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自家的展区参观了一个小时后,朱敬伦转向其他展区,法国人当然是马上把朱敬伦带到法国人的展区去了。

    法国展区也是大量的工艺品,但法国人更愿意让朱敬伦看他们的工业成果,比如施耐德的机器锻锤,实用性锻锤就是这家公司发明的,后来让克虏伯感到了压力,开始在锻锤领域不断的技术竞争,不断的增加锻锤的力量,从20多吨最后增加到上百吨,这种良性竞争,也是欧洲后来技术领域赶超英国的关键因素。

    施耐德的锻锤大明也有装备,为了建造广东号铁甲舰,就采购了一台25吨级的锻锤。

    法国的重装备工业算不上发达,因此更多的是各种轻纺,真正拿得出手的,主要就是丝绸工业的一些机器,缫丝机自不用说,让朱敬伦有兴趣的,是他们的丝织机。60多年前,法国人贾卡就已经研制成了用纸纹版控制纹针的提花开口机构,相比中国的云锦等工艺,还在使用传统手工提花,尽管在某些品质上,机器还赶不上手工,但是在产量上,两者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如果想把丝绸做成一项产业,那就必须使用机器。

    随朱敬伦出访的官员中,工部是相对较大的一个部门,工部尚书陈启沅亲自带队,因此朱敬伦直接就指示他说,推广蒸汽丝织意义重大,让他不但要用机器缫丝,还要把丝织成绸缎。

    陈启沅满口答应,但是脸上却带着忧色,让人十分不解。

    朱敬伦正要询问,突然一群人点头哈腰的转了过来,也是一群参观者,在法国人的带领下来到法国展区。

    他们穿着木制拖鞋,头上留着奇怪的发髻,身上穿着宽袍大袖,这样的装扮,不是日本人还能有谁?

    在巴黎世博会上碰到日本人,在这个时代,朱敬伦恍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但事实上,在世博会的历史上,日本人是常客。他们参加展会的频率,比中国要多。

    有说法是日本人第一届博览会就去了,但是跟中国一样没有官方记录,真正有记录的,是第二届,还是在伦敦举办的世博会,在那届世博会上,日本人福泽谕吉大开了眼界,思想受到深深的触动,回国后整理出版了影响日本历程的皇皇巨著《西洋事情初编》,在日本出版了二十多万册,而比他更早的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中国几乎无人问津。

    询问法国人才得知,这次是日本人自己来的,他们派出了一个代表团。

    朱敬伦表面不露声色,心中却已经变得沉重起来,刚才陈启沅的事情他也就忘了问。(。)

第四百一十六节 克虏伯大炮() 
朱敬伦对日本历史知识并不算很丰富,但是却知道一点,日本人在面对西方时候的开放心态十分惊人,简直让人难以想象,至少中国人很难接受那种遇到另一种文化,马上就能扔掉自己的文化,如同小学生一样去学习的态度。

    中国人文化自豪感太强了,导致很难俯下身来去学些别人,遍观世界历史,西方跟中国都有一种好为人师的文化特征,欧洲人总认为自己是最文明的,尤其是他们的宗教,因此向全世界去传教。

    中国则认为不是华夏就是蛮夷,始终鄙视那些不肯穿中国式的锦衣玉服,不肯使用汉文的民族和国家,而对朝鲜、越南和琉球这样的乐意接受汉文典章制度的国家,则大加褒奖,传播方面,中国不是派传教士,而是派人送去各种书籍,让番邦去自学。

    或许是长久以来当学生当惯了,所以日本人才能沉下心来学习别人。

    但这有一点解释不通,越南人、朝鲜人也是长久的学习中原文化,可是当西方文化到来之后,他们不是像日本那样疯狂的去学习,依然产生了各种抵触,这完全不能用他们汉化更深来解释。

    朱敬伦不由想到日本的民族特性上来,无论怎么看日本人身上,都带有海洋民族的特点,饮食上食用的主要是海鱼,各种海洋相关的风俗。当然在民族分类上,日本人被分为农耕文明行列,这只能说是汉文明太强大了,生生将日本这个天然的海洋民族,在文化上扭转为农耕文化而已。

    但是海洋民族天生对外界的好奇,这一点日本人就比农耕文明的中国等国要强烈的多,毕竟依靠大海生存的人更愿意去远方,而种地的农民根本不需要了解十里之外的事情,这是现实决定的文化特性。

    朱敬伦不知道的是,早在刚刚结束了在朝鲜跟明王朝的对抗之后,的庆长18年(1613年),日本武师支仓常长受藩主伊达政宗派遣,乘“圣约翰洗礼者号”海船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前往出使欧洲。航行经过了墨西哥、哈瓦那、古巴、西班牙,于元和元(1615)年到达了意大利的罗马,并拜见了西班牙国王和罗马教皇。常长本人更受到教皇的洗礼,被授予罗马公民权,位列罗马贵族之中。

    为了打造圣约翰洗礼者号,伊达政宗花费了大量的力气,动用了大工800人、锻造冶炼工600人和杂役3000人,才建造完成。

    更让人惊叹的是,伊达政宗派人去罗马面见教皇,提出的要求是允许天主教在日本传播,换取教皇许可日本在西班牙领地内进行贸易,在对贸易的看重上,日本人显然跟中国人的态度有绝对的不同。

    可惜的是支仓常长回国之后,德川幕府权衡之下选择了闭关锁国,禁止了天主教。否则那时候就开国的日本,会让东亚历史发生什么改变,真的很难预料,也许在日本这条鲶鱼的促进下,也会让同时代的明朝采取不同的态度也说不定。

    美国打破日本的闭关锁国之后,日本人的态度飞快的回到了德川幕府锁国之前的状态,再次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福泽谕吉不久之后就代表日本出访了美国,接着每隔几年,日本几乎都要派出一只代表团,前往西方各国去进行活动。

    1860年去美国,1862年去英国,今年来到了法国,这些可都是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就进行的活动,相比历史上的满清王朝,知道1905年才开始进行了第一次官方层面的外交使团出访活动,对比之下真的很说明问题。

    而且由于历史上日本人的积极对外,在1870年代,欧洲掀起了一股日本艺术热,可以说日本人从一开始,就让西方更了解日本,而大清王朝身上始终带了一层神秘感。

    现在情况不同了,朱敬伦将大明打造的更加开放,但是在程度上,依然不如日本,这次突然看到日本人出现,让朱敬伦不由的开始担心起来,他想到国内那些封闭的老夫子,想到日本人一开始就展现出来的开放特质,他觉得似乎自己的步伐走的还不够快。

    他并不惧怕日本的竞争,如果在他的领导之下,大明在先走一步的情况下,几十年后还会败给日本,那他也就没必要执政了。他忧虑的是,一旦日本人以无比开放的姿态,国家推动引入西方技术的话,大明在跟日本的竞争中,会不会慢慢处于不利位置,这种国势上的不利态势,会形成马太效应,强者愈强,所谓一部落后就步步落后。

    当然,这一切都是未雨绸缪,至少在目前,大明在各个方面已经走在了日本前面太多,庞大的兵工厂引入的技术能力,已经产生了不断的扩散效应,佛山已经有几十家装备了蒸汽机的铁工场,这些日本都还没有。

    但执政者所应该做的,不就是不断的强化本国的优势,弥补本国的劣势,从而让自己的国家始终能站在一个优势的地位吗。

    朱敬伦心事重重继续参观。

    法国人的机器也就这样了,真正要看机器,主要还是看英国的,另外欧洲能跟英国机器相媲美的,只有比利时一个国家,其他国家都落后了一代。

    跟法国展区紧邻的,是邻国普鲁士的展区。

    普鲁士人生产的钢铁制品,在欧洲已经慢慢开始崭露头角,克虏伯的钢铁制品,已经开始享有质优价廉的口碑了,而在三十年前,他们还被英国人嘲笑,各种仿制英国的劣质品,让英国商务部要求德国人在出口的产品上,必须打上德国制造来做区分。

    朱敬伦看到的情况,德国人似乎已经开始扭转他们的形象了。

    朱敬伦看到德国发明家尼古拉斯?欧特发明的循环四冲程的汽油活塞发动机,这是后世汽车工业的基础啊,但现在显然还没有使用价值,还得需要几十年的改进才能实用。

    还有维尔纳?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这是西门子今年元月才发明出来的机器,样机马上就送到了巴黎来参展,希望能够尽快的推广出去。不一样的是,发电机已经出现了很多种类的设计了,而西门子设计出来的,是第一代实用化技术。这也是西门子帝国崛起的基石。

    朱敬伦跟西门子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讨论,告诉西门子如果他愿意到中国去投资,他愿意资助西门子一半的资金,很乐意做西门子事业的合伙人。尽管西门子很动心,但是他自己都对这种产品没信心,因为电力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没有发电厂和远距离输电技术的支持,电动机只是一个使用电池的玩具。

    除了这些新奇的玩意,普鲁士展区的主要产品,还是像钢制轨道,克虏伯的火车轮毂,一些机床产品等机械制品,按照巴黎世博会的分类,他们被分为第五大类“矿业、工业和林业等加工或未加工的产品”下第四十小类的“采矿和冶金业”。

    但是最吸引朱敬伦的,则是一门放在中间,巨大的钢铁大炮,克虏伯火炮!

    这门巨炮也属于采矿也冶金业分类。

    相比于属于未来的西门子的电动机,克虏伯的大炮显然是这个时代的明星。

    当然在欧洲,此时的克虏伯还名不见经传,顶多在冶金行业有一些小名气,大家知道他生产优质的钢材,主要产品是精致的德国刀叉,最近在火车零部件领域颇有建树,至于克虏伯的大炮,在德国軍队打败法国之前,没人认为大炮的作用比步枪大,也没人认为普鲁斯能跟法国相提并论,那么德国武器也就没什么名气了,这次克虏伯的大炮之所以被观众关注,主要原因是他的体积。

    这门大炮太大了,足足三米多高,炮管长度五米六,重量达到了五十吨,通身使用克虏伯生产的锻铁加工,从外面看就有足足五层锻铁构成。而这样的钢铁怪物,他能发射的炮弹重大一千磅。

    对比一下,英国最大的舰炮是110磅,大明能生产的最大舰炮也是110磅,就是为了跟英国战舰在火力上能够并肩,可是克虏伯的巨炮,是英国舰炮的十倍。

    “本炮用于海岸防守,炮弹穿透力极强,能摧毁船舰铁甲。”

    性格质朴的克虏伯在宣传单上就只写出了这么简单的一句介绍。

    朱敬伦看过之后笑着对克虏伯推销人员道:“我刚刚称作一艘铁甲舰到法国,你们就说你们的大炮能打沉铁甲舰?”

    克虏伯人躬身道:“非常抱歉,我们无意冒犯,这只是一句广告,您不用当真。”

    克虏伯的推销人员知道朱敬伦是一个东方国家的皇帝,尽管他并不太清楚大明在哪里,不知道大明的历史和背景,他是一个专业的工程师,他不需要知道那么多,他只需要知道这是一个皇帝,保持一定的尊重就可以了。

    朱敬伦笑道:“我很认真,我想知道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