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8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折?

    那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尤其是在看病上。

    也难怪这些百姓们会对匾额行礼,这匾额上写的是皇家的名字,甚至都是李荩忱亲笔题写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就代表着李荩忱,代表着仁慈的大汉皇帝。

    “但是这会不会影响到药房的营收,内府那边已经捉襟见肘了。”李荩忱斟酌说道。

第一五七零章 增进姊妹感情() 
李荩忱知道药房刚刚开业,就算是顶着皇家的名字,想要短时间内拉来足够的客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这个时代的宣传手段还不够先进,想要让建康府中人都知道,还得靠口口相传以及建康府、金陵县等等派出的衙役配合。

    所以降价的确是最好的吸引人的办法。

    可如果降价造成亏损的话,那现在李荩忱真的没有办法让药房继续支撑下去了。

    大汉实在是太缺钱了,就算是有钱,也得继续用到其余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的事情上,而不能先落在这药房上,毕竟一时之安危保不住,药房这种保一世之稳定的也起不到作用。

    “人多了,自然就能回本。”陈宣华抹了一把额头上不知道存不存在的汗水,不管怎么说得表现出来一副自己很认真努力的样子。

    李荩忱点了点头。

    得到了李荩忱的认可,陈宣华轻轻呼了一口气,又炫耀性的向着旁边的杨妙白了一眼,我做的事情得到了陛下的赞赏,而你好像并没有让陛下特别开心哦。

    整个药房是让陈宣华和杨妙两个人来负责的,杨妙负责的是药房中配制药材的部分,而陈宣华则负责药的收购、整理和售卖,当然了对于只是懂个皮毛的她们来说,说负责,实际上不如说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但是要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两人是要承担责任的。

    当然了,要是做出来什么业绩,她们也有功劳在。

    因此从药房开业之后,虽然在后宫的妃嫔们看来,药房这边的事情好像和过家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陈宣华和杨妙却相互竞争、玩的不亦乐乎。

    “药房的运营就交给你们两个,”李荩忱将这两个小丫头的神情尽收眼底,语气也变得严肃了几分,“你们可要相互配合,不要出了什么差错,药房这边不出错还好,要出错很有可能就是大事,关系到人命,你们务必不能掉以轻心。”

    李荩忱说的严肃,陈宣华和杨妙对视一眼,急忙答应。

    而李荩忱又伸手点了点她们两个的眉心:“不准闹矛盾。”

    这一次她们两个下意识的对视一眼,低低哼了一声,同时别过头去。别的可以,这个好像得掂量掂量。

    李荩忱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两个小家伙······

    看来今天需要把她们两个弄到一起交流交流感情了,两个人要是发生什么矛盾,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药房的运行。

    得把两个人变成好姐妹才行,否则朕如何才能放心呢。

    ————————————…

    “陛下,前锋已经抵达城南五十里!”

    李平的大嗓门一早晨起来就把李荩忱给拽了起来。

    “前锋,什么前锋?”李荩忱爬起来的很艰难,昨天晚上好一场风雨大战,现在杨妙和陈宣华一左一右缠着他,着实是很难让人从温柔乡中爬起来。

    揉了揉眼睛、伸了个懒腰,李荩忱觉得自己才回过神来。

    外面天色昏暗,还没有日出呢。

    “回陛下,是南方归来的献俘队伍!”李平急忙回答。

    李荩忱的脑袋总算是清醒了一些,环顾四周,才想起来昨天自己就睡在了御书房,否则后宫的话,李平这个家伙是不会进去的。而睡在御书房的原因,就是为了早晨能够尽早的前去城外迎接归来的献俘队伍。

    这支队伍从南疆向北走了一个月,总算是到了建康府。

    杨妙和陈宣华挣扎着想要起身,李荩忱低下头在她们两个的额头上一边吻了一下,重新给她们盖上被子:“天还早,你们接着睡。”

    这两个小丫头当然没有什么顽强的意志,顿时像是解脱了一样很干脆的缩了回去。

    李荩忱无奈的摇了摇头,你们两个真的是一点儿起来伺候朕的自觉性都没有啊。

    宫女们已经拿着衣服过来伺候李荩忱更衣,而袁大舍的声音同样在门外响起,显然是告诉李平这个大嗓门小点声,陛下已经起来了。

    伸手推开门,李荩忱大步走出来,瞥了一眼挺胸抬头觉得自己英武霸气的李平,不由得冷哼一声:“前锋,谁家的前锋?大汉的队伍开过来,能叫前锋么?说得好像李询他们要谋反,朕已经困坐孤城了一样!”

    李平怔了一下,气势顿时就松垮了下来,委屈巴巴的低下头。

    不就是打扰到您的温柔乡好梦了么,不至于这样吧。

    “走,用膳之后,我们出城,五十里也不远了。”

    “诺!”李平如蒙大赦。

    献俘夸功,这是朝廷能够给予军队的最高荣誉奖励,当初的李荩忱就是凭借入建康府夸功而名声大噪,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李荩忱本来就已经是巴蜀的土皇帝,南陈已经失去了对他的控制力,甚至可以说从李荩忱决定偏师入蜀的时候,他和南陈朝廷就已经走到了平等的位置上,而入建康府对于李荩忱来说,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才,尤其是江南的人才意识到有这么一股新力量的存在。

    而在正常情况下,献俘夸功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斗争意味在其中,自然也就没必要那么紧张。

    这一次李荩忱不仅仅给予了李询等人献俘夸功的荣耀,而且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十里郊迎,迎接这些为大汉平定了南疆的功臣。

    “臣等参见陛下!”

    早晨的风还带着凉意,出建康府南门十里,就是古人常常送别亲朋的十里长亭,而建康府的十里长亭周围,由于往来的人多,也不再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亭子。

    这里背靠秦淮,依靠来往的水运和货运,已经是建康府数一数二的繁华之地,人们以“长干里”称呼之。

    历史上的长干里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是江南繁华鼎盛之地,建康府的前身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城就在长干里附近,只不过后来战火频发,城也不断地向东北移动,当初的越城也逐渐从建康府主城变成了现在类似于卫星城的存在,甚至城墙坍塌,早就已经不复当年模样。

    不过这长干里和秦淮沿岸,依旧是建康府仅次于城内御街的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现在的建康府是在三国之后历朝历代修建完善的,基本上属于南朝的产物。

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 
南朝偏安江南,建国之初地广人稀,即使是到现在人口也很难和北方相比肩,因此建康府绝对算不上大,至少是配不上现在大汉这大一统王朝气度的。

    因此和重建长安一样,新的建康府也在规划之中,甚至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测量。

    和修建长安是从龙首原向南重新建造一座城不一样,建康府在南朝几代还是作为都城存在的,所以城池内政设施等等都要比破旧的长安城好很多,因此建康府老城保留,以老城为中心,主要向南拓展,一直沿着山和湖拓展到秦淮,争取将现在十里长亭的这里包裹在其中。当然了皇城则向北拓展,抵达钟山脚下。

    最终修建的建康府依托山势从现在的正方形变成长条形,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地形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增加城池的居住区域和商贸区域,尤其是为了能够把长干里这一带纳入城池范围之内,导致城池最终变成了东南…西北走向。

    而城池的东北则留出来作为工坊和码头,城池的西南直面向江南腹心之地,是大汉陆军和禁卫军军营所在,坐镇此处,汉军可以便捷的沿着水路快速抵达江南的各大重镇。

    只不过现在这些还都停留在纸面上,此时的长干里依旧是建康府南面十里送别之处,也是今天李荩忱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士们所在地。

    此时大汉的文武官员们已经等候在长干里,见到李荩忱之后纷纷行礼。带队的文官正是顾野王,而武将则是裴子烈。

    两个一老一少站在这里,似乎也在象征着大汉的现在,老的一代人已经垂垂老矣,而新的一代人也承担大任。

    “顾公且上车休息。”李荩忱伸手搀扶顾野王,“顾公年事已高,这一次十里郊迎,朕已经专门派人告知顾公莫要前来,为何还来呢?晨风仍然有几分寒意,若是顾公因此而身体抱恙,朕心有愧。”

    顾野王捋着自己的胡子,笑着说道:“此次是为了欢迎为我大汉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老臣虽然年岁已高,但是仍然是大汉宰辅,群臣毕至,老臣焉有家中高卧的道理?”

    顿了一下,顾野王紧接着说道:“更何况就算是老夫受了风寒,现在陛下以内府之名开始药房,甚至还让太医坐镇,老夫自然没有什么害怕的。”

    李荩忱不由得笑道:“真得病了,难受的那也是顾公啊。”

    顾野王环顾周围,感慨万千:“现在我大汉良臣虎将一应俱全,老臣风烛残年之躯,也到了应该离开的时候了。得不得病,那就要看老天的心思了。”

    李荩忱摇了摇头:“顾公虽然年事已高,但是精神矍铄,朕看应该并无如此担忧,顾公多虑了,在宰辅的这个位置上为朕指点江山,应该还能再干几年。”

    “陛下,老臣奔波半生,也累了啊。”顾野王笑道,“也想过过和孝穆公那样闲云野鹤的日子。”

    李荩忱默然良久,方才说道:“顾公真心想要告老了?”

    “陛下准许吧。”顾野王淡淡道。

    “那谁能够顶替顾公?”李荩忱无奈的说道,“朕之所以不想让顾公离开,主要还是放眼现在大汉朝堂,似乎还没有能够将顾公取而代之的人物存在。”

    顾野王想要告老还乡,这是李荩忱早就已经知道了的事情,之不过现在大汉地方上年青一代已经崛起,但是朝堂上还是呈现出青黄不接的情况,因此李荩忱并不知道自己让顾野王离开会不会导致大汉的朝堂上工作难以顺利对接,同时下面的年轻人们——当然这个年轻是相对于顾野王这些人的年纪来说的——能不能承担起来整个朝堂上百官之首的重任。

    在这之前,李荩忱就已经有类似的倾向和打算,他让主持六部的都官尚书唐亦舜出面承担了不少应该是宰辅的工作,意图自然也很明显,就是想要让唐亦舜能够起到最终替代顾野王的作用。不过从目前来看唐亦舜还缺少足够的经验,如果贸然让他上位的话,反而有可能会引起混乱。

    因此李荩忱从个人的观点上还是倾向于想要让顾野王这些老一辈多留几天你的,至少给年轻人再多一点时间。

    不过自从去岁袁宪去世之后,顾野王等前朝老臣,心态就已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老,显然他们也都向往着袁宪那样的生活,功成名就之后告老还乡,现在还把自己的子嗣都安排妥当了。

    心态老了,人自然也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这个时候的顾野王,早就已经不是当初李荩忱入蜀的时候健步如飞的老人了。

    “有人的,宰辅职位虽然高高在上,但是主要都是起到统筹兼顾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