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8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南方商贾共同控制生产或者开发的,所以朝廷从中受益颇多,总算是将之前的亏空一并弥补上来了。

    这其中,朱崖特产的布匹产自于朱崖上土生土长的黎族人之手,黎族人似乎在织布上颇有心得,织布技术竟然还胜过江南,因此朝廷在积极展开和黎族人的合作同时,也开始引入黎族人的织布技术,甚至直接引入黎族人。

    很多江南工坊现在已经开始任用黎族人作为技术工人,生产出来的布匹质量和花色上都胜过其余家,一时“洛阳纸贵”。

    对于这样的现象,李荩忱当然是默许的,通过在织布技术上的交流,大汉的人快速涌入朱崖,让这个曾经的避风港已经变成大汉在南洋上的重镇,同时又能加快大汉和黎族之间的融合。

    历史上虽然朱崖一直和华夏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到了宋元时期甚至已经把朱崖纳入版图之中,还设立了儋州等地,但是实际上一直作为流放官员的地方,比如可怜的苏轼,对本地的土著并不能算重视。而到了宋末元初,黄道婆将黎族的织布技术带到了江南,才第一次让华夏意识到远在南海上的海岛上,竟然还有这么一个拥有一流织布技术的民族。

    现在大汉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若是能够积极吸纳黎族在织布方面的人才,自然就能够填补大汉在纺织这一块的缺陷,尽快的改进大汉的纺织机械,腾出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

    甚至随着女性走入工坊的社会风潮开始流行,大汉可以建立起来由女性操控的机械化纺织生产流程,这样至少纺织工坊之中几乎就用不到男人了。

    衣食住行,民之根本,衣着为首要。光是现在大汉各地的纺织工坊里面,就有成千上万的男性劳动力,如果能够把这些劳动力解放出来,自然又能够解决一些地方人手不足的问题。

    李荩忱从来不敢幻想目前这些问题都能够一次性解决,所有都得脚踏实地的一点一点的来做。现在大汉已经进入初级工业化的进程,只要想办法尽可能的发挥器械的作用,那么总是能够一点点的节约出来劳动力的。

    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随着商贸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林邑贵族的搜刮,现在朝廷又有钱了,自然各地的基础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就在上个月,朝廷修通了从建康府连接吴郡再连接会稽的大道,这条大道的规格在南朝普通的官道之上,虽然不算笔直,但是在修建标准上已经尽可能的向秦代的直道靠拢,而且道路上全部事先勾勒车辙,这样就能够让马车沿着车辙更加快速地前进。

    通过这条大道,将建康府到会稽郡的时间缩短了至少三分之一,极大的加强了建康府朝廷中央和江南几个主要粮食产区和商贸中心的联系,当然了也是为了加强朝廷和东南士族传统控制区的联系。

    现在的东南士族虽然已经分崩离析,但是李荩忱可一点儿都不敢掉以轻心。

    而和这条大道并行的,则是开挖运河的任务,运河从会稽郡开始,向北一路经过吴郡,沿着胥溪(今苏州胥江河道)进入太湖,最终抵达京口,而另一条运河则规划着沿着古代吴越时期开凿的邗沟从广陵北上抵达淮南的钟离。

    这条运河将南方商业最发达的会稽和淮南的军事重镇钟离联络起来,路上经过的吴郡、建康府、寿春郡、梁郡等等也都是大江南北两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说起来会稽郡的繁华也是拜这些年发展起来的海运所赐,由于陆地上路途不顺,所以从南方来的货物一般在番禺或者晋安(今福州)等地卸货换装小船,或是从番禺经过灵渠北上荆襄腹地,或是再经过海路向北抵达会稽乃至抵达江阴。

    久而久之,经过战火之后重生的会稽成为了江南又一繁华重镇,这和后世宁波凭借海运的崛起倒是有些像,毕竟这个时代的海岸线就在会稽(今绍兴)一带,宁波那里大部分还在海平面以下。

    因此只是通过一条道路已经很难满足南方海上来的货物向北方的转运,对于运河的需求非常急迫。

    相比南方运河是为了经济上的需求,从京口继续向北修建的运河,则更有军事上的意义。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 
早在春秋的时候,后世褒贬不一的吴王夫差,为了能够尽快向北转运兵马,就开通了邗沟运河连接大江和淮水。

    通过这条运河,大江和淮水才算是第一次联系到了一起。

    南北朝以来,双方沿着淮水没有少展开拉锯,一直到后来吴明彻北伐,淮水南岸才算是落入南朝手中。而为了加强对淮南的控制,南朝也没有少下功夫,诸如钟离、梁郡等重要沿线城镇,都经营的如铁桶一般。

    但是有一个问题便是从南方向北运输兵马粮草之类的,却总总因为道路年久失修而受困,若不是淮南军队已经积极地进行开荒等等,恐怕早就支撑不住了。

    让淮南军队守住防线,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还是足够的,但是想要让淮南军队凭借这样的自给自足凑够粮食北伐进攻敌人同样坚固的淮北防线,就未免强人所难了。

    因此建立从江南这主要粮食产区到淮南这军事前沿的需求一直以来都很强烈,上一次大汉入关中之前李荩忱巡查淮南前线,就曾经经历过先乘舟再换马车的舟车劳顿之苦,只不过朝廷后来大举进攻关中,淮南这边的优先度自然就没有那么高,这件事虽然提上了日程却久久没有落实下去。

    大汉入关中之后,朝廷有所富余,便开始着手修建这条运河,并且运河已经在七月份修通,中秋节之前已然正式通航。

    有了这条运河,大汉的内河水师终于不用再冒险经过外海进入淮水,随时可以通过运河入淮水支援淮南大军的作战,从而为内河水师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同时来自南方的秋稻也源源不断的送入淮南前线的军营之中,足够支撑淮南军队为来年的征战做准备。

    新的道路和新的运河修通,无疑为其余各地做了榜样,现在各个主要州府之间相互联络的道路正如火如荼的建设着,眼睁睁看着南方各个地方州府都在新建道路上受益颇多——货物的快速流通降低了货物转运成本,沿途州府物价大幅降低,百姓们高兴,州府官员自然也就等于白捡了政绩。

    这种“何乐而不为”的事情,自然让各地州府开始更加积极主动的修建道路。

    如果说之前秦代修建直道劳民伤财,因此引起了百姓的不满,那么现在大汉修建新的道路,在保证政治和军事目的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经济因素,道路为百姓带来了新的福利,就算是短期内税收可能稍微调高、居住环境变差,百姓自然也能为这种长期内有大好处的事情做出让步。

    任何一个能够在历史长河混了五千年而延绵不绝的民族——好像也就华夏这一家——绝对不会目光短浅,为子孙后代谋福利,本来就是华夏民族的天性。

    没有人想要在明知道的情况下还损害自己后辈的利益,哪怕是自己吃点亏、受点苦,如果真的做了什么害人害己的事情,那是要被左邻右舍在背后戳脊梁骨的。

    各地道路的快速修建,自然是为大汉之后调动军队和粮草提供了绝佳的便利,至少汉军不至于和原来进攻岭南那样,全军上下眼巴巴仰仗着一条灵渠过日子了。

    当明月从屋檐上升起的时候,李荩忱收到了从江陵到襄阳的道路修通、从巴陵连接长沙郡的道路也马上要完工的消息,他由衷的舒了一口气。

    通过建设这种高速路网,将会让大汉的各个地域更加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而再加上商贸网络、文化网络、军队调动等等或明或暗、或虚或实的关系网络影响,大汉将会越来越难出现某个地方割据独立的现象,因为每个地方都已经融入到了大汉整体的产业链当中,没有了从别的地方来的廉价原材料和另一个地方的高价收购,任何一个地方的产业都不可能独自存在。

    而随着大汉各地对商贸和工业的依赖加深,一个地方脱离大汉,那么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动荡,百姓也好,名门望族也罢,都不会答应。

    李荩忱通过这些网络,最终完成对大汉每一个角落的控制。

    朝堂上不少臣子在看到新道路的修通之后才如梦初醒,只不过天下熙熙攘攘,已经都在陛下和朝廷的掌控之中了,无论是怀着怎样的心思,都不能影响李荩忱真的将天下从世家的手中连根拔起,最终收入自己的囊中。

    前几天科举秋试第一场,看着那些来自大汉各地的士子们年轻的面容和自信的神情,便知道不只是天下的利益、天下的军心和民心,便是这天下的人才,也都是陛下的了。

    放下奏章,李荩忱似乎才从自己的构想之中回过神来。

    身边有小孩子的欢笑声,晋陵小丫头正带着几个已经能蹒跚学步的弟弟妹妹抢着去吃新鲜出炉的太师饼。

    太师饼是江浙沪一带百姓在中秋的时候用来祭奠商代忠臣、太师闻仲的,从商周时期就有这个风俗,饼圆馅甜,风味不一,类似于馅饼,被认为是从唐代出现的月饼的前身。

    从新元二年年初回到建康府之后,李荩忱这个天天外面跑的皇帝陛下总算是消停了一年多,而这一年里他也没有少辛勤劳作。

    萧湘、徐素和沈婺华已经先后为他诞下子女,让大汉的皇子公主群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而那些原本天天为大汉皇家子嗣问题担忧的老臣们,也总算是眉头舒展。

    大汉,算是后继有人了。

    加上之前的晋陵公主和李沧海,现在李荩忱已经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如果再算上刚刚怀上的陈月仪、孔望仙和杨丽华——为了免得给后人街坊之间的八卦留下什么把柄,李荩忱还是故意的多等了一段时间,否则以他耕作的能力,不会这么长时间还怀不上。另外乐昌的小腹也微微隆起,皇后娘娘身先士卒,已然有了第二胎。

    至于张丽华现在李荩忱身边得力的女官都被尉迟炽繁征调的干净,李荩忱真的不敢让剩下的这唯一一个休产假了,否则恐怕李荩忱真的要押着陈宣华和杨妙两个来当女官了。

    

第一五九七章 但愿人长久() 
以这两个快被后宫宠坏了的小丫头性子,当女官真的会出事的。

    而元乐尚这一段时间一直跟着尉迟炽繁在外面为义学和慈善堂的事情奔波,李荩忱好久都没有牵过元乐尚的小手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耕耘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荩忱撇过目光,看向元乐尚,这个好久都没有和自己有过肌(和谐)肤之(和谐)亲的小姑娘,此时也不知道是无意还是有意正好看过来,两个人对视一眼,元乐尚先害羞的低下头。

    至于让李荩忱害羞,那是不可能的。

    说到小孩子,李荩忱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便宜大舅哥陈叔宝和北周的荒唐皇帝宇文赟,这两个家伙被李荩忱集中安置在了城东一座山下,严密保护,实际上就类似于软禁。而这两个曾经的皇帝现在比邻而居,恐怕纵观整个华夏历史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吧。

    李荩忱并不谋害这两个人,是因为考虑到在他们的身前身后,依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