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7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衍来的非常快,他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心理斗争的。一开始他是要坚决救援岐州的,不过因为韩擒虎几乎一路马不停蹄杀到了岐州,在李衍看来岐州应该支撑不了两天,所以救援也没有必要,反而有可能把麾下的军队搭进去。

    。

第一二九二章 没得选() 
因此李衍干脆在扶风以西按兵不动。

    可是谁想到韩擒虎竟然在岐州城下磨磨蹭蹭,就是打不进去,而虞庆则的求援一波一波的来,更是让李衍陷入了两难的地步。

    前进的话,总觉得韩擒虎有诈,可是如果不前进,似乎又没有办法给朝廷、虞庆则和麾下的将士们交代,再给他戴上一个避战的帽子。

    要知道他李衍的名声可不怎么好,因为宇文赟从京城之中逃出来之后第一个找的人就是李衍,这说明什么,说明陛下信任李衍,可是陛下为什么信任李衍呢?

    那肯定李衍干过什么对不起杨坚的事。

    虽然李衍很果断的把宇文赟交了出去,但是少不了有很多人在背后嚼舌根。

    这让李衍虽然心中惴惴不安,但是还是得硬着头皮前来支援岐州,否则到时候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向杨坚交代。辽东李氏到现在还没有几个争气的子侄辈能够崭露头角,作为辽东李氏唯一还在支撑整个家族的人,李衍必须步步小心。

    而到了岐州城下,看着韩擒虎从容不迫的布下了阵型,甚至都没有停止对岐州的进攻,李衍就已经知道事情有些不妙了。如果岐州战事真的有如之前所说的那么焦灼,这个时候应该是韩擒虎主动后退,防止虞庆则和自己两面夹击才对。

    可是事实却是韩擒虎向前邀击。

    总不能是空城计吧?

    事已至此,李衍也只有硬着头皮向前了。粗略的一看,韩擒虎麾下至少有四五万兵马,而他只有两万兵马,即使是加上在侧翼掩护的五千骑兵,也不过就是敌人的一半罢了。

    汉军虽然多是新兵,但是人数的优势可是实打实的摆在这里的。

    李衍可不能寄希望于能够以少胜多,历史上的以少胜多虽然也不在少数,但是他们能够在千百年后也依然为后人津津乐道,就是因为相比于绝大多数的以多胜少的战斗,这些以少胜多的例子实在是凤毛麟角罢了。

    不过李衍也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军队在距离韩擒虎的主阵大概一里地的距离向斜后方展开,布下了一个钩形阵,所谓钩形阵,是孙膑十阵之一,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阵型,左右两翼向后弯曲,保护位于前锋后面的中军,防止敌人迂回包抄。

    很明显这种阵型是为了方便防守和撤退的。

    相比之下,韩擒虎布下的雁形阵,明摆了就要发动进攻。

    还不等李衍的大旗立下,韩擒虎阵中就已经传来咚咚的鼓声。

    北周军队正在整顿,阵型从行军的长蛇状转变为钩形阵,正是变阵的紧要关头,这个时候北周军队是不可能主动发动进攻的。

    韩擒虎显然抓住了这个“半渡而击”的机会。

    他并不打算和李衍讲什么道德仁慈,就是要用雷霆之势击败李衍。

    一辆又一辆的填壕车率先出现,对于这些为了填平护城壕而设计的填壕车来说,小小的河沟俨然并没有什么威胁,甚至汉军干脆把填壕车横过来推下去,即使是这样也依旧能够填上河沟——毕竟这些填壕车也足够宽,否则也不可能让那么多士卒一次性通过。

    “杀!”汉军左右两翼率先向前出击。雁形阵和钩形阵,一个迂回进攻,一个内缩防守,正是天生的对手。

    “放箭!”韩擒虎果断的下令。

    左右两翼是步卒,而中军这边几乎全都是弓弩手,他们也已经向前推进到河沟的边缘。

    箭矢呼啸而出,这么近的距离上甚至可以直接向前平射。

    “放箭!”北周军队那边几乎也是在同时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显然周人也不打算坐以待毙。

    虽然有盾牌的遮挡,但是还是不断有汉军将士倒下,而那边还在调整阵型的周人,更是损失惨重。

    不过对于两支即将碰撞的大军来说,这并不算什么。

    马蹄声骤然响起,北周骑兵从两个方向跃出视线。他们一直负责在外围游荡,北侧两千余人,南侧两千余人,一来哨探汉军的动向,二来也是要防止汉军还有伏兵在左右两翼。现在明显汉军的进攻已经打乱了周人的节奏,所以李衍也不得不提前把这两支骑兵抽调过来。

    “杀!”盾牌和盾牌剧烈的碰撞,前出的汉军左右两翼已经追上了缓步后退的北周军队左右两翼。周人不再后退,而汉军还在前进!

    那么不管是不退还是前进,双方想要达成目标,就只能尽最大可能的让对方倒下!

    大战甫一开始,就陷入了胶着!

    北周骑兵由远及近来得很快,而他们的目标显然不是已经愈发混乱的战场——双方将士已经完全绞杀在一起,骑兵这个时候冲进去无疑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而北周军队想要取得胜利,自损八百可不行。

    所以这两队骑兵直接瞄着韩擒虎的帅旗冲过去。

    汉军两翼前出,中军几乎直接暴露在骑兵的兵锋之下!

    韩擒虎脸色狰狞,看着越来越近的敌人。

    “放!”一排汉军弓弩手扣动扳机之后立刻蹲下。

    第二排紧跟着放箭,然后半蹲。

    然后是第三排。

    等到第三排放箭之后,第一排已经填装完成,再一次放箭。

    一排又一排的箭矢在原野上呼啸而过,箭矢掠过那些向前冲锋的骑兵,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秋风扫落叶。

    而意识到敌人的弓弩手早就有所防备之后,北周骑兵只能继续散开,反正就快要到眼前了,这点儿代价他们还是能够承受得起的。

    汉军中军和北周骑兵之间只剩下了一道河沟,河沟上甚至还有汉人自己铺设的填壕车。

    如此看来,反倒是汉军自作孽了,如果没有这填壕车,北周骑兵应该很难直接跨过来。

    “点火!”

    当北周骑兵已经打算直接用马刀解决掉这些该死的南蛮的时候,韩擒虎果断的一挥手。

    一罐又一罐早就准备好的火油直接砸在了填壕车上。紧接着便是火把丢了进去。

    大火冲天而起,直接把那几个填壕车吞没。

    “律——”带队的北周将领急忙勒住战马。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敌人竟然会这么狠心,直接用这种最直截了当的办法阻断了骑兵前进的道路。

    再看看周围的战场,北周骑兵们甚至觉得这是韩擒虎专门为了防范他们而挑选的。

    。

第一二九三章 两代人之间的争锋() 
这一道河沟虽然不算深,但是还是够宽的,北周骑兵如果冒险提马跨越的话,技术好一些、战马壮实的还有可能,其余的几乎都少不了要落入坑中。

    北周骑兵们看着眼前跳动的火焰,一时间心思复杂。

    敌人似乎早就已经料到了他们的存在,甚至料到了他们的进攻方法,看上去是他们这些骑兵处于向前冲锋的状态,可是事实却是战场上的每一步节奏都在敌人的掌控之中。

    汉军弓弩手已经快走到河沟边缘,他们已经准备下一轮射箭。

    “走!”带队的北周将领急忙调转马头。

    下一刻,箭矢如蝗,呼啸而来。

    北周骑兵慌乱之下有不少人中箭,不过好在刚才冲击的时候,队形就已经完全散乱,所以这一通箭矢射下来损失倒并不是非常惨重。

    而且调转马头之后,北周骑兵们也惊喜的发现,已经越过壕沟和北周步卒大队缠斗在一起——更或者说压着周人打的汉军左右两翼的侧后方就暴露在了他们的马刀之下。

    这个韩擒虎,为了保护中军,竟然出了这样的昏招!

    带队的两名北周偏将不约而同的下达了向前冲击的命令。

    可是还不等他们把战马的速度提起来,又是一阵马蹄声响起,一队打着大汉旗号的骑兵从北方呼啸而来,他们的速度很快,俨然是早就已经做好了投入战场的准备,所以直接在天边就开始提速,一路向前狂奔。

    “迎战!”北侧的那北周偏将很快就意识到了目标需要更换。

    敌人的兵马看上去不过就只有两千余人,但是清一水儿的西北高头大马,而且即使是在狂奔之中,队形也丝毫不见散乱,手中的马槊同时向着前方,俨然已经做好了冲击的准备。

    他们并没有打算稍微放缓速度之后张弓搭箭,而是就打算这么直直的冲过来!

    必然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北周偏将已然有了定论。

    两支速度都已经提起来的队伍,狠狠的撞击在了一起,马槊和马刀交锋,迸溅出一阵又一阵绚烂的火花。

    “杀!”侯秘把手中的马槊贯入迎面的那名北周骑兵的胸膛,紧接着硬生生把他顶下了战马。而后面的一名北周骑兵怒吼着从一侧扑上来,显然他打算抓住侯秘的马槊还在同伴的胸膛上这难逢的机会。

    “当!”侯秘果断丢掉马槊,抽出横刀,正好挡住了迎头劈下来的马刀。

    “当当!”那北周骑兵着急的挥刀拼命劈砍,可是在侯秘这个已经身经百战的骑兵将领面前,他就算是抢占了先手,也一点儿便宜都占不到。

    “当!”又是一声锐响,侯秘的横刀切在了那北周士卒的刀刃靠下的位置,竟然硬生生的把他的刀给磕飞了,就当侯秘准备给予他最后一击的时候,一支马槊骤然从斜地里刺过来,收走了那人的性命。

    “于玺!”侯秘怒目而视。

    长期以来都作为侯秘同伴和搭档的于玺,对此倒是一点儿都不在乎,只是嘿嘿笑着伸手把侯秘的马槊拔了起来丢给他:“前面还有很多人呢,走?!”

    侯秘冷哼一声,扬起马槊继续向前冲。

    “你小子耍赖!”于玺大吼道。

    作为西北军中最负盛名的骑兵将领,侯秘和于玺自然而然又承担起了南下支援岐州战事的任务。实际上和他们一起行动的还有曹忠从牙缝之中挤出来的三千步卒——为了准备接下来的萧关之战,西北的军力自然不可能抽调太多南下。

    不过为了能够及时支援韩擒虎,完成对北周骑兵的阻拦,于玺他们也只能先把这三千步卒丢在岐州城北,让他们去配合牛弘攻城,自己则一路狂奔向这边过来了。

    这一支突然杀出来的汉军骑兵彻底打乱了战场上的节奏,双方的步骑也因为左冲右突而陷入混战。

    虽然汉军这两千骑兵可以称得上是身经百战的真正精锐,但是面对人数更多的北周骑兵,实际上他们也是不占优势的,因此于玺和侯秘很果断的顶着这些北周骑兵一直卷入步卒大阵之中。北周人当然也知道骑兵突入步卒大阵对于己方的威胁有多大,尤其是现在在汉军步卒的冲击下,北周军阵已经摇摇晃晃、眼见得就要支撑不住了。

    所以无奈之下,北周骑兵也只能跟着冲进去,而汉军骑兵切入的位置正是周人的前锋。在钩形阵之中,作为冲锋陷阵的前锋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安排的兵马也不是非常多,但是也可以说是李衍手中的最后一支预备队。在双方的左右两翼都被缠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