后,就会留在欧洲学习,比如副总裁佐野常民将会去英国和荷兰视察海军和工业;事务官关则明清在伦敦之后留学了三年;山高信离则在法国学习法语和炼铁技术。

    陈启沅打探到的消息,让朱敬伦不由吃惊,他一直以为日本派出留学人员是明治维新之后的事情,没想到幕府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事实上幕府时代日本已经建立起了一些兵工厂,根基比洋务运动之前的满清要雄厚很多,加上他们一直都有兰学的传统,日本人对西方世界的了解远在满清的文人士大夫之上。

    “他们没有军事使命?”

    朱敬伦疑惑道。他专门让陈启沅留心这方面的问题,他知道日本前天皇今年1月死了,新继位的就是明治天皇,这家伙身边已经聚集了一批反对份子,对幕府的声讨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反对派开始联合,这种情况下,幕府派到西方的使团,如果负有军事使命十分正常。

    陈启沅摇摇头,不过他突然道:“倒是听他们说过,有一个叫做福泽谕吉的,带人去美国买枪炮去了。”

    由于日本的国门是美国打开的,古怪的是他们反而对美国格外亲密,他们的军事顾问主要都是从美国聘请的。

    朱敬伦点点头:“给驻美公使发报,让他们留意这些日本人,能提供方便尽量帮忙。毕竟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吗。”

    陈启沅点点头,他是真的觉得在夷人的地方,还能见到熟悉的东方国家的人,是很高兴的,尽管那是一群倭寇,如果在中国的话,他真看不上这些人,可是在夷人堆里,他难免就对这些人有好感了。

    要不是日本人之后奉行的侵略政策,中国人对日本人的观感还是不错的,哪怕甲午战争被日本打了一顿,可是中国文人不但没有憎恨日本,反而受到了刺激,后来日俄战争中,日本民间舆论是一边倒的支持日本。

    当日本打赢俄国后,无数中国人发自内心的替日本欢呼,当时他们将日本的胜利,看作是黄种人的胜利,因为当时日本的胜利,确实证明了黄种人不比白种人差,让很多人心中的心理阴云散尽,明白原来自己的人种并不是天生不行,原来只要努力,黄种人也能赢。

    在日本情况同样如此,日本人对中国人也有天然的好感,前提是在面对白种人的时候,比如得知英国打败了清廷,竟然还有一些日本武士写过一本,其中描述的是日本武士帮助清朝军队反攻英国,一直打到了伦敦活捉了维多利亚胖妞的情节。

    满清对西方人的失败,在日本引起的反响除了让他们看到洋人的强大外,民间还普遍为清廷的失败而惋惜的情感。

    同样的感情还发生在其他国家身上,比如越南明命皇帝也写过许多评论,尽管对满清的军队十分鄙夷,但字里行间流露的,也是希望看到满清胜利的情绪。

    这其实就是种族的天然亲近感,就好像白人在中国就容易形成统一战线一样,他们天然就有亲近感。可惜的是东亚历史的不幸,让黄种人无法联合起来,主要责任就在日本。

    是一场侵华战争,彻底让中日两个民族成了世仇,无论在任何场合,哪怕是体育比赛,中国观众肯定是站在日本的对立面。

    日本不止侵略了中国,还殖民了朝鲜,加上后来中国又先后跟韩国和越南爆发过战争,这些都导致21世纪的黄种人内部依然矛盾重重。

    但作为这个时代的任务,陈启沅就算鄙视日本人,可却不会仇恨。

    朱敬伦可不一样,他太了解日本人之后会做什么了,哪怕这个时代未必还会发生,但他天然就对日本没好感,所以他嘴上说的是帮助日本人,实际上是打算坑日本人一把。

    他说让驻美公使帮助日本人,帮助日本人干什么,日本人是去买军火的,当然是帮日本人买军火了。

    “告诉日本人我国的大炮质量也不错,如果他们有兴趣的话,我们的大炮可以无限制向他们出口,如果没钱还可以贷款。”

    朱敬伦补充了一句,他觉得美国的大炮也就那样,南北战争中的技术成果基本上都被埃里森带到大明兵工厂里来了。

    欧美之间的电报早就接通了,事实上欧洲到亚洲的电报也已经修通了,从伦敦通往新加坡的电报是英国人假设的,而从新加坡通往广州的电报,则是大明假设的,而大明的电报还延伸到了上海,到了青岛、大连。

    电报的便利,让两个小时后驻美公使就反馈回了消息,日本人到美国的行踪没有保密,因为有无数的报纸跟踪,这个时代日本人也算是稀罕东西。

    他们很容易就在华盛顿找到了日本人,福泽谕吉确实是来购买军火的,但是他们带来的钱实在是太少了,而他们想要的东西又太多,跟美国人商谈借款一事不太顺利。

    这时候大明公使找上了他们,告诉他们大明也可以出售大炮,还可以贷款,这种好事,日本人当然不会拒绝,为了镇压叛乱,幕府现在什么都顾不得了。

    只是日本人的胃口有点大,他们希望能够贷款1000万两银子,他们打算给5万人装备上步枪大炮。

    如果不是有心使坏,这笔买卖朱敬伦真的不会做,因为幕府目前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美国银行为什么不敢给他们贷款,不就是怕他们打败了钱收不回来吗。

    朱敬伦是铁了心帮助幕府,只要幕府继续统治日本,日本不搞中央集权,这个国家就没什么希望。

    所以他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但这是一笔巨额资金,即便是广府银行也不是一下子能拿出来的。

    但朱敬伦想到了英国人,英国银行家族巴林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就已经跟大明驻英公使联系过了,他们希望能在大明皇帝结束访法,到英国访问期间,拜见大明皇帝。

    银行家想找朱敬伦,目的当然是为了生意,不过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断定大明需要借款,现在倒是可以先将日本这个客户介绍给他们。

    “待会让英国公使回一下那些银行家,问问他们,有一笔好生意他们愿不愿意做。”

    决定支持幕府之后,对巴黎的日本使团朱敬伦就不太关心了。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一只正式使团,来的人代表的不是日本政府,连幕府都不代表,尽管大多数都是受到幕府的命令,可他们都是以各自番的名义过来的,甚至不服幕府的萨摩藩藩士在岩下方平的带领下,自称萨摩国,是以独立的身份来的。

    其他的比如佐野常民是带着肥前藩的藩士来的,山高信离是兵松藩的,关则明请是加贺藩的,涩泽荣一是武藏国的,直属幕府将军领地,他本人更是德川家的家臣。所以这些人成分各异,也真的很难算成正式使团。那么朱敬伦跟这些人接触也就没有了意义,但是见还是要见一下的,因为已经约好了,晚上他们会来皇宫拜见朱敬伦。

    对其他人朱敬伦没什么印象,但是涩泽荣一他倒是印象深刻,此人被称为日本现代企业之父。

    他家是武藏国的豪农,豪农是日本名词,意思就是他家是农民,但是很有钱。他们家有自己的土地,还经营生意,是当地村子里的第一副户。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商人背景,让涩泽荣一后来放弃了日本政府的大藏省的高官权位,直接去做生意人了。

    他在西方游历的过程中,对西方商业模式非常推崇,一生创办了五百多家企业,以一人之力大大推广了西方资本方式在日本的传播。

    对比一下李鸿章这样的洋务大臣,恐怕没人愿意放弃政府的高官不做,直接介入商业,而涩泽荣一放弃的,可是相当于满清的户部尚书的官职。

    在满清历史上,跟涩泽荣一比较相似的人物,应该属后来的状元企业家张謇了。但可惜张骞出生的太晚,清政府给张謇这种人提供机会的时间也台湾,满清最大的败笔,不是不关心洋务,而在于限制民间的参与,这又正是日本成功的地方。

    朱敬伦是以看待张謇的眼光来看到涩泽荣一的,所以当日本人走进他的房间,仅仅是鞠躬的时候,侍卫马上断喝他们跪下,这些藩士都是高级武士,往往都有身后的中文功底,他们到时听得懂中国官话。

    日本人被断喝,马上一愣,朱敬伦笑着摆摆手,让他们座。

    结果日本人真的马上跪下,头地点连连道歉说他们失礼了。(。)

第四百一十九节 打造工业乡绅() 
日本人的恭敬,再次让朱敬伦意外了一下,日本人服从性本来就强,日本的等级意识比中国还强。

    所以朱敬伦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些日本人在面对朱敬伦的时候,他们从心里接受双方地位的不对等,既然他们心里认为朱敬伦的地位比他们高,他们对磕头也就无所谓了,这时代的日本人跟中国人一样,其实都对磕头没什么在意,前提是对方地位得比自己高。

    有传言说,后来在慈禧太后时代,满清派去俄国给俄国沙皇登基庆贺的使臣,就在公开场合给沙皇磕头呢,面对西方人的嘲笑,这些人反而嘲讽西方人不懂礼数呢。

    朱敬伦再次请日本人坐下。

    一行一共五人,萨摩藩的人不在,显然他们幕府派来的藩士排挤了那些自以为是的萨摩藩人。

    大隈总裁来了,佐野副总裁也来了,山高信离和关则明清也来了,显然这些人都是代表各自的番国,而涩泽荣一也来了,他是德川家的家臣,他的身份有资格来拜见大明的皇帝。

    既然知道这些人不负有外交使命,朱敬伦也就随便跟他们聊聊,他打算听听这些后来明治维新时代的精英的思想。

    一番交谈过后,发现这些日本人对西方的了解还很肤浅,见识还很稚嫩,但是他们纷纷表示想要留在西方学习,这点精神倒是值得学习。

    让人舒服的是,这些人都有很深厚的汉学功底,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得懂汉语,但是汉字全都会写,他们自己备了纸笔,直接将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写在纸上,是为笔谈。

    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