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6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我们从西北到淮南,这个战线看上去是直线,利于防守,也利于进攻,但是实际上有很多缺陷,比如这里,”杨素显然早就已经盘算多时,“襄阳东侧的随州在我们的手中,但随州北侧的义阳、湖州(今邓县东),荆州(今邓县)等地还在周人的手中,同时沿着沔水,位于沔水和丹水之间的南乡(今均县西北)也归周人所有。”

    顿了一下,杨素沉声说道:“没有这些地方,我们在襄阳方向会直接面临敌人从南阳和洛阳而来的进攻,更不论从关中可以直接沿着丹水直下襄阳,所以这些地方最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第一一一四章 侵蚀() 
李荩忱和萧世廉等人交换眼色。

    这的确是长久以来困扰大汉的一个主要问题,大汉和北周之间现在在襄阳方向的主要分界线就是沔水。

    而沔水北岸的南乡、湖州等地都在北周的控制之中,这就使得大汉在襄阳方向的运输以及人员的来往,在靠近襄阳一侧实际上都是转房陵等地的陆路前来,毕竟在水路上行进的话,一旦越过沔水的中间界限,很有可能受到北岸周人哨骑的骚扰。

    若是能够拿下南乡等地,在随州北侧的防线就可以直接向北推进到南阳城下,而在沔水的防线更是可以越过沔水抵达丹水,如此一来无论是从汉中前往襄阳还是从襄阳直接前往江南,都有了更多的保障。

    更重要的是现在大汉和北周的战线犬牙交错,显然不利于兵团大规模的行进和转战,因此无论是对于大汉还是北周来说,维持犬牙交错的情况有利于防守,而拉直战线则有利于进攻。

    至少现在大汉应该是处于进攻方,所以拉直战线能够达到为以后的大规模北上做准备的目的。

    罗毅忍不住好奇的说道:“我们这个时候正和周人一起在北方对付突厥,哪怕是双方井水不犯河水,至少也是鸡犬相闻,若是这样突然在后方进攻周人的防线,会不会引起西北战局的混乱?”

    显然李询和萧世廉也有着同样的担忧,一起看向杨素,这样的反应也让李荩忱微笑着颔首,至少说明他麾下的将领们也已经逐渐成熟,能够走一步看两步。现在整个天下大势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没有理由就轻举妄动,很有可能间接影响到其余方向上的局势,尤其是襄阳这里距离西北也不算很远,又都是毗邻杨坚这个现在名义上的正统北周朝廷的地方。

    杨素显然心中有数:“我们现在直接把这条战线拉平,对于我们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而且也是在试探杨坚,让杨坚知道我们的存在,自然也就不能在西北轻举妄动。更何况杨坚的大军现在正在北方,我们一旦攻破南乡,兵锋已经可以直指武关,叩关而入就是关中,杨坚不可能不着急,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觉得杨坚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怕不是要率领大军直接南下?”罗毅皱了皱眉,“若是如此的话对于我们的西北局势甚至整个襄阳战局都不是什么好事。”

    身在北周军中高层的时间更久的李询却摇了摇头:“以某对杨坚的理解,此人善于守成,喜欢稳中求胜,此时率领大军南下,路途艰难、士气不高,而且冒着可能被突厥人包抄后路的危险,同时我们只是拿下南乡而不做出进攻武关的姿态,那么至少告诉杨坚我们有可能并不是要进攻关中,更何况我们的意图也不是不难察觉······”

    杨素笑着说道:“没错,在这种情况下,杨坚更多的是会选择求稳,直接派人前来找我们谈判,甚至不惜以直接承认南乡等地归我们所有作为代价,也要换来南侧战线的和平。但是话说回来,他的大军······”

    萧世廉一点头,显然也明白了其中的关窍:“所以他的大军又必须要找到一个新的目标发泄一下,就很有可能会直接追杀突厥人,干脆毕其功于一役,这样对于我们的西北局势是好非坏。”

    “杨坚不会这么便宜我们的。”李荩忱此时打断了将领们越来越激动的讨论。

    而对杨坚还是很有了解的杨素和李询等人下意识的对视一眼,也都是微微颔首,杨坚也算得上当世公认的枭雄了,要是他现在还弄不清楚谁是主要的威胁和对手,那就未免有些天真,但是杨坚到时候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我们要做好杨坚会调动兵马,至少是潼关和蓝田大营的兵马南下的准备。”李荩忱淡淡说道。

    他虽然知道这样说未免给大家泼冷水,但是这也是很大的可能······对于隋文帝,李荩忱可真的不敢掉以轻心。

    “臣以为,我们既然要在这个时候做出对中原的安排,那么也不能只有这一件事情要做。”杨坚紧接着说道,“应该双管齐下甚至是多管齐下。”

    李荩忱伸手在舆图上敲了敲:“对北方的攻略太尉府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

    “臣这一次所说的便是太尉府制定的攻略的第一部分,通过各种办法分化和瓦解周人的内部。”杨素正色说道,“我们拿下南乡等处是第一步,而接下来我们要积极联系蓝田于氏、闻喜裴氏等北地汉人家族,获取他们的支持,也防止杨坚和宇文宪可以得到更多的汉家人才,甚至还可以煽动鲜卑和汉人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之前的周人强行进行鲜卑化的时候,就已经愈发突出,到现在看上去被压制住了,但是实际上在大家的心中都没有过去这道坎。”

    李荩忱微微颔首,北周时期的鲜卑化复辟上就以来一直被人诟病,但是他也清楚这是对于当时风雨飘摇的北周不得不做的事情,毕竟在北周和北齐的竞争初期,北周一直处于劣势,这也是因为北周当时并没有占据巴蜀,单单凭借关中一隅之地想要和占据整个河北的北齐想抗争未免有些天真,而这就让北周掌权的宇文家族不得不引用大量的汉家人才,同时加强对于鲜卑贵族内部的统治。

    想要让这些有离心倾向的鲜卑家族和本来就不安稳的汉人家族都能够加强对于朝廷的认同感,宇文氏也不得不拿出鲜卑化这样的办法,把所有人无论是鲜卑还是汉族,全部都变成鲜卑人,依据新的姓氏重新确定统治的地位,同时宇文氏本身也是鲜卑化的匈奴人,这样也可以消除原本鲜卑人和宇文氏这样的鲜卑化匈奴人之间的矛盾,增强认同感。

    而实际上有相同想法的也不仅仅是北周,北齐也采取了相应的鲜卑化政策,只不过没有北周实行的那么彻底,而且长期以来北齐内部的矛盾本来就非常尖锐。而皇帝的无能更是让这种矛盾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自然也就导致很多政策的推行都非常困难。

第一一一五章 三重奏() 
相比之下,北周的鲜卑化推行的彻底,但是也引起了很多汉人暗中的不满,历史上杨坚掌权之后,为了能够彻底得到山东世家和关陇世家的支持,杨坚很快就把这种制度取消掉,也就没有人再记得还曾经有一个“普六茹”。

    只不过现在显然不能让杨坚这么做,虽然北周朝廷内部都已经默认了,大家的称呼之中也已经恢复了汉人称呼,但是至少在表面上不能承认,否则就等于推翻了之前北周几任皇帝的旨意,也就等于变相承认了杨坚甚至是宇文赟得位不正,自然等于把道德上的制高点丢给了宇文宪,所以现在也只能咬着牙默认。

    所以若是李荩忱拿住这一点直接对那些本来就摇摆不定的汉人世家动手,那杨坚还真的找不到什么好的说辞,甚至只能咬着牙默认。毕竟在这个时代,家族现在的利益固然重要,但是未来的利益以及已经恪守了几百年的道德伦理和血脉传承也同样重要,相比于把家族鲜卑化甚至丢弃原来的祖宗文化,大多数的家族显然更倾向于追随正统的汉文化。

    这也是李荩忱有信心插手北边事务的决心之一。

    “其次我们还要广泛的发动本地的商贾、工匠等等,让他们清楚的意识到南北的差距所在,也意识到南方才是他们真正的依靠。”杨素紧接着说道,“这一点我们已经通过之前和杨坚的谈判之中都已经落实下去。”

    说到这里,李荩忱和杨素会心一笑。这件事就是李荩忱确定而杨素一手推动下去的,这些意图都蕴含在了和杨坚签订的通商等条件之中,而巴蜀强大的工商能力将巴蜀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散布出去的同时,带出去的还有巴蜀甚至整个大汉强大的工业能力和先进的商贸制度,自然而然引起了北朝广大工商的注意力。

    别看这个时代的工商没有什么地位,但是他们却是在农耕社会流动最为广泛和密集的人群,而在这些人群的流动之中,也带着情报的流动,白袍只需要在主要的城镇之中设立据点,就能够通过对大汉有好感甚至已经和大汉搭上线的商贾和工匠们源源不断的搜集四面八方的情报。

    商贾这里可以获得北朝兵马调动和粮草调动的消息,毕竟这些商贾行走在路上,多多少少也会遇到移动的军队和粮草车队。而工匠这里则可以获得兵马的布置安排,毕竟军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召集工匠配合随军的匠人为大军打造新的兵刃等等,而在这不经意之间,情报自然也就泄露了出去。

    在这根本就没有什么情报保密制度甚至是意识的时代,想要搜集情报自然很轻松,尤其是当搜集情报的探子是几乎无孔不入、和社会息息相关的工商的时候。

    先拿住大城池和大城镇,就是李荩忱和杨素的初步计划,农民固然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但是农民的流动性太低,也就导致他们注定不可能成为情报的主要来源,而一向不受重视的工商,才是大汉想要先一步掌控北方的依据。

    更何况华夏的农人,尤其是这个时代的农人,没有足够的自我认知、追求的实际上只是最简单的生存和温饱,固然鼓动他们非常容易,但是却很难成大事,至少在隋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农民起义都没有最终取代一个王朝的,只能说把天下局势搅乱,而真正渔翁得利的往往都是世家豪门。

    所以李荩忱也不指望能够依靠北地的农民。

    底层的工商,中间的世家,以及从更高层次,也就是国家层面上发动的攻伐,就是李荩忱和杨素为杨坚准备的“三重奏”。

    至于这三重奏到底能够给杨坚带来多少伤害,李荩忱并不清楚,但是他知道至少杨坚不会好受,因为这几乎是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等方面都在给予杨坚压力。

    杨素似乎看穿了李荩忱的心思,目光转回到舆图上:“陛下,不管这能不能有作用,我们都必须要先走出第一步。太尉府已经做好了准备,剩下的就是户部、工部的支持。”

    李荩忱微微颔首,工部不用说,战马一叫,黄金万两,现在工部正着急想要找地方建立新的工坊、扩大工部的势力范围,几乎和军方是一拍即合,真正让军中将领乃至于太尉府头疼的是户部。

    钱粮和大军征战,从古至今就是死对头,此消彼长,很难在其中找到一个制衡点,尤其是现在大汉国库又不富裕,若是想要在襄阳这里再起战端,就等于把刚刚积攒下来的单薄家底又掏空了,本来也是从龙元戎的户部尚书骆牙,脾气可没那么好,别说是杨素了,恐怕就是萧摩诃亲自出马都不一定能得到好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