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6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李荩忱也没有见过沈婺华这样的小女儿情态,一时间呆了呆房才回过神来,伸手拉她起来:“时候也不早了,朕等会儿就要去见陆子才陆卿家,你自己起来收拾收拾吧。”

    “奴婢失态,还请陛下恕罪。”沈婺华急忙说道。

    李荩忱笑道:“你奉旨陪朕喝酒,何罪之有?只是朕不知道你酒量深浅罢了。要说真的有罪,应当罪在朕也。”

    话音未落,李荩忱已经大步离开。

    而沈婺华透过自己的手指缝隙看着这个男人的背影,心中荡漾起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波澜。

    那一层在孤独和寒冷之中紧紧护卫着她的外壳,似乎在这个时候悄然裂出一道缝隙,点点阳光倾洒进去,照亮了黑暗。

    这个在烛火下捧着书认真看的男人,这个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江山社稷的男人,也是这个对着万家灯火把酒当歌的男人

    似乎感受到什么,走到门口的李荩忱顿住脚步,回过头来,正掀开被子下床的沈婺华此时也恰好抬起头,两个人的目光骤然交错。沈婺华惊慌的想要扯过被褥,一时间手忙脚乱,而李荩忱只是微微一笑,径直向前走去。

    手上的动作顿住,沈婺华发出一声哀怨的叹息。

    活了这么久,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么丢人。

    李荩忱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天下那么大,可怜人那么多,李荩忱自然不可能全部都帮得到,他也不是圣母救世。这一次能够帮助沈婺华疏解一些心结,李荩忱也算尽力了。

    淮南巡抚陆子才和荡寇将军陆之武已经在等着李荩忱了。这一对叔侄也算是最早一批支持李荩忱的人,因此李荩忱也没有亏待他们,一个地方巡抚,一个高等级的杂号将军,已经足够对得起他们的付出。

    “臣参见陛下!”陆氏叔侄见到李荩忱急忙拱手行礼。

    而李荩忱微笑着说道:“平身。”

    这几杯酒对于他来说自然没有什么影响。

    “陛下请。”陆子才在前面引路,带着李荩忱走入议事厅。

    李荩忱驻跸的地方实际上就是曾经陈叔陵的王府,自从陈叔陵倒下之后,这一座规模庞大的王府实际上处于半荒废的状态,毕竟就算是陈叔陵倒台了,也不代表着臣子就有资格享用属于亲王的府邸。不过这个规矩在大汉建立之后自然也就作废了。

    王府的占地很大,也符合陈叔陵的性格,甚至连演武场都有,陈叔陵的不臣之心不言而喻。而现在王府的一部分作为淮南巡抚府衙,一部分作为广陵郡府衙,剩下的一部分和后院留作李荩忱的行宫,毕竟大家谁都不敢真的把整个王府都占下来,正好也给喜欢四处乱窜的陛下一个落脚的地方。

    “朕昨夜过瓜洲渡,现在瓜洲渡上还有那么多的青壮,他们能够及时回到家中准备春耕么?”李荩忱刚刚走入议事厅就开口问道。

    李荩忱这一次前来淮南,主要就是视察淮南的移民和农耕,昨天看到的这个现象自然引起了他的关注。

    陆子才急忙说道:“启禀陛下,这些青壮都是广陵郡周围的百姓,而且他们会在这两日逐渐返回家中准备农耕,而码头上的事务将会由军队接管。”

    李荩忱眉毛一挑:“瓜洲渡这边的都是广陵郡的百姓么,那其余地方的百姓呢?”

    陆子才伸手在舆图上一指:“陛下或许有所不知,现在整个淮南是从南向北进行依次移民和开垦的,如今安置百姓的主要地点还是集中在大江以北百余里这从三国时期就有的荒芜地带上。”

    这百余里实际上就是从建康府,也就是曾经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到魏国在淮水防线上的重镇合肥的距离,也正是在这一段路上,曾经爆发“逍遥津之战”等赫赫有名的大战,成就了魏国的张辽、吴国的甘宁等等一批名将。

    而这一百余里荒芜无人区的形成,则也有原因。

    魏国擅长陆战,吴国擅长水师,借助水师,吴国可以轻易的进攻江北,而借助陆师,魏国也可以轻易的夺取吴国在江北占据的土地。所以当魏国进攻的时候,吴国便依托长江天堑坚守,而魏国大军退去后,吴国便开始渡江骚扰和劫掠百姓,相反,吴国占领江北之后想要开垦土地,魏国又会发动军队进攻,双方经过几轮你来我往、损失惨重却毫无斩获之后,魏国索性后退到百余里之外的合肥,虽然那里依旧在淮水之南,但是吴国水师已经很难起到作用,而吴国也坚守长江不再大规模北上,双方形成了难得的默契。

    这样的默契对于后来的南北朝也自然适用,所以双方竟然就这么在大江到寿春、合肥一带建立了这么一条长有数百里,宽也有近百里的无人区。

    

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 
现在陆子才在组织开垦的,就是这一片已经荒芜太久的无人区。

    淮南的开垦制度也是经过李荩忱同意的,和其余任何地方不同,因为淮南靠近前线,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因此这里的开垦实际上到现在也都是依照军队的管理方式来的,也就是所谓的军屯。

    在两汉三国时期到现在,军屯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朝廷一般会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设立军屯,一般由伤残老兵以及战俘进行开垦,一来能够妥善利用那些因为偏远而没有人去的荒地,二来能够就近为驻扎的军队提供粮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军粮运输中的损耗。

    之前吴明彻坐镇淮南的时候,实际上部分粮食也是通过军屯的方式来生产的,否则以江南当时百废初兴的状态,想要支撑淮南的一支大军不是那么容易的。

    相比于土地私有制和田契制度,军屯的管理方式更粗暴和直接,军屯之中的耕作人员属于朝廷而不属于任何一个地主或者大户,他们服从朝廷的管辖和调遣,而除了因为工作突出的奖赏之外,他们每日的工作劳动所得和他们的日常吃喝消耗实际上没有直接的关系,所有的粮食会统一上交朝廷,而所有的粮食再经过朝廷的统一调拨。

    这也是为什么能够抽调出来丁壮前来码头工作,因为他们并不服务于哪个地主和大户,而是直接听命于朝廷。

    换句话说这就是后世的集体农庄制度和土地集中制。

    对于淮南能够出现这样的生产制度,实际上李荩忱一开始也是非常震惊的,虽然自己刺激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这象征着社会主义的生产制度这时候就出现了,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

    不过转念一想,实际上和后世的土地集中制还有一定的区别。虽然管理这些百姓的不再是地主和大户,而是朝廷,但是从更宏观的角度上来说,朝廷不也就是一个更大的地主么,只不过这些土地是直接所有于皇帝陛下罢了。

    自己成了华夏最大的地主老财,李荩忱也有些无奈。然而在淮南这特定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制度也不稀奇。

    朝廷对于淮南这一片荒芜之地和战争前线不放心,百姓和商贾们对于单独在这里谋生自然也不放心,朝廷出面组织耕种、商贸等等,而百姓服从于朝廷的命令,直接贡献于朝廷,自然也就能够受到朝廷的保护,心里也就更有安全感。

    在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特殊的情况,倒也正常。李荩忱还没有幻想着在全国推行这样的制度,更何况这种制度虽然极大的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其本身是否真的适用于这个时代也很难说,毕竟从现在来看,世家以及世家所代表的地主阶级依然是组成朝廷的主要部分,他们也不会同意干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

    “淮南现在有多少户?”李荩忱打量着舆图说道。

    “原本有百姓两万户,今年陆续迁入十万户左右,在夏收之后还计划再迁入十万户。”陆子才赶忙说道,对于这个最令人关心的数据,他自然门清儿。

    而李荩忱沉声说道“你这个巡抚要做的,不是考虑能迁入多少人,而是这十万户能够再变出来多少人。”

    大汉的人口总数就那么多,无论是从哪里迁移到哪里,终归和北方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怎么才能鼓励生育是这些地方官最需要注意的。现在大汉有足够多的荒地,也能够保证内部政策的稳定,所以只要能够激励百姓勤劳开拓,那么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李荩忱从来都不怀疑华夏民族的勤勉。

    “这一次迁移到淮南的都是以青壮年男女为主,所以臣对此有信心。”陆子才急忙说道,虽然他们陆家从龙很早,但是除了镇守淮南之外也并没有什么额外的功劳,李荩忱现在直接把淮南的民政也交给陆家,绝对是对陆家的信任,陆子才绝对不能辜负李荩忱。

    “现在从大江到淮水的水路可曾疏通开?”李荩忱的注意力旋即转移到舆图上的另外一条标注出来的线路,那是从瓜洲渡到淮水的水路,沟通两大水系。

    这一条水路实际上就是当年吴王夫差北伐的时候开凿的运河——邗沟,而后来刘裕北上山东也是以水师为主,曾经借道这里一直北上打到黄河边上。只不过后来南朝战线全面收缩,这一条沟通大江和淮水的运河也就彻底荒废了。

    历史上,这条水路再一次被利用起来还是等到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的时候,邗沟作为京杭大运河之中南侧最重要的一部分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而也正是在这邗沟上,在这扬州城中,隋朝迎来了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乱世和乱世之后华夏的全盛。

    现在,作为淮南开垦的重要支撑工程,邗沟已经在进行疏浚,疏浚邗沟的目的实际上也不只是为了能够方便货物的来往运输,水师也等着能够通过邗沟北上直达淮水,否则以之前邗沟的淤积情况,水师新造的五牙大舰等都没有办法通行。

    同时五牙大舰存在的干舷低矮等问题,更是使得其很难通过海路进入淮水,因此邗沟是最佳的选择。

    “春耕之后就是邗沟的疏浚,”陆子才伸手在舆图上点了点,“现在我们同时从北侧和南侧进行疏浚,南侧这边刚刚开始,而北侧以军队作为主干,已经疏浚开了从淮水到梁郡的水路,预计在五个月之内就会完成整个邗沟的疏浚。”

    李荩忱微微颔首,以现在大汉的国力,自然不容许重新开挖一条运河,能够借助邗沟的既有水路,他已经很满意了。实际上相对应的,江南那边的运河也已经开始疏浚,主要也都是借助既有水路,朝廷需要做的实际上也就是把几个主要的河道连起来罢了。

    历史上隋朝的崩塌和隋唐大运河修建时候的劳民伤财有很大的关系,而整个修建过程中,最艰难的部分实际上还是中原那一段。

    过了淮水就有很多河道可以利用,而且江南的工匠在这上面明显经验更为丰富,所以所面临的困难和需要的投入并不算大。

第一二三一章 动脉() 
等到今年年底,应该就有一条水路能够连接南方的会稽和北方的钟离,彻底把江南和淮南连为一个整体。再加上大江、沔水、湘水、赣水以及大江上游的汉水等既有河道,整个大汉看上去地跨千里,但是至少南方的主要区域都通过这些流动的水连为一个整体。

    换句话说,大江也通过这样的水利工程,彻底从原来的天堑变成了现在大汉内部流动的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