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8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出同门了,这也说明陛下至少对南陈的旧臣,而或者南陈将门还是有足够信任的。

    当然对李荩忱来说,自己的秘书监虽然官职不算高,但是接触的也都是机密,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眼馋这个位置,巴蜀世家也好、北方世家也罢,在黄琦离开之后也都跃跃欲试。

    自己选徐敞上来,一来是因为这个人的确颇有见解,二来也是不想过分刺激东南士族,并且也算是对东南士族一半拉、一半打。毕竟整个东南士族之中也不是团结一心的,徐敞所在的安陆徐氏属于将门世家,和黄氏、吴氏、萧氏等等一起构成了东南将门。

    东南将门在众多派系之中应该是李荩忱最大的铁杆,甚至有些人已经把他们当做元从系来对待,毕竟李荩忱能有今天,东南将门的确功不可没。

    相比之下,总是喜欢搞事情的其余东南士族,多为文官,李荩忱对于他们的信任明显比不过对将门的信任,他的秘书监作为文官却一直都出身将门,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体现。

    而也正是因为东南将门从龙之功最大,所以李荩忱把东南将门的人放在身边,大家才不会有太多的异议,谁让人家当初最积极、动作最快呢?

    徐敞记下来李荩忱的赏赐要求。国库之中诸如蜀锦、白玉这种东西倒是都不缺,从北周到大汉,都对巴蜀有控制,因此北周国库之中蜀锦本身存量也不少,再加上大汉后来恢复了大量蜀锦生产工坊,更是进一步提高了蜀锦的产量。

    只不过朝廷现在有所管控,所以限制了每个月的最大产量,让蜀锦的价格依旧维持在一定高度上。

    因为这种东西甚至可以当做战略物资当初诸葛亮就没少用蜀锦从魏国和吴国那里换取财物,以支撑蜀汉支离破碎的经济所以产量绝对不能太高。

    而西域白玉,也就是后世的和田玉,对于曾经掌控过河西走廊的北方王朝来说,自然也不算少。尤其是在突厥和吐谷浑还没有染指河西之前,甚至丝绸之路上都还有往来驼铃声。

    大汉入长安,自然也就全盘接收了北周国库,和田玉这种东西本来就没有办法直接兑换钱财,毕竟玉的价格也是高低不定,尤其是质地不同的玉很难放在一起计算价格,所以李荩忱也就直接拿来当做赏赐,这样既能够节省下来真金白银,而且受赏赐的人也很高兴。

    冰清玉洁的玉象征君子的无暇品质,对于已经位居高位的这些官员们来说,陛下赏赐的那些真金白银他们并不稀罕,但是这种称赞他们品质的赏赐,他们自然是“趋之若鹜”。

    “臣谢陛下!”陈叔慎带着官员们恭敬行礼,“但臣等至今尚未制定出来完善的税法,如此赏赐,受之有愧。”

    “朕看到了,户部和刑部的每个人都在努力,朕也希望你们能够成为大汉天下人的榜样。”李荩忱微笑着说道,“这是你们应得的,如果真的能够制定出来了完善的税法,朕不吝再赏!”

    总有人要证明元家是忠诚于大汉、真心实意要成为大汉的一部分的,所以面见李荩忱之后,元晟一路换马不换人,带着两名亲信家将日夜兼程赶到了银州。

    陛下给了他机会,他自然要努力。

    元晟第一次感受到,元家的未来落在了自己的肩上。

    因为杨坚是从五原向东北方向撤退,在靠近大河的位置安营扎寨,所以银州相比于五原实际上更靠近杨坚安营扎寨的地方。因此裴子烈在拿下五原之后再一次将自己的中军大帐转移到了银州。

    

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与信任() 
这座塞北要塞,这个时候从城南到城北已经都是屯驻的大军。

    汉军上下,枕戈待旦。

    元晟赶到银州的时候,恰逢裴子烈聚将。

    不过让裴子烈召集众将的原因,并不是元晟的到来,而是一个新的消息。

    “根据斥候来报,铁勒人已经出动了五千骑兵南下,应当归属于薛延陀部。”裴子烈负手站在沙盘前,“之前契苾部已经给了我们准确的答复,不会南下帮助杨坚,而薛延陀部却迟迟没有回复,现在看来我们也就不用再期待着薛延陀人会置身事外了。”

    “五千骑兵,不多不少。”韩擒虎倒是并没有怎么紧张,“既能够表达薛延陀人对杨坚的支持,又不至于在战败之后损失太多。”

    杨坚麾下的兵马总共还有四万左右,五千骑兵对薛延陀人来说并不算多,对于杨坚来说也不少了,当然杨坚真的想要力挽狂澜,五千骑兵是远远不够的,宇文宪在晋阳的几万鲜卑骑兵才是他真正想要的助力。

    只不过从现在来看,宇文宪派兵支援的可能性非常小了。

    面对山东世家的压力以及白袍在晋阳一带的小动作,宇文宪不可能无动于衷,他的鲜卑骑兵也不能就这么断送在杨坚的手中。

    “现在各军都已经集结完毕,薛延陀人就算是再多五千骑兵,我们也照打不误。”曹忠此时也强硬的说道。

    汉军在整个银州到五原一线大军云集,兵马数量两倍于杨坚,大家摩拳擦掌,就等着最后一战,在北方的大风雪来临之前彻底平定河套,因此别说是薛延陀人,就算是宇文宪派兵,这一战已经箭在弦上,硬着头皮也得打。

    “元谐那边怎么说?”裴子烈紧接着看向元晟。

    这是最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元晟急忙出列:“回将军,元谐已经命元浩和元滂等人带领本部兵马随时准备策应,现在元浩兵马在杨坚大营左翼、元滂在右翼,两者恰好能够完成对杨坚的夹攻。”

    “这么说元谐自己是不愿意归顺大汉了?”裴子烈敏锐的察觉到了元晟话语之中的问题。

    元晟苦笑一声,微微颔首:“元谐他”

    “也罢,乱世之中,也还有几个愚忠之人,便成全他。”裴子烈沉声说道,元谐此人一向骄傲,不投降和不背叛也在情理之中。

    元晟轻轻呼了一口气。

    而裴子烈紧接着提高声音:“既然元家愿意鼎力相助,那我们就要趁乱进攻,借夜色可乱敌军。

    今夜我军以韩擒虎部为前锋,突击杨坚中军以曹忠部为左翼,接应元滂夹击以唐孝部为右翼,接应元浩夹击以于玺部为战场游骑,阻拦薛延陀部骑兵,并随时准备先行追杀杨坚败兵。本帅届时率领中军掩杀,接应各方。”

    “末将遵令!”众将齐声应道。

    大河的涛声在寂静的黑夜之中很是清晰。

    已经是在这里的第几个夜晚,杨坚都已经数不清楚了。

    今天的月亮很圆,很亮,可能是快到这个月的十五了吧?

    军营之中鼾声阵阵,可是杨坚根本睡不着。

    未来,真的是让人迷茫啊

    汉军已经全面压境,杨坚可以相信,进攻应该就在不久之后,甚至有可能随时。

    而自己原本渴望的援兵,却还没有什么希望。薛延陀部的五千骑兵刚刚抵达,并且很干脆的在杨坚大营的北侧扎寨,距离还有几里地,显然他们也害怕战争突然爆发之后他们也跟着受到牵连。

    这些人在战争开始之后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就连杨坚自己心里都不清楚。

    至于宇文宪和契苾部,应该是指望不上了,现在宇文宪的鲜卑骑兵还在晋阳磨磨蹭蹭,而契苾部根本就没有给杨坚任何回复。

    就当他一步一步的向中军大帐走去的时候,军中鼓声乍起,骤然打破了沉默!

    “怎么回事?”杨坚大吼道。

    “殿下,敌袭,敌袭!”骨仪冲过来,他就住在距离杨坚不远的地方,显然刚才寻找杨坚寻找不到,他就先下达了聚将的命令。

    看着衣衫不整、甚至就连鞋子都只有一只的骨仪,杨坚惊讶道:“南蛮发动进攻了?!”

    似乎是为了回答杨坚的问题,此时北方和南方杀声四起!

    杨坚已经明白了,南蛮是不可能从这两个方向发动进攻的。

    “元浩,元滂?!”杨坚惊呼道。

    元家的这两个人反了,那岂不是代表着元谐也要反?!

    “报,南蛮,南蛮杀过来了!”又是一名斥候冲过来,彻底让整个中军大帐内外彻底慌乱。

    杨坚眉毛一挑,心中“扑通扑通”的跳。

    显然元家的人是和南蛮串通一气的!

    杨坚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期盼的援军没有来,而自己最信任的人,也在这个时候倒戈。

    画风似曾相识啊。

    纣王好像就是面临这样的悲惨境界吧?

    没想到自己打拼了一辈子,竟然混的和纣王一样。

    现在自己应该怎么办?

    杨坚突然发现自己从当初的山东寒门到现在,打拼了多半辈子,面对这样的危局,却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殿下,我们快走吧!”骨仪一把拉住杨坚。

    元家兄弟已经造反了,元谐虽然还没有露面,但是应该也差不多要向杨坚下手了吧?

    “殿下!”此时声音突然想起,是元谐!

    骨仪一把抽出佩剑,直指向火光之中出现的人影:“你这个该死的叛贼!”

    元谐却出乎意料的直接跪倒在地,重重叩首:“殿下,臣不知元浩和元滂两人竟然会和家中串通一气,在此时造反,臣御下无方,请殿下责罚臣下!但臣一片赤诚之心未曾改变,还请殿下明察!”

    “殿下,杀了他!”骨仪瞪大眼睛,眼睛之中已经冒出火光。

    没有元家的背叛,就算是裴子烈真的杀过来,也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啊!

    杨坚却拦住了骨仪,深深吸了一口气,看向低头的元谐:“本王还能信你么?”

    “殿下信与不信,臣都将为殿下效死!”元谐沉声说道,“若是殿下不信,现在就可以取臣项上首级,若是殿下不想脏了自己的手,骨兄应该很愿意代劳,或者臣也愿意自刎,唯殿下之命是从。”

    

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战() 
元谐的话音落地,在周围的嘈杂和混乱之中,依然响亮,敲打着杨坚的心,让他都有些站不稳。

    骨仪手中的剑抖了一下,只要杨坚一声令下,他就可以直接砍下来此人的脑袋。

    而元谐径直解下来佩剑举过头顶:“若是殿下不信,臣愿意赤手空拳迎战叛贼。此处危险,还请殿下携臣之佩剑速速离开!”

    杨坚苦笑一声,对着骨仪摆了摆手,径直走到元谐身前,看着这个当年自己在长安求学的时候就和自己相交的人,当时的自己年长元谐不少,如同兄长一样对待这个弟弟,而元谐也一向对杨坚马首是瞻,两人就这样相互支持着一路走了下来。

    时至今日,自己却要选择是不是要信任元谐。

    命运和时势还真的是残酷啊。

    元家兄弟两人的背叛,其实并不是不能理解,元家整个家族都还在长安,元氏家族想要自保,倒不算什么难事,元家这么长时间以来和很多家族都有利益联系,就算是本着兔死狐悲的心情,这些家族也不会对元氏的覆灭袖手旁观。

    但是元氏家族想要在新的朝代之中重新占据一席之地,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毕竟他们身上有着太浓重的前朝烙印。

    因此元氏总是要出卖和背叛一些原本的东西的。

    杨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元氏跟着杨坚实际上并不是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