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8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晋陵又该怎么办?”尉迟炽繁不放心的问了一句。

    “金陵书院已经筹办女学,等开春就可以入学,女学所教授者,琴棋书画之外也有诗书古籍,到时候保不齐还会邀请你们过去讲一讲呢。”李荩忱不由得哈哈笑道。

    zwqiushu

第一五九九章 调皮的陈宣华() 
既然李荩忱想要让女人也站出来承担一些社会压力,借以解放社会生产力,那么女学也会不可避免的应运而生。当然了李荩忱也好,金陵书院主持工作的山长萧琮也罢,也不敢太过分了,女学主要还是教授一些文学和琴棋书画这些大家闺秀的必备技能。

    至于之后是不是能够有所突破,那还要根据形势来看。

    想到了什么,李荩忱又转而看向乐昌,“当年乐儿在建康府之中,也是有口皆碑的才女啊,到时候女学之中说不准又会多了一位皇后娘娘来充当先生呢。”

    乐昌俏脸微红,好汉不提当年勇,更何况当年自己的那个才女更多的是因为同行衬托,真的和自家夫君这种出口成章的人物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姊姊当初在建康府,单纯论诗文也是一等一的,这是大家都晓得的。”陈宣华此时也帮腔,不过旋即她的话里更多了几分戏谑,“当时姊姊还说了,只有遇到诗文能胜过自己的年轻后生才能嫁,闹得父皇当时以为姊姊这辈子都嫁不出去了呢!”

    乐昌狠狠的瞪了陈宣华一眼,上一次你诓骗我去你的寝宫,结果被李荩忱来了个大小通吃的事情还没有找你算账呢,而陈宣华则向着乐昌吐了吐舌头,要不是因为那次,你现在肚子里还怀不上呢,而且更不要说陛下会有机会和你谈心,最终把那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姐妹同心,对方心里所思所想,只是看眼神就能够明白,乐昌又狠狠的剜了陈宣华一眼,真的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自从陈宣华从小郡主摇身一变变成后宫的妃嫔,乐昌自然就不太好继续和之前那样像个家长一样管她,而陈宣华也是有恃无恐,叛逆期的小姑娘仗着李荩忱不会把她怎么样,当然不再怕自家姊姊。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她知道乐昌同样不舍得把她怎么样,所以也就是招惹招惹乐昌,别的后宫姊妹,除了一向看不对眼的杨妙之外,一个个当然是笑脸相迎。

    所谓“巴掌不打笑脸人”,陈宣华本来就年纪小,再加上平日里一向不会惹是生非,所以尉迟炽繁等人无论是出于爱护之心,还是不堪僧面看佛面——得给乐昌面子,都不会把陈宣华怎么样,因此后宫之中要说过的最开心自在的,肯定还是这个小丫头。

    这中秋赏月,虽然算不得什么正式的场合,但是身为后宫妃嫔,吐舌头、做鬼脸,陈宣华却也是独一份。

    “孙思邈那边进展如何了?”李荩忱看到了对着乐昌做鬼脸的陈宣华,不由得摇了摇头,一巴掌拍在了她的小脑瓜上,当然并没有真的用力。别人可以不看僧面看佛面,李荩忱可不用,可得提醒一下这个小丫头,不能把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忘了。

    年轻人切莫浮躁。

    陈宣华顿时露出为难的神情:“陛下”

    李荩忱皱了皱眉:“进展不善?”

    孙思邈当初可是拍着胸膛承诺,豪言壮语也没少说,李荩忱相信他肯定不会是那种只能动动嘴皮子的人,难道是遇到了什么就连这名流后世的神医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么?

    毕竟李荩忱不是学医术的,如果孙思邈真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李荩忱不见得就能给他解决了,要真的论在医学上的造诣,李荩忱和孙思邈当然不在一个档次上的,他只不过是因为有后世的经验,所以能够在某些环节上提点一下。

    而陈宣华旋即笑嘻嘻的说道:“当然不是,昨天孙大家就已经掌握了做手术的技巧,现在就等着什么时候可以真刀真枪的试验一下了,尤其是陛下上一次所说的尽可能的把酒提纯,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工部那些家伙被孙大家压着埋头苦干了半个多月,可算是找到了合适的办法,不过这似乎也跟着便宜了不少酒鬼。”

    李荩忱点了点头,既然要提炼出来浓度合适的酒精,这个过程中肯定也会促进大汉酿酒业的发展,这是意料之中的。而孙思邈在上一次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大多数手术的技巧——既然华佗当年有胆量直接给关羽和曹操动刀子,那就说明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外科医术也并不是一窍不通。

    真正让孙思邈犹豫的还是消毒的方法,没有合适的消毒方法,那些身体强壮的人尚且能坚持过去,身体虚弱的人光是伤口愈合时候的发炎就足够他们喝一壶的了,更何况手术过程中还有可能因为缺少消毒措施而造成感染,那更是要人命的。

    同时还有手术时候麻醉的事情,毕竟不能让患者咬着根木棍就上手术台在,这样的办法在军中尚且管用,这帮大老爷们要是喊疼的话,甚至觉得自己不够爷们,但是和之前的消毒也是一个道理,能用在士卒身上的简单办法,自然不能用到普通人身上。

    不过好在记载华佗医术的青囊书被付之一炬,但是这个时代距离三国末年并不算远,口口相传下来的医术还是有的,孙思邈到底还是学医的,很快就根据从民间搜集来的只言片语和一些碎片式的文献记载,总算是把华佗的麻沸散给重新发明出来了。

    因此实际上孙思邈面对的问题实际上并不算大,解决了在情理之中,解决不了倒是出乎意料,果不其然,陈宣华这个小丫头很快就演不下去,如实招供了。

    “你这个小丫头诓骗朕?”李荩忱佯装生气。

    陈宣华顿时扑到李荩忱怀里撒娇,和刚才的小晋陵、小沧海如出一辙。

    李荩忱一脸黑线,儿子闺女这样也就算了,你怎么也这样,不管怎么说你也是当小妈的好不好。

    不过这丫头虽然让自己和乐昌惯得有些调皮,似乎还没有长大,甚至都没有为人(和谐)妻的觉悟,但是至少她做事上并无什么差错,甚至药房在她和杨妙的合力打点下发展得有声有色——这两个小丫头也都是识大体的,有矛盾也绝对不会带到药房之中。

    而且她们两个之间的矛盾现在也早就没有这么尖锐,反倒是有时候同气连枝,这同气连枝也是被逼无奈。

    

第一六零零章 谁能同去() 
毕竟李荩忱一手提起来一个丢在床榻上并且摩拳擦掌的时候,陈宣华和杨妙这两个经验一点都不丰富的小丫头,要是再不同气连枝,恐怕会被大灰狼吃的连屁都不剩。

    所以小姑娘童真未泯,调皮一些李荩忱也就不管了。

    历史上的陈宣华,先是以待嫁公主的身份入掖幽庭,后来又辗转于杨家父子手中,个中艰辛苦楚、步履维艰,恐怕只有亲自经历的人才能知道,所以现在既然一切都已经改变,那李荩忱出于怜惜的心态,也会惯着她。

    可欺瞒君上,也是“大罪”。

    当下李荩忱在她的小屁股上轻轻拍了一下,陈宣华很识相的呼痛,好像李荩忱真的拿着板子抽打一样。

    而乐昌无奈的说道:“宁儿,别总和陛下打闹。”

    这么多人在这里看着呢,你们两个不要这么打情骂俏。

    陈宣华笑嘻嘻的分开,自家姊姊是要出面给自己解围了,那就不用担心陛下和自己算账。

    乐昌倒不是主要为了给这个欠揍的妹妹解围,主要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待到来年开春之后北上,陛下打算让谁跟在身边?”

    来年开春之后,大汉准备北伐,这甚至已经不算是什么秘密。

    这么大的军事行动,大汉必然要提前开始准备,大量兵马向北调动、粮草器械等等汇聚,再加上往来传令骑兵、快船在大道上、运河上比比皆是,所以就算是想要隐瞒也根本隐瞒不住。

    更何况就算是大汉真的要隐瞒,北方的敌人难道就会因此而掉以轻心么?

    不会的。

    作为曾经主持过灭国之战的宇文宪,可不是陈叔宝、宇文赟那样得过且过、只知道饮酒作乐的废物,而他麾下的尉迟迥和王轨等人,也足以称得上是当世名将,因此这些年固然北周很难组织起来对大汉的进攻,但是厉兵秣马、整军备武的事情却是一点儿都没有少做,如果大汉天真的以为自己小心翼翼的聚集兵马就不会被北周察觉到什么,那就太小觑自己的敌人了。

    同时对于大汉来说,也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必要,大汉这一次是举国之力北伐,身为陛下,李荩忱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场战争磨砺他的军队并且最终一统中原;年老的官员们指望着尽快完成这一战,在自己有生之年也算是看到南北一统,同时也在史书上自己的传记上留下为统一做出贡献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年轻的官员和将领们都渴望着能够建功立业,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晋升的依靠,随着大汉功劳考核制度愈发的严谨和完善,只是凭借自己的出身或者之前作出的什么贡献,可不能作为自己之后继续向前走的依靠,只有功勋和战功,才能够帮助自己继续向前。

    南洋之虎勋章的熠熠光辉,可不只是让南征的将士们感到骄傲,也让那些没有参与到南征之战的将士们期望着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杀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这样的荣耀。

    同时,已经逐渐成为大汉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商贾和工匠们也都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场大战找到新的机遇。

    更不要说大汉军方对于战争,从来不会厌倦!

    所以朝廷要北伐,甚至就在这两年内、甚至就在来年开春就要北伐,这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街头巷尾、左邻右舍多多少少都曾听说过。而这也让整个大汉社会上下愈发的同心协力。

    如果说大汉和之前的历朝历代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大汉给了每一个生活在这片穹宇下、受到赤色龙旗庇护的百姓们认同感和归属感。任何一个大汉人,只要还在大汉的土地上,哪怕是背井离乡,也不会真的觉得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冰冷的地方,因为这里依然还是汉土,还是家乡。

    百姓们能够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一切让自己成为大汉的一份子,大汉离不开他们每一个人,而他们每一个人也已经愈发的离不开大汉。

    大汉要一统中原,要结束这三百年的分裂,让天下再无战火,对此百姓们只有支持。

    他们也受够了战争,他们渴望着和平的到来。

    因此大汉要北伐,整个国家机器快速运转,甚至已经足够影响到边边角角里的每一个百姓,比如他们的吃穿用度受到了官府尽可能宽泛的管控,比如他们的税收监察更加严格,又比如一些北方边境城镇的宵禁时间更长、大街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巡逻队伍,但是百姓们对此却少有怨言。

    因为他们知道,北伐的成败,不仅仅关乎到朝廷的生死存亡、关乎到国家的平安与否,也关乎到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乃至性命,就算是为了让战乱不再来临,他们也要全力支持。

    百姓们尚且如此支持朝廷、支持陛下,乐昌她们当然也不能落后。

    来年开春之后,大汉必然要准备北伐,李荩忱肯定不会在建康府里稳坐钓鱼台,御驾亲征是必然的,看他这几年老实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