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8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其实站在台上的以李询为首的总共七个人。

    “尔等浴血厮杀,为大汉平定南方,乃是此战之栋梁。”李荩忱拿起第一个勋章,佩戴在了李询的胸口上。

    “大汉征南将军李询,忠于大汉,忠于陛下”李询“啪”的一声举起手臂,行大汉新式的举臂平胸军礼。

    这个时候大家才注意到,上台颁发勋章的李荩忱,身上看上去穿的是便装,但是实际上应该算是软甲,再加上腰间悬挂的宝剑,不用想也知道,陛下这一次更多的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军人。

    李荩忱郑重的举臂平胸还礼,以表示自己对有功将士的尊重。

    “大汉南方军仗主杜伏威,忠于大汉,忠于陛下”站在李询身后的就是杜伏威。

    他在之前的横山之战中立下了大功,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话,汉军不可能当时就直接破入横山大寨。

    请记住本书。阅址

    wxi7

第一五八一章 各领风骚数百年() 
杜伏威的搭档辅公祐以及冯喜,也都在旁边。

    他们三个的功劳,的确值得他们站在这个位置上,相比之下,甚至就连他们的主将鲁广达和冯仆等人,都只能获得铜制的奖章。毕竟鲁广达和冯仆等人在南方之战中只是起到了辅助李询的作用,尽到了自己的本职任务,要真的论功劳,甚至比不上杜伏威他们起到的作用。

    李荩忱打量着眼前的这条年轻汉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并不是李荩忱第一次在这个时代听到这个名字,上一次带火枪手冲入会稽城的就是这个杜伏威。

    李荩忱之前就已经调来过杜伏威的档案,知道这个出身北方的汉子应该就是历史上那个将隋末的江南搅动的天翻地覆的杜伏威,尤其是他的身边还有辅公祐这个名字恐怕很难找到重合的人作为佐证。

    李荩忱印象之中的杜伏威应该是个枭雄人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此时站在李荩忱面前的杜伏威,努力的挺胸抬头,一抖也不抖,更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大汉猛士。

    时代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改变了,这些人的命运也改变了。

    李荩忱伸手为他带上勋章:“朕已经不是第一次听闻你的大名,大汉有如此猛士,朕之幸也!”

    杜伏威的眼睛已经湿润。

    从一个逃难的难民到今天在万众瞩目下接受皇帝的亲自授勋,甚至还有陛下金口赞扬,这是怎样的荣耀?

    甚至杜伏威都能看到紧跟在陛下身后的史官都在奋笔疾书。

    对于史官们来说,这也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肯定要好好的记录下来,留于后人感受今日之盛况。

    李荩忱一个又一个的走过去,辅公祐、冯仆还有海军的、陆军的乃至有后勤的有功将士······

    每个人都很激动,因为他们从未想过自己和陛下可以这么近距离接触,每个人也都很惭愧,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立下的功劳不足以当得起胸前这沉甸甸的重量。

    这勋章给了他们荣耀,也给了他们义务和责任。

    效忠于大汉的义务和责任。

    外面的百姓喝彩的声音一浪又一浪,对于这些立下大功的将士们,他们和心思五味杂陈的官员们不一样,只有由衷的敬佩。

    七人同时再次向李荩忱行礼。

    而李荩忱还礼之后,转而看向后面一百人的方阵:“朕希望有一天,朕也能够亲手为你们佩戴上最高的荣誉勋章。”

    “不负陛下所托!”将士们异口同声。

    李荩忱的目光环视一圈,裴子烈和唐亦舜已经一左一右开始为有功的将士们授勋。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啊。”他喃喃感慨。

    身后的史官精神一震,急忙写了下来。

    至于再一次汇聚到陛下身边的官员们,交换了一个眼神。

    陛下求才、用才之心很赤诚,我等能为这样的陛下效忠,也算是人生的幸运了。

    ——————————……

    “好神奇,真的没有影子啊!”暗室之中,陈宣华忍不住鼓掌。

    “娘娘请轻声,蜡烛吹灭了可就不管用了。”孙思邈一连肉疼的压低声音说道,他倒是不怕声音,关键是陈宣华鼓掌一甩衣袖,孙思邈的眼睛都跟着那摇曳的蜡烛火光一起走了,生怕好不容易造起来的无影灯又得重新点一遍。

    谁知道下次的效果会不会还这么好呢。

    孙思邈是跟着从南方回来的队伍一起到建康府的,不过他回来之后一头就扎进了药房里面,指挥学徒们一起搭建新的手术室,尤其是诸如无影灯、手术台以及消毒用的设备等等都需要搭建起来,虽然之前按照孙思邈的图纸,工部已经“依样画葫芦”造了不少,但是多少都有不合规范的地方。

    这一次在南方利用靠近战场的优势,孙思邈可以说进行了大量的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外科试验,这些试验让他最终有足够的经验救活了不少南征将士不说,而且也为对病人展开外科手术积攒了大量的知识,甚至不仅仅是外科,通过对人的解剖,孙思邈对内科的了解也愈加深入。

    在这之前,华夏的医术虽然已经算发达,但是因为道德伦理上的限制,导致中医学对人体构造几乎没有多少了解,有了解也只是局限在表层上,很多病的治疗都有种治标不治本的感觉。

    孙思邈正是因为知道这个问题,所以一直把注意力落在解剖上,总算是为很多现在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提供了足够的理论解释。

    李荩忱拉了陈宣华一下,小姑娘调皮的是哪吐了吐舌头,不过也不敢再大喊大跳了。

    李荩忱这才沉声说道:“这只是一个试验品,如果想要满足现在的需求,还需要多少这样的无影灯?”

    “无影灯还是小事,现在臣还在着力于解决做完手术之后伤口缝合以防感染等等的事情。”孙思邈有些无奈的说道,“只要这些问题还存在,臣就不敢说直接对人开刀动手术。”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知道以这个时代对于药材之类的认识,想要完成消毒处理是很费劲的,之前孙思邈在南方,军中将士的体格健壮,往往都能自己硬撑过来,大不了就是发几天烧的问题,只要小心用药,一般都能痊愈,更不要说军方抓来的那些林邑探子,孙思邈就更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若是接受手术的是文人士子乃至于妇孺老弱,以他们的体格就算是能够支撑下来,恐怕也是半死不活了吧,那和直接等死本来就没有什么两样。

    “现在我们能够想到的就是酒和火。”孙思邈沉声说道,“臣还会在此事上继续努力。”

    “酒就足够了,可以想办法让酒更纯一点。”李荩忱提示道。

    孙思邈怔了一下,这个还真是他之前没有考虑过的。其实古往今来的不少名医在消毒上并非没有研究,包括从春秋的扁鹊到汉末张仲景和华佗,只不过大部分人在这上面研究的内容都随着动乱烟消云散了,因此此时的孙思邈更像是一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以求能够尽快在黑暗之中找到些出路。

    李荩忱的这一句提示或许可能最终派不上用场,但是足以至少让他现在有个努力的方向。

    :。:

    wxi7

第一五八二章 孙思邈的决定() 
这一次南下,让孙思邈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在医学上的无知和可以继续努力的方向,甚至都让他觉得自己之前的四十年都白活了。

    医学的世界还很广阔,自己之前所看到的,只不过是门口的照壁而已,转过照壁之后,方知别有洞天。

    “朕能够留给你的时间不多,要抓紧了。”李荩忱沉声说道。

    孙思邈打了一个激灵,他当然知道陛下在担心什么。

    大汉虽然现在和北周之间很平静,但是北伐是必然的。

    陛下想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尽可能拉大大汉和北周之间的优势,进而减少大汉需要付出的代价,这也算是朝堂上人尽皆知的事情。否则之前陛下也不会这么积极的把孙思邈给踢到南方去。

    李荩忱就指望着孙思邈能够在医疗上有所突破,这样就能够在大汉北伐的时候尽可能的拯救更多人的性命。大汉现在缺少人才,也缺少最基础的人口,之前南方和北方之间甚至有接近三倍的人口数量差距在,虽然经过这一次的大汉入关中之战,这种差距被几乎拉平,但是随着大汉向南开发,实际上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分布这么多的人,人口密度根本无法和北方相比。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虽然地域辽阔,但是国土内存在大量人口居住点的实际上也就是大江沿岸,这也就导致秦军沿着大江顺流而下,把荆襄一带扫荡干净之后,楚国就已经成为板上鱼肉。

    局部地区内可动用的人口数量少,就意味着战争一旦爆发,那么留给大汉进行应急反应的机会就会少,毕竟一支军队的调动也需要背后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而人口少,这种支持就需要从更远的地方进行调度,自然比不上敌人的就近征发来的快捷,这样只会让大汉在之后和敌人交锋之中的每一步都落在后面。

    因此对此李荩忱的策略有两个,一个就是让大汉一直保持进攻的姿态,这样大汉就能够在战场上保持主动,至少不会被北方的敌人牵着鼻子走,恰恰相反,甚至李荩忱要做的是牵着他们的鼻子走,第二个自然就是尽可能的弥补双方在人口和兵力上的差距。

    既然短时间内造不出来那么多人,那就想办法保住不应该丢掉性命的人。

    所以李荩忱对于孙思邈,既是期待和盼望,也有命令的成分在其中。战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每一个人都需要全力以赴、时刻准备着。

    这一次孙思邈南下,并不只是学习到了和医学有关系的知识,还充分的认识到了大汉的政治生态。现在的大汉虽然在发展这个、发展那个,甚至已经完成了对林邑的攻伐,但是实际上在每一个大汉人的心中,北方的敌人一天没有被除掉,他们就一天难以真的放下心来,从皇帝陛下到下面的每一个臣民,大家都在幻想着能够延续现在已经呈现出来的和平安宁景象,但是他们也都心里清楚,只要北周还在一天,这和平的景象随时都有可能烟消云散。

    因此大汉自上而下,每一个已经和这个王朝息息相关、每一个已经在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归属的人们,都在这北方的黑云下屏住呼吸,拼命的工作,以求能够有一天彻底打破头上的黑云,让自己现在已经能够享受到的和平生活变成现实。

    这是一种甚至走到大街上、走到小巷子里,走在大汉的任何地方都能够感受到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无疑在军中是最为强烈的,所以这一次南下,孙思邈也能够清楚的感受到。

    拼搏、求生,这种斗志孙思邈绝对不排斥,甚至还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够融入到这个大团体之中,追随着潮头上的赤色旗帜奋勇向前。

    无影灯在燃烧着,发出微微的声响,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任何的声音。李荩忱看着孙思邈,在等着他的答案,陈宣华似乎也意识到了这对君臣之间肯定正在用心盘算着什么,甚至他们的思想正在交锋,所以也跟着屏住呼吸。

    陈宣华虽然生性顽皮——当然这也和陈顼、李荩忱以及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