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爆发第二个月,也就是1861年5月,林肯宣布对南方所有港口进行封锁,事实上当时北方还没有完全封锁南方的实力,知道这年年底,才完成了对南方所有港口的封锁,但依然无法切断南方所有的物资供应,否则南北战争也不会打四年之久了。

    南方反封锁的策略是走私,而且是由英国人走私,英国人建造了无数小型快速的走私船从古巴及巴哈马运来军火及奢侈品交换高价的棉花及烟草。哪怕被掳获时,走私船及货物被北方政府出售,收入归联邦水手,英国船员则获释。

    此时美国人还真的不敢得罪英国人,这等同于默认了这种走私,林肯最担心的还是欧洲国家的干涉,具体就是英法两大流氓的干涉,所以哪怕明明抓到了走私的英国船,他也不敢对英国商人判刑,哪像林则徐那么有胆子,直接就把鴉片商人抓到牢房里去了。

    但北方的封锁到底产生了效果,南方的粮食及其他用品的短缺,甚至在难返更引起了暴动,各种物价疯狂飙升。

    后世,美国政府利用自己掌控的文化话语权,拼命的将这场战争宣传为为了解放黑人奴隶二战,但就在去年7月结束的第一次牛奔河之役后,为防止更多奴隶州脱离联邦,美国国会通过一份声明,声称战争是为保存联邦而不是终止奴隶制度。

    而美国南方,则始终坚持这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他们战败了被吞并了,南方邦联的国旗,有的州甚至悬挂到了2000年以后。

    关于这场战役的起因、结果和正义性,争论的专家学者如过江之鲫,出版的专业论述汗牛充栋,朱敬伦并不关心这些,他只知道,随着南方军一直表现出来的强势,他赚到的钱是越来越多了。(。)

第三百二十节 发美国人的战争财() 
想法美国人的战争财可不容易,一般都是他们发别人的战争财,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优越了,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天敌,因此一次又一次的欧洲大战他们都能够在旁观望,大发横财。

    可能这次南北战争是其他国家发美国战争财唯一的机会吧。

    确实有大量的投机分子在炒这场战争,战争本身当然不能炒,但因为战争而造成的经济波动,则非常容易炒作。

    不管是纽约的,还是伦敦的一群金融饕餮,都加入了这场盛宴中来,伦敦人还能炒炒物资之类的涨跌,美国人则更多的是炒美国债券。

    在这场战争中,纽约从一开始的不满,到后来完全站在了美国联邦政府一边,一开始不满是因为战争阻断了纽约港口的生意,之前纽约港最大的出口物资就是来自南方的棉花。

    这时代,美国南方的出口产值,占整个国家出口的大多数,1857年的数据,美国总出口额是27。9亿美元,而单方独占18。5亿美元,占了三分之二,南方产生的关税收入就有1亿美元,因此战前南方认为自己经济状况更好。

    可事实上,南方那些奴隶主的经济能力之差,实在是让人发指。毋庸置疑,他们是财富的生产者,可是棉花价格始终控制在欧洲人手里,这个不说,他们出口的渠道,进出口的融资服务等都是美国北方提供的,纽约就是最大的棉花出口港口,结果导致棉花生产者反而欠下了美国北方大把的债务。

    所以纽约,准确的说纽约华尔街的那些银行家们,一开始是极力反对战争的,当北方政府开始让华尔街的银行家帮他们融资之后,因为不能从进出口中获益的华尔街立刻就站在了北方联邦一边。

    杰伊库克创造性的将过去只会大额发行的美国国债,分成小到五美元的小额债券分发,让原本只有大银行家能承揽的国债,普通老百姓也能投资了,他还通过各大报纸不断的宣传购买国债不但是爱国的表现,而且是也是一笔不错的投资,结果他融资的速度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到战争结束之前,他给北方政府融资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林肯花钱的速度。

    这次战争大大改变了美国这个国家,在之前美国联邦政府只是一个很弱势的中央政府,甚至无法收取税收。美国之所以跟英国打独立战争,就是因为英国人向北美殖民地征税,可当时的税率,英国人加在美国人身上的税率只有英国本土的二十六分之一,可见美国人是多么的不愿意被人征税。

    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以来,唯一的收入只有一个,那就是关税,而关税的主要提供者,就是南方,所以美国南方人担任了建国之后大部分的总统职位。

    这也是美国人刚刚建国就迫不及待的建造了中国皇后号这样的商船跑到中国来贸易,并且很快就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中国第二道贸易国,就是因为他们的政府只能依靠关税,只能依靠贸易,所以对贸易的重视程度,甚至在英国人之上。

    因为没有钱,导致联邦政府在战前,每天的政府支出只有十几万美元,可是战争打响后,每天支出很快就高达一百万美元,这种花钱的速度,让美国政府债务,从战前的9千万美元疯狂增长到战后的28亿4千6百万美元,这些钱大部分都被工业、银行业转走了,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自始至终都没有遭受战火波及,而这里恰恰又是美国的工业中心,1863年美国银行家给欧洲同行写信,说美国现在一片繁荣,而这时候罗伯特李的军队还威胁着他们的首都华盛顿呢。

    当然这近30亿美元的战争财朱敬伦也小小的发了一笔。

    战前他往南方偷偷运送了价值100万两的医用物品,由于北方的封锁政策,战争中这笔救命物资的价格暴增了25倍,伍崇曜委托的人还算给力,虽然没能在最高位抛售,但也将这批货卖到了21倍的水平,瞬间让朱敬伦获利2000万两,而且全都以黄金支付。

    南方奴隶主是真有钱,虽然他们的经济水平落后,虽然他们的经营观念落后,可是就数这种家族式几十数百年经营的家族能够攒下钱来,想一想十三行的行商就知道,每一个大奴隶主的庄园豪宅中,都储存着大量的奢侈器物,和平时期大量的金银首饰只是他们用来在舞会上炫耀财富的工具,战争中被狂热的爱国热情鼓舞下,大批奴隶主将黄金捐献了出来。

    这笔黄金中有一部分就落入了朱敬伦的腰包,或者说代理人的手里的,美国代理人的能力和美国的混乱,大大超出了朱敬伦的想象,在战争期间,他竟然能将这笔钱平安的从南方首都运转到了纽约。

    据说只要有需求,甚至连伦敦,都有办法汇款,当然一定的手续费还是要的。

    等这笔钱到了纽约的时候,已经缩水到了2000万两,价值3000万美元的黄金,至于纸笔由于林肯得到国会授权开始印刷没有保证金的绿背美元钞票之后,已经跌倒了40%,此时只需要用面额40%的黄金,就能购买到100%面额的钞票。

    可这时候一般人是不会用黄金购买纸笔的,谁都知道,一旦战败,这些林肯纸笔就是一张废纸。但朱敬伦的代理商,几乎将黄金全部换成了纸笔,原因很简单,此时美国联邦政府在发债券,朱敬伦半年前知道他们能把黄金偷运到北方后,就指示纽约的代理人福布斯,将这笔黄金统统换成纸币,然后用来购买债券。

    之所以这么决定,初衷是担心这笔财富的安全,朱敬伦也不敢保证,伍崇曜的这个兄弟会不会见财起意,当年潘家还跟美国人打过债务官司呢,最后还不是被他们赖账了,他可不想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于是他一边让福布斯将黄金换成纸币,一边给林肯写了一封信,表示在这场战争中,广东坚决站在美国北方一边,没提奴隶制的事,只对林肯说反对国家分裂绝对是正义的,所以广东地方决定权力支持美国北方,并将自己存在纽约的3000万美元的黄金,统统用来购买美国债券。

    所以买美国国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险起见,通过美国总统背书,让福布斯想黑那笔钱也不敢黑。

    但是福布斯毕竟是一个精明的投机商,他年纪轻轻就能在中国发一笔财,绝对不是因为拜伍秉鉴做干爹的侥幸,自身的能力才是根本,如果真的是一个没能力,大概伍秉鉴也看不上他。

    福布斯先将黄金高价换成了7500万美元,然后用这些纸币来购买债券,因为此时债券是用纸币计算的,而纸币的价格就跌倒了40%,因此此时这笔黄金可以用0。4美元购买1美元的债券,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债券是用黄金来偿付本息的,也就是如果北方能够获胜,通过这一手,朱敬伦就净赚了一倍,至于美国有没有那么多黄金来付账,这个时代美国可是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国,旧金山的淘金热产出了40多亿美元的黄金,有这笔硬通货做基础,美国政府的金融信用就是值得相信的。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联邦政府是不是会取胜。

    但朱敬伦给福布斯的指令是,建立在北方联邦获胜基础上的操作,福布斯不管朱敬伦的判断对错,他就按照这个预期进行操作,当罗伯特李的军队开进到华盛顿的时候,债券价格就下跌,那时候福布斯帮朱敬伦吃进,当罗伯特的军队被打退之后,债券价格立马就上升,福布斯就帮助朱敬伦抛售,通过这笔买卖,已经帮朱敬伦将最初的7500万美元债券,变成了1亿美元,而且依然在按照一定的幅度攀升着。

    发美国人的战争财让朱敬伦心里十分舒畅,而且发美国的战争财可不止在美国能发,在欧洲同样能发。

    在英国伦敦的第一笔收益,就是第一次棉花暴涨,朱敬伦用30万两银子作为保险金,购买的300万两棉花期货暴涨一倍,这种靠消息赚的钱,是不可能一直做下去的,因为战争爆发之后,在炒作就失去了意义,即便是涨价,市场也是一步步涨价,又有英国政府控制,差价绝不可能达到一倍。

    第二笔获利是,朱敬伦之前通过一年时间,在英国囤积的纱布等医疗用品,在伦敦囤积的货物,当然是卖给拥有制海权的美国北方了,但是因为有制海权,加上本身就有强大的工业生产力,所以他们出的价格并不算高,30万两囤积的货物,只卖出了5倍的价格,刨去仓储等成本,获利只有100万两。

    第三笔获利是,向英国各大兵工厂在战前紧急订购的枪支大炮,用30万两作为定金,可以采购300万两的武器,紧急订购的这批武器,短期占据了英国正规兵工厂的所有产能,此时美国人要来英国购买武器,就只有向朱敬伦采购了。

    本来朱敬伦给这批货的最低定价是5倍价格,这还是考虑了美国人自己就能成产武器,欧洲大陆国家也可以生产的原因。但此时整个欧洲大陆加起来,也没有英国的工业能力强,根本就没有大批量提供的可能,所以朱敬伦认为,自己出一个5倍的价格,美国人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他们连独立战争时期的老式步枪都启用了,绝对需要采购新式武器,历史上,他们在英国购买了40多万只步枪。

    朱敬伦本来对武器装备寄予厚望,可是后来英国人教会了他什么才是资本家的信用,在美国人将采购价格提高到三倍的时候,英国兵工厂违约了。他们退还了朱敬伦双倍定金,然后将原本给朱敬伦生产的武器装备,转手就卖给了美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