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8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荩忱听着身后的喃喃细语,一时间默然。

    天朝上国,历史上这四个字是华夏的荣耀,也是华夏最终在明清末年衰败的原因之一,天朝上国让一代代的华夏儿女浴血厮杀、开疆拓土,最终换来了周围列国的臣服,而同样也是天朝上国的身份,最终让华夏沉沦在梦幻一般的世界之中,迷失了自我和方向,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从此开始了百年的屈辱和艰难的复兴。

    对于现在的大汉人来说,“天朝上国”是一个梦想,他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梦想有实现的可能。而对于来自后世的李荩忱来说,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概念,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荣辱,都浓缩在了这四个字当中,这是骄傲,也是讽刺。

    但是这更让李荩忱坚定信心。

    为“天朝上国”这四个字感到担忧并没有什么用,最重要的是自己怎么才能带着这个王朝和民族一步步向前走,最终一直站立在世界的顶峰,这不仅仅是从技术上,还要从思想上,对华夏民族的子孙后代们进行教诲。

    在李荩忱看来,华夏之所以会在经历了“天朝上国”的巅峰之后有遭到挫折,主要还是因为华夏的统治者和百姓们在思想上不够开放,当自视甚高并且不愿意和外界进行交流的时候,外界的发展自然也就无从得知,偏偏就是那几百年,是世界翻天覆地的几百年。

    而相比之下,盛唐时期虽然也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但是那个时期的人们主动积极的对外交流,吸纳来自天下各处的优秀文化,如果不是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大唐内忧外患、由盛而衰,恐怕这个巅峰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包容、开放,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天朝上国”应该有的思想,而不是自视甚高。

    当顾野王等人为华夏再一次展现出来“天朝上国”的风貌而激动的时候,李荩忱作为华夏现在不折不扣的领头羊,也必须要未雨绸缪,早做一些准备,大汉是要崛起,但是也要走一条稳定的、正确的道路,一个王朝崛起的太快、把自己的地位抬升的抬高,反而会反过来忽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最终导致内患的爆发。

    一个强大的力量,往往不是被外界的敌人击败的,两汉全盛的时候,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无人能敌,结果最后因为自己内部爆发的黄巾之乱而分崩离析;大唐全盛的时候,“天可汗”的称呼已经足以证明大唐对于整个北方和西域的统治力,可是最后还是败坏在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手中,安禄山不管怎么说也都是大唐自己的官员啊。

    稳扎稳打,一步都不能有错啊。

    不过至少现在,李荩忱可以尽情的和自己的子民们一起享受胜利的快乐。

第一五七四章 给李询的新任务() 
更多的俘虏被押了上来,他们的任务就是垂头丧气的在欢呼的大汉百姓面前走一圈,让百姓们看看败兵之将都是什么样子的,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胆量挑战大汉天威。

    相比于明知道自己会掉脑袋的范梵志,这些林邑官员和将领们倒是表现的非常乖巧,因为如果他们努力配合工作、弘扬大汉的天威,表现出来自己的忏悔之情,那么说不定李荩忱还能大发慈悲,最终留他们一条活路。

    毕竟站在最前面极力和大汉作对的是范梵志,而不是他们下面这些官员。

    “助纣为虐,尔等可知罪?”李荩忱的语气也缓和了很多。

    “我等向天朝陛下谢罪!”俘虏们乌泱泱的跪倒在地。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足够低声下气,以求能够获得皇帝的宽恕。

    李荩忱淡淡说道:“你们是否有罪,刑部会依法审理,但是朕相信你们这些聚集在范梵志身边的死忠,身上肯定都沾着大汉将士和百姓的鲜血,你们就扪心自问有否过失,自求多福吧。”

    说完,李荩忱转身:“爱卿,随朕登车!”

    李询急忙拱手:“陛下厚爱,然此次南征,横山、卢容等处大战,大汉将士浴血奋战、死伤不少,臣身为主帅,有贪功冒进之过,臣愧疚于心,不敢如此。”

    李荩忱哈哈大笑道:“既然是打仗,就肯定会有流血牺牲。我大汉儿郎,如何会害怕流血牺牲?更何况战报朕已经详细看过,太尉府也进行过推演,你的选择和判断并无任何问题,所以无须愧疚。我大汉战死之英烈,朕会在今日下午登坛为他们招魂祭奠,爱卿宽心。”

    说罢,李荩忱先登上马车。

    李询这时候也只能跟上李荩忱的步伐。

    他倒并不是真的心里有愧,打仗哪里会不死人,作为征战沙场多年的将领,李询这点当然早就已经清楚并且能够坦然接受,没有牺牲哪里来的胜利?

    主要还是因为李询不想要太过突兀,他的身份毕竟还比较敏感。

    北周降将在大汉的朝堂上并不算少,但是像李询这样直接成为四征将军并且主持了大汉开国之后第一次对番邦战争的还是独一份,李询以降,也就只有韩擒虎算得上北周降将里面混的比较出彩的了,而韩擒虎也是因为有牛弘和李靖这两个人物的左右加持。

    相比之下,李询不但自己挂帅统筹南征之战,而且当初他的副手罗毅都已经成长为偏师主帅,甚至已经被内定为新组建的大汉海军陆战队的主将,这让李询愈发的想要谨慎小心。

    枪打出头鸟,自己在大汉朝堂上本来就没有多少能够说得上话的人,现在有如此受到陛下的器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那些看着眼红的人给针对。

    不过李荩忱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李询还有什么好说的,也只能乖乖从命。

    “吾皇万岁!”马车开动,百姓们再一次欢呼。

    “万民平身!”李荩忱伸手挥动。

    马车向前走,李荩忱压低声音说道:“爱卿担心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

    李询吓了一跳,额头上汗水登时冒了出来。

    陛下竟然猜中了自己的心思?

    “卿家无须如此,”李荩忱的声音很平静,“朕对卿家的信任绝对不会因为一些流言蜚语就有所变化,也不会因为一些人的刻意抹黑就动摇立场。”

    “陛下······”李询有些感动。

    作为一个降将,陛下能够至始至终这么信任他,这是他怎么也不敢想象的。当初李询投降李荩忱,主要还是为了拯救那些跟着自己的袍泽弟兄们的性命,免得他们一起和自己做劳役,最终被折磨死,但是他没有想到李荩忱最终灭掉了北周的一半,甚至还给了自己率军南征的机会。

    就凭李荩忱展现出来的实力以及对自己的信任,李询对大汉的忠诚自然也不会动摇。

    更何况四征将军,在军方官衔之中也算是位极人臣了,李询当然已经满足,他自然不知王者自己能够达到老族长李穆那个高度。

    而李荩忱看了一眼李询,紧接着说道:“南方战事平定,剩下的交给罗毅他们就可以,朕有一个任务,不知道你敢不敢承担下来。”

    “陛下请说。”李询顿时打起精神。

    “朝廷应该会在三年之内发动北伐之战,而根据白袍的消息,近期来宇文宪和北方草原上的薛延陀部、西北的吐谷浑等等联系的愈发紧密,到时候很有可能吐谷浑和薛延陀部会出兵进攻大汉,作为牵制,”李荩忱斟酌说道,“朕之前就已经和太尉府商议过,大汉是否具有两线开战的可能,太尉府针对现在大汉前线沿线州府的情况考量,确定凭借巴蜀、江南和荆襄之力,应该可以支撑军队北伐,而汇合巴蜀、西北之力,没有必要对吐谷浑人一直保持防守的姿态。”

    “陛下想要在北伐的同时进攻吐谷浑?”李询倒是有些诧异。

    大汉和吐谷浑不对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吐谷浑把控着河西走廊,就等于把控着大汉通往西北的商路,李荩忱很早之前就打算将吐谷浑拔掉,只不过一直有比吐谷浑更加重要的敌人需要优先解决掉,所以吐谷浑才会被放在后面。

    相同的道理,吐谷浑对于大汉的西北也是垂涎三尺。

    双方在这两年里面在边境线上没有少起摩擦,吐谷浑人想要试探汉军的底细,而守在边境上的长孙晟也不是好惹的主儿,更何况手下还有侯秘、于玺这两个最喜欢搞事情的家伙,所以双方打得还算是有来有往,不过也都克制着尽量不把事态扩大。

    现在谁都没有勇气直接爆发全面战争。

    和平时代大汉都没有办法直接向吐谷浑开战,战争爆发之后难道反而有这个底气了?

    李荩忱沉声说道:“战争一旦开始,西北肯定会首当其冲,承受吐谷浑人的进攻,朕需要的是有人能够稳住战局,然后在朝廷越过大河开始进攻宇文宪的腹心之地并且即将结束战斗的时候,同时在西北发起进攻,趁机直接收复河西走廊。”

第一五七五章 战争服务于政治() 
“可是微臣不明白,如果打防守反击的话,应该还是需要一定数量的援兵的,这些援兵从何而来?”李询紧接着问道。

    “如果前线不紧张,那么援兵直接从前线抽调,关中各部驻军皆可作为援兵,如果前线吃紧,朕会调动南方和巴蜀的驻军北上,完成对西北的支援。”李荩忱果断的说道,“就算是所有兵马都无法前去,朕也会调动地方乡兵乃至于朕自己的侍卫亲军,所以这个你尽管可以放心,如果你前去西北,朕需要你做的就是在反击开始之后,尽快解决河西战事,能不能胜任?”

    李询沉吟片刻,郑重一拱手:“承蒙陛下不弃,臣必当鞠躬尽瘁!”

    “好,那就好!”李荩忱大笑道。

    他至始至终都没有向李询解释到底为什么如此急迫,但是李荩忱相信以李询的政治嗅觉,应该也能够明白。

    想要发动一场战争,包括灭国战争,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这一次李荩忱发动的南征之战,在开始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反对的理由各异,但是主要都是负责基础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的文官。

    这些文官也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也是为了自己的工作需求。

    毕竟战争一旦爆发,朝廷内外都得以保证战争的需求为主,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向保证战争胜利靠拢,包括粮食、丁壮、工坊生产等等。而这也就意味着当钱财、人手紧张的时候,很多同样需要钱财和人手的内政建设都要被迫先停下来,文官们当然不满意。

    更何况战争打赢了,最后的功劳和荣誉都是武将的,比如今天这样;而一旦打输了,那么文官们就得出面来给武将们擦屁股,毕竟财政等等上面的损失,终究还是得从内政上进行弥补。

    所以每一次战争的发起,都需要深思熟虑以及经过内部的重重争论和冲突,就算是李荩忱自己认定了战争有开始的可行性,朝堂上如果都是反对声音的话,那也没有什么用,李荩忱也不可能一直和整个大汉的所有文官都对着干。

    因此能够在一次战争开始之后解决掉的问题,那自然就要尽力将其划归到一次战争的范畴内。比如北伐之战,如果能够把西北战场作为整个战场的一个分战场,自然就能够避免之后朝堂上继续为了要不要进攻吐谷浑而出现冲突。

    如果说之前李荩忱没有任何家底的时候可以横冲直撞的话,那么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