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村的好处,输的一方是故意输的,就是哄沙皇玩,让沙皇以为是自己做的决定而演的一场戏罢了。

    购买土地的协议是在伦敦签订的,故意选伦敦倒不是为了恶心英国人,反正大明不是这个意思,至于俄国人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就不得而知了。徐荣村选在伦敦,主要是方便汇款,这次购买阿拉斯加的金融支持全部交给了伦敦大银行家族巴林家族负责。

    巴林家族将购买款分为两笔,一笔800万两巨款将打进俄国政府的户头,另外200万两,则会存入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大贵族的户头之中。

    至此这笔生意才圆满完成,双方签字,约定好交割土地的程序,然后徐荣村去了法国。

    法国人很不高兴,他们认为大明在英国和俄国之后,才选择来跟法国进行谈判,这是有意的贬低法国的国际地位,玻璃心的法国外交官给徐荣村各种难堪,提出了各种有理、无理的要求。

    导致最后徐荣村认为法国人根本就不想承认大明国,于是他选择了中止谈判,之后去了普鲁士,普鲁士刚刚跟奥地利帝国联合打赢了一场战争,战争的对象是丹麦,因为赫尔斯坦因…石勒苏益格这个邦国的归属问题。

    这个邦毫无争议应该是丹麦的,就连丹麦新王室都是出资赫尔斯坦因公爵家族,可问题是这两个小邦又都是德意志邦国,加入了德意志联邦,他们拒绝加入丹麦,而丹麦新国王上台之后,希望将家族领地直接归并到丹麦国土中,第一借此为没什么威望的自己赢得丹麦人的热爱,毕竟他不是前任皇帝的亲生儿子,第二则是希望简化这个地区复杂的局势,两个小邦既是丹麦王室的属地,又是德意志联邦的成员,他想打破这种混乱的局面。

    欧洲跟中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制度发展模式,后世的中国人初听一国两制这种模式,感觉很有创造力,很有想象力,为领袖的高明发明敬佩不已,可不知道在欧洲国家,大一统的编户齐民,所有地区没有差异才是不可想象的,他们的历史遗留问题极为复杂,别说一国两制了,一国十几制都很正常,后来德国统一之后,巴伐利亚等邦国还拥有部分外交权,甚至连军队都拥有,这才是真正的一国多制。

    普鲁士的俾斯麦这次耍了花招,丹麦很担心德意志联邦的干涉,结果他们跟普鲁士进行的外交往来中,俾斯麦对他们各种暗示,让丹麦人认为普鲁士不会干涉,结果等他们的国王一签字,宣布两块领地直接并入丹麦国土,普鲁士立刻就跳了出来,进行各种抗议,联合奥地利开始施压,给英国、法国讲各种道理,说丹麦侵犯了德意志联邦的权力云云。

    总之丹麦被俾斯麦摆了一道,仗还打输了,直接放弃了这两块土地,一战前,法国以两块土地为诱饵,希望丹麦跟他们合作围堵德国,结果丹麦根本不想要,他们不想惹麻烦,只进行了公投,将北部地区丹麦人聚居地划入了丹麦,绝大多数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他们没有要。

    普鲁士刚刚打赢了一场战争,俾斯麦又埋下了另一个导火索,那就是两个邦国的分割问题,将来要用这个问题挑衅奥地利,从而跟奥地利开战,但那得两年后了。

    现在的俾斯麦热情迎接了对西方外交颇为生疏的徐荣村,一个外交高手,一个外交菜鸟,两个人相谈甚欢,幸好普鲁士确实无法对大明产生影响,否则俾斯麦这条老狐狸此刻就能从徐荣村这里咬下大明一块肉。

    由于没有什么巨大的利益冲突,最终签订了一份相当平等的外交条约,既没有治外法权也没有贸易特权,其他跟英国一致。

    之后是其他德意志邦国,一个个走下来,尽可能的缩短时间,谈判内容很粗略,只是大方向的问题,派驻使节等等,并不包括贸易谈判。

    因此只用了一个月,就将德意志主要邦国拿下,之后是荷兰、比利时、丹麦等西北欧诸国,最后到了瑞典,徐荣村在瑞典受到了隆重的欢迎,此时瑞典已经成了大明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因为这个国家实在是找不到合格的铁矿,本来最好的铁矿是罗定州的铁矿,佛山的工匠用这里的铁矿铸造的铁锅畅销东南亚,可是这些铁矿石用来做铁锅还可以,用来铸造大炮的话,林则徐用过,虎门炮台就是佛山工匠用罗定州的钢铁铸造的,根本不是英国大炮的对手。

    随着大明战争的持续,每年进口的铁矿已经达到了5万吨,瑞典人认为随着大明的机械工业发展,他们需要更多的铁矿,他们很有信心将大明发展成为瑞典在全世界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离开瑞典走访了西班牙葡萄牙,然后再次回到法国,法国人更不高兴了,依然没有谈成,这时候做铁路往南方行事。欧洲人是不会阻拦使节团的,这叫自由过境权,后来延伸到商业领域,这对瑞士这种没有海岸线的内陆国家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影响到生存的,所以慢慢发展出了这种外交规矩,放在中国是永远也不可能有这种规则形成的,倒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一般也是不阻拦外交使节团队的,甚至友好国家还有为对方提供物资供应的义务。

    坐火车到了瑞士,跟这个山地国家达成了外交协议,成为贸易国。从瑞士到了意大利,从意大利又到了希腊,接着是土耳其,凡事法国和瑞典顾问告诉他们有必要去的国家,他们都去。

    所以一时间徐荣村根本不可能回到国内,但是他们签订的条约提前回来了,其中就包括购买阿拉斯加的协议。

    朱敬伦相当高兴,举办了盛大的舞会,邀请了各国的公使。

    首先是庆祝大明跟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接着就说道了阿拉斯加农业的问题,朱敬伦明白的表态,说阿拉斯加是一块巨大的土地,足以养活所有大明百姓,他决定立刻雇佣西方地质学家到阿拉斯加探索,丈量哪里的耕地。

    各国公使硬忍着没有笑出声来。

    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发笑,因为这里确实不适合农业耕作,后世美国人的报告认为,这里拥有一亿亩农业用地的潜力,但是美国就是不去发展,原因很简单,发展的成本极高,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的日照时间,植物是需要光合作用的,因此哪怕一些海湾地区的气温因为暖流影响,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冷,但是要发展农业,太阳公公不给面子,就是最大的制约,除非大规模采用大棚技术,否则根本不可能种出东西来,而大棚技术实在是太昂贵,对于耕地面积不缺的美国来说,根本就没有发展必要。

    在这个时代,那就更无法想象了,所以各国都以为大明的皇帝实在是太缺乏地理常识,甚至还有人好心的提醒朱敬伦说,就不要派人去探索了,哪里实在是太远,他不好意思说去哪里是白探索。还有人建议说最好请地质学家,没准能发现金矿,就是没人提耕地的茬儿。

    总之大明的阿拉斯加国土,在这些人看来,完全是大明皇帝在没有地理常识的情况下,被俄国人痛宰了一刀。(。)

第三百六十八节 林肯遇刺() 
由于左宗棠在福健的撤退,导致福健问题瞬间就从一个军事问题,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当大明军队在福健没有碰到敌人有组织的武装的情况下,战争没法打了,治理这里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治理福建并不容易,这里的地方势力势力太强了。

    陈芝廷的态度是,往这里派驻官员。

    但朱敬伦拒绝了,他派方山去怀柔,让伍崇曜这样的来自福健的商人家族配合,邀请福健当地有威望的乡绅出任个地方官,他认为地方自治是让一个地方最快恢复稳定的好办法,任命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官员之后,朱敬伦让这些官员跟地方势力进行谈判,他希望地方团练能在他准备的文件上签字,代表他们的家族、宗族向大明国宣示效忠,可是很难,这些刚刚脱离了清廷统治的地区,一时间还无法接受改朝换代的现实,他们也担心清军打回来找他们算账。

    这是一个水磨工夫,朱敬伦不着急,他知道随着明军的一次次胜利,老百姓才会安心接受大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才会真心拥护大明,对此他不急,因为他有信心,搞经济而已,后世中国人搞经济已经是世界模范生了。

    将福健不那么严密控制的纳入领土后,下一个目标自然而然就是广西,蒋益澧没有在梧州跟明军僵持,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左宗棠的命令,或者是听到了左宗棠失败的消息,一夜之间,蒋益澧将军队撤出了三十里,之后不断撤退,一直扯到了桂林。

    明军已经连续作战了大半年,朱敬伦的意思是让大家休整到明年,在展开新的军事行动,可是军官们异常积极,轻松拿下福健之后他们心气儿很高,认为广西也能轻松拿下,因此一次又一次的请战。

    这是一件让朱敬伦很高兴的事情,他知道他已经在军队中形成了极高的威望,在一个没那么专制的军队体系中,他这种威望不是某一个军官能够取代的,因此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文官的心气也很高,也希望尽快发兵广西,主要是他们希望朱敬伦尽快登基,而朱敬伦则希望是在形势稳定之后在登基,高筑墙缓称王,所以文官也希望尽快将广西拿下,这样两广一体,防御能够统一协调,基本国土就稳定下来。

    文武心气都如此高的情况下,朱敬伦还是让大家在2月后在进攻广西,因为这一年的新年在1月27日,朱敬伦让士兵们轮换着回家过了一个年,并且给每个士兵都发了一个十两银子的大红包,并印刷了十多万份给他们家人的贺卡,上面盖着朱敬伦的私章。

    徐荣村完成了跟奥斯曼帝国的建交形成后,从埃及进入红海,做英国轮船回到了国内,但他还是没赶上过年。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朱敬伦给他举办了盛大的欢迎宴会,邀请在广州的文武百官为他庆贺,他一个商人,第一次感到了国家对他的尊重,那种感觉很微妙,难以形容,但不全都是喜悦,他还觉得有种淡淡的惆怅,这是一种世界观的改变,从此他将再也不能只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努力,而是必须将国家利益放在心上了。

    朱敬伦也没有食言,让陈芝廷起草了诏书,册封徐荣村为男爵,他也成了大明建国后,第一个封爵的官员。

    刚刚过完新年,对广西的战斗还没有展开,朱敬伦决定出访,目的地是美国。

    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外交活动,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始终没有承认大明的合法地位,伍崇曜从去年开始就在跟美国公使交涉,但是美国始终坚持认为清政府为中国唯一之合法政府。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美国此时都在反分裂,他们要是承认了从大清国分裂出来的大明国,那等于是在打他们自己的脸,对于美国来说,平定南方叛乱,才是他们此时最重要的大事。

    因此朱敬伦此去就是给美国人施压的,至于采用这么不正常的手段,还因为朱敬伦认为在未来十年内,美国将是大明最重要的一个友邦。

    美国人很尴尬,他们不跟大明建交,但是不反对贸易往来,他们不承认朱敬伦是皇帝,但不反对朱敬伦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

    作为皇帝,朱敬伦称作的是大明目前最大的军舰广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