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李荩忱终于忍不住动容了,说句实话,四千石粮食和三百两黄金并不算什么大数额,但是对于一个世家、一个家族来说,一次性能够拿出这么多依旧出乎李荩忱的意料。

    更重要的是至少现在李荩忱和北周之间还处于敌对状态,能够将这么多东西运过来,已经足够证明弘农杨氏的能力。这不单纯是有钱的问题,其中还要牵扯到军方、地方州府等等,而杨素既然敢说出来,就说明他有这个信心,或者对弘农杨氏来说,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李荩忱不知道这一个庞大的世家到底还有多少实力、到底还有多少底蕴,但是至少现在杨素呈现出来的就已经足够让他清楚,弘农杨氏确实是自己现阶段应该依赖的盟友。

    有人说世家是一杯毒药,但是李荩忱现在反倒是想试试饮鸩止渴的滋味。

    他站起来冲着杨素郑重一拱手:“不瞒处道兄,现在家中能够给的这些东西都是巴蜀急缺的,有处道兄这个保证,某也终于有胆量向前迈出一步了。”

    杨素知道李荩忱这是给了他准确的答复,当即笑着一拱手:“世忠贤弟客气,举手之劳。”

第六百一十八章 杨素献策() 
    而李荩忱毫不犹豫的说道:“处道兄在北面也是人尽皆知的才子,既然今天来了,那就不妨听一听某对未来巴蜀发展建设的安排如何?”

    杨素没有想到李荩忱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征求他的意见,但是既然来都来了,杨素当然也不想拒绝,毕竟对于李荩忱的思想、对于李荩忱想要用来治理巴蜀的政策,杨素还是很感兴趣的。

    更何况杨素也想知道李荩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之前的一切实际上都建立在他对李荩忱的试探和猜测上,而李荩忱还没有真正展现出来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实际上才是杨素感兴趣的。

    至少杨素想要知道,弘农杨氏这一次下了血本,不会将赌注全部放在一个无能之辈身上。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荩忱伸手指着眼前的舆图说道:“想必在入蜀之前处道兄也了解过巴蜀的情况,巴蜀群山环绕,北方接汉中,东南接荆州,除此之外其余地方都是荒芜大山,几乎无法翻越,所以想要立足巴蜀,就不能过于仰仗山外。”

    顿了一下,李荩忱径直走到舆图旁边,伸手敲了敲:“巴蜀大致可以分为几块区域,自北向南,阆中、巴中、梓潼、蜀郡、泸州、巴郡等等,而之前的巴蜀区域规划极其不合理,很多州府划分的太小,从而使得原本实际上根本没有人的地方也划分出来作为一个州府,自然而然也就导致这个州府和其余的州府无法沟通,越是贫瘠和闭塞,越是没有发展的机会。”

    杨素并没有贸然开口,他很清楚李荩忱说得对,但是至少现在他还没有胆量来确定李荩忱如此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归根结底李荩忱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从东汉末年以来行政区划混乱的问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又是外族大举入侵,整个华夏严整的行政体系已经完全被打乱,在北方各处州府的划分变得极其不规律,而在南方更是过分,安置州府的出现使得原本的州府有了新的名字,比如曾经的京口被称为“南徐”,而很多州府却实际上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根本没有实际的存在,进而导致当命令下达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应该传达到哪一个层次、交到哪一个官员的手中。

    而且在南北两朝都存在州府划分过小的情况,一个小小的巴蜀之中,州一级的就有七八个,而实际上北周朝廷却根本没有给每一个州委派足够的人手来管理,对于缺少人才的南北朝末年,这种大官职小任务的制度无疑正在沉沉的拖着朝廷的后腿。

    最近的例子就是李荩忱进攻蜀郡的时候,沿途的石山郡等地因为没有足够的兵力、甚至都没有足够的官员进行调度,所以无奈之下只能封存府库,向蜀郡转移百姓,而事实证明这些百姓根本没有走出去多少就全都跑回家了,这种所谓的“坚壁清野”不过是给蜀郡的官员们做做样子。

    因为本地城中也是在找不出来那么多能够组织全城百姓转移的官吏,更找不出来可以抵挡李荩忱哪怕是半天的军队。

    虽然这和北周朝廷并不怎么重视巴蜀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谁都没有办法否认,如果巴郡的张和、垫江郡的宋平等人能够相互沟通联系,或者至少有一个共同的统帅,而各地的将领和官员又能够齐心协力,那么李荩忱想要在这群山之中取得突破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然而事实却是李荩忱所到之处,城门大开、少数的几个官员或是已经跑得不见踪影,或是毕恭毕敬的等在城门外向李荩忱移交府库的账本、等待这新的主人来接收。

    李荩忱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如此混乱的行政规划在战争开始之后会有多么危险,一旦让敌人突破白帝城或者剑阁等第一条防线,其余各地只有望风而降的份儿。

    别说是巴蜀,李荩忱不相信如此混乱的行政规划体系对北周和南陈没有任何影响,南陈的防御重点现在集中在淮南、荆州一线,而如果这防线被突破,后面的州府很难继续起到阻挡敌人的作用。

    实际上根本不用李荩忱猜测,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历史上北周内乱的时候,尉迟迥的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之后,竟然只能一路龟缩到邺城,邺城失守之后尉迟迥的势力就宣告灭亡。

    而南陈也是如此,杨素突破荆州防线、杨广突破大江防线之后,南陈的其余州府城池根本没有组织起来像样的抵抗,而要知道几百年后的南宋,即使是朝廷已经投降,江西、巴蜀和广南等地依旧在反抗。

    李荩忱虽然不求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整个已经固定了数百年的行政制度和体系——现在的李荩忱也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他更需要做的是至少在下一次战争有可能来临的时候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杨素已经明白了李荩忱的意思,实际上这行政体系的弊端已经不是一个人发现了,这种累赘的体系在和平年代或许还能够让人忍受,但是在战乱之中、在最需要一个国家上下齐心协力的时候,这种体系当然就显得更加过时。

    只是杨素更清楚,想要有所改变的话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即他良久之后,方才斟酌开口,而对李荩忱的称呼随之改变:“将军现在尚且在名义上依旧是陈国的臣子,所以想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自然是不现实的,这样只可能让将军和陈国之间再没有一丝回旋余地,但是不改变现在的行政区划并不代表着什么都不变。”

    李荩忱微微皱眉,却并没有着急说话。

    杨素紧接着说道:“将军的当务之急肯定不是从根本上进行改变,而是想要建立一种能够将自己的命令完整而准确的传达下去的制度,那么将军何不尝试着在原本的上面增加一些呢?”

    “此话怎讲?”李荩忱顿时来了兴趣,他实际上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知道这想法是不是和杨素一样。

    杨素微笑着说道:“将军应该知道两汉时期的州是怎么管理的吧?”

    李荩忱眯了眯眼睛,旋即反应过来。

    他知道杨素说的就是他想要的答案。

第六百一十九章 独木桥() 
    而杨素不慌不忙的说道:“两汉的州主要起到监察作用,但是没有地方民政和军事上的管理权力,而将军现在既然担心下面的小州府划分过于细密、而自己的手头上又没有足够的人才,那么为何不尝试着在这些小州府的上面设置大的州呢?”

    顿了一下,杨素显然也来了兴致:“这些大一级的州甚至实际上根本不需要用州的名字来出现,只要派驻足够级别和能力的主官,配合地方官员就能够起到统筹规划的作用。而且相比于汉代的州府,这些官员更应该可以插手民政和军事,甚至可以让军事将领一并管理,也比较符合将军此时的情况。”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也清楚自己的麾下明显武将多于文官,而未来注定了李荩忱还要对外进攻,所以地方的主官让将领来担任显然可以统筹军事和民政。

    这和李荩忱之前的想法差不多,李荩忱想到的是后世的战区,实际上也是将巴蜀划分成几个防区,并且适当的和地方民政结合起来,毕竟现在李荩忱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征战。

    而杨素伸手在舆图上点了点:“整个巴蜀实际上是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的,分别以阆中、蜀郡、巴郡和泸州为中心,而四个部分两个直面陈国和大周,另外两个则居后,居后的区域支持前方的区域,如此一来将军无论是想要向哪个方向用兵,都可以至少发挥出来一半的力量,甚至只要能够保证兵力的调遣和粮草的转运,可以很轻松的做到在一条战线上全力以赴。”

    说到这里,杨素就不再多说,和聪明人说话,讲究的是“点到为止”,他相信李荩忱已经很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了,不需要自己再多说什么。至于接下来应该怎么安排、应该安排谁,那就不是杨素想要插手或者能够插手的了。

    李荩忱微微颔首,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他心中已经有了定数,萧世廉、裴子烈、骆牙和唐亦舜这四个人显然已经可以担当这四个区域之中的主官,两个文官、两个武官,不偏不倚。

    当然考虑到巴人这个在李荩忱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李荩忱肯定也不会无视或者亏待,至少杜齐和李迅会有一个人留在蜀郡,而另外一个人自然会出去和其余的巴人首领一起担当这些主官的副手。

    每一个主官当然不只是光杆司令,除此之外还要有配套的其余官员,这些对于李荩忱来说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至少要比想办法给每一个州府派遣官员来得好。

    如果连这点儿人都拿不出来的话,那李荩忱可就是真的不用坐在这个位置上了。

    杨素看着陷入沉思的李荩忱,一时间有些感慨。李荩忱的成熟有的时候都让他忘记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杨素不记得自己二十岁的时候到底都在干什么,但是他知道自己做的肯定远远没有李荩忱多,甚至自己的野心和胸怀都远远没有办法和李荩忱相比。

    这么一个妖孽的人物最终变成自己的盟友,可不是什么坏事。

    而李荩忱同样有一种荒谬的感觉,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站在这里和杨素讨论自己的计划,不过李荩忱不得不承认,至少现在自己的麾下还找不到有如杨素这样的人才。

    不过至少短时间内自己有什么问题还是可以询问杨素的意见的,而如果能够趁着这一次的机会彻底将杨素这等天下数一数二的人才拉拢到麾下,那对李荩忱来说更是一本万利。

    杨素当然不知道李荩忱此时正在打自己的主意,相比于和宇文宪、杨坚等人对话,和李荩忱的交谈让杨素感觉到压力,这个年轻人思考问题似乎永远都在自己的前面,让杨素有一种处处被李荩忱牵着走的感觉,而在这之前一直都是他牵着别人的鼻子走,哪怕是杨坚和宇文宪这样的枭雄也不例外。

    这也是杨素觉得自豪和骄傲的资本所在,而现在建到了李荩忱,让他有一种思路豁然开朗的感觉,而显然杨素更喜欢这样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