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明军舰队封锁宁波,接着派兵登陆,可是当时英法态度非常强硬,他们也针锋相对的派来了军舰,两只舰队一度对峙过一段时间。其实早在几年前,李秀成都已经攻占了宁波,也是因为英法两国的逼迫,李秀成不得已撤出了宁波,因此占领宁波之前,朱敬伦心里是有预案的,如果英法不反对,他就顺势占领宁波这个口岸,如果英法态度强硬,也不是不可以让步的。

    真的看到英法两国态度如此坚决后,朱敬伦跟陈芝廷商议了一番,已经打算撤兵了,反正派军舰也是为了策应李秀成对浙江的攻势,而那时候随着左宗棠撤往江北,李秀成已经控制了浙江,因此强行保留宁波的价值不大了。

    但没想到,这时候英法竟然不反对明军占领宁波了,只是提出了一些保护通商等毫无新意的要求之后,就默许了明军占领宁波的情况下,撤退了他们的军舰。

    一开始朱敬伦以为是法国人打了退堂鼓,因为随着美国内战结束,林肯政府开始在墨西哥边境驻扎重兵,目的则是针对英法,尤其是针对法国。

    1863年,美国内战正酣之际,法国拿破仑三世皇帝,怂恿奥地利弗兰茨卡尔大公的次子马克西米连接受墨西哥君主立宪派的邀请,成为墨西哥的君主。英国人也支持这个计划,原因是当时的墨西哥胡亚雷斯总统政府,拒绝偿还欠欧洲的债务,英国是主要的受害人,在英法的支持下,马克西米连的老婆的怂恿下,马克西米连这个志大才疏的开明贵族,摇身一变加冕成为墨西哥皇帝。

    然后法国派遣军队登陆墨西哥,将胡亚雷斯总统赶到了山里。美国人是共和制,他们自然不希望身边出现一个欧洲腐朽的君主制政权,更何况是被英法控制的政权,内战中他们腾不出手来,只能忍下一口气,内战一打完,他们立刻就陈兵边境做出威胁状,同时大力支持胡亚雷斯,给他送去了大量的军火物资。

    朱敬伦以为这才是英法退让的原因,以为英法会集中力量解决美洲矛盾,毕竟墨西哥距离英法比宁波近了太多。

    过了好几个月才弄清楚,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中国国内,英法之所以反对明军占领宁波,主要还是因为利益,主要是英国人的态度,法国在亚洲的外交政策此时是跟随英国,但是当李秀成牢固的控制了浙江后,英法权衡之下,认为将宁波交由明国控制,恐怕更附和他们的利益。

    首先宁波作为浙江的一个港口,基本上主要依赖的是浙江的商品货物,可是太平军已经控制了浙江,如果太平军进一步寻求控制宁波,而英法坚决保卫宁波的话,两国将付出巨大的成本,他们发现太平军中装备了比过去多得多的火枪和大炮,都是大明的商人提供的;如果太平军摄于英法的力量,即便放弃了宁波,英法两国判断,天平天国政权恐怕也会在宁波的贸易问题上做手脚,恐怕他们想从宁波安心的运出浙江的生丝等货物也不那么顺利了。

    最后两国密切磋商,认为与其将宁波交由太平天国控制,或者为此跟太平天国为敌,还不如让大明国控制这里,起码在对外贸易上,大明国做的更有效率,另外大明国跟太平天国的特殊盟友关系,让英法认为大明掌握这里,能够更好的保护宁波的贸易,但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英国人继续控制宁波的海关,大明则对此进行了保证,于是大明国已经在准备放弃的时候,得到了宁波的行政权。

    这让朱敬伦了解到,英国人对土地的态度,比自己想象中还要不重视,那么宁波可以放弃的话,香港是不是也可以放弃呢?

    陈芝廷却有另外的想法:“皇上的意思是用猪仔馆换香港?”

    陈芝廷显然想歪了,他以为朱敬伦打击苦力贸易是为了谋求香港的土地。

    朱敬伦却摇摇头:“苦力贸易事关尊严,人的尊严才最重要,我们的子民不能让人像猪狗一样贩卖,这件事不是拿来谈判让步的筹码。”

    陈芝廷不明白了:“可洋夷重利,若不给些好处,怕是不肯就范。”

    朱敬伦叹道:“从宁波的事情上,我看到洋人最怕的,或者说最在乎的东西是贸易。但我们做事得有轻重缓急,第一要务是要禁绝猪仔贩卖,第二才是收回香港。猪仔贩卖一天不禁绝,就一天有人我兄弟姊妹屈辱而死,香港一天不收回总有一天能收回,人死却不能复生。但英国人是不怕打仗的,所以威胁他们没用,可如果让他们明白,他们在猪仔贸易上跟我们对着干,有可能损失更大的贸易利益的话,我想他们才愿意跟我们谈判,我们那时候也才有了转圜的余地。”

    陈芝廷点点头:“皇上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威胁洋人闭关锁国!”

    朱敬伦叹了口气,这些乡绅啊,还是太不重视商业了,动不动就要闭关。

    “不是闭关锁国,只需要打击一下英国的贸易就行。”

    陈芝廷不懂了,他知道洋人最怕的无非是禁绝贸易,可单独打击英国人,这是没用的,他太知道那些洋夷了,一个个为了钱什么事情都敢干,禁了英国人,英国商人会冒充其他国家的人,除非一体禁绝。

    陈芝廷将自己的顾虑告诉了朱敬伦,他觉得他已经很未雨绸缪了,连英夷有可能的投机取巧都想到了,可是他还是从朱敬伦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些失望。

    朱敬伦道:“打击贸易,不光只有禁止一条,加税也是一种方法。”

    陈芝廷道:“可给英国人加关税的话,他们还是可以冒充其他国家的人啊?”

    陈芝廷实在是想不明白,如何能在贸易上只打击英国人,还能避过英国商人利用其他国家商人为掩护,或者直接让其他国家的商人代销他们的商品。

    朱敬伦心里很清楚,陈芝廷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现代政府的首相人选,东方世界也还没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来,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确实出现了一大批这样的人,比如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人,但是中国士大夫跟日本的精英阶层不同,他们有太强的文化自豪感,因此很难虚心下来向西方学习,而大久保利通这样的日本维新精英,他们基本上是从一开始,就抛弃了他们的武士装扮,割掉了武士特有的发髻,扔掉了武士刀,可让中国士大夫扔掉毛笔,该用钢笔写字就是一件很难得事情,更不用说让他们用西方商业社会的思想来思考问题了。

    但如果赫德在这里的话,应该很容易就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

    朱敬伦不想直接告诉陈芝廷答案,他是皇帝,他说出来的话,容易被这些人迷信。

    所以他说:“具体方法我也没想到,你们不妨下去商议一下,赫德是英国人,你们不妨听听他的意见。”

    就这样打发走了陈芝廷等人,他们这样的士大夫虽然思想比较传统,但是只要是真正愿意做事的人,做起事情来是不顾私事的,他们不觉得他们有私人时间,他们管这叫以身许国,因此他们不管赫德有没有下班,直接就到了赫德府上,连夜跟赫德讨论。

    而这个问题在赫德看来,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太容易解决了,他不但向他们建议可以怎么做,还解释这样做的原因,算是给陈之庭等官员演示了一下西方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标准答案。

    赫德的方法不出朱敬伦预料,不过是加内税而已,他告诉陈芝廷加关税的话,是违反跟英国签订的通商条约的,通商条约中规定的是协定关税,没有英国的同意是不能随便加关税税率的,至于只加英国人的关税,赫德认为那更容易引起一场战争。

    不加关税的情况下,还要打击英国的贸易,那就只能从英国独占的贸易品入手,英国目前向中国出口的最大项贸易品,不过是鴉片而已,所以赫德建议,向大明境内的烟馆加征超额关税。

    打击鴉片贸易,陈芝廷这样的官员是举双手赞成的,尽管不能正面提高英国人的关税,让他们感觉到很不痛快,这时候才明白那个协定关税的可恨之处,但是采取变通的方式,只打击英国人,尤其是让人憎恨的鴉片贸易的话,陈芝廷就不觉得太过于屈辱了。

    于是因苦力贸易引起的香港跟大明朝的紧张关系,很快就引起了连锁反应,第一个波及到的,就是英国人的鴉片贸易。

    只是赫德告诫陈芝廷说,鴉片贸易是目前英国对中国最大的贸易品,很容易让英国政府采取强硬态度,因此要在舆论上给英国政府施压,他建议打一场舆论战,鼓励英国国内有良知的媒体宣传苦力和鴉片贸易的黑暗之处,让英国政府即便想保护鴉片贸易,也不得不在道义上有所顾虑,最后不得不跟大明进行外交谈判解决纷争。(。)

第三百九十六节 舆论战起效() 
陈芝廷拱拱手走了,他之前对赫德的印象并不坏,但也算不上好,因为赫德是个洋人,但是这次之后,赫德给他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印象。

    首先赫德本人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历史上他能在英国和中国之间,尤其是能在满清的八旗权贵和汉人权臣之中游刃有余,这一点很多中国官场的官员都做不到,现在他同样能够在大明的官员中处理的相当得体,他说话的方式就让陈芝廷很容易接受,处处透着对陈芝廷这个宰相的尊敬,丝毫没有其他洋人身上的那种傲慢。

    其次,赫德在给陈之庭出谋划策之时,除了语言上比较含蓄,甚至比中国人还中国人,另外他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完全站在大明的立场上的,这一点让陈芝廷尤为满意,不经意间就认同了赫德是一个合格的客卿,慢慢打消了对他的戒备之心。

    但陈芝廷却没想过,如果赫德是一个中国人的话,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给敌人出谋划策,他都绝对不能接受,哪怕是满清的官员投降了大明,陈芝廷心中都认为那个人的品节上有污点,而赫德这个英国人给他出谋划策对付英国人的方法,他却完全觉得理所应当,好像夷人心向华夏本就该如此一样。

    由于赫德说话口气的方法,陈芝廷几乎是完全接受了赫德的主要建议,很快他就让户部制定针对鴉片贸易的超额税率,这么多年的锻炼,陈芝廷对商务还算是有相当了解的,他甚至还考虑到一旦加税,走私就会泛滥,还向刑部强调了加大打击鴉片走私力度的必要。

    果不出所料,作为鴉片主要销售渠道的烟馆的交易税一下子被提高到了百分之三百后,洋人第一个就坐不住了,尤其是以经营鴉片起家的那些大洋行,怡和洋行、旗昌洋行等联合向香港总督施压,同时也开始游说大明官方,赫德是他们重点攻关的对象,他们认为赫德作为在大明官场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是最好的桥梁。

    但是他们忽视了赫德本人一向都是一个禁烟主义者,历史上,赫德也向恭亲王奕欣建议过开征鴉片捐税的建议,并且用这笔捐税建设海军,奕欣有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不清楚,但是李鸿章等洋务大臣后来确实用了这个方法,比如张之洞等人办洋务的经费,很大一部分都出自鴉片厘金。

    赫德是一个何等聪明的人,他不但不答应洋人请他出面直接跟大明皇帝请愿的要求,反而正大光明的向外界表明他的态度,他高调的在报纸上抨击鴉片贸易和苦力贸易的黑暗,这是他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