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6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李荩忱还会和宇文宪约定一起进攻关中,届时宇文宪从东向西进攻潼关,而李荩忱从南向北进攻武关,双方同入关中、瓜分现在杨坚的地盘,当然前面的那一条尚且还真是一个大致的约定,后面这个更是双方初步的设想罢了。

    不管在心中是怎么打算的,至少双方在约定的时候还是要写的都是和平的保护者,至于真正进了关,当然就是疯狂抢地盘,甚至有可能爆发全面的冲突,这也是心照不宣的。

    “用一些投石车和床子弩就想要换一座城池,贵国陛下是不是胃口有些大了?”尉迟迥微微眯眼。

    而许善心一笑:“老将军何出此言,我们这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据某所知,贵国当初灭亡高氏齐国之后,几乎把邺城等地的工坊摧毁殆尽,现在就算是重新组建,恐怕一时半刻也很难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攻城器械吧,否则之前贵军也不会屡屡困顿于坚城之下,甚至还丢掉了原本夺占的桃林塞。”

    在之前的宇文宪和杨坚的冲突之中,双方的战线曾经一度被推到潼关下,甚至宇文宪率领大军直接压向关中的西北门户——蒲坂,只可惜因为缺少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导致只能采取最原始的蚁附攻城的方式,长期都没有办法取得进展,最后尉迟迥和宇文宪也不得不分别退兵,甚至还被杨坚趁机反击,一连拿下了桃林塞和函谷关,最后还是凭借洛阳城,尉迟迥方才稳住阵脚。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尉迟迥这里没有足够的攻城和守城器械,面对装备精良的杨坚大军,他们无论是进退都没有优势,否则也不会蜷缩在洛阳坚城之中难以西进。

    的确如许善心所说,这样的交易也算各取所需。

    看着气势咄咄逼人的许善心,尉迟迥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反驳,倒是旁边的李惠淡淡的说道:“话是如此不错,但是不知道贵国能拿出怎样的诚意,毕竟若是我们双方进行合作的话,应该都不希望只是止步于此。”

    许善心一点头:“我们会先拿出五台投石车和十台床子弩,在接收城池之后,会再拿出五台投石车和二十台床子弩。”

    “贵国不觉得十台投石车太少了么?”李惠眉毛一挑。

    而许善心笑着说道:“此言差矣,这投石车的原理实际上很容易明白,只要时间充足,想来贵军的工匠也不是吃干饭的。所以我们实际上是拿出了霹雳车的技术来和贵军交换。”

    尉迟迥皱了皱眉,冷声说道:“若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吃透并且生产出来合适的,谈何容易,而我们要想进攻潼关,少说要有几十台霹雳车,十台霹雳车如何顶用!”

    “老将军,一座淮州城摆在那里,我们想要完全可以伸手去拿。”许善心脸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现在我大汉陛下亲自坐镇襄阳,大军完全可以向东扫荡淮北,不过只是陛下还不想和贵国刀兵相向,所以希望通过这样干戈化玉帛的方式解决,老将军可要清楚!”

第一一三八章 尉迟家的态度() 
    “放肆!”尉迟迥一拍桌子,“你是在威胁老夫么?”

    许善心不卑不亢的说道:“是不是在威胁,老将军心中应该有数,更何况某所说的是不是事实,老将军应该更明白。”

    尉迟迥顿时怔住了。

    这个年轻人说的没错。

    现在李荩忱不害怕打仗,如果宇文宪和李荩忱翻脸,那么杨坚肯定会很乐意和李荩忱联手,哪怕是李荩忱刚刚对杨坚出手,甚至尉迟迥觉得自己有理由怀疑,许善心应该只是李荩忱派遣到宇文宪这边的使者,很有可能还有相同的使者在和杨坚联络,只不过没有这么大张旗鼓罢了,毕竟上一次李荩忱和杨坚之间就曾经默契的停战,甚至双方还能够在西北一起对付突厥人。

    这说明李荩忱和杨坚之间应该还是存在沟通渠道甚至是默契的。

    这也是为什么宇文宪一直想要把握住这一次机会。宇文宪和杨建之间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关系,双方想要联手的可能性自然几乎为零,不过根据之前的战斗来看,双方还恰恰能够打成一定的平衡,可若是这个时候李荩忱加入进来,那么他倾向于哪一边,哪一边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优势。

    在这乱世之中,不用奢望着下面的那些墙头草官员甚至将领们会有多么高的忠诚觉悟,当一方出现不可挽回的劣势时候,这些人也会风吹麦浪一般倒向对面,这已经在三百年的无数王朝更迭之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

    所以和李荩忱联手,是必然,至于李荩忱开出什么样的筹码,实际上宇文宪也好、尉迟迥也罢,都没有多少回旋和讨价还价的余地。更何况李荩忱在淮西的大军本来就在淮州城外虎视眈眈,如果他们真的想要拿下淮州,并不是不可以。

    毕竟王轨的大军还在淮北不说,当面的吴惠觉和陆子才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岂是说走就能走的。若是在原来的时候,动用鲜卑骑兵驰援或许还能够逼迫李荩忱再做出让步,只可惜现在鲜卑骑兵还都在晋阳以北,就算是紧赶慢赶也需要十余天的功夫,可不是说来就来的。

    尉迟迥咬了咬牙,冷声说道:“也罢,老夫对此并没有另外的异议,但是能不能成行,恐怕许君还得走一遭邺城,这毕竟涉及到一处州府的得失,老夫是无法做主的。”

    许善心微微一笑:“老将军以后会有机会做主的。”

    “你这是什么意思?”尉迟迥的白眉微微皱起,许善心这话虽然说得模棱两可,但是他也能够察觉到这其中的大概意思。

    许善心却并没有多说,只是郑重的对着尉迟迥一拱手,而旁边的李惠急忙安排手下引领许善心去住处。而尉迟迥有些恍惚的看着许善心的身影消失在拐角处,方才轻轻揉着眉心叹息一声:

    “老夫失态了。”

    “这许善心咄咄逼人不说,拿捏得处处也是我们的命脉。”李惠劝慰道,“老将军无须如此,就算是换做朝中能言善辩之人,在这铁打的事实面前,恐怕也很难说出什么花样来。”

    尉迟迥伸手撑着桌案,微微摇头,虽然许善心至始至终没有用自己的家眷来威胁自己,但是在他的话里话外,尉迟迥都能够听到许善心的暗示,甚至最后一句话分明是在劝说尉迟迥直接投降李荩忱。

    相比于直截了当的威胁,最可怕的就是这种明里暗里的劝说,这种才是最容易被别人猜忌、也最容易让自己立场动摇的。

    “爹爹!”脚步声咚咚,尉迟顺大步走进来,诧异的环顾四周,“听说南蛮的使者来了?”

    “已经送去休息了。”尉迟迥打量着自己这个有些火急火燎的儿子,“你不好好待在军中,为什么跑到这里来?难道还觉得外面的闲言碎语不够么?!”

    尉迟顺是襄阳之战中唯一逃出来的守城将领,代价自然就是尉迟迥的长子尉迟宽和家眷全部被俘,而心腹爱将曹孝达殉城。当然城中的这些消息几乎都是尉迟顺带来的,而且朝中内外对于为什么只有一个尉迟顺跑了出来本来就有很大的疑问和猜忌,这也构成了对于尉迟迥忠诚的怀疑的一个主要部分。

    若不是宇文宪一直回护有加,再加上军中的将领对于尉迟迥也多加支持,恐怕就算是尉迟迥不会被怎么样,尉迟顺也少不得要受到惩罚和审讯。

    因此尉迟顺这些时日来一直乖乖的待在军中,对于外界的事情一概是不管不问。今天他竟然冒冒失失的跑了回来,自然让尉迟迥很是不满。谁知道他今天的样子会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到了,成为再一次中伤尉迟家的工具?

    身为一个武将,尉迟迥对于那些每天就知道把目光在自己人的身上来回逡巡的文官没有什么好感,若是真的让他放手去做,老将军会直截了当的那些脑袋全部砍下来,可是他不能这么做,甚至还得忍受一些子虚乌有的怀疑,谨言慎行本来就是身处这样的状况下的人应该做的,可是自己的儿子显然也太不谨慎了!

    尉迟家在这种状况下,既然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那最好还是低调一些,否则就算是有宇文宪的支持,恐怕也难免会有很多流言蜚语,更何况宇文宪本身的信任也是有限度的!

    尉迟顺意识到自己的莽撞,一时间讷讷不敢言,而李惠急忙站出来打圆场:“老将军息怒,少将军惦记家人,前来询问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这里本来就是尉迟府邸,少将军身为尉迟家中人,回家也很正常,谁能够多说一二?”

    一边说着,李惠一边对尉迟顺使眼色,尉迟顺顿时也明白,自家爹爹必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莽撞而生气,应该还是因为大汉那边开出的一些条件,当即他很自觉地单膝跪下拱手:

    “孩儿知错,还请爹爹宽宥。”

    尉迟迥摆了摆手:“起来,此事也不能全怪你。”

    紧接着尉迟迥叹息一声:“归根结底还是老夫无能啊,不能保护家眷,以至于被敌人拿捏把柄。”

    “爹爹······”尉迟顺心痛的叫道。

    自家父亲心高气傲,原来什么时候是能够说出这样话的人!

    https:

    1秒记住爱尚:。。阅读网址:

    

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边() 
“老将军何出此言,”李惠急忙说道,“老将军当时身在洛阳,为我大周抵挡叛军,襄阳虽为重镇,但是当时相比于中原战场,实在是偏远,老将军为了稳住战线,纵然知道襄阳危机却能够坚忍不拔,当称得上‘国之栋梁’,只要知道前因后果的人,自然不会怪罪老将军,这也是为什么齐王殿下一直在回护老将军,因为齐王殿下也知道到底是谁在忠心保护这大周的江山社稷。”

    尉迟迥微微颔首,仅仅凭借自己的忠诚,他当然不相信宇文宪会这样相信自己,毕竟在这反水再常见不过的乱世,忠诚是最不值钱的。主要还是因为当初襄阳失守是因为尉迟迥在洛阳前线奋战,他的付出和牺牲是有目共睹的。

    一来宇文宪也必须要支持尉迟迥以表示自己的补偿之意,二来若是宇文宪真的把尉迟迥如何,这简直就是在杀伤自己人的士气和忠诚,毕竟军中这么多人支持尉迟迥,也是因为当初他们也曾经一起和尉迟迥在洛阳前线奋战,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的。

    在这件事上,尉迟迥自己问心无愧,真正对不起的,实际上还是自己的老妻还有曹孝达、尉迟宽这些人,正是自己,当初把他们留在了襄阳,这座城在战争爆发后,就注定是必死之地。

    尉迟迥并不是一个心肠狠辣的人,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历史上尉迟迥在邺城揭竿而起的时候,韦孝宽率领大军挺进到邺城,因为有大批百姓在战场外面观战——对于生活在邺城这种皇城根下的百姓来说,看热闹也算是一种优良传统,结果韦孝宽直接率领大军冲向百姓,尉迟迥为了避免出现无所谓的伤亡,只能主动后撤,大军一时动乱,硬生生的被韦孝宽抓住时机彻底击溃。

    史书上的记载肯定还是要偏向于胜利者,事实是不是会更加黑暗无从得知,但是也可以从这只言片语中看出尉迟迥的心性,他的心里是有一份仁慈的。

    尉迟迥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些亲人。

    “南蛮的使者,可曾提到兄长?”尉迟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