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海无限镜花缘-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则天已然金丹期有望,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要登基做女皇帝,其中必定另有隐情,十之七八涉及到宝镜的秘密。

    这些猜测无法对外人说,唐敖收拾心情道:“李孝逸的三十万大军对我们来说如鲠在喉,必须击溃李孝逸的人马天下人看到气运在我们这边,国祚在我们这边。”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三十万大军如何击溃?扬州军满打满算才十万余人,又不占据天时地利,这一仗不好打呀!”

    唐敖摸了摸腰间的储物袋,嘴角弯起的弧度越来越大,自信满满道:“骆兄放心,击溃李孝逸的三十万人马轻而易举,我们这就去见英国公。”

    中军大帐内争吵声十分激烈,李敬业面沉似水,冷眼看着众人唇枪舌战。

    魏思温等人建议火速进兵直取庐州,迎接庐陵王的王驾。

    薛讷程务挺等人极力反对,认为此举乃兵家大忌,实乃取败之道。

    双方僵持不下,李敬业觉得都有道理,不知道该赞成哪一边的想法才好。

    僵持之际,唐敖和骆宾王撩帘而进。

    李敬业起身道:“唐大人来的正好,不知唐大人是赞成庐州接驾还是绕道西取洛阳?”

    唐敖是李显的潜邸从龙之臣,年少而居高位,加入匡复大业以来,先击败都梁宫的刘行举,后拔除北芦雄关解扬州之困。

    在扬州军中威望日隆,唐敖的建议无疑会左右许多人的想法。

    唐敖朝众人拱手为礼:“诸位大人,天子蒙尘身陷庐州,为臣子者自当身先士卒杀身以报,然,李孝逸屯兵均州,好似猛虎眈眈,我军现在兵进庐州好比落入牢笼,(ukanshu.o)非取胜之道。”

    薛讷程务挺等军将见唐敖如此言语纷纷附和,觉得唐敖虽然是文官但懂得兵家战策,不似魏思温等人死读书想当然,要把扬州军拖入死地。

    魏思温反驳道:“我等起兵的目的为何?是不是匡复庐陵王的帝位?辅佐李唐江山?如今庐陵王就在二百里外的庐州,我等视而不救让天下人如何看待?岂不真成了武曌口中的乱臣贼子?”

    李宗臣接口道:“魏大人说的没错,我等绝不能辜负了庐陵王的企盼,更不能让天下人嗤笑,李孝逸虽然拥兵三十万,不过土鸡瓦狗尔,为何在均州裹足不前?还不是怕与我军正面相撞落得万世骂名吗!百年之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他李孝逸可也是高祖皇帝的堂侄呢!”

    “书生之见。”

    “义气之言。”

    薛讷和程务挺同时开口反对李宗臣的谬论,李孝逸乃军中名将,如此明显的以逸待劳之策,魏思温李宗臣等人看不出来?这几人没有读过孙子兵法吗?

    薛程二人已经和几个文官争执的口干舌燥,带兵打仗他们俩眉头不皱身先士卒,但是辩才方面实在不是书生的对手。

    不禁把目光都落在了唐敖身上,希望唐敖能让魏思温等人放弃进兵庐州英国公做出正确的决定。

    不料唐敖却开口询问二人:“两位将军,如果我军主动进攻李孝逸,不知如何布置对我军最为有利?”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94章 知兵事() 
李孝逸的三十万大军不可能聚在一处,扬州军早已打探清楚,李孝逸亲率精兵十万屯驻均州城。

    副将马敬臣手下数万兵马驻守在汉水南岸的武当山附近,其余兵马被雷仁智等将领布置在谷城。

    三地恰好是个口袋形状,又互为犄角易守难攻。

    薛讷拿起众人面前的茶盏,书籍等物,简单的排摆起来:“三地看似互相支撑布成了口袋阵,但实际上因为汉水贯穿均州全境,马敬臣所部被汉水阻隔在南岸,在和李孝逸的中军,雷仁智的谷城守军,联络上有一个时间差,如果我军集中兵力速战速决,有八成的把握可以在李孝逸和雷仁智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将马敬臣所部击溃。”

    程务挺补充道:“李孝逸看似拥兵三十万,可兵力分散三地,各地驻兵与我扬州军的兵力持平,甚至略有不如,我军唯一的胜利机会,就是逐一击破,不给李孝逸统筹用兵的机会。”

    唐敖看到薛讷用一条腰带表示汉水,指着代表马敬臣所部的茶盏问道:“两位将军,有没有办法游而不击,或者取得小胜逼迫马敬臣的人马退回均州?”

    “我军可以先行占据武当山的高地,居高临下压迫马敬臣所部,再挑选精兵近万人假装扬州军主力,或许可以迷惑马敬臣,将其吓退回均州。”

    唐敖又指着代表雷仁智的一本书,拿起来放到均州位置:“同样的道理,将雷仁智所部逼退回均州,应该也不困难,只要将这三十万大军压迫在均州一地,然后截断李孝逸的粮草供给,李孝逸必然兵败在此。”

    唐之奇,李敬猷等人执意直取庐州,迎接李显入扬州军中,除了名分大义,以李显的帝位令天下之外,没有私心怎么可能?

    有道是功高莫如救驾呀!

    可是唐敖的想法也是够狠,断绝李孝逸的粮道如果成功,李孝逸的三十万大军只要缺粮超过三日必定引发军中哗变。

    计狠莫如绝粮,众人看唐敖的眼神不禁有些异样,皆发现唐敖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拔除北芦关后,整个人有些沉默。

    当然了,在某些人眼中是变的阴鸷人非常不舒服。

    李敬业毕竟是军中统帅,等唐敖说完环顾左右道:“诸位对唐侍郎的计策还有异议吗?如果没有的话,本官就分兵派将了。”

    李敬业心中赞同薛讷和程务挺主动出击的想法,但是一干文臣极力反对,他依仗的又是文官的,自然不好轻易表态。

    唐敖的三言两语驳斥了唐之奇李宗臣等人的幼稚想法,李敬业当即趁热打铁准备对李孝逸用兵。

    李孝逸不但是李唐宗室,而且在与吐蕃的两次作战中取得了胜利,被誉为名将。

    可李敬业没有把李孝逸放在眼里,二人互相熟悉的很,李敬业深知李孝逸的性格。

    只要几次作战失利,哪怕只是小败,也会让其在惊骇中逃命,唐敖绝粮之策都未必能用到。

    在李敬业的支派下,尉迟昭和薛畅领兵三万进抵武当山,想方设法迫使马敬臣退兵回均州。

    韦超,夏侯瓒领兵两万绕道谷城,在谷城以北压迫雷仁智所部,寻机而动。

    李敬业自领其余兵马直取均州,在给予李孝逸压力的同时,迫使李孝逸调侧翼的兵马回防均州,达到扬州军将其聚兵一处的设想。

    李敬业分兵完毕,手捋须髯笑看唐敖:“唐大人这次依旧充任监军之职,不知道唐大人想去哪一方监军?”

    唐敖看着桌案上凌乱的“地图”,

    手指落在了武当山位置:“还是去尉迟将军军中吧!武当山上有太宗皇帝敕令修建的五龙祠,希望不会被战火毁坏了。”

    避免五龙祠被战火损毁是假,以防万一是真。

    据唐敖从张果老口中得到的消息,武当山上也有大唐的修炼者隐居,最知名的当属司马承祯和杜光。

    不知道二人是否真的投靠了武则天,如果变成敌人,那么两个修炼者对扬州军的威胁巨大。

    所以唐敖到尉迟昭和薛畅的前锋中监军,并不是因为和二人关系亲近,但是此举在别人眼中会造成什么心思想法,唐敖并没有意识到。

    尉迟昭和薛畅最为兴奋,唐敖作为监军非但不胡乱插手兵法布置反而还身先士卒,非常鼓舞士气。

    而且军中早有盛传,只要是唐侍郎监军无论打什么仗保证马到成功大获全胜。

    扬州军这边缓缓向李孝逸大军靠拢的时候,均州城的王府内,李孝逸也没有闲着。

    夜深了仍然召集终将议事,正如唐敖所料,三十万大军的粮草问题乃是重中之重。

    李孝逸看着支度使薛克构:“薛大人,第二批粮草什么时候能够押送到均州?军中存粮只够十日食用,一旦粮道被劫我军危矣!”

    薛克构躬身道:“大将军放心,第二批十万石粮草今天已经押运抵达,粮草方面本官可以用项上人头担保绝不会出问题,大军断粮一顿,大将军即可取我人头。”

    李孝逸闻听粮草无忧,眉头略微舒展:“马敬臣和雷仁智今天的动向回报了吗?扬州军仍然没有异动?难道一直耗在原地裹足不前?”

    “据细作回报,扬州军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有人主张进兵庐州迎接王驾,有人提议绕道西取洛阳,逆贼李敬业难以抉择,全军上下人心浮动……”

    身为监军的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微微笑道:“逆贼李敬业自负是名将之后,能征善战,没想到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罢了,拖延的时间越长,扬州军覆灭的就越快,我等加官进爵就在眼前啊!”

    李孝逸瞥了魏元忠一眼,李敬业如果真的这么好对付,他会选择以逸待劳吗?

    三十万大军对付十万余人的扬州军,以逸待劳说的好听,实际上是李孝逸不敢与扬州军交战。

    因为他不敢失败,即使是一次小败,朝廷中那些奸佞的弹劾奏折,只怕会像雪片一样送到太后娘娘面前吧!

    李孝逸身为李唐宗室,对政治的敏感非常人可比,武则天称帝势在必行,剪除异己排挤宗室是首要之举。

    偏偏任命他为大将军,扬州道行军大总管,背后有何深意他还看不明白,但是一旦兵败,掉脑袋的绝不会只他一人。

    魏元忠见李孝逸沉默不语,说道:“大将军,天下承平日久,逆贼李敬业反其道而行,相信天下人都在等着此贼败亡的消息,大将军何不引兵出击?大将军可知朝廷上已经有言官对大将军以逸待劳大为不满了吧?”

    对这位监军大人李孝逸不敢得罪,魏元忠此言是自己的建议,还是太后娘娘的心思,李孝逸琢磨不透,更不想在军事上受其摆布,借口天色已晚散了众将。

    李孝逸回到书房,嫡系心腹后军总管苏孝祥等候多时,茶水添了数次早已寡淡无味了。

    看到李孝逸回来,苏孝祥起身后抻着脖子朝门外打量,见周围无人轻轻的把门关上。

    “长安城有了变故吗?”李孝逸见苏孝祥如此小心翼翼,一直都不安稳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苏孝祥躬身施礼道:“大人,太后娘娘已经接受禅让,答应了文武百官的上表劝进,天下江山改旗易帜就在眼前,大人如何决断需早做打算啊!”

    李孝逸脸色一暗,颓然坐下道:“委实难办,不好抉择,本官还是挂印而去吧!”

    身为李唐皇室宗亲,却要眼睁睁看着江山变色出个女皇帝,w。ukanshu。)李孝逸的内心仿佛油烹般难受。

    苏孝祥沉声道:“大人此言差矣!挂印而去就能超脱事外吗?大人性命岂能操控在他人之手,如今太后娘娘登基称帝已成定局,摆在大人面前的无非是两条路。”

    “说来无妨。”

    “大人乃是高皇帝的堂侄,拥有郡公的封爵,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在此国难关头自当挺身而出,如今大人拥兵三十万,不如直下庐州拥戴庐陵王复位,功高莫如救驾,之后与李敬业合兵一处转进洛阳,匡复帝业指日可待。”

    李孝逸的眼皮不受控制的乱跳了几下,沉默半晌道:“另外一条路呢?李敬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