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6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整个巴蜀倾尽全力,恐怕西北之战真是凶多吉少。

    因此打通斜谷道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可是这就意味着他们将会面对梁睿和李弼的顽强阻击,甚至有可能要面对关中杨坚主力的反扑,要知道现在杨坚虽然把重心放在了潼关方向,准备春耕之后和宇文宪的大战,但是大军还没有开拔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妄下定论,尤其是对手还是杨坚这种生性狡猾的枭雄。

    对于曹忠他们来说,这新的一年可不见得会非常轻松,甚至可能会充满他们之前难以预料的挑战。

    不过对于战胜过大风大雪、也战胜过草原上的群狼的西北将士们来说,这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这个时候,江南应该是春江水暖吧?”曹忠感受着扑面而来的风,喃喃说道。

    “正是踏青高歌的时候。”徐德言此时也在旁边说道。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对方的心思。

    荡平关中,衣锦还乡!

    ——————————————

    当整个大汉的各地都沉浸在春耕的忙碌之中,却还有一个地方依旧是一片萧条肃杀。

    淮南南部一直到寿春一带,开垦都是热火朝天,但是过了寿春,两淮方才展现出其三百年来一直作为南北对抗最前线的本色。河流两侧齐腰高的荒草、荒废的城镇和断壁残垣,放眼望去百里之内甚至根本看不到炊烟的踪迹。

    这里就像是与世隔绝一样,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之中,却依旧只有荒草的颜色作为主色调。

    李荩忱在主持了春耕典礼之后,便轻车简从沿着已经疏浚开一部分的邗沟北上钟离郡,因为水流不大,所以只能全部换成小船,而岸上李平会带着另外一部分侍卫亲军骑马护卫。

    实际上走在这真正带着淮南特色的土地上反倒是最安全的,在这荒无人烟的原野上,但凡有风吹草动都能够看得一清二楚。尤其是现在处于春耕期间,虽然南北通商,但是道路上也没有多少来往的商贾,大家也不会傻乎乎的选择这个时候前来贸易,毕竟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顾客前来。

    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古往今来,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商人,他们总是能够敏锐地抓住最好的时机。

    就连偶尔的商队都没有,让道路上显得更是冷清。

第一二四六章 萧萧淮上() 
以至于李荩忱还曾经颇有兴致的带着亲卫们出去打猎了一番,不过打来的那些野物李荩忱倒是真的没有兴趣品尝一番。

    当初身在淮北的原野上,他可是真的见到过食人的野狗,那猩红色的舌头和翠绿色闪动着幽光的眼睛,可以说是李荩忱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景象。而淮南不见得就会比淮北好到哪里去。

    因此李荩忱一想到这些野物都是怎么存活下来的,便心有余悸。

    虽然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实际上这些真的都不算什么。人吃人尚且都是小事,更何况是一些可能会扒拉尸体的野狗之流。因此李荩忱努力挣扎,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一天不会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不过现在至少他不会有这个担忧。

    和水路并行的官道就是当初李荩忱一路南下的道路,而继续向北也就更加接近自己曾经来的地方。或许是近乡情怯,李荩忱站在船头看着前方的水天景象,一言不发。

    河到尽头,已经可以看到天边的钟离城,而跨过钟离就是淮水,淮水再向北就能够看到清江口,清江口之后,自然就是曾经爆发了南陈和北齐最后一场大战的吕梁山。

    短短几年间,物是人非,甚至就连南陈和北齐这两个战争的主角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依旧默默见证着南北分裂的悲风萧瑟。

    他自问这一路走过来从来没有愧对过什么人、做错过什么事,心中几乎所有的愧疚都留在了淮水对岸的那一片山中。自己已经带着这个民族走上了收拾旧河山的道路,可是至始至终自己都没有为那些山中的冤魂们报仇。

    甚至自从自己过了淮水之后,还未曾再越过淮水一步。

    “陛下在想曾经的事么?”沈婺华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李荩忱的身后,彻底的解开了心中郁结的她,现在更加努力于想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总是一身干净利落的女官打扮,秀发挽起,用李荩忱送给她的那一枚簪子固定住,显得素雅端庄。

    当然了在李荩忱这种老司机的带领下,夜深人静的时候沈婺华自然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朕南征北战,最狼狈的应该还是当初在那淮水之阳了。”李荩忱喃喃说道,“朕亏欠那些人良多······”

    沈婺华也大略从乐昌那里听到过李荩忱的往事,知道这位起身于山林之中的年轻陛下,走出那一片山林的时候付出过怎样的代价。沈婺华甚至不敢想象若是以身代之,自己又能如何应对,恐怕自己的表现甚至比不上一个懦夫吧。

    李荩忱能够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显然绝非因为机遇。沈婺华当即低声说道“陛下能够走到今天,为万民开太平,他们的在天之灵应该也能够为陛下骄傲和自豪。”

    李荩忱轻笑一声“古往今来,多少人都喜欢用这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可是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没有做到的事情就是没有做到,失去了的就失去了,这不过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人死之后,或是升天,或是入九幽,早就已经失去了对这个尘世的记忆,临走的时候若是悔恨便是悔恨,若是遗憾便是遗憾了。”

    沈婺华有些惊奇的看着李荩忱,在她的眼中,李荩忱应该算得上半个完人,他的确做到了之前很多帝王甚至都做不到的事情,带给了这个时代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哪怕是他有一些缺点,诸如荒淫暴烈,又如残忍好杀,大家实际上都不是不能忍受,毕竟身为天下之主,肩膀上要承担着万民的期望,重压之下谁又能没有一点儿需要发泄的呢?

    可是李荩忱却并没有如此,他呈现在沈婺华眼前的形象,既是威仪九重的帝王,又是一个浊世翩翩佳公子,当然还可以是横刀立马的大将,他似乎很完美,以至于完美到沈婺华都认为他已经没有什么烦恼和遗憾,以至于她都快忘了,李荩忱终究是人不是上天。

    宋飞、郑庆、李求······这些人的音容笑貌在李荩忱的脑海之中闪过,恍如昨日。

    若是他们还活着的话,现在是不是也能够有资格登坛拜将了?

    李荩忱叹息一声,当然还有李成,哪怕自己和他没有血缘关系,这也是把他一手养大的人,不是亲生也胜似亲生了。本来应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却背负着当年战败流落的耻辱无颜归去,与其说是他牺牲成就了自己,倒不如说是成就了李荩忱。

    伸手握紧了船上的栏杆,李荩忱冷声说道“有朝一日,朕会把欠下的债都还上的。”

    旁边的沈婺华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颤。

    她从来没有听到过李荩忱如此狰狞可怕的声音,也因此她心里非常清楚,李荩忱并不是在开玩笑。

    ————————

    在大汉诸多的封疆大吏之中,吴惠觉应该是李荩忱最不熟悉的一个。两个人算起来也就只是见过一面,而且还是在李荩忱出兵江南的时候。当时李荩忱驻跸淮西的晋熙郡,吴惠觉和陆子才率军南下作为李荩忱的侧翼,曾经前来面见这位未来的皇帝陛下。

    而当时淮东战事也很紧急,毕竟吴惠觉等人对面是抵抗李荩忱最彻底的樊家,吴惠觉当然不敢长时间丢下大军逗留,而李荩忱也是匆匆安排了事宜之后就让两人回去了。

    因此这应该算是吴惠觉和李荩忱的第一次正式会面。

    吴家现在也依旧是大汉将门之中一等一的存在,尤其是李荩忱请吴明彻担任朝廷新设立的培养将领的书院的山长,更是结束了吴明彻赋闲在家、不尴不尬的情况。吴明彻奉命为大汉培养知晓兵法和练兵方式的将领,几乎也就确定了他在未来军中依旧不可撼动的地位,毕竟这是一个尊师重道的时代。

    更何况吴惠觉作为镇守淮南前线的主将,任何人都不能忽略他的存在。

    似乎完全遗传了自己父亲的性格,站在李荩忱面前的吴惠觉恭敬有加,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样,简直就是吴明彻的翻版。李荩忱知道,这样的将领虽然不出众,但是也不会犯下大错。

    。

第一二四七章 父业子承() 
也难怪吴明彻每次出征都喜欢让吴惠觉来镇守自己的后方,不仅仅是因为吴惠觉是自己的儿子——以吴明彻对军中的统御能力,别人的忠诚同样都能保证,而如果他真的为儿子和家族着想的话,更应该让吴惠觉跟在身边以求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功劳。

    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吴惠觉一向沉稳的性格,相比于更擅长奇兵制胜的萧摩诃,显然吴惠觉更合适担任掩护后路的任务。而事实证明,当初吕梁之战,正是因为吴惠觉在后方的调度有方,凑齐了足够的船只,有以后军遮护两翼,才给了吴明彻可以快速跳出包围网的机会,否则被包围在北岸,就真的只能看着涛涛淮水却无可奈何了。

    后来吴明彻南下,也依旧是留下吴惠觉把守淮南,而吴惠觉也的确出色的完成了任务,长期以来无论是防守淮水不给北面的王轨一点儿可乘之机,还是向南对付接踵而来的陈叔陵和樊猛,吴惠觉都没有落了下风,甚至还有机会杀过大江、攻破京口,为李荩忱解决了樊猛这个心腹之患。

    因此吴惠觉虽然从没有在正面战场上建功立业,但是却依旧是大汉不可忽略的一员重将。

    “臣参见陛下!”还不等李荩忱上岸,吴惠觉就已经三步并作两步过来。

    李荩忱当即伸手搀扶住他,对于吴惠觉,李荩忱自然是无法轻视的,吴家在军中的影响力几乎都在由吴惠觉继承,而李荩忱现在忙着稳定国内的各个世家派系,连消带打想要削弱他们的力量,李荩忱之所以有这样的胆量,就是因为他的背后有军队的支持。

    这一次李荩忱改变之前的计划,直接前来这最前线的钟离,多少也有稳定淮南军心的意图。毕竟李荩忱这些年南北轮转,几乎整个大汉军队都曾经直接的受命于李荩忱,这其中甚至也包括诸如淳于家等原本的江南将门,而淮南,准确的说应该是淮西的这些军队,却都一直在吴惠觉和陆子才的掌握之中,从来没有直属过李荩忱。

    并且这也是不折不扣的军中出身江南的将领最多的一支队伍,甚至清一色的都是江南将门出身,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家族多多少少都合东南世家有着牵扯,甚至本身就是东南世家的一部分,诸如吴家。

    因此李荩忱这一次前来视察淮南防线、安稳人心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当然了,李荩忱这一次前来自然也就相应地冒着很大的风险,毕竟谁都不知道平静的水面下会不会是暗流涌动,而一直被李荩忱想方设法打压的东南世家也会不会选择在这远离建康府、也就远离李荩忱统治核心的地方铤而走险。

    尤其是这一次李荩忱的北上是临时起意,这意味着心思缜密的人会来不及做准备,但是也相应的意味着鲁莽的人很有可能打算抓住这个机会冒险出手。所以护卫在李荩忱身边的李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