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8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现在大汉的北部,包括巴蜀和关中地区,实际上都是专营盐铁,而东南这边却都是世家私营,所以盐铁必然是这一次朝廷和世家之间战争的关键所在。

    除此之外,南方的布匹、木炭贸易等等,都是要争夺的地方。

    这只是经贸上,在古代相对封闭的封建社会制度下,经贸只是整个社会的一小部分,甚至还无足轻重。更重要的还有地方的政权、地方的教育。直到现在,大汉在南方的大小郡府中,官吏的任命依旧依仗于本地的世家,而李荩忱要解决掉的,就是世家把持地方政权和地方教育的问题。

    推行严格的州郡县制度以及广泛的开设书院,就是为了和世家抢夺地方的控制权。但是这样单纯的抢夺肯定是没有用的,世家也不会放任朝廷这么做,因此冲突不可避免。

    单纯的直接以军队作为前锋扫荡过去,或许是一力破百巧的最好办法,但是这也就意味着一切都将会变成废墟,李荩忱必须要从头开始,现在的李荩忱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通过效忠于朝廷的世家和当地官员联手,或许能够比较“平稳”的接收这些大世家的一切,之后自然就更加顺利的能把这一切都过渡到朝廷的手中,最终实现朝廷对整个社会各方各面的全方位掌控和监控。

    当然了,李荩忱也并不是就对现在为大汉马前卒的世家们就这么放心,每个世家都有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梦想,而且有的世家已经在为实现这样的梦想而努力,又比如像是沈君高的沈家这样,本来就是位于云端之上的大家族,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去摧毁自己建立并维护的秩序,恐怕并不是那么容易,他们现在同意去做,只是因为现阶段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但是当之后和他们的利益相违背的时候,不见得他们就不会临阵倒戈。

    这南北朝三百年,世家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不要节(和谐)操。

    所以李荩忱并不是没有防备。

    白袍已经全面展开,李荩忱终归还是将这一把对外的利刃抽了出来,随时准备插入自己人的胸膛——如果他们背叛了大汉,那么或许用敌人来称呼更合适一些。

    白袍这些年趁着北方乱局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张遍布北方的大网,之前大汉北上,这张网就展现出了不可忽略的威力。

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 
现在大汉拿下了关中和西北,这张网自然也就没有必要需要那么多人维持,白袍抽调了一部分人前去河北加强对河北的控制,而剩下的人,则陆续南下。

    这些南下的人,多数都是南方本地人,他们的目标,就是各地的世家,不仅仅的是那些想要站在大汉对立面的世家,还有这些跟随着朝廷的世家,任何家族的风吹草动,都会在第一时间送到李荩忱的案头上。

    这些南方的白袍,多数都是出身军中,也就多数都是贫寒子弟,对于曾经的他们来说,世家高高在上,就像是天神一样主宰着一切,甚至自己家人的生死都在世家的手中,因此他们愤恨世家主持的所谓的公平,但是却无从反抗。

    现在他们手中握着生杀大权,也有着身为大汉将士的责任,所以他们只会牢牢地盯住世家的一举一动,他们一旦有任何不可的行为,这些白袍将士们不介意将这些行为上报,然后动手将世家的野心和欲望扼杀在摇篮里。

    除了白袍这在暗中的利刃,李荩忱也在积极地调动兵马,完成各地兵马在战后的换防,尤其是曾经北上的军队正在陆续南下。这一次李荩忱班师回朝,可不仅仅只是带回来耀武扬威的,一些已经上了年纪的士卒将会完成和地方新招募的乡兵的换防。

    大汉现在实行的军队制度实际上就是鼎鼎大名的府兵制,这也是南北朝时期最流行的征兵制度。

    府兵制就是士卒战时为兵、平时为农,减免全家赋税,但是战争一旦开始,士卒需要自备兵刃马匹参战,听从折冲府的命令集结调动。

    这样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成年男子的作用,毕竟在这个战乱频发的时代,成年男子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不过这样的制度终究也有弊端,战争时间一旦延长,士卒在边疆常年不得回,导致田野荒废不说,百姓也不想忍受这种家人长期在外分离的痛苦,因此在历史上唐朝鼎盛时期,反倒是帮助建立了盛唐的府兵制逐渐落寞。

    针对这个情况,李荩忱对府兵制也是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汉军将士战时为兵,平时也为农,但是这个农并不是耕种自己的土地,而是耕种军营附近的土地,朝廷会在军队屯驻的周围统一划出来一片土地让军队进行耕种。

    而这就意味着军队的征发并不是时而回家、时而在军营,而是在整个军队期间都是在军队这个整体之中的,实际上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兵役制度。

    士卒在军中的时间一般是五年左右,当然征兵的时候年纪就已经大了的也会相应减少,这就意味着最多五年之后,士卒就可以返回原乡,而在原乡之中,他们依然会保持自己乡兵的身份。这些乡兵其实才更类似于府兵,他们平时耕作自家的土地,等到战时会集结起来作为主力大军的预备役,当然等到乡兵上阵的时候,几乎已经是战火烧到家门的时候。

    为了保卫家乡,乡兵们自然也都会拼命。

    而且和府兵制不同,得益于大汉流水线式的兵器生产,大汉的士卒是不需要自带兵刃的,一旦他们从军,朝廷会统一发放兵刃,而等到士卒退役之后回到家乡,这些兵刃只要还完好,他们可以直接带着去乡兵之中,这样既可以减少朝廷对乡兵兵刃的供给,又可以避免大量的兵刃,尤其是还可堪用的兵刃流落民间。

    同时在大军集结出征之后,地方上并不会停止招募兵马,新招募的士卒会先集中在地方乡兵的兵营之中进行训练,负责训练他们的正是那些退下来的老兵们。

    这些老兵多数都有临阵杀敌的经验,而因为都是一个地方的缘故,所以新兵之中多多少少都有他们的兄弟子侄,在训练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这些老兵会有藏私或者欺辱新兵的行为。等到下一批老兵再退回来,新兵们自然就会被拉走补充他们的缺口。

    现在大汉北上的军队中已经达到服役年限的士卒追随陛下南还,他们将会返回地方,自然地方上的新兵也会补充进军队。

    这些返回地方的老兵多数都有追随李荩忱北上直入关中甚至北方草原的经历,更有甚者还有当年随着李荩忱入蜀的老卒,忠诚自然是不用说的,因此有他们在地方上,就是李荩忱手中最大的一份保障。

    真的到了不得不为之的时候,李荩忱也不介意动用暴力。杀戮或许没有办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可以让大家都解决不了问题。

    “走,我们回建康府。”李荩忱微笑着说道。

    杨素和王昌急忙跟上。

    他们看着李荩忱的背影,神情之中颇多复杂。这条真龙即将返回暗流涌动的建康府,不知道还会掀起怎样的风浪?

    ————————————……

    燕子矶,并不是一个适合停泊大船的码头。

    或者整个建康府沿岸,因为岸边多山、江流湍急,所以人们也一般不倾向于在这边上岸,更喜欢选择建康府西南的采石矶或者东南的京口。

    不过单纯的只是校阅三军,这见证了南方风起云涌的石头城,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李荩忱来说,石头城也是一个充满感情的地方。

    当初他刚刚来到建康府,就是因为石头山上举行的诗会而一鸣惊人,同时也是在那一次诗会上,李荩忱第一次认识了乐昌公主,也认识了徐陵,可以说这两个人都是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存在。

    而之后李荩忱拿下巴蜀、入建康府夸功,也是在这里上岸,最后也是在这里离开,彻底和南陈划清界限,拉开了自己逐鹿天下的帷幕。

    李荩忱崛起的经历离不开石头山和石头城,大汉的国运自然也就跟着牵系于此。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现在最有资格让李荩忱校阅三军的地方。

    李荩忱刚刚回到建康府,甚至连建康府的城门都没有进入,就直接前来石头城。

    江面上,水师的战船已经列阵。

    石头山下,参加北伐的汉军侍卫亲军旗帜林立。

    而顾野王等大汉群臣也都在石头山下等候。

    见到李荩忱过来,他们齐齐躬身:“参见陛下!”

第一四八六章 校阅三军() 
不管这些人到底有多少是站在自己这边的,还有多少已经打算和世家制度共存亡,李荩忱都还是感谢他们的。

    毕竟自己离开了将近一年,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臣子居中全力维持,恐怕大汉的国祚早就已经摇摇欲坠。

    李荩忱可是知道前朝刘裕的故事的。

    他并不想步后尘。

    “诸位爱卿请起。”李荩忱抬手。

    “臣等谢陛下!”

    李荩忱微笑着说道:“朕巡狩北方年余,诸位卿家镇守建康府,劳苦功劳,今日风急,且同朕登城入楼中避风,等待三军列阵。”

    “臣等遵旨。”

    虽然已经算初春时节,但是寒风依然凛冽,诸如顾野王这样的老人,当然不能久在风中。

    石头城是当初东吴抵抗魏国南下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曾经一次又一次让魏国大军望而却步的要塞。在前陈时期,虽然战线已经推到了淮南,但是石头城依然有不少驻军,一直到现在,大汉也在石头城中维持了大概五百人的兵马,直接归属于京城卫军。

    此次大战后,京城卫军的概念已经逐渐消散,曾经的京城卫军融入到侍卫亲军之中,彻底变成李荩忱的嫡系部队。

    这主要还是因为李荩忱在之前几次世家动乱之中意识到了京城卫军的重要性。

    京城卫军和侍卫亲军是不一样的,侍卫亲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拱卫宫城和皇城,他们是由各地抽调的精锐组成的。而京城卫军的主要任务则是拱卫建康府,和南陈的时候一样,都是就地招募的兵马,这些本地兵马对于朝廷的忠诚以及本身的战力肯定就没有办法和侍卫亲军相比较了。

    之前李荩忱还是南陈的臣子时前来建康府,最后就是因为蒋元逊等京城卫军的将领在暗中放水,导致樊毅功败垂成,李荩忱方才得以逃出生天。

    京城卫军应该可以说是有功劳的,但是之后发生的事让李荩忱很难再把这支军队当成有功的队伍来看。

    去年正旦大典前,地方世家煽动叛乱,其主要对象就是京城卫军,这是因为京城卫军的兵员来源于建康府周围。

    而军中的将领也基本都出身世家,所以这些本地世家肯定会想办法谋求卫军的支持,好在当时的白袍和萧世廉的反应都不算慢,再加上李荩忱的手中有侍卫亲军和羽林骑在,方才化险为夷,把这种叛乱的苗头直接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但是这也让李荩忱对京城卫军起了“杀心”,先是把老将蒋元逊重新调回了卫军负责收拢军心,接着带着京城卫军北上,在北上征战的过程中,京城卫军也因为长期和侍卫亲军一起听从于李荩忱的命令,最终逐渐和侍卫亲军融为一个整体,现在随着李荩忱南还的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