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李荩忱拖延时间直到灭掉西梁之战结束的计划就可以平稳的实施下去。

    “这建康府应该会稳定一段时间了,”李荩忱深深的呼了一口气,看着栏杆外淅淅沥沥逐渐变小的雨水,“我们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不是你我所能够预测的了。”

    萧世廉沉沉颔首,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在朝中吴明彻等老臣都还在观望而或者只是暗地里有所表示的时候,他们所能够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毕竟对于现在的东宫来说,随着周确、傅縡和沈君高等臣子的聚集,虽然依旧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和隐患亟待解决,但是至少比之前的一盘散沙要好的太多,而面对扬州刺史的挑衅时候,也不至于自乱阵脚。

    现在李荩忱已经帮东宫打造了最好的局面,以周确和沈君高等人的本事,肯定不会白白浪费了这等好局面。

    剩下的就要看他们的了。

    “雨停了。”李荩忱突然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

    而萧世廉下意识的抬头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笼罩着整个建康府的风雨已经消散的无影无踪,只剩下丝丝凉意还在随风传来,让人忍不住打个寒颤。

    “是啊,雨停了。”萧世廉微笑着说道,“世忠,咱们就此别过,明日早上见!”

    李荩忱郑重点了点头,他很清楚萧世廉的意思。

    风雨停息,又是一场新的大戏将要上演。

    李荩忱冲着萧世廉一拱手,转身向着自己居住的侧院走去。而萧世廉看着李荩忱的背影,嘴角的微微一扬。

    风雨之后,满地狼藉,树木的枝叶零零落落散在地上,而很多低洼处也有积水。

    李荩忱并没有绕远走风雨长廊,而是直接穿过庭院,当走到侧院门口的时候,他轻轻含住一口气,小心翼翼的伸手推开院子的门

    看到院子之中已经没有烛火,李荩忱松了一口气,这说明李怜儿已经先休息了。不过不等李荩忱走上台阶,便听见匆忙的脚步声,原本以为已经睡觉了的自家妹子伸手推开房门,拿着一件外衣走出来:“阿兄,怎地这么晚才回来?”

    一边说着,李怜儿一边将外衣递给李荩忱,看着李荩忱的模样,忍不住嗔道:“刚才下雨的时候那么冷,阿兄穿的不多,也不知道先回来拿一件衣服!”

    李荩忱心中一暖,微笑着扬了扬手:“你看你阿兄如此强壮,怎地会怕了这点儿小风小雨。”

    “好啦好啦,”李怜儿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干脆直接伸手给李荩忱披上衣服,“知道你厉害了。”

    李荩忱一摊手:“都什么时候了,怜儿你怎么还没有睡。”

    “这不是等你回来么,”李怜儿扬起头看着李荩忱,“阿兄,是不是要打仗了,竟然让萧将军如此匆忙的回来。这个问题若是不问清楚,我今夜是如何都睡不下的!”

    怔了一下,李荩忱并没有打算瞒着自己妹妹,也没有瞒着的必要:“是啊,明天或者后天就要出征了。战机转瞬即逝,容不得我们过多犹豫,否则萧将军也不会这样着急。”

    “打仗的事情,我一个女儿家不懂,”李怜儿伸手帮李荩忱系紧扣子,“但是怜儿还是希望阿兄可以平安凯旋。”

    看着瞪大眼睛说出这句话的妹妹,李荩忱心中一片火热,当即正色说道:“怜儿放心,阿兄必然如此!”

    风轻轻吹过,兄妹二人站在风中,每一个人的眼神都无比郑重。

    ——第二卷·秦淮景完——

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 
南陈,京口大营。

    对于南北朝这样的势力割据时期,一般在京城外驻军并没有太多的忌讳,甚至很多时候国家的主力大军就屯驻在京城,以防生变。不过饶是如此,以建康府的大小,也依旧没有办法容纳太多的军队,所以南朝的大军一般都屯驻在京口。

    京口是从建康府顺江而下的咽喉要道,从这里向北可以剑指淮南,向东直通大海,向南连通江南,而向西更是屏蔽建康,是南朝数百年来从来没有放弃经营的要塞所在,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东晋著名的北府兵就是驻扎在京口,而一手建立刘宋的刘裕,也是从京口发家。可以说京口见证了南朝三百年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南朝的一代又一代的兴衰更迭。

    按照陈顼的旨意,原本在钟离屯驻的南陈主力将会从淮南向南移动之后直接折向西,这一支大军将会由老将任忠暂时统率,而萧摩诃则是率领京口的新军随水师溯江而上,到湘州和主力汇合。

    在吕梁战前,南陈就已经开始新一轮士卒的招募,毕竟经过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现在的江南已经算是从侯景之乱当中回过元气,再加上南陈相比于军队数量,更注重于士兵的素质,所以倒是不用担心会出现兵力不足的问题。

    算起来这几个月南陈已经新训练了两万五千多新兵,再加上任忠那里能够出动的五万士卒,以及近万水师将士,这一次南陈为进攻西梁准备了八万大军,这还仅仅只是负责打仗的军队,再加上相应配合的民夫、辎重队等等,人数已经将近二十万,可以说下了血本。

    恐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从宫中出来,萧摩诃的神情就颇为凝重,虽然他的心中对这一场大战还是颇有胜算,但毕竟是自己一手掌握整个南陈的国运,而他又实际上是第一次指挥如此庞大的军队,要说没有压力、一点儿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好在陈顼就算是胆大,也没有真的胆大到让萧摩诃一个人独当一面的地步,除了萧摩诃坐镇主力大军,从湘州(今长沙)向江陵发动进攻之外,荆州刺史樊毅也会率领荆州的守备军队从宜都一带(今湖北宜都)发动佯攻。

    与此同时陈顼为了保险起见,还派出了车骑将军淳于量率领另外一支将近万人的新军坐镇郢州(今武汉),以求能够尽最大可能震慑位于襄阳的尉迟迥。

    作为南陈一员成名已久的老将,由于年龄的原因,淳于量或许已经不适合征战沙场,但是他的赫赫战功也足以让敌人投鼠忌器。更何况郢州地处江陵西北,是南陈镶嵌入西梁和北周之间的一枚钉子。

    一旦萧摩诃进攻江陵受挫,淳于量也可以见机行事,向北可以阻拦北周援兵,向南可以包抄西梁后路,迫使其无法追击。

    显然陈顼也明白,这一次时机如果抓不住的话,自己这辈子可能都等不到另外机会了,所以他也是连夜召集徐陵、吴明彻等人入宫,彻夜商讨,方才制定出来这么一套至少看上去是万无一失的方案。

    在陈顼的旨意下达之后的第二天,萧摩诃就和萧世廉、李荩忱等人先行赶到了京口大营,而裴子烈则奉萧摩诃的命令前去建康府城外,从右卫将军毛喜手中接过来最新训练的一批军队的指挥权,这一支军队也有四五千人,是京口大营即将补充的新兵,因为战事紧急,此时已经顾不上再调动到京口了,将会直接在建康府码头上船。

    算起来萧摩诃在京中并没有什么值得信任的属下,而裴子烈身为电威将军,也有资格单独统率偏师了,所以萧摩诃干脆将这个任务交给他,也算是对裴子烈的历练。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萧世廉并没有在意自家爹爹凝重的神色,低声说道,他的语气之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相比于建康府之中的尔虞我诈,还是这种痛快壮烈的战场厮杀让萧世廉感兴趣。

    李荩忱虽然不至于有如萧摩诃那样面色阴沉,但是脸上多少都有些担心神色,一半是因为对于萧摩诃到底会怎么排兵布阵,他也没有十足的信心,而另一半也是因为李荩忱清楚,自己这一战必须要创下功名,彻底摆脱萧摩诃幕僚的身份。

    肩膀上有压力,李荩忱想要什么都无所谓的笑出来,自然不可能。

    “伯清,京口这边估计还得等一天,”萧摩诃回头沉声说道,“你左右无事,且去带着世忠去他的营帐那边转一转吧,好说歹说世忠以后也是统兵的人,总得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熟悉。”

    萧世廉正东张西望,此时急忙点了点头:“孩儿领命!世忠,你且随我来。”

    李荩忱微微颔首,跟上萧世廉。

    而萧世廉没有了萧摩诃在身边,也算是彻底放开了,伸手指着周围说道:“这京口大营是后来高祖新建的,自从高祖开国祚以至今日,一直经营未曾停息,是我大陈最大的兵营和最坚固的要塞。”

    高大的城墙沿着北固山、金山一线蔓延,并且最终延伸到南山一带,而相比于其余的城镇,京口城中多数都是囤积粮草的粮秣场以及管理大营的各处衙门,包括南徐州的治所衙门、东海郡的衙门以及军中各将军的府衙,都在城中,多数都高墙深院,甚至还有不少在四角建设有瞭望塔和箭楼。

    而城中的道路也和建康府那等四通八达的大道不同,多数都是丁字路、断头路,甚至还有很多弯路,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即使是敌人攻入城中,城中守军照样可以依托屋舍以及很难琢磨透的道路层层防守。

    可以说展现在李荩忱面前的,是一座天生就是作为要塞设计的城池。而在城外,更是不用说,连绵不断的军营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尽头,而飘扬的旌旗更是一直延伸到天边。

    “走,这边!”萧世廉对于这里显然是轻车熟路了,直接策马带着李荩忱冲下山坡,向着一处规模不小的营寨飞驰而去。

    萧摩诃的中军大帐就设立在那里。

    李荩忱伸手一拽马缰,目光炯炯,看着那营寨。

    那里有属于他的兵马。

第一百八十章 军营() 
“跑起来,都给老子跑起来,是不是没吃饭?!”一名幢将大声呼喊着,手中的鞭子敲打在地上,啪啪作响。

    校场上尘土飞扬,一队队士卒正保持着整齐的队形向前奔跑,而在他们的周围,搏斗的、舞动兵刃的士卒不胜其数,整个校场上的训练并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行军转移而有所阻断。

    南陈相比于北朝,本来就有人丁不足的弊端,而人丁不足自然而然代表着军队士卒数量也不足,所以只能尽最大可能用一个士卒去抵抗更多的敌人,否则南陈早就在北齐或者北周的人海中被淹没了。

    更或者说这其实是南朝数百年来从未改变过的策略。淝水之战谢家以八千对八十万、陈庆之北伐以七千骑兵横扫数十万北魏军队,都在证明这种南朝迫于无奈不得不采用的精兵路线。

    “快点儿,要是你们跑得这么慢,蛮夷早就已经跑掉了,别说想要吃肉,就算是喝汤都没有份儿!”那名幢将的声音更加洪亮,他的脸被太阳晒得通红,眉毛粗长,眼睛大如铜铃,一身腱子肉毫不遮掩,一看就知道不是个好惹的家伙。

    也难怪那些士卒对于他的命令,只有从命的份儿。

    不过很快幢将就自己停下了动作,身后传来的马蹄声让他暂时放弃了对操练这些士卒的兴趣。

    萧世廉伸手一拽马缰,战马嘶鸣一声,人立而起,而萧世廉随手将马鞭往腰间一插,娴熟的控住战马,一个鹞子翻身娴熟的从马背上翻身而下。他这一手让不少看过来的士卒们露出佩服的神色。

    而萧世廉冲着那名快步走上前的幢将微微一笑:“智深老哥,些许时日不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